1. 难度:简单 | |
1924年,孙中山说:“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于间接民权之外,复行直接民权,即为国民者不但有选举权,且兼有创制、复决、罢官诸权也。”这体现了新三民主义 A. 提出反帝和国内民族平等 B. 倡导自由、平等、博爱 C. 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D. 提出了“节制资本”的主张
|
2.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北京王府井大街“四联”理发馆的场景图。图中对联是“剪刀不留情专截牛仔裤,推子要革命去你阿飞头。横批:兴无灭资”。这说明 A.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存在障碍 B. 阶级斗争影响到人们日常生活 C. 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D. “文化大革命”期间仍存在个体私营
|
3. 难度:中等 | |
根据17~20世纪自然科学与科技成果统计表,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①科技发展史上美国创新能力始终领先于英国 ②科技成果都直接运用到生产领域,转化为生产力 ③20世纪下半期的成果数量有超过前300多年总和的趋势 ④科技创新推动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4. 难度:简单 | |
据史料记载,明朝重臣海瑞五岁的女儿因为从男性家僮手中接了一块饼吃,便被海瑞以“男女授受不亲”为由关以禁闭,直至饿死。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海瑞治家严谨 B. 世风每况愈下 C. 儒学地位衰落 D. 理学摧残人性
|
5. 难度:中等 | |
拿破仑曾经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其苏醒时,世界会为之震动。下列史实能说明拿破仑观点的是( ) ①辛亥革命 ②袁世凯复辟帝制 ③五四运动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6. 难度:简单 | |
1912年2月12日颁布《清帝逊位诏书》曰:“……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该诏书 A. 以和平方式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 B. 体现了清帝对君主立宪政体的向往 C. 标志着中国历史上封建制度的结束 D. 为中华民国的成立创造了有利条件
|
7. 难度:中等 | |
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 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A. 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 B. 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 C. 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 D. 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
8.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
9.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即在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 ②学者于宪法范围内在学术上有独立思考、创作、批评、辩论的自由 ③实施过程历经曲折 ④与两千多年前“百家争鸣”的背景相似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
10. 难度:困难 | |
1967年,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时的六个国家,除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还包括下图中的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
11. 难度:简单 | |
儒学成为官学是由哪位思想家的主张直接促成的( )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
13. 难度:中等 | |
山东省是我国经济和文化大省,历史悠久。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的山东省行政图 材料二 据文献记载:①鲁、齐等诸侯在其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②秦代官吏必须经过国家委任才能就职;官吏调任时,不得带随员;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违者要依法治罪。 (1)材料一中的下图反映的山东大地出现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什么?它是何时实行的? (2)材料一中的下图,反映的山东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始于何时? (3)通过材料二可以看出,以上所述两种政治制度在地方权限上有何不同?
|
14. 难度:简单 | |
英国是第一个市场经济国家,市场经济经历了一个长达几个世纪的确立、扩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初,由于经济生活趋于建立在全国统一基础上,因而,中央政府接替了以前交给乡镇和自治市当局的责任。伊利莎白时代是重建时代,这里产生了大量的和有效的立法。法律要做的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的简要回答是,它试图使就业、制造方式、价格水平和海外贸易秩序化。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废除了学徒条例、居住所法、最高工资法令等,在工业革命完成后,又进一步废除了妨碍贸易的谷物条例和航海条例,废除了妨碍公司发展的泡沫条例等。 ——高德步:《从传统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论近代英国的经济革命》 材料二 在19世纪50—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数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需的工业品。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从1870年至1900年,世界贸易总额约增加了1.6倍。 材料三 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在民族国家之上和之下的层面上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 ——据钱乘旦《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 (1)结合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前后英国政府的经济政策的不同。 (2)据材料二,概括世界贸易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以上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英国是如何“修补”和“修正”的
|
15. 难度:简单 |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废除农奴制是19世纪俄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某班历史课上,老师要求同学们探究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同学们在查阅资料后发现对此的解释不尽相同。 观点一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沙皇以国家名义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观点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沙皇为巩固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说出你的依据。
|
16. 难度:简单 |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表格:
请回答: (1)根据1928年5月大选后议会中各党派力量对比,概括当时德国政治力量对比的特点。 (2)分析1930年9月大选后各党派力量对比的变化,指出当时德国国内政治形势的基本特点。 (3)1928年至1933年间,德国频繁的大选反映出了什么问题?原因何在?结合有关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纳粹党势力猛增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