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北省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清北组)4月份半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据1909—1911年编辑的《新疆图志》统计,沙俄在新疆地区各主要城镇建立许多“洋行”。这些俄国“洋行”,不仅将低价收购的新疆土产皮毛、棉花、马匹等驮运回国,以赚取高额利润,而且每运回国一驮货物,就从俄国政府得到16卢布的奖金。然后,他们又将俄国的工业品行销新疆各地。“洋行”的设立

A. 体现列强竞相对华资本输出

B. 使新疆传统经济受到冲击

C. 标志俄国政府控制新疆经济

D. 极大促进新疆近代化进程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李鸿章在呈递清廷的奏折中提出:“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酌度时势,若不早图变计,择其至要者逐渐仿行,以贫交富,以弱敌强,未有不终受其敝者。”这一认识的贯彻

A. 有利于民族资本向军工领域拓展

B. 对中国经济近代化起了推动作用

C. 导致学习西方的内容发生了改变

D. 为西学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有利环境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观察如图,这些企业

 

A. 从企业创建角度看,都为洋务派创办

B. 从生产技术角度看,都使用机器生产

C. 从产品销售角度看,都重视对外贸易

D. 从产业结构角度看,都属于轻工企业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1868年,“盐商何某在江苏句容买山一处,准备开采煤矿,却被地方士绅斥为异端,遭到驱逐”。这段材料说明

A. 民族工业产品受到外国商品的排挤和打击

B. 民族工业处于听任地方封建势力摆布的地位

C. 各级政府用苛捐杂税勒索民族工业

D. 地方政府公开吞噬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中国的民族工业自起步起发展困难重重,先天即不足,后天又畸形。24集电视连续剧《大染坊》叙述了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的创业历程。该片的主题歌写道:“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

A. 出身贫贱低微,社会地位低下

B. 深受中外反动势力的欺凌

C. 个人情感历经曲折和磨难

D. 商场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刺激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以下是“1901年至1911年工人罢工次数分布统计表”,这种地区差异主要源于

A. 地区地理位置的优劣

B. 近代产业发展的不平衡

C. 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

D. 国际局势演变的不确定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19世纪9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分布表

 

企业性质

工人人数

外商经营的近代企业

34000人

洋务派经营的军事企业

9000至10810人

洋务派经营的民用企业

5500至6000人

近代采矿业

16000至20000人

民族资产阶级经营的企业

27250人

总计

91750至98060人

 

 

据此表可知,中国无产阶级

A. 分布在近代企业

B. 最早产生于外商经营的企业

C. 集中于沿海地区

D. 具备了登上政治舞台的力量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图反映的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在不同历史阶段发展状况的曲线图。请判断图中由G到I这段曲线,最有可能反映的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哪一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

 

 

A. 19世纪60年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B. 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C. 辛亥革命后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D. 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的困境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1937年国民政府对民营工商业的贷款为14.71亿元,1939年增至25.78亿元。政府还从国外购得五金、化学、电气等器材,以低价供给民营厂矿。国民政府扶持民营工矿业的主要目的是

A. 抑制民族资本急剧膨胀

B. 服务战时形势的需要

C. 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 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20世纪50年代,朱德在一篇文章中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社草案中,没有明确规定合作社的私有制性质,这不要怕,应该规定出来,这样不会使反对我们的人中伤说“合作社是公家的”,“是国营经济的附属机构”,“是四不像的一种经济”。这表明当时

A. 人民公社化运动遭到抵制

B. 社会主义改造尚未开始

C. 公私合营已经在全国展开

D. 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商业广告是促销的重要手段。据史料记载,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一在民国初年得到显著发展,1953年后一度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出现材料中广告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

A. 经济困难,物资匮乏

B. 计划经济,政府控制

C. 改革开放,经济发展

D. 特区建立,广告兴起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在《平凡的世界》中,田福堂老人开始并不情愿承包土地。但一旦看到双水村一队在单干后的产粮状况,他立刻意识到,以前的做法不会让双水村的农民生活得更好。“以前的做法”之所以不会让农民生活得更好,主要是因为

A. 小农经济的落后性

B.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C. 农业改造的滞后性

D. 农民没有土地所有权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常州地产品牌“红梅”牌照相机,曾经风靡大半个中国。下表是1974年—1988年“红梅”牌照相机的发展历程。由表中信息推断,“红梅”牌照相机在上世纪80年代的发展壮大,主要得益于

 

时间

“红梅”牌照相机的发展历程

1974年

红梅I型(120系列)折叠式照相机投产,常州市自主生产照相机

1977年

红梅II型(135系列)塑料相机开始定型生产

1981年

国集合营常州照相机总厂成立,职工超千人

1985年底

累计生产了10个型号的产品共86.15万架,销售至全国各地,部分出口到印尼

1988年

年产量曾一度达到21万吨,为全国同行业第一

 

 

A. 经济特区的建设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

C. 浦东开发的辐射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到21世纪初,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这主要表明我国:

A. 商品供求矛盾突出

B. 政府放弃了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

C. 商品价格完全市场化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1980年深圳外贸出口商品总额仅为627万美元,2007年则达168493亿美元,已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到深圳投资,累计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74亿美元。材料反映出深圳

A. 经济发展速度居于领先地位

B. 成为中国对外交往的首要窗口

C. 经济外向型和开放性程度高

D. 贸易顺差不断增加的发展趋势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清末《违警律》规定,“乘自行车不设铃(铃铛)号(牌)者,处五日以下一日以上拘留,或五元以下一角以上之罚金。”民国时期规定,市公用局管理自行车的检验、登记、核发号牌事项,巡警可以随时处罚不遵守法规的骑车人。由此可知

A. 自行车已普遍使用

B. 崇洋媚外风气盛行

C. 政府加强公共管理

D. 民众抵制西方文明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民国时的大华大戏院,由于票价昂贵、多放映外语片、洗手间用英文标示等原因,普通百姓往往无缘光顾;1950年改造为新华大戏院重新开业后,不仅放映革命电影,还将原来的咖啡室改成阅览室。这一变化主要表明

A. 民众的审美趋向因时而变

B. 影院社会功能与国家意识形态相适应

C. “双百”方针推动影业繁荣

D. 改善观影环境可以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詹天佑《京张铁路工程纪略》自序:张家口距京师驿路计四百余里,既属重镇,又当孔通,不但互市之要区,实亦西北之屏藩……以此项路工实关大局……由此推断,京张铁路的修筑

A. 推动了交通的近代化进程

B. 使中国出现铁路建设的一个高潮

C. 遭到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

D. 有利于促进经济交流与巩固边防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近代中国,在英美等国提出要在中国铺设电线的要求后,“清朝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都视电报为洪水猛兽,说铜线与中国毫无所益,更有甚者则认为电报等西洋奇器惊民扰众,变乱风俗”。这表明

A. 西方铺设电报线的行为带有侵略性质

B. 农业文明对外来侵略具有顽强的抵抗力

C. 封建士大夫仍然具有浓重的落后意识

D. 清政府把抵制电报作为抵制侵略的手段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下图是近代重庆出版的出版的《广益丛报》第84期刊头,其刊发时间标注有“大清光绪31年”“西1905年”字样,其栏目分为政事、学问、文章等,刊载内弃包括“敬告我国资本家”、“孟德斯鸠法意”、“兴女学以退神权说”、“爱国魂传奇(小说)”等内容这表明《广益从报》

 

A. 是典型的政治性报刊

B. 主要宣扬民主科学思想

C. 具有启迪民众的作用

D. 有浓厚的崇洋媚外色彩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自从有了“美团”、“饿了吗”等订餐软件,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挑选附近的各种美食,并享受送餐上门服务,这为许多上班族节省了更多的工作、娱乐的时间。这材料反映了

A. 交通运输业推动餐饮业的革命

B. 互联网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C. 人们饮食习惯发生革命性变化

D. 人们饮食结构的革命性变化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汉晚期,成熟青瓷在上虞烧造成功,之后绵延千年,盛烧不绝(唐、五代时期,越窑生产的“秘色瓷”)玲珑端巧的造型、精美繁缛的纹饰,表现了越窑鼎盛时期的制瓷水平(北宋以后)器物种类繁多,形制各异,纹饰题材众多,装饰技法丰富,是浙江青瓷史上一个集大成的时期。唐以后浙江生产的精美瓷器,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飘世界各地。

——摘自浙江博物绾青瓷馆前言

材料二  “天下窑器所聚,其民繁富,甲于一省”,“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烛天,夜令人不能寝”,因而他戏称之为“四时雷电镇”。

——万历时王世懋《二酉委潭摘录》

“(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清代唐英在《陶冶图说》中也记载了当时的实况:“景德镇袤延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座,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籍此食者甚众。”

——万历三十四年萧近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浙江制瓷业发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制瓷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特点?这能否说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什么?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从1720年代开始,茶叶取代丝绸成为中国出口商品的第一大宗。但此时的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在欧美国家之上,又加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支配,使得海外商品在中国的市场十分狭窄。西方国家发现他们所提供的商品几乎没有一种是中国必不可少的,而中国茶叶却在他们那儿有着广泛市场。西方人急迫需求中国东西却拿不出相应交换物品,但中国缺乏白银……美洲白根通过欧洲人流向中国,中国的茶叶通过欧洲人流向西方。

茶叶需求须臾不可或缺,白银供给面临危机,棉花输华呈现两难,于是乎,鸦片贸易应运而生。1773年,英国在印度大规模种植鸦片,很快成为对华鸦片输出的最大商家。到1820年,英国人不但可以利用鸦片的超额利润换回茶叶,还有资金富裕。英国实现了白银流向的改变——不进入中国,反从中国流出。情况异常严峻,1838年,清政府决定禁绝鸦片输入以堵塞白银外流。英国又不能允许中国禁烟,战争不可避免。中国在战争中全面失败。

——摘编自郭卫东《19世纪初叶欧美国家对华贸易反差现象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20年至鸦片输入中国前中国对外贸易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茶叶、鸦片成为中外贸易主要商品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国家贸易措施的主要影响。

 

 

三、论述题
详细信息
24.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热词,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具有时代特征。下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主要热词汇编。

 

 

年代

主要热词

1949年10月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

新中国、当家作主、五年计划、苏联老大哥、中山装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

右派、大跃进、公共食堂、票证、雷锋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

夺权、红卫兵、知青、乒乓外交、两弹一星、绿军装

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末期

法制、大包干、万元户、“五讲”“四美”、高考、银河—Ⅰ号、喇叭裤

20世纪90年代

海选、下海、菜篮子工程、超市、大哥大、上网、休闲装

21世纪初期

小康社会、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八荣八耻”、短信、杨利伟、入世、博客、上合组织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国梦、新时代、“四个全面”、供给侧改革、精准扶贫、人类命运共同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购

 

 

根据上述材料,从不同时期若干有关联的热词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中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任选一个角度确立论题,论述要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四、单选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农业阶段采取的耕作方式依次是

A. 刀耕火种-铁犁牛耕-石器锄耕

B. 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

C. 刀耕火种-铁犁牛耕-耕耙耱技术

D. 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这说明

A. 小农经济限定了人们生活规律

B. 古代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

C. 古代妇女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

D. 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洋》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睡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是神仙。”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 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

B. 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自给自足的特点

C. 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

D. 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汉代官营手工业

A. 工匠优秀,原料上等

B. 技术高超,不计成本

C. 规模生产,面向市场

D. 分工细密,管理严格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下图是清代康雍时期用于外销的“青花西洋宫苑盆景高奘大盖罐”,整个大罐表面被分割成一个个密密麻麻的六边形,其中一半罐身在六边形内描绘了类似哥特式教堂的西洋宫苑建筑。这说明当时

 

A. 青花瓷开始进入西方世界

B. 市场需求影响瓷器的生产

C. 中西间的贸易仍采取传统形式

D. 中国瓷器浸染了西方人文思想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有的学者认为,传统中国的市场不可谓不发达,城市的规模也曾居世界之首,但是市场的性质受制于消费的性质及其社会效应。古代中国的消费结构中,国家军费、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人口消费。由此可以得出

A. 中国古代手工生产是落后的

B. 中国古代城市规模居世界首位

C. 国家体制制约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

D.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明初政府规划南京城内制售铜铁器在铁作坊,皮草市场则在笪桥南,履鞋在轿夫营,伞则在应天街之西,木器南在钞库街,北在木匠营。明初南京城的工商业布局

A. 是坊市管理体制的体现

B. 表明政府利用集聚推动发展

C. 便于政府强化城市管理

D. 符合工商业市镇拓展的要求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我国古代“重农”政策毋宁说是“集权主义”统治下一种“精明”的选择。集权国家的悲剧就在于明知“商”之不可抑,而不得不抑,“农”之必须重,而实难得其重。农、商在官僚体系过分介入的情况下,长期处于病态的生存状态。这—观点认为

A. 集权制度下商品经济难有发展

B. 抑商政策削弱了中央集权统治

C. 重农政策与集权统治密不可分

D. 政局稳定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前提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1685年,康熙帝颁布《展海令》,允许人民出海经商。同时,清政府分别设粤、闽、浙、江海关,对外贸易兴盛。许多官员把自己的资金委托信誉好的商人代理,以图稳健增值。这反映了

A. 康熙帝全面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B.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

C. 清朝部分政府机构开始近代化

D. 官商勾结导致政府的腐败现象严重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在明代,书生一旦中举即可授官食俸,退休后仍为缙绅,终身享有免税特权,并且可以泽及子孙。小户农民经常利用这一规则,携带财产投靠缙绅府下。这会导致

A. 土地集中的现象愈演愈烈

B. 科举取士的范围不断缩小

C. 税收对象上移到缙绅阶层

D. 分封贵族的现象层出不穷

 

详细信息
35. 难度:简单

鸦片战争后,洋货倾销,白银外流。国人先认为这是“漏卮”(财富外泄的通道),后认为是“利源”(消费市场),亦可从洋商手中夺回这一“利源”。随后,呼呼仿制洋货,以夺回“利源”的“商战”主张提出。以上变化说明

A. 洋货倾销导致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 国人逐渐理解了近代经济的运行

C. 中国近代的民族工商业开始形成

D. 洋务运动诱导近代商办企业兴起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