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杜佑《通典》卷一九《职官》载:“周成王既黜殷命,参改殷官,制为周礼,以作天地四时之名,谓之六卿。立天官冢宰掌邦治,地官司徒掌邦教,春官宗伯掌邦礼,夏官司马掌邦政,秋官司寇掌邦刑,冬官司空掌邦事。各有徒属,周于百事。”材料主要表明西周 A. 践行了“阴阳五行”之说 B. 官员职责明确分工细化 C. 确立了森严的社会等级制 D. 官僚政治日趋完善成熟
|
2. 难度:简单 | |
敦煌藏经洞文书中,记载了唐朝一男子给妻子的休书:“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各还本道。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蝉鬓,美扫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这反映出 A. 唐朝社会离婚率较高 B. 中国古代妇女地位低下 C. 唐朝社会相对宽容、开放 D. 唐朝深受传统儒家婚恋观念的影响
|
3. 难度:中等 | ||||||||||||||||||||||||||||||||
从该表中可以得出的有效信息是
A. 南方农业人口已超过北方 B. 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 C. 重农抑商政策得到了加强 D. 南方劳动生产率超过北方
|
4. 难度:困难 | |
中国哲学家的社会经济思想中,有所谓的“本”“末”之别。区别本末的理由是,农业关系到生产,而商业只关系到交换。在有交换之前,必须先有生产。在农业国家里,农业是生产的主要形式,所以“重本轻末”思想贯穿中国古代历史始终。材料旨在说明 A. 农业生产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B. 小农经济形态决定社会“本末”思想 C. 生产经营方式决定社会经济思想 D. 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原因
|
5. 难度:简单 | |
1895年5月13日,光绪帝通过总理衙门电谕驻俄使臣许景澄:“辽东地方借三国之力,矮允归还,大有利益。现在和约己换,三国视事已了结。惟台湾众情不服,势将变乱,难以交接,此中国最为棘手之事。闻台民不愿从倭,意在他国保护。著许景澄将此情形臣密商俄外部,能否仍联三国,设一共同保护之策……”这反映了清王朝 A. 希望三国干涉范围扩大到台湾 B. 与俄国在对日问题上达成一致 C. 积极采取措施消除战争影响 D. 与世界各国获得同等的地位
|
6. 难度:中等 | |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又提出将“工农民主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这些改动的前提是 A. 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B. 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利 C.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
7. 难度:简单 | |
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宪法起草委员会由32人组成,除中共外,民革、民盟、民建各2位,其余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各1位。这一举措 A. 初步确立多党合作制度 B. 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C. 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精神 D. 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略
|
8.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增长率9轮波动图,关于该图的解释,正确的是
中国经济增长率的9轮波动(1953-1998年) A. 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1954-1958年间我国经济增长快 B. “左”倾错误导致了1960-1961年间我国经济的负增长 C. 由于“文革”的破坏,1966-1976年间我国经济一直为负增长 D.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990-1992年我国经济增长迅速
|
9. 难度:困难 | |
当中世纪的欧洲摆脱了普遍的无政府状态,当它的商业经历了复苏而日益高涨,当它的社会生活愈来越复杂,因而感到需要更为精巧的调节手段时,它“发现”了罗马法。当时罗马法被“发现” A. 为文艺复兴运动奠定基础 B. 推动了近代民主政治体制在欧洲的确立 C. 源于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D. 体现了资产阶级建立“理性王国”的愿望
|
10. 难度:中等 | |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指出,“联邦政府被授予媾和、宣战、缔结商约、征集军队和筹建舰队的专权。……加入联邦的各州虽然有权修改或改订自己的立法,但不准制定追究既往的法律,不得在本州内组织贵族集团。”对这段话理解不准确的是 A. 联邦政府权力不受制约 B. 各州有权制定法律 C. 中央政府权威得到保障 D. 各州政府有较大的自主权
|
11.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认为,哥白尼的革命意味着把人从宇宙的中心和特权地位上撤换下来,而康德在一定意义上是把人当作偶像崇拜的。两者 A. 对人的地位的认识是对立的 B. 有利于思想解放运动发展 C. 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发展进步 D. 动摇了中世纪神学的统治
|
12. 难度:中等 | |
美国特朗普政府多次明确提出“美国利益第一”“美国至上”等主张;英国“脱欧”;西欧一些政党与政界人士反思,甚至抵制经济全球化,这些现象表明 A. 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的反作用明显 B. 恐怖主义是阻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C. 全球化发展过程是曲折的 D. 发达的国家普遍反对全球化
|
13.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清末以来,中国历史上先后发生过三场“国进民退”,20世经以来,西方国家企业国有化和私有化也反复轮回。 材料一 1904年,官办川汉铁路总公司在成都成立,1907年改为商办,1909年宜昌至万县段开工。四川的铁路股本主要源自“抽租股”,一般是随粮强制征收。1911年,清政府突然宣布“铁路干线国有”,并与英、法等四国银行团签订粤汉、川汉铁路的借款合同。铁路国有化,列国不乏先例,铁路民营也确实存在资金不足、管理不善等弊端。当时两路均已发生巨额亏损,政府以国家股票赎回了湖北、湖南、广东的商股。但四川的1400万两股金中,有300万两亏空政府不予认可。川省铁路股份中有很大比例来自下层民众,既不能退回股金,换股条件又低于其他省份,难免激起民愤,一场路权风暴由此爆发。 ——摘自章立凡撰写的《清末以来中国三次“国进民退”的历史教训》 材料二 20世纪以来,具有世界性的(国有化和私有化)浪潮至少有三次:第一次是大萧条及二战后的国有化浪潮,这个浪潮从1929年延续到1980年代,其间虽然也有私有化,但国有化是主导;第二次是以“撒切尔革命”为起点的私有化浪潮,这个浪潮从1979年延续到2008年;第三次是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又给各国的国有化带来一个小阳春。 英国国有化的推行一直受到工党所信奉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想驱使,是其“社会主义试验”的一部分。1980年代,法国密特朗执政时,密特朗为代表的法国社会党是欧洲社会主义流派之一,以国有化、权力下放和自治管理作为三大理论支柱。 ——摘编自杨卫东《国有化与私有化研究——西方国企进退的历史轨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在铁路建设上“国进民退”的表现,并作简要评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以来西方国企进退的特征,并分析20世纪前两次“世界性的浪潮”产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现代东西方国企进退的认识。
|
14.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自陈会颖《中外历史对比年表》等 上表为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
15. 难度:中等 | |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考成法”就是考寡成效的法规,是由张居正呈请明神宗批准并向全国范国内颁行实施的旨在整頓吏治及各项舞政的一项制度法令。考核方法是逐级考核,具体做法是:各衙门设置三本藉。一本叠记所有来往公文和办理的公务、留为底册;一本交与六部相应的六科备注,实行一件注销一件,如未按时完成,即由该科具奏请示处理;一本送内阁,以备臣随时查考。随后形成随事考成制度:要求官员遇各章奏必须切实贯彻执行中央攻令,并限期考核、有賞有惩。“若各抚按官奏行事理有嵇迟搁者,部举之;各部院注销文册有容隐欺者,科臣举之;六科本具奏有容隐璈蔽者,臣等举之。”这种规定实上形成了内阁监督六科、六科监督六部、六部监督其所属官员及地方官的格局。 ——摘编自《张居正考成法被废原因分析》 (1)根据村料括张居正“考成法”的持点。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考成法“的作用。
|
16. 难度:中等 | |
材料 “一战”的爆发以及战争的长期性和残酷性,不仅加剧了交战各国的经济危机,而且使人民的反战情绪日益高涨,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的情绪高涨。“和平、面包、自由”成为1917年的俄国革命、1918年的德国革命和奥匈帝国境内革命的普遍口号。战后欧美各国的反战和平运动迅速发展,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尝试保障和平从而保护列强利益的国际组织,即国际联盟建立。战争的极端残酷性和欧洲人口因大战而大量死亡,使欧洲的民众感到精疲力竭并产生厌战情绪,英国民众和他们的领导人都不想再有新的战争,不论这种战争是有谁挑起的以及英国是否应该为正义而战。这种民意,对英国绥靖政策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思想与社会基础。“一战”曾被当时的人们称为“结束一切战争的战争”。然而,仅仅过了20年,另一场大战就在1939年爆发。历史学家泰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中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种种胜利成果中生长出来的。” ——摘编自徐蓝《一战史研究的新问题新进展新观点》 (1)根据材料,说明当时的人们认为“一战”是“结束一切战争的战争”的理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
17. 难度:简单 |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郑玄(127—200年),东汉北海高密人。自幼志于经学,在外求学近20年,最后师从经学大师马融,博通群经。“既归,聚徒讲学,弟子千人。桓帝时党祸起,被禁锢,杜门修业。”他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说,遍注群经,自成一家,号称“郑学”,使之逐渐成为“天下所宗”的儒学。郑玄晚年守节不仕,刻意保持名士清节,专心经术,著书立说,给后世留下了许多古文献材料。 郑玄的教育思想寓于经学注解与聚徒讲学中,强调“学,修德学道。”“道”即包括“六艺”在内的知识技能。指出“师善则善”,教师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因此,教师要“以正教之”,“自强,修业不敢倦”,教学“既开其端意,进而复问,乃极说之。”反对照本宣科“填鸭式”的强行灌注。郑学对后世发展的影响深远。唐朝列郑玄于“先师”之列,配享孔庙;宋代追封他为高密伯。 ——摘编自吴存浩《郑玄教育思想及成就试论》等 (1)根据材料,指出后世高度赞誉郑玄的主要依据。 (2)根据材料,简要评述郑玄的主要教育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