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卦”字下边的“卜”字,表示竖在地上的杆子及其影子。“卦”字左边的“圭”字是尺子,用来测量影子的长度。通过长期测量,劳动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种季节规律。这表明 A.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B. 八卦是我国古代计算季节和时间的唯一方法 C. 八卦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下的智慧结晶 D. 八卦起源于象形文字
|
2. 难度:中等 | |
《史记》记载,西汉时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A. 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 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 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
3. 难度:困难 | |||||||||||
下表主要总结了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的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A. 土地经营制度的变化 B. 自给自足封建小农经济的形成 C. 历代赋役制度的改革 D. 农民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
|
4. 难度:简单 | |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 A. 男耕女织的特点 B. 富裕和谐的景象 C. 精耕细作的特点 D. 集体劳作的方式
|
5.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比宋代降低约11%。这主要是由于 A. 经济重心的南移 B. 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C. “重农抑商”的影响 D. 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
6. 难度:中等 | |
富豪所从事行业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变化的标志。《史记•货殖列传》排列从春秋到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巨富,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汉代就有卓氏、程郑、孔氏、曹邴氏四家列人富豪榜。这表明 A. 铁制工具运用广泛 B. 政府鼓励私人铸铁 C. 政治环境造就富豪 D. 国家实行重商政策
|
7. 难度:简单 | |
明时,“山泽之利,官取之则不足,民取之则有余”。宣德十年(1435年)命全面停罢金、银、铜、铁官矿,令民自采炼。原因在于 A. 民营采矿业技术水平高超 B. 家庭手工业后来居上 C. 官营手工业产品不合市场 D. 官营手工业管理落后
|
8. 难度:中等 | |
学者温铁军认为:在资源匮乏、总体自然条件不适宜农业生产的情况下,若没有农民的辛劳和智慧,任凭什么先进的理念和制度设计,恐怕都无法让中国养活占世界20%的庞大人口。其强调的主旨是 A. 赞誉中国农民的勤劳勇敢 B. 评价中央集权的制度优势 C. 剖析人多地少的生产压力 D. 肯定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
9. 难度:中等 | |
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氏锦”。这表明 A. 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 B. 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 C. 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 D. 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
|
10. 难度:困难 | |
明代中叶以下,城市男女“时世装”出现,追逐奇装异服,甚至以男女错位的“服妖”来展现自我。这一变化说明当时 A. 理学的影响力削弱 B. 社会统治处于失衡状态 C. 民众创新意识增强 D. 城市物质生活条件提升
|
11. 难度:中等 | |
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 ) A. 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 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 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
12. 难度:中等 | |
(题文)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 A. (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 B. 有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 C. 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D. 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
|
13. 难度:中等 | |
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l820年中用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殴各国的总和占23. 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l.8%和3%。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 A. 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B. 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C.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D. 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
|
14. 难度:简单 | |
(题文)明代漳州名士张燮在《东西洋考》一书中提到:“顾海滨一带,田尽斥卤,耕者无所望岁,……贫者为佣,亦博升米自给。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熟悉自古力势不肯抟手困穷,于是所在连结为盗,溃裂以出,其久潜踪于外者,既接纳不敢归又连结外夷,乡导以入。”材料主要反映了 A. 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B. 沿海居民生活艰难 C.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 海禁政策后果严重
|
15. 难度:简单 | |
伊恩莫里斯在《西方将主宰多久》一书中写道:“大多数中国皇帝担心的,不是自己如何获得更多财富,而是外贸可能使不受欢迎的商人阶层致富。”为此明清皇帝采取的政策是 A. 工商皆本 B. 海禁和闭关锁国 C. 重农抑商 D. 断绝中西贸易
|
16. 难度:简单 | |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观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A. 资本的发展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B. 企业家们在海外扩张中起决定作用 C. 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D. 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
17. 难度:中等 | |
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里斯本(葡萄牙首都)、塞维尔(西班牙南部城市)等城市。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新航路的开辟 B.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C. 价格革命出现 D. 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
|
18. 难度:简单 | |
在争夺殖民地的战争中,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打败法国。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 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 B. 岛国更具有竞争力 C. 强大的海军才是争霸的根本 D. 胜利总是站在正义者一方
|
19. 难度:困难 | |
“英国和荷兰商人组织了两个非常强大的股份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荷兰的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政府特许状赋予公司买卖和建立商埠的权利,为了公司的利益甚至有权发动战争。”这表明当时的股份公司 A. 政府建立但由商人经营 B. 是西欧殖民扩张的工具 C. 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D. 仍不具备资本主义性质
|
20. 难度:简单 | |
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A. 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 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 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 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
21.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二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民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 ——董煟《救荒活民书》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种土地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该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一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的社会问题,统治阶级曾试图施行怎样的土地制度加以解决?其结果如何?
|
22.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礼记·曲礼下》 材料二 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官府给予报酬。与此同时,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清代御窑仅6座,沿袭“官搭民烧”,到乾隆以后更加衰败。而民窑的规模和产量都远胜官窑,工艺水平也大为提高,产品畅销海内外。 材料三 (明清中后期)大户(机户)张机为生,小户(机工)趁织为活……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生计)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空虚),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记》 (1)材料一反映的手工业属于哪种经营形态?其生产的产品在中国古代诸多手工业产品中居于怎样的地位?为什么? (2)材料二反映出手工业生产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分析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表明明朝的手工业出现了何种新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其最大特征是什么?
|
23. 难度:中等 | |
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不断扩大、日益频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材料二 16世纪以前,西欧的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比较稳定的,只有当战争、歉收、瘟疫时才会发生暂时波动。但在16世纪欧洲各国流通的贵金属重量增加了3倍,相应地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一直迅速上涨……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倍;法国物价指数比16世纪初高2.2倍,英国高2.6倍,荷兰的主要城市高3倍,阿尔萨斯、意大利和瑞典高将近2倍。 ——摘自萧国亮、隋福民著《世界经济史》 (1)你怎样理解材料一中所说的“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16世纪欧洲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从社会转型角度,分析物价上涨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 (3)指出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市场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