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辽宁省辽阳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商周时期,君统是君权的继承统系,宗统则是宗子权的继承统系,君统专就天子、诸侯而言,宗统则就大夫以下而言。因此,在“继承统系”的意义上,君统和宗统彼此分离、互不干扰。商周的这一“继承统系”

A. 易造成君权的高度集中

B. 保证君权单线继承的稳定性

C. 破坏了贵族的世袭特权

D. 导致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由东郭成阳和孔仅出面,通过大农令奏请政府实行盐铁官营政策。汉武帝派东郭成阳和孔仅乘车巡行天下,宣布盐铁官营法令,设置盐铁官营机构,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盐田官营政策。这一政策的推行表明当时

A. 经济手段是巩固集权的最主要方式

B. 广大民众的经济负担有所减轻

C. 中央政府经济攫取能力日益增强

D. 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已被消除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儒学讲究“圣人境界”或“圣人气象”,宋代理学以“平淡自摄”“无欲故静”的境界取代了先秦儒学“知其不可而为之”“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气象,由此可知,宋代理学

A. 开始注重人的自身修养

B. 融合了佛道思想的主张

C. 强调坚持人格的独立性

D. 追求脱世离俗的自由观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明代嘉靖皇帝对首辅的特殊地位公开表示认可,他认为“内阁掌机务辅导群臣”;在救谕内阁辅臣言时云:“朕之简任倚信,在卿独重,况职居辅首。”这表明明代内阁

A. 作用日益重要

B. 有效制约了皇权

C. 权位高于六部

D. 获得了法定地位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面为部分中途停办的洋务企业情况简表。据此推知,洋务运动

 

名称

开办年份

停办年份及原因

创办人

经营方式

直隶磁州煤矿

1875年

1883年(退股)

李鸿章

官办

台湾基隆媒矿

1876年

1892年(亏损)

沈葆桢

官办

兰州织呢局

1879年

1882年(经营不善)

左宗棠

官办

福建石竹山矿

1885年

1888年(经费不续)

丁枞

官督商办

云南铜矿

1887年

1890年(经费不足)

唐炯

官督商办

热河建平金矿

1892年

1898年(获利极少)

徐润

官督商办

 

 

A. 侧重于发展近代军工企业

B. 实现了内地与沿海均衡发展

C. 阻碍了经济近代化的进程

D. 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五四运动爆发后,日本报纸将运动称为“学生义和团”,并称这场运动是英美利用中国排日的手段。这种看法

A. 说明五四运动与义和团运动性质相同

B. 从侧面反映了五四运动的重大意义

C. 表明日本与欧美国家的矛盾无法调和

D. 是日本维护在华利益的必然结果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瓦窑堡会议,批评了“左”倾错误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表现-关门主义,随后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又指出“关门主义者不能根据形势变化来改变革命策略”,他们认为“圣经上记载了的才是对的”。据此可知,这些会议精神

A. 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B. 源于国民大革命失败教训的总结

C. 利于推动全民族抗战思想的形成

D. 表明“左”倾错误统治地位已结束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我国通过统购、统销制度对农产品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个过程实行计划管理(如下图所示),并在各个环节上推行具体措施向社会灌输国家意识。该制度实施的主要目的是

A. 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 获取国家工业化建设经济资源

C. 进一步提高农业商品化程度

D. 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民主新论》的作者萨托利曾说道:“随着时间的推移,希腊社会中的“人民权力作为一种越来越不可抗拒的力量发挥着作用,因为只要民众认可的就能变成法律,他们行使这种蛮横人性、没有限制的权力则不受任何限制。”关于古希腊民主,作者

A. 认为其衰落有必然性

B. 肯定权力运用的方式

C. 强调掌权人数的多寡

D. 揭露了掌权者的野心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狄德罗在评价牛顿等一批自然科学家时说:“多亏这些伟大人物的工作,世界才不再是一个神而是一架机器,有它的齿轮缆索、滑车、弹簧和悬摆”据此可知,近代自然科学家所起的作用是

A. 决定社会科学的发展

B. 奠定了技术革命的基础

C. 有助于打击宗教神学

D. 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形成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指出,童工和女工是雇主眼中“忙碌”“勤劳”和“有用”的人,同时分析了1839年在大不列颠的工厂工人的构成情况(如下表)。这种构成

 

项目

18岁以下工人总数

女性总数

18岁以下女工总数

成年男工总数

人数

192887人

242296人

112192人

96569人

 

 

A. 说明英国重视技术工人的家族传承

B. 符合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需要

C. 反映出当时成年劳动力的严重匮乏

D. 说明农业吸引劳动力能力超过工业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1964年,法国对新中国的承认,是对美国的一个大胆的、有意的挑战,它标志着美国发起的对新中国的贸易禁止和把北京排斥在联合国外的做法开始失败。法国这一举动的主要原因是

A. 法国国家利益的需要

B. 欧共体快速发展的推动

C. 美苏两极格局的影响

D. 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在世官制占统治地位的历史阶段,官职任定被限定于贵族范围内。察举制度创立之后,选官一般经现任官吏察访,然后向政府举荐予以任用。科举制则是通过考试选官,择优录用。

——摘编自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

材料二  清末新政前后,清政府开始设立经济特科取士;废除八股后,又采取学堂育才选才和留学生毕业录用等措施。到了北洋政府时期,受国内外诸种因素的影响,以强化文官立法为特点,中国近代文官制度进一步趋于完善。这些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具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可供借鉴之处,并且在某些方面还显示出了其所特有的时代价值。

——摘编自关学增《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及其得失》

材料三  以199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正式颁布为标志,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正式建立。该规定实施20年以来,一大批优秀人才陆续进入国家机关工作,为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摘编自韩达亮《当代中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浅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的趋势。并简析这些变化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期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变革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实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意义。

 

 

三、论述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6世纪时,由于印度、欧洲、中国对东南亚香料的需求激增,用来购买香料的白银(大多来自日本、秘鲁)增加,东南亚贸易蓬勃发展,贸易纠纷日益增多,商业法应运而生。华商和欧洲贸易商不得不承认,纷争的解决有了更好的办法,判决时愈来愈参考成文法或先前的判例。17世纪中叶,中国、欧洲出现经济大萧条,对东南亚产品的需求暴跌,东南亚的许多王国变得愈来愈乡村化,愈来愈不能包容异族和异族文化。一心想垄断贸易且有枪炮为武器的欧洲贸易商势力变强,迫使愈来愈多剩下的贸易活动由他们的船只执下,在他们筑有防御事的城里进行。为了尽可能压低行政管理成本,他们往往试图根据“当地习俗”来统治,因为他们认为那是最易施行的法律。

——摘编自(美)彭慕兰《贸易打造的世界》

材料呈现了十六、十七世纪东南亚地区国际贸易发展的状况,蕴含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启示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四、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材料  1870年,在格莱斯顿第一届内阁时期,议会通过了教育大臣福斯特提出的《初等教育条例》。该条例实施之后,在全英各地除了私立学校外,又有了公立学校。两种学校并存为青少年学习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为后来英国实行义务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880年以后,英国便逐渐地实行了义务教育和免费初等教育。1872年,议会通过了秘密投票法,采取秘密投票制,投票人可以摆脱地主和雇主的威胁而自由地投票了。这条法律实施之后,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选举的自由,这也是一大进步。1872年,格莱斯顿内阁设立了内政部,开始干涉地方行政事务。最初该部只是监督地方自治机关的活动,对于地方贵族权力做了初步限制。1894年,自由党内阁实行了区的改革:取消了由地方贵族控制的区评议会。

——摘编自王荣堂《格莱斯顿的社会改革及其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格莱斯顿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19世纪格莱斯顿改革。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称中国的“以工代兵”策略纯属天方夜谭。英国国防部也认为提议“不可行”,因为无论选择作战或当工人都会导致中国成为协约国一员,从地缘政治上考虑,这是“不可取的”,英国因此拒绝了提议。当战争延伸到1916年夏季时,英国的处境相当危险,索姆河一战尤其使英国元气大伤。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英国一改初衷,在1916年夏天接受招募华工的提议,到1917年4月底,30万中国劳工已被英国送到法国前线。

——徐国琦《英、法战场上的中国劳工》

材料二  被征往欧洲的华工年龄在20—40岁之间,个个身强力壮,能吃苦耐劳,他们一天工作十小时,一周七天,极少休息,华工的到来至少可以帮助相当数目的英、法青年走上前线,直接参战。从这一角度来看,14万华工就等于14万部队……尽管遭受着平等的待遇,华工们仍然忍辱负重在战斗中完成了各项任务,成为协约国最终取得一战胜利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让西方最终接纳了他们……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中国以战胜国身份首次亮相国际舞台,提出将列强在华特权物归还原主等正当要求。

——摘编自《简论华工军团对一战的作用和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初期英国拒绝招募华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工参战的影响。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顾祖禹(1631—1692)祖上为官甚久,其父深感科举不能救民、携子祖禹归隐虞山,临死前将编撰《读史方舆纪要》的重任交于顾祖禹。不走。他父亲临终前嘱托他“《大明一统志》于战守攻取之要,类皆不详,山川条例又复割裂失伦源流不备”,希望他“掇拾遗言,网罗旧典,发舒志意,昭示来兹”。顾祖禹在搜集爬梳文献的基础上,终于在50岁时撰就《读史方舆纪要》。但与徐霞客相比,去研究缺乏实测的依据,仅仅资料类比、研究为基础,到了清末民初时期,接受西方科学思想的梁启超,只肯定《读史方舆纪要》一书承继自《汉书·地理志》以来的中国古代地理学发展的传统,而叹其组织、方法之高明了。以梁氏看,《读史方舆纪要》则是不折不扣的历史书了。

——摘编自冯岁平《简论明清之际地理学的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顾祖禹科技成就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顾祖禹的科技成就。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