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春秋战国之际,姬姓封国晋国逐渐被异姓的韩、起魏三家新兴的大夫劳力所瓜分,公元前403年,周王室正式承认三家为诸候,晋国灭亡“三家分晋”实质上反映了 A. 异姓诸侯日益坐大 B. 宗法分封制趋向瓦解 C. 大夫势力左右政权 D. 周王室权威得以加强
|
2. 难度:中等 | |
王玉哲在《中华远古史》中讲到,“商汤前后,夏、商、周是三个大小不同的民族并立,它们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没有后人所想象的那种君臣隶属关系。……那种君臣上下隶属的体系,是从周公东征胜利,占领了广大地区,创立了一套完整的分封制度以后,才逐渐形成的。”这说明 A. 周公东征前国家尚未正式形成 B. 分封制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C. 分封制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管理 D. 世袭制到周公以后才逐渐形成
|
3. 难度:简单 | |
1902年梁启超在《新史学》中说:“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也。”下列制度中与此关系最密切的是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科举制 D. 郡县制
|
4. 难度:中等 | |
钱穆在《国史大纲》一书中评价南北朝时期的门第时说:“门第之在当时,无论南北,不啻如乱流中岛屿散列,黑夜中灯炬闪耀。北方之同化胡族,南方之宏扩斯文,斯皆当时门第之功。故不当仅以变相之封建势力,虚无之庄老清谈,作为偏狭之抨击”作者意在强调 A. 九品中正制促进了南北统一 B. 门第存在的合理性 C. 道教思想冲击儒学正统地位 D. 人才选拔的开放性
|
5. 难度:简单 | |
元朝行省制是对郡县制的继承与发展,适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下列有关元朝行省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设置行省有利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 B. 行省的军政要务必须呈报中书省 C. 行省官员可任意更改赋税征收制度 D. 行省管辖范围覆盖河北和山东地区
|
6. 难度:中等 | |
明以来,内阁大学士“选理机务”“表率百僚”,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军机处设立后,内阁大学士“必充军机,始得预政事”,地位每况愈下。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A. 内阁职责功能的变化 B. 强化皇权的内在需求 C. 军机处的设立 D. 宦官专权导致的政治黑暗
|
7. 难度:中等 | |
“它的设立,本是一种超常规的做法。这个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名义上仅仅是皇帝的临时秘书机构,却实际上褫夺了内阁的权力,造成了中国特色的机构名实不符现象。”材料中的“临时秘书机构”指的是 A. 政事堂 B. 枢密院 C. 内阁 D. 军机处
|
8. 难度:中等 | |
钱穆在《中国历史政治得失》中说:“唐宋诸代的诏敕,宰相一定要盖章,没有盖章,就不成诏书;明代还是在制度之下由皇帝来当宰相;清代就更超越了这限度。”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上述认识的是 A. 唐宋相权与皇权制约平衡 B. 明代相权和皇权合二为一 C. 皇权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 D. 清代皇权凌驾于相权之上
|
9. 难度:简单 | |
(加试题)元朝政府颁行的行政文书《通制条格》记载:学秀才的,经学、词赋是两等经学的是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勾当,词赋的是吟诗、课赋、作文字的勾当。自隋唐以来,取人专尚词赋,人都习学的浮华了……俺如今……专立德行明经科。明经内“四书”“五经”,以程子、朱晦庵注解为主,是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学。这般取人呵,国家后头得人材去也!以下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 元朝政府继续推行科举制 B. 元朝政府轻视经学和词赋 C. 程朱理学对元朝影响明显 D. 元朝文书表达颇似元曲风格
|
10. 难度:中等 | |||||||||||||||||||
下表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成就(部分),划线处所填内容正确的是
A. ①刀耕火种②耧车③二牛抬杠 B. ①铁犁牛耕②大镰③风力水车 C. ①刀耕火种②大镰③风力水车 D. ①铁犁牛耕②耧车③曲辕犁
|
11. 难度:简单 | |
元代王祯《农书》记载:“冶铸者为排以吹炭,令激水以鼓之也……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该记载反映了 A. 冶炼技术的发展 B. 水利工程的兴修 C. 灌溉工具的改进 D. 铁制农具的出现
|
12. 难度:中等 | |
《景德镇陶录》载:“唐初器也,土惟白壤,体稍薄,色素润,镇人陶氏所烧造。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这反映唐朝时期的景德镇 A. 以生产白瓷名闻天下 B. 制瓷业以私营为主 C. 瓷器生产的规模较大 D. 制瓷业已具备较高的技艺
|
13. 难度:中等 | |
汉代时,中国的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下列可以证明的是 A. 山西夏县西阴村发现了半个割裂的茧壳 B. 定州富人何明远创办了私营纺织作坊 C. 马王堆墓中出土了素纱襌衣和起绒锦 D. 钱山漾遗址佐证人工育蚕技术出现
|
14. 难度:困难 | |
《周礼·考工记》记载:“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剂);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金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乾之齐;金锡半谓之鉴、遂之齐”。该史料说明了 A. 西周青铜器制造水平高超 B. 西周冶炼和淬火工艺发展 C. 青铜器按照礼制要求制作 D. 周代的青铜器大多为礼器
|
15. 难度:简单 | |
学者内藤湖南认为宋代是一个商业革命的时代。下列能够反映宋代城市商业发展的是 A. “……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B. “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C. “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D. “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
16. 难度:简单 | |
康熙二十三年平定台湾后,即开放海禁,翌年设立江(上海)浙(宁波)闽(漳州)粤(广州)四海关。乾隆二十二年起清廷实行“独口通商”政策,将国内与西洋各国的贸易集中于粤海关一口。据此可知,清朝 A. 康熙时期放弃了“海禁”政策 B. “海禁”政策一度有所放松 C. 政府一直厉行“海禁”政策 D. 乾隆时期积极开放对外贸易
|
17. 难度:中等 | |
《后汉书》记载,西汉元帝时“诸曹侍中以上”往往“私贩”,即官员们大都做起了生意。因此,当时的御史大夫,也是汉代的大学人贡禹向朝廷奏请:“近臣自诸曹侍中以上家亡(不)得私贩卖”。这反映出当时 A. 重农抑商政策并未实施 B. 官员从商不利于维护统治 C. 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D. 商业活动突破时空的限制
|
18. 难度:中等 | |
太湖平原在宋化建产粮食,有“苏湖熟,天下足”之美誉:但到了明清时期,粮食不能自给,变为粮食输入地。出现此变化主要由于明清时期该地 A. 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B. 经济重心地位的削弱 C. 人口生育总量的膨胀 D. 农业种植空间的缩减
|
19.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经济学家刘逖对清代人均GDP(1650—1840年)的详细测算,测算结果显示:“有清一代,人均收入也在其经济恢复后即开始下降,并在乾隆盛世时一度跌至最低点。”对此合理解释是
A. 封建经济持续衰落 B. 自然灾害的频发
C. 封建赋税盘剥沉重 D. 人口爆炸式增长
|
20. 难度:中等 | |
先秦时有学派提出“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这反映了此学派主张 A. 以德治国 B. 无为而治 C. 严刑酷法 D. 尊尚贤能
|
21. 难度:中等 | |
“百家争鸣”不仅是指不同学派相互竞争,同时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相互吸收的过程。以下有继承关系的两派观点是 ①老子:“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②孟子:“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 ③墨子:“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 ④韩非子:“德则无德,不德则有德”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
22. 难度:简单 | |
战国时有思想家说:“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然而,同为“显学”的儒、墨两家诸多思想却多有相异之处。下列属于墨家言论的是 ①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③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④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
23. 难度:简单 | |
战国时期,楚国攻打宋国。有一学派的弟子慨然主动赴宋抗楚,因为他们“循其主义”而“恶公敌,除害马乃所以爱马也”,最终有72人死难其间。该学派是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
|
24.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指出,宋明理学的形成反映了知识分子希望“建构一种超越万物万象万事之上,包括皇权在内的一切的终极依据,可以笼罩并解释社会、自然与人类的‘真理’”。该学者旨在强调理学 ①思想体系庞大严密 ②具有干预政治的远大抱负 ③深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④注重循序渐进的治学方法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
25. 难度:困难 | |
思想家陆九渊曾赋诗:“墟墓兴哀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古今。”其主张 ①强调日积月累、循序渐进 ②扫落枝叶,直奔主题 ③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 ④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
26. 难度:简单 | |
有研究者发现,古代中国某一时期的咏史诗发生了重大变化:诗人品评历史治乱兴衰的标尺由事功史实变为纲常伦理;在材料取舍、史实叙述、人物得失等方面也以礼制教化、纲常名分为依据,只辨义利,不顾史实。这一时期是 A. 秦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
27. 难度:中等 | |
顾炎武强烈批判“私天下”的君主专制,主张“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由此可知,当时的中国 A. 君主专制走向衰落 B. 已有近代民权意识 C. 儒学统治地位已动摇 D. 儒学出现趋时更新
|
28. 难度:中等 | |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这句名言出自 A. 《明夷待访录》 B. 《日知录》 C. 《天下郡国利病书》 D. 《船山遗书》
|
29.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在评论古代某一时期思想状况时发生感慨:“这一阶段思想的特殊风貌及其大趋向和心性之学垄断的时代比起来,真是一个思想大解放的时代。最难得的是,他们的言语之间往往充盈着人道的热情,形成一股感人的张力。”这一时期是 A. 春秋战国 B. 秦汉之际 C. 明末清初 D. 清末民初
|
30. 难度:中等 | |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以衡石来计算文书的重量),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这些记载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秦始皇 ①勤政敬业 ②专制独断 ③依法治国 ④爱民如子 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
31. 难度:简单 | |
清史研究者阎崇年在《正说清朝十二帝》中评说了康熙对中国历史的八大贡献,其中四项为①削平三藩,巩固统一;②统一台湾,开府设县;③抵御外侵,缔结和约;④亲征溯漠,善治蒙古。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上述贡献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②①③④ D. ①②④③
|
32. 难度:简单 | |||||||||||||
如表为中国历代修筑长城的部分信息,按其修筑的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②①③ D. ③②①
|
33. 难度:简单 | |
平遥古城、西递、宏村是我国南北民居文化的典型代表。下列关于这三个文化遗产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平遥古城按照牛形布局,体现传统礼制,方正端庄,中轴对称。 ②西递整体轮廓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处处是景,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③宏村“枕山、环水、面屏”,被称为“科学与诗意最完美结合”的古村落。 ④徽派建筑的木雕艺术成就巨大,《唐肃宗宴官图》就是其中的精品。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 D. ③④
|
34. 难度:中等 | |
徽派的“三雕”集中反映了徽派建筑艺术的成就。其中主要用于装饰民居建筑的门楼、门罩、窗楣等,被称为中国传统雕刻艺术的一朵奇葩的是 A. 木雕 B. 砖雕 C. 竹雕 D. 石雕
|
35. 难度:困难 | |
文化遗产是指从历史、艺术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物、建筑或遗址。下列中国文化遗产的建筑技术能体现科学价值的有 ①明清故宫的台基 ②平遥古城古民居中的拱券式砖结构窑洞 ③皖南古村落的马头墙 ④宏村的人工村落水系 A. 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
36.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从很多方面来看,宋朝算得上一个政治清明、繁荣和创新的黄金时代。宋确实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 ——美国学者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二 “圣人坚揽定趾以救天地之祸,非大反孤秦、陋宋之为不得延,固以天下为神器,毋凝滞而尽私之:……天地之产,聪明材勇,物力丰犀,势足资中区而给其卫。圣人官府之,公天下而私存,因天下用而用天下。故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王者无私以一人治天下此之谓也。” “是故因亦一道也,革亦一道也。其通也,时也;万古不易者,时之贞也。其塞也,时也;古今殊异者,时之顺也。” ——摘编自王夫之《宋论》、《黄书宰制》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的表现。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孤秦、陋宋”的主要表现并概括王夫之的政治、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
37.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卷一四《选举二》 材料三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我国古代主要选官制度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变。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的特点。
|
38. 难度:困难 | |
(加试题)明、清时期十分重视对西南边疆地区的管理,这为我同统一的多民族同家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土司制度与唐朝管辖民族地区的口口口口存在继续与发展的关系,其实质是“以土官治土民”,承认各少数民族的世袭首领地位,给予其官职头衔,以进行间接统治。……有些土官以世袭故,对内恣肆重税,生杀任情,对中央不服,为患边境,“汉民被其摧残,夷人受其茶毒。”土司之间为夺土地、人畜,互相厮杀,经年不解,世代为仇,甚至土司家族内部械斗或是战争。 ——据陈绍举《土司制度的建立及其历史贡献》等资料编写 材料二 顺治十年(1653)四月,入京朝贺清朝入关的五世达赖喇嘛离京返藏,顺治帝正式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及大量金银财宝,五世达赖下令重修布达拉宫。此后又多次扩建。康熙帝曾特派114名汉、满工匠进藏,参加扩建工作,布达拉宫成为了历世达赖的驻地。 ——据《清史》等资料编写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口口口口”处唐朝制度的名称。根据材料一简要分析士司制度的弊端,并指出在两南地区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的皇帝。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最初营建布达拉宫的动因。概述布达拉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