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某《竹枝词》云:“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洼不做荒。”这首词描写的灌溉工具是
A. 耧车 B. 翻车 C. 筒车 D. 风力水车
|
2. 难度:简单 | |
位于河南安阳的商代好墓,出土的随葬品数量巨大,种类丰富,充分反映了商代手工业制造水平。下列文物应该出土于该墓葬的是
A. B. C. D.
|
3. 难度:中等 | |
日本学者斯波义信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内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这说明,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的变迁 A. 促使城市功能完全经济化 B. 使市民阶层规模空前扩大 C. 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 D. 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品化
|
4. 难度:中等 | |
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徙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 A. 专业市场每天开市 B. 乡村市场的繁荣 C. 市场监管相对宽松 D. 坊市制继续实行
|
5. 难度:简单 | |
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 ①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②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 ③避免了西方的殖民侵略 ④阻碍了中外民间的贸易往来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
6. 难度:困难 | |
据北宋欧阳修等史学家编撰的《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而唐代诗人王建有诗《夜看扬州市》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两段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 前者是正史,后者是文学体裁,应以前者为准 B. 前者是后世人编撰的,后者写于唐代,应以后者为准 C. 两者所载内容均需经过进一步考证才能确定史料价值 D. 两者记载的史实相违背,必有其一是伪史
|
7. 难度:中等 | |
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它反映出 A. 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B. 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 C. 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 D. 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
|
8. 难度:简单 | |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仅3年,外国轮船公司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工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这一现象说明,洋务派民用企业的兴办 A.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B. 使中国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 C. 激化了中国同外国列强的矛盾 D. 取代外商企业在中国占统治地位
|
9. 难度:中等 | |
据不完全统计,从1895年到1898年,新创办的商办厂矿企业有50余家,资本总额达1200万元。商办企业的投资额几乎相当于官办、官商合办企业投资额的3倍。此时商办企业获得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B. 清朝政府扩大税源的需要 C. 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D. 南京国民政府的政策影响
|
10. 难度:简单 | |
1938年1月,国民政府为管理全国经济事务,将实业部改组为经济部,其职权范围包括了战时主要生产领域和商业领域,下属机构众多.经济部的设立 A. 适应了战争持久化的需要 B. 标志着工作重心转向经济领域 C. 提高了后方百姓生活水平 D. 导致抗战时期行政效率的低下
|
11. 难度:简单 | |||||||||||||||||||||
下表选自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新中国经济史资料选编》。
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改变了农村土地所有制形式 B. 加快了国家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C. 超越了当时历史发展的阶段 D. 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
12. 难度:简单 | |
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个阶段。这三次调整都 A. 遵循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B. 适应了不断变化的具体国情 C.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D. 坚持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原则
|
13. 难度:中等 | |
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加拿大的国际友人时谈到了“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还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邓小平的这些思想主张 A. 有利于我国经济特区的创办和建设 B. 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C. 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 D. 推动安徽、四川开始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
|
14. 难度:简单 | ||||||||||||||
下表反映的是中国改革开放时期部分年份的出口商品结构数据。表格中数据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 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
15. 难度:简单 | |
据有关资料统计,1992—1997年我国市场化指数迅速提高,这主要得益于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 公有制主体地位得到改变 C. 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 D. 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
|
16. 难度:中等 | |
李宗辉在《中国近代习俗的变化》中写道:“汽车轮船火车逐渐代替了马车、轿子,人们出行一下子由‘乡人’变成了‘国人’,‘男女杂坐不以为嫁’。”据此可知 A. 传统交通工具在近代中国消失 B. 近代交通改变了农村的落后 C. 近代交通冲击了人们落后观念 D. 西方文明遭到国人强烈抵制
|
17. 难度:简单 | |
旗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社会原因是 A.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 B.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 C.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 D.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
|
18.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吴淞铁路公司于1876年发行的“铁路火轮车”招贴画。据记载,当“火轮车”通率时,人们纷纷涌来,争相乘坐。图文材料说明 A. 铁路火车影响人们生活 B. 国人观念发生彻底改变 C. 近代交通工具首现中国 D. 广告公司广揽旅游业务
|
19.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 A. 盲目崇尚西洋风尚 B. 刻意保存传统精华 C. 旧有观念根深蒂固 D. 主动破除国人陋俗
|
20. 难度:简单 | |
2018年6月9-10日在青岛举行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各国新闻媒体记者云集于此,他们要想给各国国内人民传播新闻,实现最迅速、面最广、互动性最强的新闻媒介是 A. 报纸 B. 电视 C. 广播 D. 互联网
|
21. 难度:简单 | |
“继哥伦布而起的探索新世界的西班牙冒险家,似乎都具有同一动机。……当这班冒险家到达一个未曾被发现的海岸时,首先调查的就是那里有没有金矿可以发现。”该材料说明 A. 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 新航路开辟引发了价格革命 C. 新航路开辟改变了欧洲贸易的中心 D. 对财富的追求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
|
22. 难度:简单 | |
某学者认为:“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把世界连成整体的地理革命,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下列有关新航路开辟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打破了世界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B. 使人类进入到工业文明时代 C. 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D. 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思想解放运动
|
23. 难度:中等 | |
1526年非洲刚果国王阿方索写信给葡萄牙国王诉说:“这个国家每个角落都有许多商人(葡萄牙的贩奴者),它们将毁灭这个国家,人们每天在遭受奴役和劫掠,甚至和王族成员也不能幸免。”对“劫掠”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B. 缓解了欧洲人力资源短缺 C. 掠夺了非洲大量黄金白银 D. 促进了欧洲海外市场拓展
|
24. 难度:中等 | |
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在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促成英国该时期“领先地位”的因素包括 ①君主立宪制度形成 ②确立海上殖民霸权 ③积极发展垄断组织 ④率先开始工业革命。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
25. 难度:简单 | |
下列两幅图片最能形象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 工厂制度的形成 B. 世界市场的形成 C. 垄断组织的形成 D. 殖民体系的形成
|
26. 难度:中等 | |
18世纪末,奥地利作曲家海顿到访伦敦时发现,“雾如此之浓,以至于都可以抹到面包上”,浓雾之下,鸟儿也因无法觅食而从天上跌落下来。当时英国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 A. 蒸汽动力的应用 B. 圈地运动的进行 C. 石油工业的发达 D. 电器的广泛使用
|
27. 难度:中等 | |
到1900年前后,“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产品可以行销全球,一个地区发生的经济危机也会很快波及或影响全世界……欧洲市场的萧条,可以引起大西洋彼岸的工人失业;亚洲人可以在家里享用一个美国人的发明成果。”材料的表明 A. 欧洲正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 B. 当时亚洲国家普遍的富有 C.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D. “大西洋彼岸”工人失业率高
|
28. 难度:中等 | |
罗斯福总统执政期间美国大平原地区东部实施防护林带工程,在农场主的大力支持下,这一工程获利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反映了罗斯福新政中的哪一举措? A. 重视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 B. 兴办公共工程扩大就业机会 C.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D. 通过立法保护劳工合法权利
|
29. 难度:中等 | |
《美国自由的故事》写道:美国人遇到了“两套对立的自由概念的体系”,一种是“为私营企业”自由服务;另一种是以“一种对财富平等的分享”为基础的“社会化的自由”。事实表明,大多数美国人在1936 年时都接受了这样的观点: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由此可知 A. 罗斯福新政体现了第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B. 罗斯福新政体现了“另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C. 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政府应当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 D. 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解放”
|
30. 难度:中等 | |
(题文)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活来源。”从中可以看出,罗斯福摆脱经济危机的手段之一是 A. 关注民生问题 B. 遏制两极分化 C. 削减政府开支 D. 控制生产规模
|
31. 难度:中等 | |
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整整十年在“滞胀”泥潭中的痛苦挣扎,到1981年里根上台时,美国经济已陷入衰退。但与此同时,“国家已经做好准备,把经济政策彻底地的向右转”。此处的美国经济政策“向右转”是指 A. 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 加大社会福利资金投入 D. 加紧实施“新经济”增长模式
|
32. 难度:简单 | |
“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西方现代社会……国家调节社会利益分配和财富分配……国家以社会的名义‘侵犯’资本。”这反映出的是战后西方发达国家 A. 调整经济政策,发展“混合经济” B. 削弱私人资本,避免盲目生产 C. 建立国营企业,大力推行国有化 D. 完善福利制度,保障公民权利
|
33. 难度:简单 |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义务劳动”。下列选项与此主题要求相符合的是 A. “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 B. “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C. “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与苏维埃政权为敌” D. “今后15年内不仅赶上并且超过美国”
|
34. 难度:困难 | |
“农民们宁愿在自己私人的土地上辛勤劳作,因为在那里,他们可以按照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耕种,然后在公开市场上以他们所能得到的最高价格,而不是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定的低价格出售他们的任何商品。因此,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到5%,却生产了25%到30%的苏联农产品。”以上现象客观上反映了 A. 单一公有制的产生 B. 新经济政策的成效 C.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D. 余粮收集制的扩大
|
35. 难度:困难 | |
到1989年,由于经济形势严重恶化,苏联工业产值比上年仅增长1.7%,增速已降到战后的最低点。市场供应越来越紧张,经济已十分困难。这说明前几年实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未能发挥作用。符合材料中“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是 A. 决定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B. 大规模开垦荒地以及广泛种植玉米 C. 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 D. 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
36.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辅佐秦始皇治国的李斯的经济思想,在其石刻当中,可以窥见一斑。琅琊刻石言:“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石门刻石云:“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材料二 海南琼州附近的文昌,在1882年,由于廉价的印度棉纱的大量进口,使得本地的手工纺织业破产了。“文昌女工既失其纺纱职业便转入织布”了。又1893年《益闻录》记载:江苏睢宁县,也由于“洋纱盛行,村人均有抱布之乐,户户织棉,轧轧机声”。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材料三 1887年,他(严信原)在宁波北门外湾头,创设了通久源机器轧花厂。初创时,资本5万两,从日本购入蒸汽发动机、锅炉和40台新式轧花机,雇用工人三四百人,并聘用日本工程师和技师。……到1897年,据9月21日《中外日报》称,该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所有前次所用女工,不敷工作,因此招募女工……闻近日女工向该厂报名者颇多”,这表明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李斯的经济思想和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及其产生的条件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说明文昌当地手工纺织业破产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明通久源机器轧花厂是什么性质的企业,列举这类企业产生的时间和背景。
|
37. 难度:中等 | |
在全球化日渐加速的今天,公司影响着世界经济的运行。自19世纪中期公司登陆中国以来,经过一次次试验和修正,崭新的中国公司终于找到了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材料二 创办大生纱厂,对于张謇而言……标志着他对一项新制度——公司制度的践行……当然,推动公司制度发生与发展的更大动力,源于晚清时期的经济民族主义思潮。面对外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国内藉“公司”以卫利权的思想越来越强烈。 ——李玉《中国近代公司制度建设的几个面相》 材料三 1949年,中国经济的发展,终于拥有了立足的基础,一个主权完整的新国家。此时出现在舞台中央的是国营工厂……计划体制下的中国,就像是一个国家巨型公司,政府成了一应事务的总管……又一次公司热到来了……1992年的中国南方,象征着激情、梦想,以及一切的可能性……在北京,公司以每个月2000家速度递增。 ——央视专题片《公司的力量》解说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企业和清政府的哪一运动有关?这一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地位怎样?其中哪一航运企业推动了我国交通近代化的进程?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大生纱厂创办的主要动力并概括造成近代中国企业曲折发展的社会根源。 (3)材料三中“又一次公司热”的出现反映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有何变化?试从全球化的角度指出这一变化对中国公司发展的主要意义。 (4)公司的兴起、发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紧密相连。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影响中国近现代公司发展的主要因素。
|
38. 难度:中等 | |||||||||||||
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经济格局也在发生变化,对人类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4-1856年英国进出口贸易统计表
材料二 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蒸汽机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引发了一场生产工具和动力机制的革命……19世纪70年代前的英国,仅占世界人口2%左右却掌握了世界工业生产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世界贸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曾慧琴《“世界工厂”的内涵变迁和生命周期论》 材料三 德国作曲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把蒸汽船的噪音变成音乐。英国作家塞缪尔斯迈尔斯宣称“我们只是把蒸汽机看作是人类发明的最高贵的机器”。 ——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四 1835年,法国作家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访问英国城市曼彻斯特时对于工业“殿堂”的气氛深为厌恶,他写道“这些巨大的建筑物,高耸于人们的住所之上,隔绝了空气和阳光;它们像不散的浓雾一样包裹着人们。城市的这一边住的是奴隶,那一边住的是老爷;那一边属于富裕的少数人,这一边属于贫穷的绝大多数人……男人、女人和儿童都被绑在永不疲倦的机器之上。” ——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19世纪中期,英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居于什么地位?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开展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及开始时间,它对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和世界市场带来的影响。 (3)材料三和材料四对工业化的态度有何不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享各自的理由。
|
39.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不可避免的。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它既是旧的生产平衡破坏的结果,又反过来成为解决原有冲突的力量,为生产力的新发展扫清道路。 材料二 20世纪20~30年代,社会主义苏联在短短十几年里,成功地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国,走完了西方几乎花二百年才走完的路程。……1929~1933年期间,苏联大批引进先进技术设备,高薪聘请大批外国专家和技工,派遣2000多人出国考察、学习和留学。 ——《苏联兴亡史》 材料三 从世界历史的实践看,几乎每一次面对经济危机,资本主义都在进行自我调整。面对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罗斯福总统一上台便立即实施“新政”,采取扩大政府开支、在一定程度上顾及民生等调节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罗斯福采取的政策遭到大资产阶级的反对。大垄断财团称罗斯福是“赤色总统”、“共产主义代理人”,讽刺罗斯福抄袭了《共产党宣言》,甚至批判他是“本阶级的背叛者”。 ——孟庆龙《从世界历史看当前金融危机的重大影响》 (1)据材料一并结合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的美国历史,指出维系“旧的生产平衡”的经济政策和“解决原有冲突”的经济模式。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和苏联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中“顾及民生”的措施及罗斯福被指责为“赤色总统”、“共产主义代理人”的根本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当前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