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发达地区的最主要耕作方式是 A. 刀耕火种 B. 耜耕 C. 铁犁牛耕 D. 集体耕作
|
2. 难度:简单 | |
白居易诗《朱陈村》中“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的现象,反映了 A. 远古时期的采集生产方式 B. 商周时期大规模简单协作生产方式 C. 自给自足的个体农耕方式 D. 古代耕作技术的落后
|
3. 难度:简单 | |
《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上文所述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是 A. 都江堰 B. 郑国渠 C. 井渠 D. 灵渠
|
4. 难度:简单 | |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享誉世界。下列各项符合唐代手工业状况的是 A. 冶铁业中开始使用灌钢法 B. 开通丝绸之路产品远销欧亚 C. 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D. 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
5. 难度:中等 | |
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A. 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 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 C. 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 坊和市已没有区别
|
6. 难度:简单 | |
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展现了一代晋商乔致庸的传奇一生。晋商等区域性大商帮活跃的时期是 A. 秦汉 B. 隋唐 C. 宋元 D. 明清
|
7. 难度:中等 | |
“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私货来,皆倍偿其价。”(严从简《殊域周咨录》)这一现象反映的是 A. 市舶贸易 B. 民间贸易 C. 互市贸易 D. 朝贡贸易
|
8. 难度:简单 | |
明朝中后期,苏州东城“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清朝前期又出现了“计工受值”。这一现象说明当时的苏州 A. 官营手工业发达 B. 商品经济日益兴盛 C. 小农经济走向衰落 D.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9. 难度:中等 | |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的数量猛增。这一现象说明了 A.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B. 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中国掌握了茶、丝市场 D. 茶、丝出口给中国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
10. 难度:简单 | |
鲁迅笔下提到了“新本领旧思想的新人物”;茅盾笔下提到了欢迎西方的机器货物、保存中国旧思想旧制度的买办。这里的“新人物”“买办”指的是 A. 洋务派 B. 维新派 C. 革命派 D. 激进派
|
11. 难度:中等 | |
李鸿章说:“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下列企业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 安庆内军械所 B. 福州船政局 C. 江南制造总局 D. 轮船招商局
|
12. 难度:中等 |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条件有 ①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 ②洋务运动的诱导 ③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④政府提倡与鼓励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
13. 难度:中等 | |
下面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B处发展高潮出现的原因是
A. 国际环境有利 B. 民族独立实现 C. 社会性质改变 D. 政府政策的改变
|
14. 难度:中等 | |||||||||||||||||||
据《中国近代经济研究》统计,1912—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在各省分布比例如下:
该组统计数据所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当时的中国 A. 民族工业已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束缚而快速发展 B. 民族工业在地区分布上严重不平衡 C. 封建自然经济仍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D. 民族工业的发展只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
15. 难度:简单 | |
新中国成立后,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在 A.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B. “大跃进”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改革开放初期
|
16. 难度:简单 | |
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最早应出现在
A. 1949年 B. 1952年 C. 1956年 D. 1979年
|
17. 难度:简单 | |
“你是英雄咱好汉,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天上繁星点点,地上红光闪闪,王母惊呼玉帝打颤,感叹天上不如人间。”材料中反映的运动 A. 提高广大人民生产积极性 B. 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 片面强调了公有化的程度 D. 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
18. 难度:简单 | |
“文化大革命”中我国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1973年却出现经济复苏局面,这是因为 A. 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国民经济 B. “四人帮”的倒行逆施遭到毛泽东的批评 C. “文化大革命”动乱接近尾声 D. 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
19. 难度:中等 | |
据统计,1980年与1975年相比,中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了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了674亿斤。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B. 人民公社的建立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 国有企业的改革
|
20. 难度:中等 | |
1985年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将一批省属企业下放给所在地(市)领导管理,下放的企业中有南京机床厂、江南水泥厂、江苏玻璃厂等34个省属企业。该决定主要是为了 A. 调整工业布局 B. 实行政企分开 C. 增强企业活力 D. 鼓励租赁经营
|
21. 难度:中等 | |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这表现在 ①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 ②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 ③采取“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④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
22. 难度:简单 | |
某历史网站上讲述新航路开辟的决定因素,下面是其中的四个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A. 航海和造船技术的进步 B. 大批航海冒险家的涌现 C. 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 人文、地理学的进步
|
23. 难度:简单 | |
新航路开辟后,许多新的商品如美洲的烟草、可可和中国的茶叶等出现在欧洲市场上,香料等传统商品的交易量更是成倍上升。这表明新航路开辟 A. 引起了“价格革命” B. 引起了“商业革命” C. 引起了“商业危机” D. 引起了“贸易革命”
|
24. 难度:中等 | |
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远洋航行,甩开了横亘东西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开辟了欧洲与亚洲贸易交通的新孔道,终结了欧洲与东方陆路隔绝的状态。其所产生的影响是 A. 重新联结传统商路 B. 国际劳动分工格局形成 C. 世界市场快速形成 D. 推动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
25. 难度:中等 | |
经过长期的殖民争夺,到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自诩为“日不落”殖民帝国。期间与英国进行过激烈殖民争夺的列强主要有 A. 葡萄牙、西班牙、德国 B. 葡萄牙、荷兰、美国 C. 意大利、西班牙、法国 D. 西班牙、荷兰、法国
|
26. 难度:中等 | |
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 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 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 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
27. 难度:中等 | |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织工,后来做了木匠;骡机的发明者克伦普教是个纺纱工;生产熟铁的搅拌法是工厂主科特和工头彼得·奥尼恩斯发明的。这表明当时 A. 工业革命的发生具有偶然性 B. 技术发明的水平相当低下 C. 国家不重视技术改良与发明 D. 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
28. 难度:简单 | |
根据资料记载,18世纪初英国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4,到1851年城市人口已占1/2。这直接说明英国工业革命 A. 引发了生产力的飞跃 B. 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C. 带来社会关系的变化 D. 促进经营理念革新
|
29. 难度:简单 | |
有两个国家被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两个发源地和中心”,它们是 A. 英国、法国 B. 法国、德国 C. 英国、美国 D. 德国、美国
|
30. 难度:简单 | |
某历史研究小组的同学收集了“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掠夺”、“两次工业革命”、“交通与通讯技术的发展”等相关资料。他们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 A. 城市化进程 B.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C. 社会生活的变迁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31. 难度:中等 | |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农业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与此同时,传统经济政策却出现了背离世界发展大势的趋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三 1757年,清政府关闭厦门、宁波等港口,只留广州一地与外国进行贸易,并规定不许中国官吏与外商直接贸易,由十三行办理一切进出口贸易。 ——冷鹏飞《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形态研究》 (1)材料一中的“本”“末”各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清政府奉行的经济政策。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政策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
32.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工业革命下的纺织工厂及火车
材料二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厂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 ——《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 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美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遍布东印度群岛。……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 请回答: (1)材料一对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说明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世界经济发展呈现什么样的特点?从中看出当时英国的经济地位如何?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