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福建省泉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周襄王七年(公元前645年),晋国“作爰田”,把一部分公田赏赐给立了军功的贵族和出身平民的士兵作私田;周定王十三年(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向私田征税。这主要说明

A. 土地私有制逐步得到认可

B. 争霸战争是经济改革的根本因素

C. 晋鲁率先进行封建化改革

D. 经济改革是加强王权的主要手段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从春秋开始,随着铁农具牛耕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农业生产过程的个体性质也获得加强,农民大肆开垦,自垦田经营蒸蒸日上。这反映出

A. 井田制已完全瓦解

B. 牛耕已经普遍使用

C. 小农经济逐渐发展

D. 个体生产成为主体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汉文帝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实行“三十税一”,下令开放原来归属国家的山林川泽,准许私人开采矿产,利用和开发渔盐资源。还下诏命列侯到自己的封国去生活,以减轻吏卒供给输送的劳苦。这些做法

A. 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B. 促进了汉初经济的恢复发展

C. 造成了各诸侯国势力的膨胀

D. 改变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汉武帝时,在全国27个郡国设立了36处盐官,置盐官令和盐官丞具体负责;在40个郡国设立了50处铁官,置铁官令和铁官丞具体负责。这反映了西汉

A. 政府加强干预操控经济

B. 盐铁行业发展迅速

C. 民间私营工商业的滞后

D. 重视解决民生问题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齐民要术》卷一《耕田》对耕耱技术有详细要求。首先,要求“犁廉耕细”,即要求所耕犁条不能太宽,宽了就耕不深,耕不细。其次,要求根据墒情(土壤湿度情况)确定耕作时间。再次,耕地的深度,要求因时而定。材料反映中国古代农业

A. 因时耕作,集体劳动

B. 分工细致,技术先进

C. 重视农时,精耕细作

D.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表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朝农业现实生活。据表中信息推断合理的是

 

时期

图象名称

牛耕法

耕犁

初唐

陕西三原季寿墓壁画牛耕图

二牛抬杠

直辕犁

盛唐

敦煌23窟牛耕图

一牛牵引

直辕犁

敦煌445窟牛耕图

二牛抬杠

曲辕犁

晚唐

安西榆林窟25号牛耕图

二牛抬杠

直辕犁

 

 

A. 曲辕犁普及于盛唐

B. 西北农耕技术领先全国

C. 唐朝犁耕形式多样

D. 晚唐铁犁牛耕推广缓慢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唐玄宗曾下诏:“马牛驴皆能任重致远,济人使用,先有处分,不令宰杀”,并派出御史专门“纠察”。这反映了唐代

A. 重农抑商政策得到了强化

B. 对地方事务管理相当严格

C. 刑罚严苛且涉及领域广泛

D. 统治者对社会生产的重视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宋代,朝廷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这些现象

A. 源于宋代租佃关系的普遍化

B. 体现了对社会管理的无序化

C. 顺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

D. 表明了“抑商”政策的松弛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仅汴州城东门外附近的十字街口,各家商店招牌就有余块。清晰可辨的有“孙羊正店”(羊肉店),“刘家上色沉檀楝香”(香料铺),“赵太丞家”“杨家应症”“神农遗术”(均为药铺)等诸多店名和招牌。由此可见,宋代

A. 生活习俗发生了改变

B. 经商方式不再受到限制

C. 城市的商业功能增强

D. 商家注重广告宣传效应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随着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宋朝对社会经济部门的掌控,只限于传统农业和少数最重要的商品,而对于新兴的商业、金融业与作坊手工业则管理宽松。这表明

A. 宋朝失去对经济的掌控能力

B. 商品经济发展动摇宋朝统治基础

C. 新兴的行业拥有了发展空间

D. 新兴行业冲击自然经济传统地位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明嘉靖年间开始,各地试行“一条鞭法”,财政收支、丁粮征收及官府征发徭役均以银计算,计亩征银,将人丁和人户的庸调都转移到了田亩中,加大了田产在赋税中的比重。此举在客观上

A.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 阻碍了租佃制度的发展

C. 将加快土地兼并的进程

D. 导致银贵钱贱现象出现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明朝中后期,大量小说戏曲获得刊刻,不少文人学士卖文卖画,出入与商人会馆;一部分富有且具备很高文化素质的商人则开始刊刻文学作品,与文人诗酒酬唱。这反映出当时

A. 崇富重利思想盛行

B. 商业发展影响社会风气

C. 市井文学成为主流

D. 文人仕进的道路被堵塞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下图为经济学家刘逖对清代人均GDP(1650—1840年)的详细测算,测算结果显示:“有清一代,人均收入也在其经济恢复后即开始下降,并在乾隆盛世时一度跌至最低点。”对此合理解释是

 

 

A. 封建经济持续衰落

B. 自然灾害的频发

 

 

C. 封建赋税盘剥沉重

D. 人口爆炸式增长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六月,上海船户张元隆揽装商客价值数万两银的布匹、瓷器“前往辽东贸易”;同年八月,松江船户张永升揽装茶叶、布、碗等货物“前往关东贸易”。这说明当时

A. 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

B. 民间贸易缺乏政府监督

C. 出现了实力强大的商帮

D. 长途贩运贸易较为活跃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康熙二十三年平定台湾后,即开放海禁,翌年设立江(上海)浙(宁波)闽(漳州)粤(广州)四海关。乾隆二十二年起清廷实行“独口通商”政策,将国内与西洋各国的贸易集中于粤海关一口。据此可知,清朝

A. 康熙时期放弃了“海禁”政策

B. “海禁”政策一度有所放松

C. 政府一直厉行“海禁”政策

D. 乾隆时期积极开放对外贸易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下图是一篇历史论文的提纲。据此推断,其标题应是:新航路的开辟       

 

 

A. 促进了世界整体化的进程

B. 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速度

C. 推动了资产阶级文化兴起

D. 拉开了世界近代化的序幕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据统计,1851年英国总人口为1800万,其中农村人口占48%,而城市人口占52%。同期,法国、美国等仍然是农村人口占较大优势,而德意志、俄国和意大利农村人口更是占绝大多数,与英国的城市化相比较,这些国家简直是些“巨大的村庄”。材料说明

A. 英国城市化居于领先地位

B.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化进程

C. 法美产业结构优于德俄意

D. 德俄意尚未开始工业革命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18世纪初,英国商人开始运用一系列销售技巧,包括市场调查、折扣计划、传单、报纸和杂志广告以及不满意退货的承诺等来促进商品的销售。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商品产量的大幅度提高

B. 国民生活水平需要提高

C. 工业革命强化竞争意识

D. 传统消费观念发生转变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19世纪中期,英国拥有空前绝后的机会在全世界扩大势力……可以按照自己的主张,与较不发达的经济体建立联系……可以毫无顾虑地对那些拒绝按它的意愿进行贸易的国家使用武力。”当时英国能够这样做的主要条件是

A. 近代科学的发展

B. 工业革命的完成

C. 1832年议会改革完成

D. “日不落帝国”的建立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下图为中国近代产业资本平均年增长率的比较。

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

A. 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不断加剧

B.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势头强劲

C. 官僚资本因甲午战败而减少

D. 近代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19世纪9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分布表

 

企业性质

工人人数

外商经营的近代企业

34000人

洋务派经营的军事企业

9000至10810人

洋务派经营的民用企业

5500至6000人

近代采矿业

16000至20000人

民族资产阶级经营的企业

27250人

总计

91750至98060人

 

 

据此表可知,中国无产阶级

A. 分布在近代企业

B. 最早产生于外商经营的企业

C. 集中于沿海地区

D. 具备了登上政治舞台的力量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近代中国的问题千头万绪,但论其主题,就是中国能否从农业文明中走出,从传统中走出,重建合乎世界潮流趋势的现代化。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近代化开始于

A. 鸦片战争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近代某次战争后,清政府一方面允许外国人“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同时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这些举措对当时中国的影响表现在

A.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B. 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C. 民族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D. 民主革命运动蓬勃兴起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记载:“(公司)1912年获利4万余,1913年获利增至10万元,1914年为16万元。业务蒸蒸日上,发展迅速。”这一现象出现的国内因素是

A. 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 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 南京临时政府的推动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1876年,淞沪铁路通车后,“华客即持照纷纷上车,并有妇女小孩”。1897年,京津铁路告成,“京城内外附近居民,咸思(乘火车)到津一阔眼界,其中以旗人妇女为最多”。对此解释合理

A. 科技进步加速社会阶层融合

B. 交通工具变革使女性地位提高

C. 大众出行方式受地域影响明显

D. 工业文明助推社会观念变化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1920年,俄国的农业总产量只相当于战前水平的2/3,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严重缺乏,人们要忍受着冬季严寒的侵袭。到1921年,情况更惨了。这主要是因为

A. 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 国内战争的破坏

C.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延续

D. 西方国家的封锁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孙中山在评价苏俄新经济政策时说:“此种新经济政策,其精神与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不谋而合。”孙中山说“不谋而合”是基于二者

A. 都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标

B. 都主张以经济手段改善民生

C. 都符合各自民主革命的国情

D. 都重视市场在经济中的作用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20世纪20年代后期,苏联在分配土地,供应机器和拖拉机、种子,减轻赋税,发放贷款等方面;给予集体农庄以优待。从1929年起,还建立机器拖拉机站,从组织上、物质技术上帮助集体农庄,这些措施

A. 促进了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

B. 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规模

C. 保障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D. 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到1940年,原本落后的苏联东部地区建起了具有全国意义的煤炭、冶金、石油、机械、化工等产业基地,其工业总产值相对于1913年增长了13.5倍,超过了同期全苏工业增长的平均值。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苏联大量引进欧美新技术

B. 原有工业布局的逐渐调整

C. 苏联人民饱满的建设热情

D. 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推动

 

详细信息
30. 难度:困难

1933年6月,资源自给力较低、金融力量相对薄弱的德意互相靠拢,形成了法西斯集团;而英法美也摒弃前嫌,于1936年签订了《三国货币稳定协定》和《三国黄金协定》材料反映出经济危机

A. 推动了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建立

B. 改变了国际关系格局

C. 使世界经济向制度化方向发展

D. 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1961年,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后,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大规模减税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否决,但他提出的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获得了国会的支持。这表明美国

A. 世界霸主地位开始出现动摇

B. 试图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 分权制衡原则发生巨大变化

D. 国家政策受到冷战格局影响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据官方《国民收入与支出》统计:1951—1982年英国社会福利增长2.7倍,而国内生产总值只增长近1倍,同期社会福利金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4%跃升为14.4%。材料反映英国的社会福利

A. 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

B. 促进了国民经济高速增长

C. 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D. 扩大了社会消费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的商业思想(政策)因时而变,折射出封建社会各个阶段不同的发展态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弱肉强食,当权者都能看到商业在图霸、兴业中的作用,卫文公为发展经济“务财训农,通商惠工”,晋文公也实行“轻关易道,通商宽农”的政策。

——万李义、孙涛《春秋时期私营商业兴起之原因浅析》

材料二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汉·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三  两宋的商品经济远远超过以往各个朝代,国家的商业政策不得不作出调整。宋朝早在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就“榜商税则例于务门,无得擅改征商则例及创收”。并明确规定“场务(征税机构)不即(及时)检税,若收纳力胜过数,各杖一百;留滞三日加一等,罪止徒二年;因而乞取财物,赃重者,徒一年。”政府通商惠工的政策措施鼓励了人们经商的积极性,国家虽有明令减免商税,但税额反而增加。

——摘编自冯芸、吴臣辉《宋代商税制度的确立与国家商业政策的调整》

材料四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时期统治者推行的经济政策及其目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代的经济思想,并分析其背景。

(3)据材料三,归纳宋太祖调整商业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积极影响。

(4)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的经济思想。综合上述材料,总结古代中国影响商业思想(政策)的因素。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近代以来,大国的兴衰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态势。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遑论全球统一。……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以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英国人在1846年着手制订一项系统的自由贸易政策,紧跟着其他国家也采取了同样的行动。经济活动处于普遍的自由主义环境里,在这种环境下,商业被认为应该不受政治国家限制,因而经济活动依然主要是国家性和全球性的。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市场业已创立起来。货币、劳务、金钱、资本和民间往来,差不多不再顾及国界。

——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材料三  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系统的应用,使美国率先开启了电气时代,并由此率先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竞争中,美国很快取代了英法的领先地位,以领头羊的姿态走在了世界前列,正是在电气时代,美国经济后来居上。在20世纪后半叶,又是美国率先开创了信息革命,使美国得以再次走在前列,并保持其领先的优势。

——摘编自《大国崛起:美利坚后发制人称霸世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这一“重要转折点”相关的历史事件并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其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46年英国着手制定“自由贸易”政策的经济原因。并指出这种政策的推行对英国国际经济地位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导致“美国经济后来居上”的事件。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世界经济发展和大国兴衰的主要因素。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7年,国民政府外交部向各国发出照会,“分别就其旧约已满期者,改订新约;未满期者,修改旧约”。海关进口税则“完全以我国所定者以为准则,”1928年7月,美国首先承认中国关税自主地位。随后各欧洲主要强国相继承认中国关税自主。其后国民政府多次修订关税税则,实施出口免税或退税,提高了煤油、汽油、羊毛、毛制品、化学产品、机器等货物的进口税率。关税从极低的水平提高到相对较高的水平之,从征税与货物价值之间的比率来看,1929年之前大约为4%,1930年上升为10%,1931—1932年为15%,1933年为20%,1934-1937年则上升为25%。关税收入也大为增加,从1928年的3000万银元上升到1931年的33800万银元,在以后的几年中始终保持在3亿银元友右。

——摘编自易继苍、张祥晶《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税改革》等

材料二  为服务于政府开支和保护动稚工业,美国首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极力主张高关税,这一政策得到长期推行。1930年《斯穆特——霍利法》将保护主义发展到极端:将应税品的平均关税率提高到55.3%,美国政府收到了34个国家的正式抗议。1932年罗斯福上台,为自由贸易的胜利创造了条件。经过贸易自由主义者与保护主义者的激烈较量,1934年《互惠贸易协定法》出台,美国在关税的谈判、关税水平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该法授权总统与外国进行双边关税减让谈判时,可将关税升高或者降低到50%,且通过谈判,关税可以不断地降低。这就改变了美国关税具有不可谈判性的单边主义特点,导致了关税的大幅度降低。二战结束后,他们向全世界推广美国的自由贸易主张,最后导致1947年《关税贸易总协定》的签署。

——摘编自孙天竺《美国对外贸易政策轨透变迁研究(1776-1940)》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关税改革的原因,并说明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美国关税变化与中国关税改革的主要不同点,并分析美国关税政策变化的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