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困难 | |
周代,卜巫史祝等人员的工作由商代的“祭天”、“问天”转变为以“服务于人事”来诠释天子的祭祀活动。这一变化说明 A. 宗法制度已经确立 B. 神权政治日益完善 C. 世俗王权得到加强 D. 天人合一得以实现
|
2. 难度:中等 | |
先秦时期,爵位往往就是政治权力的标志。秦以后的爵制(分赐爵与封爵),与先秦性质有所不同。爵不再具有行政职能,而是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这一变化表明秦汉时期 A. 贵族政治的影响被削弱 B. 官僚政治制度尚未确立 C. 封建等级制度趋向瓦解 D. 选官用人制度日益成熟
|
3. 难度:中等 | |
据《新唐书》记载,“贞观二十一年(647),始遣使者自通于天子,献波罗树,树类白杨。太宗遣使取熬糖法,即诏扬州上诸蔗。柞沈如其剂,色味愈西域远甚。¨史书的这一记载能够说明 A. 外来文化改变了唐朝生活 B. 唐代的手工业水平日趋衰落 C. 外来制糖技术超过了唐朝 D. 中外文明交流互动日益深入
|
4. 难度:困难 | |
东汉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说,“进则救世退则救民”;北宋名臣范仲淹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明代医学家叶文龄说,“医,仁术也,爱之道也”。材料表明,我国古代医学的发展 A. 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B. 得益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C. 得到国家政权的支持 D. 取决于小农经济高度发达
|
5. 难度:中等 | |
马克思在《欧洲的金融危机一货币流通史片断》中说,“对亚洲的输入在1697年不到英国出口总额的而1822年已经达到约1830年达到1842年达到强。”这一变化促使 A. 洋务派创办了民用企业 B. 中国自然经济受到了进一步冲击 C. 中英贸易逆差日益扩大 D. 西方棉纺织品完全占领中国市场
|
6. 难度:简单 | |
《新青年》创刊号上的《社告》中说。“今后时会,一举一措,皆有世界关系。我国青年,虽处蛰伏研究之时,然不可不放眼以观世界。本志与各国事情学术思潮尽心灌输,可备攻错。”《社告》表明《新青年》 A. 有助于开阔人们的视野 B. 体现了国民崇洋的心态 C. 改变了新文化运动性质 D. 否定了中国的传统思想
|
7. 难度:中等 | |
民国三十年,国立大学、武汉大学、西南联大等校招生考试中,“中外地理“试题中有这样的题目:四川为中国民族复兴根据地,其故安在?试就地理、地形、物产、人口诸端,分别说明之。“此举的出发点是 A. 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 提升中国民众抗战信心 C. 使国人认识到日本劣势 D. 推动早日开展战略反攻
|
8. 难度:简单 | |
如图是2002年搜狐新闻中心就拜年方式进行的在线调查结果。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 邮政电信合一时代已经到来 B. 电信缩短了人与人的心理距离
C. 改革开放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D. 通信网络发展改变了生活方式
|
9. 难度:中等 | |
苏彦新在《罗马法在中世纪西欧大陆的影响》一文中写道,“罗马法所体现的平等,契约自由、私权神圣、权利本位、尚法制等一系列法的价值迎合了它自身的社会,同时也符合后来直发展着的商品经济社会所需的相应的法律价值。“这表明罗马法 A. 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 B. 适应了不同体制的需要 C. 对后来社会的影响深远 D. 是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物
|
10.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认为,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写得非常清楚,其政治结构实际上呈金字塔形。据此可知,居于“金字塔”底层的应该是德意志的 A. 帝国议会 B. 联邦议会 C. 皇帝、宰相和内阁大臣 D. 普鲁士邦国
|
11. 难度:中等 | |
1949年1月2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就职演说中提出“第四点计划”,对亚、非、拉美不发达地区实行经济技术援助。根据“第四点计划”,美国国会于1950年6月通过了“援助不发达国家”的法案。其主要目的是 A. 为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定基础 B. 将美国的势力扩张到全球各地 C. 在亚、非、拉美地区对苏联全面“冷战” D. 履行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职责
|
12. 难度:简单 | |
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导言》中写道:“法国社会将成为历史家,我不过是这位历史家的书记书而已”这表明 A. 巴尔扎克的创作风格属于浪漫主义 B. 文学作品的素材以虚构为主 C. 小说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社会历史 D. 文学作品真实地记录了历史
|
13.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总体上看,我国环境保护法制与土地制度变迁基本同步,每当土地制度发生重大改变的时期环境保护法制也会发生重要的转变。我国古代环境保护法制与土地制度一样,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上古至春秋时期是原始土地国有制时期,西周作为原始土地国有制发展的顶峰,其环境保护法制也同样十分完备。第二个阶段,从战国到唐代是封建土地国有制时期。秦汉时期,土地私有制确立,国家不再参与土地耕作管理,国家赋税只与登记有制时期。秦汉时期,土地私有制确立,国家不再参与土地耕作管理,国家赋税只与登记在册的纳税、土地面积直接相关,与土地周边生态环境不再发生直接联系。西汉之后,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司徒退出了对农业的管理。隋唐时期具有较强的环境保护职能色彩的“虞部”在元代时被取消。笫三阶段,从北宋至清代,封建土地私有制继续发展。这一时期,由于人口过度增长、土地兼并与“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环境保护法制在清代中后期完全解体。 ——摘编自周启梁《中国古代环境保护法制通考——以土地制度变革为基本线索》 材料二:英国是典型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国家……企业生产和利润的最大化成为支配金业的法则。如何解决生产越多环境污染越严重的难题,英国人在立法上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规定,使企业成为环境保护的主体。议会的立法行动也促使了政府从指导思想上由原来被动的自由放任转变为在法律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干预。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责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在英国环境治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还有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社会各个群体的不懈努力,最终所有的努力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摘编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政府环境保护职责的演变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措施,并分析环保措施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
14.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日本、中国知识分子接受欧洲“文明”观念来看,他们实际上是参与了欧洲主导的世界“文明”话语的普及。在弱肉强食的帝国主义时代,福泽谕吉和梁启超的选择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在精神文化上也需“师夷长技以制夷”。正是基于这种理念,他们在吸收欧洲“文明”时也注意加以改造,力求为己所用。只不过,福泽谕吉倡导的“文明”,在日本明治政府的推动下产生了直接效果,也促使日本人对自身文明的认同从自卑走向自信,最终使日本跻身欧美“文明”国家的行列。而流亡海外的梁启趯看到祖国的积弱却无从实施抱负,即使祭出民族主义“文明”这杆大旗,倡导的效果也与日本大为不同,因为他的声音不具备日本那种由“舆论”转化为“政策”的条件。由于欧洲“文明”具有文明主义和帝国主义意识形态的一面,如果在接受这一概念时不加以很好的改造,便有可能从文化上落入文明主义的陷阱。 ——刘文明《欧洲“文明”观念向日本、中国的传播及其本土化》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信息,结合近现代史的有关史实加以评述。(要求:信息明确,史实准确,评述全面,逻辑严密)
|
15. 难度:中等 | |
材料:1901至1911年,为实现王朝“自救”,清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新政改革,其中包括农业政策调整。1903年,清廷专门设立了与农业有关的平均司,1906年又改平均司为农务司,以前由户部、工部负责的农业事物都划归农务司管理。1907年,须布《农会简明章程》,开始在全国各地建立各级农会组织,开办农业学堂和农事试验场,将“新理新法及新种植法皆交试验场依学理先为试验”然后将“确有成效”之结果通告分会加以推广。倡导农学、开启民智是清末农会着力从事的一项工作,主要方式是译印农书、出版农报。这些活动传播和推广了西方资本主义农业的经营方式促进了中国农业近代化的发展对当时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意义。清政府还选派留学生出国学习农业技术,同时解除了“禁垦令”,大规模出售以前禁止开垦的土地,鼓励农垦、设立农垦公司及大量认购荒地。 ——何旭艳《论清末新政农业政策对中国近代农业的影响》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调整农业的措施及其背景。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新政调整农业的影响。
|
16. 难度:中等 | |
材料:在太平洋战争中,中国通过领衔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成立中国战区、废除治外法权、列名于《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发表《开罗宣言》等一系列外交和军事举措提高了国际地位。不论是在新约谈判中还是在受降安排上国民政府都曾为实现理所当然的权力作过一些努力但决策者仍然存在着半殖民地心理,缺乏自立自强意识,又没有审时度势地采取得力措施常常知难而退,加之缺乏盟国的支持,以致把理直气壮的事情做得低声下气。美国政界和與论界虽然对英国的殖民主义政策有所批评但美国政府到关键时刻依然支持英国,而不是中国。总之在有关香港问题的交涉中处处可见一百年来中国与列强关系的延续。英国对香港的立场并不是一个特殊的事例它与英国对印度、甸、马来亚等的立场是一致的。 ——陶文钊《太平洋战争期间的香港问题》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提出解决香港问题的背景。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期间香港未能回归的原因。
|
17. 难度:中等 | |
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罗伯特·沃尔波尔(1676年——1745年,又译罗伯特·沃波尔),英国辉格党政治家。后人普遍认为他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首相,尽管“首相”一衔在当时并没有得到法律的官方认可也没有在官方场合被使用,但有见于他在内阁所施加的影响力,他事实上也是内阁的掌权者沃尔波尔任相期间曾历仕乔治一世及乔治二世两朝,他于1721年取得实权,此后主导政局约20年之久,后因对西班牙开战而失势。从1721年上台,直到1742年辞职退仕,沃尔波尔成为历史上任期最长的英国首相在任首相期间,沃尔波尔曾努力避免对外开战,并维持低税率政策,让英国免于欧陆战争影响,使经济繁荣稳定。在他的个人影响下,乔治二世对沃尔波尔十分信赖,而其所属辉格党的势力更继续巩固,成为英国第一大政党。 ——朱联壁《英国首相不是首相的第一任首相:沃尔波尔》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沃尔波尔实际上成为英国第一任首相的背景。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沃尔波尔任期内的主要措施及其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