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贵州省贵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西周时期“孝”的对象主要有两种:一是对先祖的孝,一是对在世父母的孝,前者更为周人所重视,自春秋以来,“孝”的对象逐渐由在世父母取代先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宗法制逐渐趋于瓦解

B. 人文道德观念开始出现

C. 儒家正统地位的确立

D. 个体家庭经济得到发展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下图为汉代画像砖的拓片,它反映了

A. 曲辕犁的推广使用    B. 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

C. 农民生活的殷实富足    D. 棉纺织技术日渐成熟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古代中国农民在日常耕作中创新了一系列农具,如四齿钉耙、耧车、锄头等。这反映出古代中国

 

A. 生产工具比较落后

B. 农业注重精耕细作

C. 农耕技术缺乏进步

D. 小农经济较为分散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宋代以后的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中,陕北地区主要以祭祀掌管行云布雨之权的龙王为主,杭嘉湖地区则以祭祀蚕神嫘祖较为普遍,闽广地区一般主要供奉保佑海上平安的妈祖。这种现象反映了

A. 迷信思想影响经济发展

B.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明显

C. 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

D. 民间信仰信众具有广泛性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历史学者王家范曾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这里的“它”指的是

A. 田庄手工业

B. 民营手工业

C. 家庭手工业

D. 官营手工业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周礼·考工记》是我国最早的系统记录手工业生产技术的专著。书中共总结了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这段记载描述的是

A. 官营手工业产品丰富,技艺精美

B. 民营手工业水平超过官营手工业

C. 官营手工业分工细致,专业化强

D. 民营手工业技艺庞杂,规模扩大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A. 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 宗法制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C. 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D. 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变化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它加大了风量,提高了风压,增强了风力在炉中的穿透能力。……这就大大地提高了生产能力。足够大的鼓风能力,足够大的炉子,是炼出生铁的必要条件。”材料中描述的“它”是

A. 翻车

B. 筒车

C. 水排

D. 耧车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 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B. 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C. 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D. 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据估算,乾隆年间,苏州城内约有织机1万2千台,大约从事机织者2万人,从事牵经拍丝者2万人,从事掉经掉纬者3万人,其余经行、丝行、染坊、炼绢坊、制机具工等各种分业者,亦为2万余人。苏州城内从事丝绸生产和贸易者连同其家属在内,近30万人,约占苏州城人口总数的1/3。这说明当时苏州

A.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较快

B. 手工业生产已达到较大规模

C. 民营手工业已占据主导地位

D. 手工业生产得到政府的扶持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明朝连环画《一文钱小隙造奇冤》中,描写江西饶州景德镇造瓷业发达,“镇上百姓都以烧造瓷器为生”,其中雇工邱乙大、刘二旺同被一个窑主聘为工人,轮流当班。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

A. 家庭手工业仍占据主导地位

B. 自然经济已开始解体

C. 政府严格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 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西周时期.在“工商食官”制度下,擅长经商的家庭或家族在被国家认可之后,又以国家法令的形式固定下来,世代相袭,不得改弦易辙。这反映出该制度(      )

A. 强化了商人对国家的依附关系    B. 大大地加强了君主专制

C. 表明重农抑商的政策已然形成    D. 推动了私营工商业发展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观察宋朝与唐朝的都城示意图,由此看出城市中的商业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A. 城市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

B. 工商业成为城市的主要功能

C. 突破了市场交易的时空限制

D. “市”设置在城市核心位置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徽商“俭而好礼,吝啬而负气,家资累万,垂老不衣绢帛……然急公趋义,或输边储,或建官廨,或筑城隍,或赈饥恤难,或学田、道路、山桥、水堰之属,输金千万而不惜”。这说明徽商

A. 注重义举

B. 深谙经营之道

C. 输财毫无原则

D. 崇尚节俭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下图为《汉代中西交通图》,通过这条交通线运往欧洲的主要商品是

 

A. 瓷器

B. 茶叶

C. 丝绸

D. 铁器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在埃及开罗附近的遗址中,发现唐至宋初的瓷片数以万计;叙利亚沙玛拉遗址发现大批唐代陶瓷器;印度勃拉名纳巴特遗址也发现唐瓷片。以上信息表明唐代

A. 瓷器是海外贸易的最主要商品

B. 海上丝绸之路的辐射范围较广

C. 私人海外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

D. 中国已经成为东亚文化圈中心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下表所示为中国对外贸易的情况。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时间

货物名称及输出国

价值(银元)

提示说明

1781~1790年

中国茶叶

9600多万

每年从英国流入中国几百万银元

1781~1793年

英国呢绒等

1600多万

仅及中国输英货价的六分之一

 

 

A.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走向解体

B. 自给自足特性使中国贸易出超

C. 中国在中英贸易中保持逆差

D. 英国尚未重视开拓中国的市场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有一族谱记载:明清时期外出经商者日众,不少人依旧“壮则服贾,老则归田”。这说明

A. 社会风气日益恶化

B. 经世致用思想受重视

C. 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D. 重农抑商观念占主导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古代中国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现象的根源在于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土地私有制度的存在

C. 土地买卖的盛行

D. 政府不抑兼并的政策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清俗纪闻》描绘的乾隆六十年(1795年)官府颁发的执照,反映了浙江地方政府对日贸易中商船管理的一般情况。图中省略的部分文云:“如敢私行顶替,及夹带违禁(物)……将该船户舵水一并拏送,以凭严究,解宪治罪,毋违。”图文信息可以佐证乾隆年间

 

A. 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B. 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

C. 严格防范倭寇侵扰沿海

D. 禁止国人私自出海贸易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哥伦布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这表明哥伦布开辟新航路主要是因为

A. 东西方传统商路受阻

B. 西欧的资本主义萌芽

C. 西欧社会的“寻金热”

D. 西葡王室的政策推动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下面是某位学生在学习“新航路开辟”时制作的表格,其内容填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方向

支持国家

航海家

主要贡献

向东

葡萄牙

迪亚士

航行到美洲最南端—好望角

向西

葡萄牙

达·伽马

从葡萄牙出发,绕非洲海岸到达印度

向西

西班牙

哥伦布

渡过大西洋,到达美洲

向东

西班牙

麦哲伦

船队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A.

B.

C.

D.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17世纪的新兴势力——尼德兰、瑞典、英国、法国都在北部。一些成长神速的城市也一样——阿姆斯特丹、巴黎、伦敦。相比之下,地中海显得停滞不前。……16和17世纪在欧洲北部做生意比在欧洲南部有着无可争议的优势。”这里的“优势”主要是指

A. 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

B. 欧洲新贸易中心的形成

C.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D. 垄断性贸易公司的建立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下图是一篇历史论文的提纲。据此推断,其标题应是:新航路的开辟       

 

 

A. 促进了世界整体化的进程

B. 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速度

C. 推动了资产阶级文化兴起

D. 拉开了世界近代化的序幕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在商业资本压倒一切的阶段,它迎来了令人羡幕的“黄金时代”。从世界贸易中汇集了庞大的商业资本,其造船业无论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居世界之首,被誉为“海上马车夫”。文中的“它”是指

A. 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 荷兰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美国金融中心纽约始建于17世纪初,原名叫新阿姆斯特丹。17世纪中后期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纽约。纽约名称的变化反映了

A. 商业资本的强大

B. 资本输出的兴起

C. 殖民霸权的角逐

D. 政治制度的先进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近代一些大国先后崛起,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与下列标题“先声夺人称大国”、“手伸五大洲”“后发制人称霸世界”所指国家对应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法国、俄国、德国

B. 西班牙、英国、美国

C. 英国、俄国、德国

D. 西班牙、英国、法国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1904年,德国讽刺画报刊登了这样一幅漫画:非洲土著被商人灌酒,后被士兵放到滚压机下,碾轧成一枚硬币,而站在一旁的传教士正在向非洲土著布道。这幅漫画讽刺的是

A. 价格革命

B. 殖民掠夺

C. 商业革命

D. 第一次工业革命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后期起,古老的骆驼商道有了一条对等的海路。瓷器成为新途径的首选,方便、大宗、价值又高,能提高船东的利润。唐代瓷器注重异国情调、自然风格、雄浑的气质与彩绘的装饰。宋瓷则追求纹饰低调、比例均衡、形态流动、冷色系的单色色调,体现轮廓、釉色和纹饰完美整合,流露出一种文化孤芳的排外心理。元朝青花瓷的诞生是泉州穆斯林商贾和景德镇窑主共同推动的,接纳了西南亚地区(中东)的传统审美价值。明朝青花瓷工艺改进并流行。清初,珐琅彩进入中国,使瓷器用色逐渐涵盖彩虹的所有缤纷。

17~18世纪欧洲传教士和商人频繁往来于欧洲与中国,世界开始聚焦中国。耶稣会士的中国报告和以拉丁文翻译的儒家经典,陆续在法国出版,欧洲掀起了一股“中国热”。中国瓷器的造型风格、优良质地及瓷器上的图案花式和绘画深受欧洲人喜爱,欧洲各国作坊加以仿造。1769年,英国玮致伍德建立陶厂,此后引进机器生产,并采用新式转印技术。他不仅采用景德镇的精密分工制度,还推出创新的管理方式和现代商业经营事项,如市场调查、报纸广告等。

18世纪中期后,熟悉中国的欧洲商人开始反驳耶稣会士描述的理想化形象,指出中国的官吏腐败衰弱的一面。西方知识分子很快转而反对中国,觉得不该把它视为西方社会的榜样;同样地,欧洲人也停止把中国瓷当成典范。18世纪末,欧洲瓷业将中国瓷器逐出国际市场,这与中国在世界事务上划时代的衰退同步进行,也与西方势力上升、前进成为全球重心的时序相互对应。

——摘编自罗伯特·芬雷《青花瓷的故事——中国瓷的时代》、马克森《世界文明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从唐朝至清朝中国瓷器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中国瓷器在欧洲命运的变化,并分析导致该变化的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