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四川省2019届高三4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商君书》曰:“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即将百姓的名字登记于政府的版籍之上,开始出现编户齐民制度。这一制度造成的影响是

A. 管理百姓的方式由地域转向亲缘

B. 削弱贵族势力增强国家的人口控制

C. 便利新兴地主兼并土地隐匿人口

D. 扩大士阶层与农民的身份等级差异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西汉初期的法律条文记载:根据不同的等爵,每个人都可以占有不同数量的田宅。农民从国家那里得到土地,相应地交纳田租,服徭役、兵役。国家再通过爵位继承制、犯罪罚没和户绝收回等配套措施,形成一个土地有授有还的循环系统。这反映出西汉初期的土地政策

A. 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B. 确保土地分配相对公平

C. 旨在建立完整的赋役体系    D. 能够抑制土地兼并的发展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唐代进士科举不仅依据考试成绩来录取应考者,而且还考察他们平时的文学作品,参考其社会声望,并且允许时人同主考官一起推荐优秀人才,被称为“公荐”和“通榜”。据此可知,通榜公荐法

A. 旨在增加下层读书人入仕渠道

B. 为营私舞弊提供了可能性

C. 体现了科举制度对公平的追求

D. 利于选拔真正实用的人才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下表为不同史籍中与崔彧有关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崔彧)拜御史中丞……建言,选用台察官,若由中书必有偏徇之弊,御史官从本台选择(帝)从之。

《新元史·崔彧传》

(崔彧)负才气,刚直敢言。……由刑部尚书拜御史中丞,或言:台臣于国家政事得失,民生休戚,百官邪正,虽三公将相,亦宜纠察”(世祖)从之。

《蒙兀儿史记·崔或传》

(卢)世荣居中书未十日,御史中丞崔彧言其不可为相,忤旨,下彧吏按问,免官。

《新元史·卢世荣传》

或居御史台久,……以故人疾之。……或遂以病降,成宗谕之曰:“卿之辞退,诚是已,然勉为朕少留之。”

《元史,崔或传》

 

 

A. 御史台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B. 卢世荣遭致崔彧妒忌与攻击

C. 崔彧为元朝初期的中枢重臣

D. 崔彧因秩卑权重而积极监察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兴办了一批大型军事工厂,同时规定其他省份调拨某军事局厂的产品,都需要支付全部或一部分工本费。如丁宝桢的四川机器局就强化了调拨产品计价的趋势。这种规定

A. 提升了四川在近代化中的地位

B. 使近代军用工业走出了困境

C. 有利于缓解企业的经费压力

D. 强化了军工产品市场化的趋势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有学者指出,科举制度的废除砸了数十万举贡生员的饭碗,断绝了他们的仕途。为解决这一窘境,士绅阶层作为历史上地方政治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借清政府开办新政之机,利用他们在社会上的影响和声望发展和壮大自己的力量,直接同清朝中央政府分庭抗礼。这说明科举制的废除

A. 使得士人阶层失去参与政权的机遇    B. 增强了清政府推行新政的地方力量

C. 使士人阶层开始涉足地方政治建设    D. 削弱了清政府的凝聚力和统治基础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表为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中国各行业内迁工厂数及其分布表(单位:个)。这说明西南地区

行业地区

机器

冶炼

电器

化学

纺织

其他

合计

重庆区

159

17

23

120

62

48

429

川中区

16

23

3

100

31

14

187

桂林区

17

4

8

8

23

7

67

昆明区

11

6

7

25

18

13

80

贵阳区

6

1

0

7

1

3

18

 

 

A. 躲过了日军的武装侵扰

B. 出现部门协调发展的格局

C. 社会经济结构有所改变

D. 找到了工业近代化的捷径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1984年10月13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政府积极支持有经营能力和技术专长的农民进入集镇经营工商业,并放宽其落户政策,统计为非农业人口,从而打破了长期以来从户籍上限制农民进城的旧规定。这反映出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B. 社会管理适应改革进程的需要

C. 城乡差距和矛盾得到了有效解决

D. 农村改革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前3世纪末至前1世纪中期,战俘不断增加,奴隶价格暴跌,奴隶制经济繁荣,罗马人藉此从劳动中解脱。一位政治家告诫兄弟:“不管去哪里都要随身携带一大批奴仆,这样才能显示自己的地位和身份。”这反映出

A. 统治阶层等级秩序十分森严

B. 对外扩张导致了社会风气的恶化

C. 战俘的增加减轻了公民负担

D. 奴隶制经济繁荣孕育了贵族政治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16世纪的英国,天主教会及其信条遭到变革,传统宗教机构被大量解散,使得延续数个世纪之久的社会调节剂和润滑剂几近消逝,给城市的社会秩序带来比较大的麻烦。这说明宗教改革

A. 摧毁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B. 促进了行政机构的调整

C. 推动了社会秩序的重组

D. 阻碍了近代城市的转型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严伯钧的《西方艺术课》中描述一种独特的美术风格:“热情奔放、极具冲突感,场面混乱但乱中有序。视觉上会给人造成强烈不安的感觉。表现了追求个性解放,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模式,强调个人情感的真实表达。”下列哪幅绘画作品能体现上述风格

 

A. 《自由引导人民》

B. 《拾穗者》

C. 《镜中的少女》

D. 《日出·印象》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2015年,世界贸易组织统计了成立20年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商品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变化。1995年发达国家在有形产品贸易中的比重是73%左右,发展中国家仅占27%,而到2015年,这个比例变成发达国家占51%,发展中国家占49%。这表明

A. 发达国家经济利益受到较大损失

B. 发达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受到重大冲击

C. 发展中国家经济利益成比例增加

D. 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加深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卫生防疫虽然在理论和立法上仍属于以“爱民”相标榜的国家和地方官府的职责范图,但它们由于大都并不直接关乎钱粮与社会稳定这样的大事,所以显然不是国家和官府的施政重点,官府的举办与否,完全视当政者的道德责任感和行政能力,地方乡贤力量的活跃程度以及地方财力等多种随机因素而定,具有相当大的偶然性。所以,在民间社会力量相对活跃的江南地区,特别是在苏、杭等中心城市,这类事业往往由社会力量来承担,而由地方政府给予名义和法理上的支持,但也因为缺乏经常性保障,以及必要的管理、监督,故而也必然不可能使其实现制度化、经常化和普遍化。

——摘编自余新忠《清代卫生防疫机制及其近代演交》

材料二  下表为1912-1989年我国卫生行政机构沿革表。

 

 

时间

机构

隶属

职掌或下辖机构

北洋政府

1912年

卫生司

内务部

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预防、领防接种以及共他卫生事项,海港及铁道的检疫,医师及药师的监督管理等

1913年

卫生科

内务部警政司

1916年

卫生司

内务部

南京国民政府

1927年

卫生司

内政部

 

1928年

卫生部

行政院

设总务、医政、保健、防疫、统计五司等

1931年

卫生署

内政部

设总务、医政、保健三科

1937年

卫生署

内政部

 

1941年

卫生部

行政地

设医政、保健、防疫、总务等科

1947年

卫生部

行政院

设医政、保健、防疫、地方卫生、药政、总务等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1949年

卫生部

中央人民政府

 

1954年

卫生部

国务院

设保健局、药政司、妇幼卫生司等,后增设血吸虫病防治司、工业卫生局等

1989年

卫生部

国务院

设卫生防疫司、卫生监督司和地方病司等

 

 

——据邓铁涛、程之范《中国医学通史》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卫生防疫的特点和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卫生防疫制度的变化,井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卫生防疫制度的意义。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英国东印度公司大事年表

 

 

时间

大事

1600年

英国女王特许成立,采取了“单次航海”制度(见注),临时色彩深厚。

1657年

确立有限责任制,开始步入快速发展时期。

17世纪晚期

控制亚洲棉、丝织物贸易权;直接代理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战争

1773年

英国国会通过法案控制了公司;在孟加拉取得了鸦片贸易独占权;开始对华大量走私鸦片;垄断北美茶叶贸易权(后导致波士顿倾茶事件)。

1813年

英国国会通过特许状法案,终止其对印度贸易垄断权。

1833年

英国国会通过特许状法案,终止其对中国贸易垄断权;剥夺其商业职能,政治和管理权再次延长20年。

1858年

受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委托殖民统治权被剥夺。

1871年

公司解散。

 

 

——据(日)浅田实《东印度公司·巨额营业资本之兴衰》等编制

注:在每次出海前征集资金,当船只从亚洲载满货物返航后,再将其进口货物或出口货物的销售额,按照投资比例回馈给各个股东。

材料反映出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近代全球化浪潮中扮演了多种角色。请任选其中一种角色。结合所学的世界近代史知识予以评析。(要求:现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朝晚期,割据的藩镇对所管辖领地内的矿冶实行政府垄断。节度使私开铜矿铸币,造成唐晚期货币发行的混乱局面。官府垄断矿业也损害了矿区居民的利益,引起了不满,因此而导致的民变时有发生。北宋初年,政府对矿业开采及其冶炼权力进行改革,先后颁行了《严禁民众开矿令》、《矿冶章程》、《招矿匠律令》等法律条文,在矿业管理机构的设置上打破了以往仅有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机构的管理体系,设立冶铸司作为管理矿冶铸钱事务的专职机构,从而形成了自上而下的三级管理体系。在官府的直接监督下允许民间探矿、报矿,并给予报矿人矿产地的优先承买权。亦明令禁止特殊场地的勘探和开采,以维护统治秩序和当地居民的利益。矿冶生产经营模式以招募制和承买制为主。宋代矿治生产的兴旺和发达的同时,矿冶管理机构及其职能亦随之完备。这一改革促使矿业生产十分发达,宋代矿业发展水平在中国封建社会矿业发展史上处于一个高峰阶段。

——摘自李强《我国矿业管理机构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初年矿业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北宋初年矿业改革的特点。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東后,德国海军的夭折使英国觉得可以高枕无忧了:英国已经恢复了在欧洲海域的绝对优势,英伦三岛似乎再无遭受入侵的任何可能。同时,一开始就卷入战争、肩负协约国主要战争重担的英国,整个国力遭到严重削弱。国内动荡和公众要求无法得到满足的情况迫使统治者改变手法,削减军费开支用于整顿国内经济、社会之需。《凡尔赛和约》签订以后,英国当局就自觉或不自觉地放松了对德国的安全警觉,不相信有中长期意义上的德国威胁,和平麻痹思想自上而下异常浓厚,不搞战备,不修防务,以为只要外交上运用得法,也可发挥作用。1926年,英国外交部备忘录中认为:“我们已经得到了所有我们想要的,也许更多,我们唯一的目标是保持我们所有的,并生活在和平之中。”

——据刘阿明《一战后初期英国对欧政策及其影响》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和平主义思潮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和平主义的特点并分析其消极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