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湖北随州市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国语》有载春秋时“重耳拜土”的故事:公子重耳(晋文公)曾流亡卫国,向老农乞食,老农举起土块给他,重耳大怒,随从却认为这是上天的恩赐,重耳听后立即叩头拜谢,领受泥土而去。这则故事可以印证

A. 封邦建国观念根深蒂固

B. 井田制度仍然影响深远

C. 统治者敬畏土地与农民

D. 重农思想已经初步萌芽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与墨子提出的“兼爱、事鬼、非乐、非命、节葬”等主张最有可能形成互相诘难、批驳局面的思想学派是

A. 道家

B. 法家

C. 儒家

D. 阴阳家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在秦帝国,郡下设县,县下依次设乡(亭)里、什伍等组织。郡县的自由民皆称“黔首”。征服山东六国的秦人,在政治上没有特权,他们与山东六国人一样,均为帝国的臣民。由此可见,秦朝

A. 铲除了贵族等级制的基础

B. 郡县制的推行打破了地域关系形态

C. 郡县制呈现出地缘性特征

D. 政治制度建设蕴含着民主平等色彩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孔子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荀子认为“天子势位至尊”,韩非子把君主作为“人主”,董仲舒提出“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据此可知,董仲舒思想与先秦诸子的区别是

A. 独尊儒术

B. 限制皇权

C. 强化皇权

D. 神化皇权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表是两晋南朝时期代表皇权的宗室外戚与世家大族在官僚体系中的占比变化情况。

 

 

西晋

东晋

南朝

宗室外戚

19%—38%

7%

19%—38%

世家大族

49%—64%

78%

49%—64%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 官僚体系日益遭到破坏

B. 皇权与门阀势力斗争激烈

C. 皇权势力逐渐走向衰微

D. 社会发展出现了严重倒退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有学者指出,宋明理学的形成反映了知识分子希望“建构一种超越万物万象万事之上,包括皇权在内的一切的终极依据,可以笼罩并解释社会、自然与人类的‘真理’”。该学者旨在强调理学

①思想体系庞大严密

②具有干预政治的远大抱负

③深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④注重循序渐进的治学方法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图为南宋画家林椿所作《果熟来禽图》。图中小鸟的动态用细劲柔和的笔致勾勤,蓬松的羽毛则以浑融的墨色晕染,木叶的枯萎、残损、锈斑,果子上被虫儿叮的痕迹都被一一描绘出来,显示出作者细致入做的观察力和追求细节表现的真实性。据此可知,此画

A. 具有写意画的特征

B. 开风俗画创作先河

C. 受到理学思潮影响

D. 体现世俗化的趋势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明代小说家许仲琳所著的《封神演义》,是一部以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为背景创作的古典神话小说。小说中屡屡出现使用火药武器的描写,如在第九十二回中这样描述:“只听得两边炮响……军士用火弓、火箭、火炮、干柴等物往山下释放。”这说明

A.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器的国家

B. 火器的使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C. 明朝时期在军事上已广泛使用火器

D. 神魔小说远远超出当时人的想象力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乾隆年间,山东有位进士留下一份“乡会连捷卷”,其中会试第二场有五个策问,每一问有若干小问题,训诂问题有14个,历代兵制问题有6个,河北水利建设问题有6个,西北地理、历史沿革问题有6个。这体现了

A. 会试形式主义严重

B. 经世致用思想的内涵

C. 农业经济的发展繁荣

D. 选才标准的根本变化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据学者研究,清代安徽知县的平均任期如下表所示,全国的情况也大致如此。清代安徽知县的平均任期统计表(单位:年)

 

A. 不利于地方的长远发展

B. 确保了地方吏治的清明

C. 受制于列强的外来压力

D. 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完善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9世纪后期,曾国藩在《奏派陈兰彬、容闳选拔幼童出洋习艺折》中专门提出“诸幼全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可见当时

A. 留学目的是学习西方近代工业

B. 留学受到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

C. 留学过程注重中西文化的融合

D. 留学内容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1904年,康有为在观看牛津大学学生剧社表演后指出,西方戏剧(舞蹈)萌蘖于中国,他列举了二者在肢体语言、风俗习惯上的诸多相似之处。他由此呼吁中国戏剧、舞蹈“舍己从人,尽以泰西为师”。由此可知,康有为主张

A. 新陈代谢维护传统文化

B. 西学中源宣传西方文化

C. 中西结合呼唤制度变革

D. 托古改制实行全盘西化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胡适说:“在许多方面,我对那经过长期发展的儒教的批判是很严厉的。但是我对孔子和早期的‘仲尼之徒’如孟子,都是相当尊崇的;我对十二世纪‘新儒学’的开山宗师的朱熹,也是十分崇敬的。”这表明胡适

A. 区分封建统治思想与儒学

B. 用科学方法对待儒家思想

C. 成为了新时期儒学的代表

D. 促进了新儒学的弘扬光大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孙中山在《大总统宣言书》中宣布了合五族共建民国的思路,但1920年《在上海中国国民党本部会议的演说》中说中国不止五族,应该合各族成为一大民族。1921年认为“不能笼统讲五族,应该讲汉族的民族主义,使其他各民族同化为汉族”。1924年又指出,中国应通过联合各宗族,而成为一个民族。这一变化

A. 表明孙中山仍然坚持大汉族主义的狭隘观念

B. 明确了孙中山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立场

C. 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第一次合作实现

D. 适应了中国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的时代要求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毛泽东在某篇文章中说到:请读者们看一看孙先生的遗嘱吧,他在那里谆谆嘱咐人们的,不是叫人们把眼光向着帝国主义国家的援助,而是叫人们“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苏联)”。孙先生有了经验了,他吃过亏,上过当。我们要记得他的话,不要再上当。毛泽东此论

A. 影响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制定

B. 旨在宣传苏联在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威望

C. 反映出中国抗战主要获取的是苏联支援

D. 指出了20世纪60年代外交形势的特点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1956年5月18日,九三学社召开座谈会。30多位参加制定全国科学发展规划的科学家提出在学术上一定要争,争论才能发展;要学习一切国家的科学成就;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科学家的讲话

A. 表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变化

B. 贯彻执行了“百花齐放”的方针

C. 响应了国家发展科技的远景规划

D. 奠定了“科教兴国”的理论基础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有学生整理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事业的部分标志性成果。下列科技成果的取得与图中位置形成对应关系的是甲: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乙: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丙:1973年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丁:1984年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A. 甲-①

B. 乙-②

C. 丙-③

D. 丁-④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下列言论的共同诉求是

 

地价之增益……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孙中山

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实行孙中山先生“耕者有其田”的口号。

——毛泽东

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进而引起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工作方式和精神状态的一系列深刻变化。

——邓小平

 

 

A. 实现民族独立

B. 完成民主革命

C. 关注人民生活

D. 消灭封建势力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西西里远征失败以后,面对惨痛的失败,雅典的部分演说家不是总结教训反省自身的原因,而是转而攻击那些赞成远征的演说家,好像他们自己没有表决赞成似的,其出尔反尔的手法几近无赖。由此可知,这些演说家的活动

A. 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其自身的堕落

B. 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公民的非理性心态

C. 造成公民与演说家间的恶性互动

D. 促使城邦理性精神和公民精神逐渐消解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古罗马法律规定在婚姻关系解除之后,妻子可以要求丈夫返还女方出嫁时的嫁资。但又规定如果丈夫需要以全部财产承担,则可以留下一部分用以维持生活。这说明罗马法遵循了

A. 司法独立原则

B. 程序法定原则

C. 契约自由原则

D. 公平正义原则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从11世纪末开始,以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为中心,并逐渐扩展到西欧各国,出现了研究、学习和采用罗马法的历史现象。这一现象

A. 适应了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B. 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C. 表明天主教会的权威被打破

D. 说明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哥白尼的革命意味着把人从宇宙的中心和特权地位上撤换下来,而康德在一定意义上是把人当作偶像崇拜的。两者

A. 对人的地位的认识是对立的

B. 有利于思想解放运动发展

C. 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发展进步

D. 动摇了中世纪神学的统治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和其他集团的敌视,但在19世纪后期,其在政治上为各国的民族主义者所赞同;在经济生活中,得到了自由主义者的拥护。据此可知

A. 社会达尔文主义被普遍接受

B. 自然科学与宗教信仰不能并存

C. 进化论推动马克思主义诞生

D. 进化论的社会学转化契合时代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近年来,美国迪士尼的《疯狂动物城》《奇幻森林》等电脑动画电影给中国观众带来一场场视觉盛宴,体现了信息技术与电影艺术结合的非凡效果。以下有关信息技术和电影艺术发展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影艺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都诞生于美国

B. 电脑动画发展证明,人工智能可部分取代人类的创作劳动

C. 美国喜剧大师卓别林的影片擅长以幽默的语言打动观众

D. 电影艺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产生了互联网技术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至迟在北宋仁宗之后,民间善讼之风即初露端倪。民间“好讼”之风的兴起,使得一种专门教人打官司的学问与职业应运而生,这就是“讼学”与“讼师”。在宋代统治者中,虽不乏明法之君,但其目的在于用法律的威慑力量来钳制百姓的思想和行为,并非是让百姓知法用法。于是,讼师始终处于地下活动,始终是官府打压的对象。他们游离于官方的体制之外,同时也不见容于士大夫阶层。种种迹象表明,宋代也许给当时的讼师提供了一个转变为受官府和民间都认可的“身份转型”即由讼师变为具有正当性、合法性的律师的机会。但是,这一转型终究未能完成。

材料二  在13世纪以前的英国,开始有了法律专家,他们有偿为诉讼当事人在王室法院和其他地方提供服务。亨利二世时期(1154—1189)英国的法律制度开始重大变革,这些变革及其延续以及亨利的后继者们的更为深入的发展,创造了一种有利于英国专业律师的出现及其人数增加的环境。到13世纪末,一个专业的教会律师群体产生了。在一味打压或者放任自流之间,英王政府最终选择了一条中间路线:将律师纳入到法制的轨道,对其在职业道德方面提出较为严格的要求,对其人数予以限制,对其不当行为加以规范,等等。正是这种“中间路线”的选择,使得英国早期的律师得以存活下来。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郭义贵《讼师与律师——基于12至13世纪的中英两国之间的一种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讼师未能完成向律师转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2至13世纪英国律师产生和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三、论述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时段)

“新中国”一词内涵的历史发展脉络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康有为为改变清王朝危机,设想在巴西建立和管理殖民地时首次提出了“新中国”的概念,希望通过向外移民来挽救民族国家危机;梁启超也提出了“新中国”一词,这源于其对戊戌变法失败的思考。

1907年

美籍传教士威廉·蒲鲁士作《新中国在演进》一书,揭示某些洋人活动的殖民性、有害性及其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冲突,并从这些冲突中凸显“新中国”出现的必要性。

1910年

陆士谔写理想小说《新中国》,该书以幻想形式对未来新中国进行了设计和构建,希望建立一个立宪民主的现代化新中国。

辛亥革命时期

《新中国报论自由真理》中提到:“人群之自由者文明也,外国惟文明故人群之自由胜。”

五四运动前后

国人纷纷提出建设“新中国”,各种“新中国”构想的呼声覆盖全中国,特别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进化观的推动下,“新中国”一词的涵义进一步深化,囊括了民族独立的内容。

1921年后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从概念和实践两方面深化了“新中国”的内涵,并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新中国”一词的无限能量释放出来。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新中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自主。

 

 

——摘编自史宏波《近代以来“新中国”名词的历史考察》

从材料中任选一个或多个时间(时段)提取信息,围绕“‘新中国’一词的内涵”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四、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建军初期,南昌起义部队实行了政治指导员制度。政治指导员的任务是负责军中的党组织工作和宣传工作,协助指挥官完成战斗、给养、管理、训育等各项任务,一切工作以争取军事胜利为主要目标,其在军中的地位低于同级指挥官。1927年9月,毛泽东对参加秋收起义的部队进行了“三湾改编”,正式建立了党代表制度。党代表制度在全军推行。1928年中共六大前后,中共中央多次指示红军仿效苏联,废除党代表制度,改为政治委员制度,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决议》肯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原则,1930年10月,中央军委颁布了《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突出强调“红军中只允许党在政治上唯一领导”。

——摘编自王建强《红军由党代表制度到政治委员制度的变化》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土地革命时期人民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加强人民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因。

 

 

详细信息
28. 难度:困难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14年8月,英国部署在远东的海军兵力变得相当薄弱,而它们要保护的地域范围则从印度洋一直到太平洋。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个自治领的海军在内,英国海军在新西兰派驻有4艘巡洋舰,在澳大利亚部署了1艘战列巡洋舰、4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2艘潜艇。另外,英国海军中国分舰队有1艘预备役老式战列舰、2艘装甲巡洋舰、2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3艘潜艇,东印度分舰队有1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相比之下,可以集中全部兵力于本土的日本海军有2艘“无畏”舰、2艘高速战列巡洋舰、14艘“前无畏”舰、13艘巡洋舰、13艘轻巡洋舰、7艘老式巡洋舰、9艘炮艇、50艘驱逐舰、31艘鱼雷艇和13艘潜艇,总计46万吨。德国东亚舰队有2艘装甲巡洋舰、3艘轻巡洋舰和8艘炮艇。另外,法国在远东部署有2艘装甲巡洋舰,俄国有1艘装甲巡洋舰,法俄还各有2艘和1艘老式小型巡洋舰。随着战争形势的急剧变化,英国对日本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不得不从限制日本的立场上步步后退。

——摘编自胡杰《英国视角下的英日一战海军合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4年8月各国在远东海军布署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海军布署所带来的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