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礼记》有“天子亲耕于南郊”的记载,到汉朝以后逐渐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常常在春季举行“藉田礼”。这主要表明 A. 统治者喜欢耕田种地 B. 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 C. 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 D. 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
2. 难度:简单 | |
中国历史上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这种土地兼并的现象,其根源在于 A. 土地私有制 B. 中央集权制度 C. 重农抑商政策 D. 政治统治腐败
|
3. 难度:中等 | |
隋唐时期,陆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基本畅通,唐朝设市舶司主管对外港口贸易,宋代对招商有成效的官吏实行提高级别待遇的政策,泉州、广州接此执行。可见,唐宋时期海外贸易的活跃是 A. 政府政策推动的结果 B. 造船业发达的产物 C. 重农政策松动的表现 D. 丝织业兴盛的体现
|
4. 难度:中等 | |
《宋代经济史》记载:官窑往往随着政治风云的变幻而兴衰不已,以至成为历史的足迹。就此而论,他们远不如民窑富有生命力。”中国古代民窑更具有生命力的主要原因是 A. 资金雄厚 B. 技术领先 C. 劳动力充足 D. 市场广阔
|
5. 难度:中等 | |
王章辉主编的《工业社会的勃兴》中记载:在1851—1900年间,德国有202项重大科技发明和革新,美国在1860—1900年间有67.5万项发明和革新。这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 A. 交通工具革新成为重头戏 B. 科学技术发挥巨大作用 C. 电力工业成为主要标志 D. 企业垄断化程度较高
|
6. 难度:简单 | |
如下图所示,19世纪英国与美国的产品平均年出口值(百万镑)经历了不断变化的过程。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A.英国通过工业革命发展成为“世界工厂” B.英美两国出口总额占据世界总量的多数 C.美国凭借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外贸领域反超英国 D.英国并未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获益
|
7. 难度:简单 | |
下面是近代上海部分年份进出口贸易总值统计图(单位:万关两)。据图可知这一时期 A. 上海逐渐成为全国的商贸中心 B. 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上海的民族工业得到快速发展 D. 中国进口货物贸易额呈增长趋势
|
8. 难度:中等 | |
李鸿章创设的轮船招商局与外国轮船公司形成激烈竞争,使“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指水路运输费用)少入洋商之手,奚止数千万”。这说明轮船招商局 A. 属于李鸿章的私人企业 B. 其经营不以盈利为目的 C. 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外资扩张 D. 同业竞争主要来自国内
|
9. 难度:困难 | |
1878年,轮船招商局总办朱启昂创办贻来牟机器磨坊,以蒸汽为动力磨面粉,开天津机磨面粉之先河。下列各项属于该企业创办的有利条件的是 A. 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C. 洋务运动的诱导 D. 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
10. 难度:简单 | |
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大量出口国际市场,中国品牌走向世界,极大地鼓舞了民族工业的自信心。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北洋政府促进工业发展 B. 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 C. 中国经济实力大大提高 D. 实业救国热潮空前高涨
|
11. 难度:中等 | |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涌现出张謇的大生纱厂、荣氏兄弟的福新面粉公司等一批民族企业。但细究其发展历程,大多坎坷崎岖,其根源是 A.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C. 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D. 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
|
12. 难度:简单 | |
下图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的发展情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B. 中国已经实现工业化 C. 国有企业改革成效明显 D. —五计划成就巨大
|
13. 难度:中等 | |
“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的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中共中央 A.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C. 推行了公私合营 D. 推广联产承包责任制
|
14. 难度:中等 | |
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的人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满奴”。这说明 A. 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的变化 B.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 辫子问题是革命的重要标志 D. 封建陋习已经丧失社会土壤
|
15. 难度:中等 | |
清末戏子杨月楼与富家女子私定婚姻,但是女方家庭从中作梗,利用官府势力将杨月楼打入大牢。《申报》自报道该案起就把处理该案的县令作为抨击对象,批评他无理无据乱判案,从而引起了社会较大反响。这主要说明《申报》 A. 注重重大新闻报道的连续性 B. 发挥了舆论监督司法的作用 C. 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 D. 以维护民众利益为办报宗旨
|
16. 难度:中等 | |
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 ) A. 一致提高关税,共渡难关 B. 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C. 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D. 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
17. 难度:中等 | |
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了110亿美元用于繁多的兴建项目。这表明罗斯福希望 A. 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 B. 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 C. 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 D. 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
|
18. 难度:中等 | |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最主要的特点是 A. 自由放任生产 B. 实行计划经济 C. 国家干预经济 D. 减少政府开支
|
19. 难度:中等 | |
斯大林模式是20世纪30年代苏联在特殊情况下形成的一种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这种体制起过积极作用,也使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失误难以及时纠正。其主要特征是 A. 优先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 B. 政治体制集权化,经济体制计划化 C. 建立集体大农庄,强力推行公有化 D. 发动大清洗运动,阶级斗争扩大化
|
20. 难度:中等 | |
1965年改革时,国家给企业下达的指标,由赫鲁晓夫时期的八类二十多项减为六类九项。这一变化,说明苏联改革 A. 纠正了赫鲁晓夫的错误 B. 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C. 加强了企业经营独立性 D. 完全承认市场调节的作用
|
21. 难度:中等 | |
二战后,美国取得了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其直接原因是 A. 《联合国宪章》的签署 B.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C.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D. 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
22. 难度:简单 | |
20世纪80年代后期,亚太经合组织成立。20世纪90年代初期,欧盟和北美贸易区相继建立。21世纪初,东盟自由贸易区开始启动。这些事件表明 A. 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 B.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C.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D. 自由竞争取代了宏观调控
|
23.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认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经济全球化进入一个新阶段,标志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真正到来。据此可知 A. 经济全球化开始于两极格局瓦解 B. 两极格局终结实现了世界经济一体化 C. 两极格局存在制约全球经济发展 D. 两极格局瓦解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发展
|
24. 难度:中等 | |
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讨论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中心位置,而老子重视天人关系,认为“道”是凌驾于天人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并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两人不同的天人观 A. 折射出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 B. 孰优孰劣十分明显 C. 是不同时代背景的反映 D. 是继承与背离传统文化的结果
|
25. 难度:中等 | |
战国中后期,荀子主张“礼法兼用”,韩非子也尝试为法治寻找“道”的依据,《吕氏春秋》一书则兼容了儒、墨、道、法诸家言论。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A. 儒家思想备受秦国重视 B. 法家地位有所下降 C. 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 D. 思想专制局面形成
|
26. 难度:中等 | |
董仲舒认为,天与人在形体结构上是一致的,在思想和道德意识上是一致的,天人之间可以互相感应的。这一认识 A. 凸显了天人感应的科学性 B. 发展与继承了孔子的天人观 C. 把人性与人伦关系天理化 D. 意在阐释君权来源的权威性
|
27. 难度:困难 | |
汉武帝时期,太学是最高学府,以《易》《书》《诗》《礼》《春秋》等为教学内容,而原来所设置的诸子传记博士皆被罢黜。汉朝此举 A. 使得儒学垄断了教育 B. 旨在提高儒士的地位 C. 使考试和做官相结合 D. 开始形成文官的体制
|
28. 难度:中等 | |
史学界认为,宋明理学家“推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并非以正心诚意、修身养性为独善其身,而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匹夫之责”。这反映出宋明理学 A. 注重道德教化的重要性 B. 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C. 适应了商品经济的需求 D. 融合了佛道的合理成分
|
29. 难度:中等 | |
王阳明认为,致良知必须实地用功,为学不能与为政任事分离,经世求治成为其立心、立功的基本生活目标。由此可知王阳明 A. 以致良知为思想核心 B. 提倡“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 C. 具有强烈的功利思想 D. 具有“经世致用”的思想色彩
|
30. 难度:中等 | |
明清时期,思想家们对“存理灭欲”进行了深刻反思。其中,王夫之提出“理寓欲中”,认为天理和人欲是密不可分的,倡导“欲中求理”和“遂民之欢”。这反映出当时 A. 理学统治地位的丧失 B. 社会民众对个体价值的追求 C. 儒学世俗化的完成 D. 官方哲学受到新思想的冲击
|
31.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封城的街巷结构截然不同于长安,他的四条御街与东西南北四个城门相连,此外还有东西向的横街,以及南北向的直街,互相连通成街巷网络,把商业区与居民区交织在一起。在许多交通便利的街巷中,都有繁华的“街市”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其中六百四十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一百六十行,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开封城位于汴水(汴河)两岸,汴水北通黄河,南通淮河、长江,因此开封市场上有来自江淮的粮食、沿海各地的水产、辽与西夏的牛羊,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酒、果品、茶、丝绢、纸、书籍,还有曰本的扇子、高丽的墨料、大食(阿拉伯)的香料和珍珠。名闻遐迩的东京相国寺的庙会集市,各地来的商品琳琅满目,大山门内出卖飞禽走兽,第二座山门内出卖各种杂货。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明中叶以后,在经济作物和水陆交通发达的地区。先后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工商业巨镇,如苏州的盛泽,嘉定的南翔,以及嘉兴的王江泾等地。这些市镇人烟稠密,街道繁盛,市场繁荣,手工业、商业都很发达,而且为各地商贾所集,进行大宗交易。……自明季以后至清道光年间,“人烟稠密,比屋万家”,是一个手工业发达的工商业巨镇。有纺织、织布、染作等手工业。镇上每天有许多等待雇佣的工匠。由于棉布业发达,有许多商人到这里来“坐床收布”。 ——摘编自《明清时期的江南市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开封城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新兴城市的有利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
32.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西洋……宽广深邃,多雨而盐度很高,但是经过了人的探索才成为今天的样一新旧世界之间的桥梁,东西贸易的高速通道。 ——(美)房龙著,马晗、治梅译《房龙地理》 材料二:荷兰、英国部分历史事件表
材料三:两次工业革命部分科技成果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世纪末到16世纪初,打开“东西贸易高速通道”的重大事件及其对世界经济交往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客观上有助于世界市场发展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科技成果中促进世界市场形成的机械动力。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正反两方面谈谈你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的认识。
|
33. 难度:中等 | |
(I)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1933年蔓延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萧条,使美国农业受到进一步打击。如果以1967年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为100的话,1928年这一指数为64.8,1932年只有29.5,其中谷物和牲畜的价格指数分别下降了63%和56%,农场主的现金收入也从1929年的113亿美元降至1932年的47.5亿美元,农场纯收入由61.5亿美元降至20.8亿美元,分别下降了58%和67%。到1930年负债农场达252万个,占农场总数的38.5%。 ——摘编自徐更生《美国农业政策》 材料二:1927年的苏共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斯大林在肯定工业化计划已经取得的成果后,就提出了农业生产落后的问题,并指出摆脱这种落后局面的出路:“出路就在于把分散的小农户转变为以公共耕种为基础的联合起来的大农庄,就在于转变到以高度的新技术为基础的集体耕种制,别的出路是没有的。 材料三:
1978-2008年农民人均收入柱形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当时是如何解决农业方面的萧条局面的?其实质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此苏联在农业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2008年我国农民人均收人增长的原因并分析其实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