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陕西省咸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主要是因为

A. 统治者的雄才大略

B. 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

C. 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D. “民本思想”和“农本思想”的影响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我国古代的农业是一种典型的精耕细作农业,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

A. 农具的改进 B. 技术的提高

C. 小农经济的发展 D. 国家政策的推动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其基本特征是

①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②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交纳赋税

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己生产

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相传,北宋的哥窑在浙江龙泉,以冰裂纹瓷器最为有名。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哥窑所产冰裂纹瓷器应属于

A. 白瓷系列

B. 青瓷系列

C. 青花瓷系列

D. 珐琅瓷系列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南宋时国家的商业税收超过了农业税收,原因是

A. 农业生产萎缩,农业水平低下

B. 商人兼并土地,积极从事农业生产

C. 政府放松了对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

D. 宋代实行海禁政策,国内商业发展迅速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租佃关系的盛行

  C土地的高度集中   D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 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 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C. 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D.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的自然经济

①是中国传统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

②是以满足生产者本身或本经济单位需要进行生产的经济

③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④带有开放性

A. ①③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这反映了。

A. 牛耕的出现

B. 牛耕的推广

C. 铁农具的使用

D. 周王室的日益衰微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井田制是我国奴隶社会一种主要的土地制度。下列关于井田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它是一种国有土制度,土地归全国人所有

B. 获得井田的奴隶主对井田拥有使用权,不得转让与买卖

C. 井田制在耕作方式上主要采用奴隶集体耕作的方式

D. 井田制在法律上被废除是在战国时期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这段材料反映了明代丝织业中

A. 官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B. 私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C. 产生了雇佣劳动关系

D. 工匠与机户关系紧密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钲三百而散。”这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 唐对“市”的贸易不加任何限制

B. 长安商品经济繁荣

C. 唐抑制城市商业发展

D. 唐通过有效措施管理城市商业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开始出现萌芽。但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萌芽虽有壮大却无突破,资本主义始终未能成为时代的主要潮流。其最根本的原因

A.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侵入

B. 腐朽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

C. 中国始终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

D. 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在我国古代,祈盼“五谷丰登”和“六畜兴旺”是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重要特点是

A.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 以种植为主,家畜养殖为辅

C. 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 采用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坊巷桥头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这则材料反映的商业繁荣的景象最有可能出现在(  )

A. 商代 B. 汉代 C. 唐代 D. 宋代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B. 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

C. 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D. 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据统计,在1921年中国的棉纺织业中,全国纱锭的41%集中在上海,10%集中在武汉,11%集中在天津,而接近棉花产地和销售地的内地,纱厂很少。这集中反映了当时

A. 民族工业的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B. 民族工业中的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

C. 民族资本主义已经十分强大

D. 自然经济并未受到冲击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下列材料中能够体现出中国古代专制政府抑商政策的是

A. (汉)“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

B. (唐)“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C. (宋)“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

D. (清)“士之子恒为士,商之子恒为商”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重农抑商政策是我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明清时期该政策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A. 促进了农业经济的繁荣

B. 增强了明清时期的国力

C. 丧夫了发展经济的最好机遇

D. 导致了科学技术的落后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评价,有人说:"广东人立言,江浙人出钱,湖南人出血。"评价中的"江浙人出钱"的本质含义是

A. 江浙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重心

B. 江浙是中国人民抗争探索最早的地方

C. 近代资本主义最先在江浙等地发展

D. 江浙人具有经商发家致富的优良传统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1948年4月2日《东北日报》报道,国民党统治区“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深重。大批工厂又纷纷倒闭,仅去年上半年倒闭之工厂商号,即达一千六百余家”。这一时期“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深重”的原因有

①政府征收苛捐杂税

②日本军队的残酷掠夺

③官僚资本垄断经济

④美国对华倾销商品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阙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通过这段材料,你认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应首先取决于

A. 民族独立

B. 积极发展农村经济

C. 坚持实业救国

D. 彻底结束封建专制统治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其目的是

A. 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C.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D. 尽快的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多次变化,其中20世纪50年代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七八十年代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的相同之处是

A. 都是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

B. 都有利于个体经济的发展

C. 都改变了中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D. 都使农民获得了自主生产的权利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参观浦东后感慨道:“决策高明,计划周密,做法聪明,是中国的一大奇迹。"这一"奇迹"的出现反映了

A. 开发开放浦东成为发展国民经济的重大战略步骤

B. 开发开放浦东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

C. 改革开放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

D. 中国多层次、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产经营方式?结合材料概括这种生产经营方式的特点。

材料二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

材料三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3)材料三反映了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商关系的?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4)综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努力耕作者免其徭役,对于怠于种田或因从事手工业、贾贩活动而致贫者罚为奴隶。

——《商鞅变法》

材料二  从唐玄宗时期北京房山云居寺石经题记中,可见大量的以经营商品为名的行会,如绢行、布行、米行、生铁行、肉行、油行、果子行、靴行等等(见《房山石经题记汇编》)。唐代的“飞钱”、宋代的纸币,明清的商号会票,清代票号、钱庄的钱票等异地汇兑也在一些地方出现。

材料三  重农抑商政策是否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短期看,应该如此。由于重农抑商,资本积累速度会放慢。但是,从长期看,则恰好相反。资本积累周期越长,积累规模将变得更加巨大。经济史料支持这种逻辑分析。清朝时期,广东怡和行商的伍秉槛拥有资本达2600万两白银,约为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当今欧美各国也没有哪一位大资本家能够拥有如此比例的巨额财产。伍秉槛的财富并非鹤立鸡群,同期的一位宁波商人拥有2000万两白银,一晋商、徽商拥资千万两白银的亦不鲜见,至于拥有百万两白银者则不计其数了。

——引自《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经济政策?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4)你是怎样评价重农抑商政策的?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

材料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这种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材料二:1990年7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邀请一批经济学家座谈经济形势和对策……认为,1988年的通货膨胀……都是由于采取"市场改革取向"错误路线的结果。1992年春,88岁的邓小平于1月17日离开北京……对这次邓小平的南巡谈话,当时的很多人不理解……完全是客观形势使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很多人不理解邓小平南巡谈话的历史根据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认为这次南巡是"客观形势使然"?邓小平的南巡谈话有何意义?

(2)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国家在发展经济时应注意的问题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