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周初万邦并立,周不过只是其中一邦,……天子与诸侯之间,诸侯相互之间,诸侯和卿大夫之间,往往用盟约维持关系……”。这反映了西周分封制的特点是 A. 天下为公 B. 等级森严 C. 注重血缘 D. 地方分治
|
2. 难度:困难 | |
据《周礼》记载,每年正月初一,朝廷的司徒官向乡大夫讲授法律,乡大夫颁授给乡吏,乡吏立即返回对乡民进行宣讲,且往往和最隆重的祭祀活动同时进行,全民都要有组织地参加。这表明 A. 西周出现文化下移趋势 B. 诸侯国割据的局面出现 C. 分封中孕育了中央集权 D. 周王室直接控制了地方
|
3. 难度:中等 | |
《国语·鲁语上》曰:“先王制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规定每五年要派使臣觐见天子四次,诸侯亲自朝见天子一次)。终则讲于会,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其间无由荒怠。”这主要表明“先王制诸侯” A. 以血缘关系为核心 B. 具有制度性保障 C. 以礼乐制度为基础 D. 提高了行政效率
|
4. 难度:中等 | |
《史记》、《汉书》凡提及汉朝制度,不管是从政治经济,还是文化学术,必首标汉承秦制,如“汉因循秦制而未改”,“汉承秦制”,“汉初因秦法”,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这说明秦汉时期 A. 官方意识形态一致 B. 政府注重强化思想控制 C. 社会演进趋势相同 D. 统一多民族国家日益发展
|
5. 难度:中等 | |||||||||
下表是古籍中涉及大秦(罗马帝国)的部分记载。据此判断,汉魏时期
A. 海陆交通都可到达大秦 B. 中国与大秦直接往来频繁 C. 中西方交往以海路为主 D. 史籍对大秦已有详尽记载
|
6. 难度:简单 | |
两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政权仿效内地官方史学活动,接受汉族文化的历史观念,进而将自己的祖先衔接于中国古史体系,自称黄帝、大禹等圣王之后裔。这有助于 A. 提升民族认同 B. 化解民族矛盾 C. 继承华夏传统 D. 促进民族融合
|
7. 难度:困难 | |
唐初三省制下本无“中书门下”一职,“盖以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日有争论,纷纭不决,故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才在置政事堂后设立中书门下以职。由此可知,“中书门下”的出现 A. 进一步加强了皇权专制 B. 调和了中枢机构的矛盾 C. 破坏了三省决策的机制 D. 奠定了唐代多相制基础
|
8. 难度:中等 | ||||||||||||||||||||||||
宋代读书人只有参加解试合格,才有机会参加省试,而考试的名额是基本固定的,并根据各地区情况进行分配。下表是宋代部分地区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的比例。这反映出宋代
A. 科举考试对士人的吸引力日增 B. 名额分配确保了社会公平公正 C. 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 D. 教育发展严重滞后于人口增长
|
9. 难度:中等 | |
秦汉至清,我国逐渐形成并完善了刑部、大理寺、都察院(明以前称御史台)“三法司”的中央司法体系。如明清实行“三司会审”,判决不当的或死刑案件由皇帝裁决。这反映了 A. 司法出现了分权倾向 B. 君主专制的高度强化 C. 司法系统的独立运行 D. 统治者重视司法建设
|
10. 难度:中等 | |
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A. 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 B. 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 C. 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 有利于维护清朝统治
|
11. 难度:困难 | |
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B.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抵制 C. 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 D. 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
|
12. 难度:简单 | |
鸦片战争之初,英国向中国提出直接正式平等交往的要求,没有任何结果。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外国公使要求驻京,咸丰欲以全免英国商品关税为条件,换取英法撤销这项要求。这反映出当时的清政府 A. 极度反感英国的侵略行径 B. 固守传统的天下观 C. 了解英国来华的真实意图 D. 被迫接受自由贸易
|
13. 难度:简单 | |
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 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 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 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 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
14. 难度:中等 | |
清光绪帝曾发布《罪己诏》说:“今兹议约,……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的“议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最准确的表述是,中国 A.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C. 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D.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15. 难度:简单 | |
有历史学家曾对中国近代某历史事件作了如下评价:“他的激进主义使温和主义者、传统主义者和担心失去财产者——当然不仅是富人,对它敬而远之;领导人无法信守他们自己制定的教义标准;领导内部很快分裂,而且愈演愈烈。”其评价的事件是 A. 洋务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太平天国运动 D. 辛亥革命
|
16. 难度:简单 | |
一份由“上海军政分府”发布的安民告示记载:“……凡我义旗所指,罔不踊跃欢迎;……兹已纷纷归顺,具见敌忾同情;惟愿亲爱同胞,仍各安分营生;洋人生命财产,切勿乘机相侵;转瞬民国成立,人人共享太平。”从中可以推断出当时 A. 义和团民阻击列强侵略 B. 清政府的统治面临土崩瓦解 C. 反袁护国运动风起云涌 D. 北伐战争进程势如破竹
|
17. 难度:中等 | |
孟子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在传统社会,民众一般是很少组成团体来参政的,而在辛亥革命后,工人、商人、妇女等对国事、政事产生了兴趣,他们开始将集会、结社、选举等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这反映出辛亥革命 A. 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 B. 改变了当时社会的阶级结构 C. 提高了民众民主政治的素质 D. 促进政治参与主体的多元化
|
18. 难度:中等 | |
民族主义、公众舆论和群众游行是近代革命的重要表现形式。最先体现了此三种形式的运动是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五四运动 D. 北伐战争
|
19. 难度:中等 | |
上海和嘉兴被称为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与之相关的史实是 A. 新文化运动 B. 五四运动 C. “一大”召开 D. 南昌起义
|
20. 难度:中等 | |
张鸣在《苏维埃乡村追求》中指出:“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体现在 A. 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 B.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C.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D. 红军长征的胜利
|
21. 难度:中等 | |
历史学者在四川省苍溪县的一些砂石岩山上发现了以下红军石刻标语,这些标语最早可能形成于
A. 国民革命时期 B. 长征时期 C. 全面抗战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
22. 难度:简单 | |
1942年国统区某报纸评论:“平时军人开小差,一般人夸为精明干练。今日壮丁逃兵役,人人骂为冷血动物。”这主要反映了 A. 民众普遍的厌战心理 B. 舆论对军人的评价很低 C. 民众救亡意识的增强 D. 舆论对滥抓壮丁的抗议
|
23. 难度:简单 | |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报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 A. 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B. 此战役发生在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 C. 此时敌后战场成为抗日的主要战场 D. 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的胜利信心
|
24. 难度:中等 | ||||||||||||||
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A. 太平洋战场战事结束最早 B. 苏联对日作战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 C. 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巨大贡献 D. 美国没有参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
25. 难度:简单 | |
1943年,中国同英、美等国签订了《关于取消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之后陆续与其他在华享有各种特权的国家签订了类似的条约。这说明: A. 抗日战争提升了中国国际地位 B. 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独立 C.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结束 D. 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完成
|
26.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江西婺源县水岚村少年詹庆良1949年9月23日的一则日记。对此推断合理的是 A. “三大邻国”有误,应为美苏居中调停 B. 当时国共两党和谈,决定和平民主建国 C. 作者身居乡村,获得外界信息迟滞有限 D. 日记所载不符史实
|
27. 难度:简单 | |
如图是某同学自制的关于“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历史年代尺。其中②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A. 开天辞地 B. 当家作主 C. 遵义会议 D. 七届二中全会
|
28. 难度:简单 | |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平。”这一规定: A. 标志着中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 打破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C. 加快了抗战胜利的进程 D. 有利于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
29. 难度:简单 | |
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广泛征求意见。当时全民讨论了近三个月,参加讨论的有一亿五千多万人,最后由宪法起草委员会整理的意见共138万条,为宪法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条件。这说明1954年宪法 A. 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B.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C. 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D. 落实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30. 难度:中等 | |
1969年6月,苏联领导人鼓吹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妄图孤立中国。7月底8月初,尼克松多次公开表示,美国不同意苏联关于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这些史实反映出 A. 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已开启 B. 中美关系面临改善的契机 C. 美苏在军事防务中直接对抗 D. 中美苏构成了制衡的局面
|
31. 难度:简单 | |
温家宝总理在一次答记者问时,引用了“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这几句诗。该提问涉及的是 A. 中美关系问题 B. 台湾问题 C. 中日关系问题 D. 西藏问题
|
32. 难度:简单 | |
2017年初,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中说: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材料表明当今中国 A. 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框架 B. 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外交活动 D. 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
33.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标志着中国国家地位变化的开始,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变化的起点。也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下,清政府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优越和先进性,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运动。当然也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应从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是基于社会结构的转型这一角度的。 ——彭南生《一样历史多样观——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及主线》 材料二:我是这样一遍遍问自己下决心的:我是不是有私心在里头?我是不是为自己利益?我是不是问心无愧?我敢跟你说,我做那件事情(1936年兵谏蒋介石的西安事变)没有私人利益在里头,我牺牲我自己,为什么? ——摘自《张学良口述》 材料三:大体上自1938年10月到1940年10月,国民政府决定以争取美国为主的外交方针形成,国民政府多次向美国政府提出了援华要求,然而美国最高当局却没有很快作出对华贷款的决定……1940年4月罗斯福签署了专门命令,批准美国志愿航空队援华,同时又批准4500万美元军火器材援助中国。7月日本占领印度支那后,美国退让已到了最后关头,决定采取不再退让的方针。罗斯福随即宣布冻结日本在美国的全部存款,禁止所有石油运往日本。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美结盟共同打击日本。 ——摘编自谢本书《二战时期的中美友谊》 (1)试从政治结构转型的角度,说明“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影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相关因素。 (3)依据材料三分析美国援华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局势的影响。
|
34. 难度:简单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今人口变化简表
依据材料,任意提取两条有关人口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提取信息准确,理由说明充分,表达层次清楚。)
|
35.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唐朝中期,刘晏兼任盐铁使期间,创设了食盐间接专卖制,为以后各个朝代采用。他撤销了很多基层监管生产的小吏和冗员,放开百姓生产食盐环节,但生产的盐仍由政府统一收购,储存在盐场里,然后向商人批发。商人买到了盐,运往各地自行销售,不受限制。 刘晏还奏请罢免了各州县设置的食盐“过境税”。在距离产盐区较远的地方,下令设立常平盐仓,平时备盐以应对盐荒。他还在主要产盐区设立13个巡院,在其它地区设立10个盐监,专办盐务,负责调研和执法。还在各交通要道设立几千个盐仓,储备食盐。如果哪个地方食盐脱销,可以就近调运供应。 ——摘编自马立诚著《历史的拐点:中国历朝改革变法实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晏为推行食盐间接专卖制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食盐间接专卖制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