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蒋经国在《抗日御侮》 中写道:“发动全面游击与反击,战火遍及晋绥两省,牵制日军约达四个师团兵力,并使平汉路方面之日军始终未能越过黄河,对徐州会战及尔后的武汉会战协力甚大。”这表明 A.百团大战在战略上有力的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 B.此时的敌后战场已成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 C. 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期间曾亲密合作抗日 D.国民党正面战场阻止了日寇进攻
|
2. 难度:中等 | |
董仲舒认为孔子著《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 ) A. 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 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 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 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
3. 难度:困难 | |
1942年2月蒋介石出访印度,英国舆论认为中国“以远东眼光共保合作,为唯一解决英属地途径”,美国舆论认为蒋“动员印度之庞大潜力,则所予同盟国之帮助,实不可限量”。中国领导人的这次印度之行 A. 唤醒国际社会关注远东事务 B. 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C. 促进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D. 准备中印对日作战转入反攻
|
4. 难度:简单 | |
《诗经·小雅·斯干》载:“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制度性因素是( ) A. 皇帝制度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科举制
|
5. 难度:中等 |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 A. 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 B. 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 C. 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 D. 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
|
6. 难度:简单 | |
《五四时期民主观念的演变路径》一文指出,在新文化运动向前推进的同时,国内外发生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改变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势,民主观念又开始了新的转变。这里“新的转变”是指 A. 追求英国的渐进式民主 B. 效仿美、法的共和制民主模式 C. 实行德日式的形式民主 D. 追求俄国苏维埃形式的民主
|
7. 难度:简单 | |
内阁在明朝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于裁决权和执行权之间构成一中介程序,缓和了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间的对立。这表明明朝内阁制: A. 实现了分权与制约平衡 B. 有利于国家机器合理运作 C. 缓和了国家的阶级对立 D. 有效地限制了君主的专权
|
8. 难度:简单 | |
元朝时右丞相铁木迭儿掌管宣政院,他的儿子也为宣政院使。《元史·奸臣传》记载了时人的批评,称其“无功于国,尽居贵显。”宣政院的“贵显”在于( ) A.向各省宣达政令 B.负责中央官员选拔 C.掌管边缘民族地区事务 D.管理佛教事务和藏族地区事务
|
9. 难度:简单 | |
“陶片放逐法”是雅典维护民主制度的有力武器,它的实行标志着雅典民主制最终确立。下列人物与此相关的是 A、梭伦 B、克里斯提尼 C、伯利克里 D、苏格拉底
|
10. 难度:中等 | |
“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湖南、陕西、江西、山西等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这表明 A. 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力量异常强大 B. 清朝统治者已经众叛亲离 C. 帝国主义国家没有干涉革命发展 D. 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
11. 难度:简单 | |
1948 年夏,为了对付美、英、法三国在西德实行统一办法以及在那里实行货币改革进行报复,苏联封锁了柏林,切断了通过东德到达西柏林的所有铁路和公路。美国开辟了大规模的“空中补给线”来应对封锁。美苏的这一对抗直接导致( )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的建立 C.两大阵营对峙局面正式形成 D.柏林墙的出现和冷战的加剧
|
12. 难度:中等 | |
20世纪50年代中期,西方某报刊称:“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印度支那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此次“印度支那会议” A. 目的之一是解决朝鲜战争遗留问题 B. 推动美国殖民者退出印度支那地区 C. 有力地维护了越南地区的独立统一 D. 直接促成中国与亚非国家建交高潮
|
13. 难度:简单 | |
托克维尔说:“小国有自由,大国有力量。十三个州就是一个小国,现在要让渡权力建立起一个大国,如何设计中央和各州的纵向分权机制,以使国家兼具有自由和力量?”美国开国元勋们的做法是推行 A. 邦联制 B. 联邦制 C. 共和制 D. 三权分立
|
14. 难度:中等 | |
《中国早期文明研究札记》中曹兵武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这里主要强调 A.分封制扩大西周文化的作用 B.分封制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 C.分封制阻碍了中华民族融合 D.分封制推动中原文明的传播
|
15. 难度:中等 | |
629年唐太宗下了一道对地方官吏进行考核的诏令。你认为这道诏令的出台与执行不可能经过 A. 皇帝、中书省 B. 尚书省、吏部 C. 礼部、户部 D. 门下省
|
16. 难度:困难 | |
朱元璋在平定天下的第三年,吸取历代治国的经验教训,采取藩封的办法,“惩宋元孤立,失古封建意,于是择名城大都,豫王诸子,待其壮而遣就藩服”。明太祖此 A. 对宋元的灭亡拥有准确的认识 B. 是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 C. 为明中后期地方割据留下隐患 D. 带有浓厚血缘政治色彩
|
17. 难度:简单 | |
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庆祝晚会上的主题歌《始终有你》中,有“明艳紫荆风中争胜,找对了路径,花瓣开得繁盛”几句歌词。这里的“路径”主要是指 A. 中英双方谈判的方式 B. 中国以治权换主权的方式 C. “一国两制”的和平方式 D. 英人治港的管理方式
|
18. 难度:简单 | |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秦汉以后郡县时代,大一统政府产生,皇帝化家为国,于是管家的变成管理全国行政,封建家庭中的私职变成了大一统政府里的公职。”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 秦汉实现国家统一 B.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C. 封建经济的发展 D. 郡县制的实行
|
19. 难度:简单 | |
①1862年普鲁士国王任命俾斯麦为首相。 ②俾斯麦是“现实主义政治”大师。 ③他在就任首相后的首次演讲中即宣称:“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 ④德国的统一确实是通过铁血政策实现的。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20. 难度:简单 | |
(题文)萨拉·罗斯在《茶叶大盗——改变世界的中国茶》中说,“历史上曾经有一刻,当英国和中国因两种花木——罂粟和山茶——兵戎相见时,世界版图以两株植物的名字重新划分”。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 鸦片和茶叶在鸦片战争前的中英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 B. 中国茶的热销导致英国对华贸易逆差,进而引发了中英战争 C. 英国发动对华战争的目的是保护鸦片贸易和夺取制茶技术 D. 鸦片战争的实质是鸦片代表的资本主义和茶叶代表的农耕文明的战争
|
21. 难度:中等 | |
1936年12月23日下午,张、杨和周恩来与宋子文会面,蒋答应:“新内阁绝不会再有亲日派;同意将中央军调离陕、甘;中共军队应当易帜,改编为正规军某师之番号;中日一旦爆发战争,所有军队一视同仁。”蒋的上述表态,表明 A. 蒋介石已基本确定了对日持久作战的策略 B. 他已经认识到了抗日的急迫性而放弃反共 C. 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抗战地位得以确立 D. 他已基本接受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条件
|
22. 难度:简单 | |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毛泽东旨在 A. 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B. 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 C. 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 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
|
23. 难度:中等 | |
1942年初,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指挥军队在长沙会战中取得长沙大捷,打死打伤日军约六万多人。英国《泰晤士报》称“1941年12月7日以来,同盟军唯一决定性之胜利系华军之长沙大捷”。下列有关长沙大捷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推动了中国战场国共合作抗战 B. 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C. 说明了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D. 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的转折点
|
24. 难度:简单 | |
唐代公私学校通常开设的课程有《孝经》、《论语》、《札记》、《诗》、《周礼》、《仪礼》、《易》、《尚书》、《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粮传》、《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这些课程的开设 A.适应了科举考试需要 B.以研读儒学为唯一内容 C.表明统治者独尊儒术 D.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强化
|
25. 难度:中等 | |
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中继续讨论。”材料中所说的会议 A.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 B. 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C. 成为中共历史上重要转折点 D. 给思想混乱的中共指明方向
|
26. 难度:中等 | |
“熊猫外交”在中国有上千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后达到顶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武则天、唐玄宗时期,熊猫就作为礼物随着日本的使者跨越重洋。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次“熊猫外交”是在1957年,接受这份大礼的是苏联。1957年,平平成为第一只作为国家礼物送出的大熊猫来到苏联,象征着当时中国与苏联之间的深厚感情。两年后,安安又作为配偶被送到苏联。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二 1956年至1957年,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稀有鸟类养场和美国芝加哥动物国分别先后两次致信给北京动物园,希望“以货币或动物交換中国的一对大熊猫”。…对外文化联络局最终的答复是,必须双方互派人员到对方动物园访问和领取交换的动物。如因美国政府阻挠而交换不成,那就算了。这件事最终没有办成。…1972年堪称“熊猫外交年”。熊猫玲玲和兴兴赠送美国,这是1949年以后,熊猫第一次被送到西方国家。 ——《熊猫外交简史》 材料三 现在日本、美国、墨西哥、澳大利亚、泰国、德国、奥地利都有熊猫。2017年6月24日,载着大熊猫“梦梦”“娇庆”的专机在万众瞩目下抵达柏林。外界似乎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熊猫大使的足迹足以说明两国关系之冷热。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拥有熊猫,都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变化。 ——《熊猫外交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新中国首次“熊猫外交”的对象是苏联。 (2)从材料二“熊猫外交”的历程可见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熊猫”成为国际关系变化的风向标。
|
27. 难度:困难 | |
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空前的变局之下,因受外力刺激而形成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在具有高度文化的“西夷”面前,不得不放弃古代的华夷观念;另一方面,在“西夷”的侵略面前,为谋自救而迅速激活了民族意识。此民族意识已逐渐摆脱古代的华夷观念,而导向建立独立的近代民族国家的目标。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他还最早揭明建立民族国家的问题,他于1902年发表的《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转引自《光明日报》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 材料二有学者指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对中国的国家认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孙中山早期的民族主义口号“驱除鞑虏”,是汉族的民族主义,辛亥革命后提出了“五族共和”,最后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主张把各族融合成一个“中华民族”。 材料三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和“传统”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 (1)民主化; (2)法制化; (3)工业化; (4)均富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材料四在诸多构建中国民族主义的历史事件中,就其影响面深度和广度而言,20世纪的辛亥革命、30至40年代的抗日战争和1949年革命是标志中国民族主义的里程碑。这些历史事件强化了民族主义观念,并使中国进入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之中。 ——徐迅《民族主义》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原因和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中国民族主义的里程碑”? (3)根据材料三中关于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辛亥革命在四个方面的具体表现。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与1949年革命”分别丰富了民族主义观念的哪些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