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论语·尧曰》表达了孔子对尧舜言论的认同,战国时期,“孟子言性善,言必称尧舜”,荀子也称赞“尧舜者天下之善教化者也”。这说明 A. 尧舜提出了早期的儒家学说 B. 儒学理论不适应现实的需要 C. 儒家学者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D. 儒家借助历史宣扬伦理思想
|
2. 难度:中等 | |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与墨子的“兼爱”相比,孔子的“仁爱”注重( ) A. 调节人际关系 B. 倡导重义轻利 C. 讲求实际功利 D. 区分等级名分
|
3. 难度:简单 | |
(题文)所谓“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门科目的教育,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由此可知,西周的教育( ) A. 以平民教育为主要形式 B. 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思想 C. 以规范奴隶行为为核心 D. 以维护礼乐制度为目的
|
4. 难度:中等 | |
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 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 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 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 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
5. 难度:困难 | |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A.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 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
6. 难度:简单 | |
西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年),增置五经博士,元朔五年(前124年)开始创办太学,为五经博士置弟子员五十人。宣帝时,五经博士增至十二人。弟子员也有增加,到东汉质帝本初元年(公元146年)时,太学生已多至三万人。太学大量扩充的社会根源是 A. 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完善 B. 儒家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C. 儒家政治势力日益膨胀 D. 儒学教育取得发展进步
|
7. 难度:简单 | |
程朱理学认为,“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对立;并进而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如此看来,“存天理,灭人欲” A. 特别注重提升人的个人修养 B. 完全否定了人类的自然欲求 C. 以道德的名义维护专制统治 D. 包含了一定程度的理性思考
|
8. 难度:中等 | |
元曲《西厢记》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女主莺莺已经许配给了他人,但是她与张生相爱,并且不顾老夫人反对,私下幽会,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之下,最终老夫人同意婚事,有情人终成眷属。《西厢记》的流行说明了 A. 元代中央集权的空前加强 B. 人们对婚姻家庭制度的不满 C. 元代商品经济的空前发达 D. 人们对摆脱理学束缚的渴望
|
9. 难度:中等 | |
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主张“破心中贼”,两者相同的本质意图是 A. 否定佛教、道教的教义 B. 将儒家学说发扬光大 C. 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D. 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
10. 难度:简单 | |
唐代女人喜欢骑着高头大马招摇过市,宋代妇女却只能站在重重帏帘之后,掀起一角向外悄悄张望一下。唐代妇女可以和男人一样,大呼大叫地参加集体体育运动,宋代妇女却裹起了三寸金莲,讲究起行不动裙,笑不露齿。这一转变合理的解释是 A. 宋代人观念趋于保守 B. 程朱理学开始盛行 C. 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D. 男女社会地位变化
|
11. 难度:中等 | |
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上述思想 A. 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 B. 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 C. 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 D. 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
|
12. 难度:中等 | |
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从根本上体现时代潮流的是( ) A.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 “严以治吏,宽以养民” C. “工商皆本” D.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13. 难度:简单 | |
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批评专制”。上述观点表明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A. 从明亡中反省君主专制 B. 认识到改朝换代的必要性 C. 主张民主反对君主专制 D. 反对排斥夷狄的落后思想
|
14. 难度:简单 | |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粟贵伤末,粟贱伤农。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止勿贵,而积粟者闭籴,而愈腾其贵。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止勿贱,而怀金者不售,则愈益贱。”材料表明王夫之 A. 反对政府对粮价的干预 B. 主张加强政府调控以平抑粮食价格 C. 主张工商皆本 D. 征收工商税以减轻农民负担
|
15. 难度:中等 | |
16世纪后期,传教士利马窦来到中国,他说汉语、穿儒服,同时宣传西方科学知识,赢得一部分开明封建士大夫的好感。他得到士大夫好感的主要原因是 A. 带来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B. 符合了士大夫经世致用之学 C. 天主教有利于新儒学发展 D. 借天主教冲击儒学统治地位
|
16. 难度:简单 | |
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无论是雕刻作品还是建筑,他们都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干什么都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这充分体现了古希腊人强调 A. 数的对称是艺术的价值取向 B. 万事不以神的尺度为标准 C. 以人的尺度来衡量世间万物 D. 外在的美胜于内在的美德
|
17. 难度:简单 | |
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对学生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下来的苹果,你们闻闻它是什么味道?”闻过的学生都说是苹果的香味。柏拉图最后闻,说“我什么味道也没有闻到”,继而他对学生笑着说“看来只有你是你自己”。苏格拉底把苹果传给学生看,学生们呆住了—那是一只蜡做的假苹果。这个故事反映出 A.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B. 人是万物的尺度 C. 美德的内涵是坚持独立思考 D. 理念是万物本源
|
18. 难度:中等 | |
但丁在《神曲》里写:“宝剑和十字架都拿在一个人手里……今日罗马教会,把两种权力都抱在一起,跌入泥塘里去了,她自己和她所抱着的都弄污秽了!”据此可知但丁( ) A. 主张废除宗教信仰 B. 反对教会集权和腐败 C. 主张用新教取代天主教 D. 主张实行分权与制衡
|
19. 难度:中等 | |
马丁·路德:“教皇和自己的会议,只有当其行动和法令与《圣经》相一致时,人们才有必要服从”。李贽:“耕稼陶渔之人既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 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以上是中世纪东西两位思想家的言论,其共同之处是( ) A. 挑战权威 B. 否定神性 C. 崇尚理性 D. 倡导民主
|
20. 难度:中等 | |
1689年,洛克在《政府论》中指出:“人人放弃其自然法的执行权而把它交给公众,……这样,就授权社会,或者授权给社会的立法机关,根据社会公共福利的要求为他制订法律,而他本人对于这些法律的执行也有尽力协助的义务。”引文表明他主张 A. 三权分立 B. 社会契约 C. 君主立宪 D. 人民革命权利
|
21. 难度:中等 | |
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然而,徐继畲《瀛寰志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这反映了 A. 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 B. 天朝观念已被摒弃 C. 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 D. 洋务运动成为共识
|
22. 难度:简单 | |
鸦片战争时期,魏源批评当时“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的海防主张,认为“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魏源的主张反映了这一时期( ) A.海禁思想被远洋开拓思想所取代 B.洋务派开始着手海防建设 C.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海防模式 D.清朝海军实力远逊于列强
|
23. 难度:中等 | |
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A. 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 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 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 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
24. 难度:简单 | |
《晚清公使郭嵩焘旅居英国时感叹:“政教风俗,欧洲独擅其胜。其视中国,亦犹三代盛时之视夷狄也。中国士大夫知此义者尚无其人,伤哉!”据此分析,郭嵩焘 A.沉醉于西方的物质文明 B.突破了中体西用的认识 C.否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D.固守着天朝上国的观念
|
25. 难度:简单 | |
(题文)(2016年天津卷)直到1917年初,《新青年》在答读者问时还这样写道:“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新青年》之所以这样回答,主要是因为 A. 尚未看到社会主义实践成果 B. 中国经济落后于欧洲 C. 社会主义理论学派复杂 D. 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
|
26. 难度:中等 | |
《中国近代历史纵横谈》中提到,“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的主张是由孙中山最先提出,但在民主革命时期付诸实施的却是中国共产党。这主要取决于后者 A. 同情广大农民的生活疾苦 B. 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C. 抑制长期出现的贫富不均 D. 制定了可行的土地纲领
|
27. 难度:中等 | |
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A. “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 “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 “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 “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
28. 难度:简单 | |
2003年12月26日,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中说:“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以下著作分别体现毛泽东思想形成、成熟、发展三个阶段特征的是 A.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井冈山的斗争》《新民主主义论》 B.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新民主主义论》《论十大关系》 C. 《井冈山的斗争》《论十大关系》《论人民民主专政》 D. 《井冈山的斗争》《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
|
29.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认为,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才是他一生思想和事业的真正转折点,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真正转折点。这主要是因为“南方谈话” A. 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B. 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C. 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 D. 总结了前一阶段改革开放的成就
|
30. 难度:简单 | |
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这一讲话应该出现于( ) A. 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 B. 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 C. “南方谈话”发表之后 D.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
|
31.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以无乱,外可以无侮……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摘编自王稻《弢园文录外编》 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思想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关系。
|
32.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材料二历史学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在这前提之下,他们的主静与主敬,和西方文艺复兴时的人物观感不同。后者自由思想之展开,与当日趋向商业化的运动同时。与之相较,宋朝的哲学家和他们无数的僚友全穿着中国官员之袍服,他们是官僚的教师。 ——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三“中国形象”是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一个流行语,在欧洲的启蒙思想家眼中有不同的变化:在推翻神坛的时候,他们歌颂中国的道德哲学与宗教宽容;在批判欧洲暴政的时候,他们运用传教士们提供的中国道德政治与开明君主专制的典范。在他们对君主政治感到失望的时候,他们又证明中国人不是无神论者,是依靠棍棒进行恐怖统治的东方专制主义暴政的典型;中国不是富裕,而是贫困,不是社会靠农业发展,而是社会停滞于农业。 ——摘自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史研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重人”思想的主要表现。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理学和西方文艺复兴的不同。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形象”成为“流行语”的背景及在欧洲人心目中变化的原因。
|
33.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人认为明清之际的思想活跃局面“是中国版的启蒙运动”,也有人认为它只是“儒学思想的新发展”,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