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孔子曾说:“舜其大孝也与”;战国时期的孟子言必称尧舜,也说:“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荀子也称善“尧舜者天下之善教化也”。这些表明 A. 儒家学说源自于远古的尧舜 B. 儒家借助圣王宣扬伦理道德 C. 儒学理论不适应现实的需要 D. 儒家注重维护封建伦理秩序
|
2. 难度:中等 | |
宋朝立国后颁布诏令:“国家开贡举之门,广搜罗之路……如工商、杂类人等,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这表明北宋 A. 当时的商业比较繁荣 B. 商人地位得到较大提升 C. 统治者保护商人权益 D. 官府打击羁押不法商人
|
3. 难度:中等 | |
1896年,梁启超说,“今夫五洲万国之名,太阳、地球之位,西人五尺童子,皆能言之”,而中国即使“近今之通人”也知之甚少,其原因是“今之译出者,何寥寥也?”彼中艺术,日出日新,愈变愈上,新者一出,旧者尽废。今之各书译成,率在二十年前,彼人视之,已为陈言矣”。据此可知梁启超认为近代中国需要 A. 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B. 大量介绍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 C. 大力引进西方科技人才 D. 引进西学的同时还要与时俱进
|
4. 难度:中等 | |
1906年,英国自由党在大选中获胜,英国议会主动提议逐年削减并最终停止对中国出口鸦片。在此基础上,两国政府经过磋商谈判,最终于1907年签订了《禁烟条例》。公开由政府支持的鸦片贸易终于成为历史。这主要体现了 A. 禁烟有利于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B. 中国禁烟运动收到实效 C. 英国开始反思鸦片贸易的罪恶 D. 鸦片贸易不再有利可图
|
5. 难度:中等 |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各地民众与外国传教士间的冲突层出不穷。但在义和团运动之后,教案数量迅速呈递减趋势,到辛亥革命前后已渐趋于无。这一变化能够反映出 A. 西方各国加强对华控制 B. 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 C. 中外民族矛盾日趋缓和 D. 救亡的路径由自强转向革命
|
6. 难度:中等 | |
1919年,胡适主张对中国传统文化“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这有助于 A.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B. 抵制尊孔复古逆流 C. 理性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D. 提升国人文化素养
|
7. 难度:中等 | |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关于改变富农策略的决定》指出:加紧反对富农是不适当的,对于富农只取消其封建式剥削的部分,不没收其经营的土地、商业和财产,并应保障其扩大生产和发展工商业的自由。这一决定主要是 A. 粉碎国民党军队对苏区的不断围剿 B. 巩固新生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权 C. 促进抗日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D. 为即将到来的全民族抗战作准备
|
8. 难度:中等 | |
亚里士多德说:“凡隔离而自外于城邦的人——或是为世俗所鄙弃而无法获得人类社会组合的便利或因高傲自满而鄙弃世俗组合的人——他如果不是一只野兽,那就是一位神袛。”这里强调的是古希腊的 A. 公民意识 B. 直接民主 C. 城邦政治 D. 人文主义
|
9. 难度:中等 | |
“人们也许会预言,随着现代化进程的迅速加快,其他非西方地区将仿照中国的做法,建立新的权力中心。无疑,现在已有了种种为了获得政治和经济的完全独立而试图统一各自的地区、并使之现代化的‘泛’字运动,如泛阿拉伯主义和泛非主义。”(《全球通史》)如果这些运动证明是成功的,那么 A. 地区动荡和环境污染将更严重 B. 亚太地区必将成为世界权力中心 C. 新的全球多极化状态必将形成 D.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最终形成
|
10. 难度:困难 | |
18至19世纪,欧美作家写下了大批反映和描写“自然”的诗歌和其他文学作品。“他们谋求一种隐喻,把好的纯朴的自然状态与(假设的)邪恶的人类行动和科学工业世界的败落及世界观相对比。”这些作品主要表达 A. 对科学发展的期盼 B. 对理性社会的追求 C. 对工业文明的担忧 D. 对自然风光的向往
|
11. 难度:简单 | |
观察如图,可以推知
A. 初级产品占世界贸易的比重持续下降 B. 国际组织成立促进世界贸易稳定增长 C. 技术革命使国际贸易结构发生了变化 D. 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明显加剧
|
12. 难度:中等 | |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在今年3月29日已正式向欧盟递交了“离婚协议书”,这意味着欧盟面临的分崩离析风险也已经从预想变成了现实。虽然,收到脱欧国书的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事后发言说:“啊,等了九个月,这一天终于来了!”似有如释重负之感,但他的同僚却对此仍然不依不饶。上述材料说明 A. 欧盟一些国家希望英国脱欧 B. 英国脱欧将导致欧盟分崩离析 C. 经济全球化新一轮浪潮受阻 D. 欧洲一体化前路将充满了波折
|
13. 难度:中等 | |
随着现代化在世界范围的扩展和深人,许多原来局部的地区性问题,现在都变得普遍化、全球化了。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从1500至1763年的近代初期,是前几个时代中的地区孤立主义与19世纪的欧洲世界霸权之间的一个中间阶段。在经济上,这一时期中,欧洲人将他们的贸易活动实际上扩展到世界各地,不过,他们还不能开发那些巨大的大陆块的内地。虽然洲际贸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但贸易量仍远远低于以后世纪中所达到的数量。 ——(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20世纪)这些事件以不同方式阻扼并打乱了经济全球化的正常进程和秩序,破坏了各国、各地区的经济交往。但是经济全球化进程并未因此而停止,恰恰相反,正是这些事件的发生使人们认识到战争(不论热战还是冷战)和对峙只能损害全人类的经济发展,损害人类社会的进步。……因此,这一阶段既是经济全球化受阻的时期,同时也是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的孕育时期。 ——关立新《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现实特征及研究基础》 材料三 (21世纪初)英国脱欧公投和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是“逆全球化“思潮的产物。“逆全球化“与以资本、生产和市场在全球层面加速一体化的全球化进程背道而驰,是指重新赋权于地方和国家层面。“逆全球化“思潮产生的原因在于全球化进程导致西方产生一种新的结构性分歧,即全球化赢家与输家之间的对立。如果把全球化视为一种现代化进程,那么“现代化输家“论点总体上可以解释“逆全球化“思潮出现和涌动的原因。“现代化输家“论点是指在西方经济、社会、文化与政治持续变迁过程中,低收入、受教育程度低的群体不能适应现代化进程,他们在自身处于经济边缘,地位与声誉受到影响以及遭受社会排斥的情况下,表现出反全球化和反精英的态度。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欧盟内部社会两极化和不平等状况的加剧为“现代化输家“论点提供了现实基础。
(1)依据材料一指出所述“近代初期”起、止的标志性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欧洲的世界霸权……远远低于以后世纪”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以来阻碍经济全球化进程和秩序的因素。具体分析这些因素又是如何孕育着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英国和美国出现“逆全球化“思潮的原因?
|
14. 难度:困难 | |||||||||||||
中国的历史文献资料丰富。 表历史笔记资料表
——选编自姚继荣《唐来历史笔记论丛》 阅读上表,归纳历史笔记的特点,简述你对历史笔记史料价值的认识。 注:史料价值是指史料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因史料种类、来源、形式等不同。其价值也不同。
|
15. 难度:中等 |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从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控制自耕小农,据以征收赋税、调发力役,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在此之前,历代的赋税征收,或据田亩,或按人口,或据户头,收取粮食、丝绢等实物,有时亦收取钱币,名目与内容时有变化,税额也各有不同,但无不以个体农户为基础清查户口、人丁,尽可能抑制豪强兼并土地,防止自耕小农破产,均是历代一以贯之的政策。两税法实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按资产收税,收取货币,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这也是明代“一条鞭法”、清代“摊了入亩”等制度的主要内容。土地占有量是核定资产、征收赋税的首要依据,土地兼并不再是政府关注的主要问题,对土地实际占有状况的清查与登记成为政府经济管理的重要活动。 ——据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 材料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实施前后中国古代赋税征收的特点及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0——1965年我国农业税占农业实产量比例的变化趋势及主要原因
|
16.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唐家璇表示……日方应该注意一个重要背景,日德同为二战的加害国,德国早就颁布法律严禁为纳粹法西斯翻案,而日本至今却仍允许美化侵略历史的右翼教科书出版;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德国总理勃兰特就在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下跪忏悔,日本首相却年年参拜祭祀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二者的反差何其之大… 唐家璇指出,……日本政府现在只强调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是民族文化传统、政府对篡改历史教科书无权过问,而把邻国的国民感情视为外来干涉一概排斥。日本在外交上采取这样的政策,怎么能赢得邻国和国际社会的信任和支持呢? ——“唐家璇会见日本共同社社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述日本在政治上不能赢得国际社会信任和支持的原因。 (2)德、日两国对待历史问题的强烈的反差,在很大程度上根源于战后对德、日的处理。结合所学历史知识,简述二战后对德、日的处理情况。
|
17.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沿海城市科技工业园计划修建一条科技景观大道,大道两旁准备放置一些中外人物的雕塑作品。下面是可供选择的人物清单:牛顿、爱因斯坦、李时珍、詹天佑。 材料二:“中国人在科学实验发明上的确非常伟大,问题是:它为什么没有继续上升到理论,构筑起理论体系。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近代科学。这种科学被证明是形成控制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与此相似的近代科学,其阻碍因素是什么?”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请回答: (1)请选择材料一中的两位人物说明成就,根据材料二,并结合中国16—18世纪的现实,简要评价李约瑟的观点。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李约瑟提出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