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封泥是中国古代信函文书封缄的实物遗存,秦汉时期广泛使用,形式类似于西方的火漆。2014年12月,陕西出土的“右丞相印”、“廷尉之印”、“泗川太守”等5枚封泥,被专家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这批封泥印证了秦汉时期 A. 郡国并行的制度 B. 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C. 官僚政治的推行 D. 国家实力日益增强
|
2. 难度:中等 | |
我国古代社会就有“好学者则庶民之子为公卿,不好学者则公卿之子为庶民”的价值观念。这一观念形成的制度因素是 A. 世袭制 B. 郡县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
3. 难度:简单 | |
明太祖朱元璋为减轻处理国事负担,他设置了 A. 御史大夫 B. 中书省 C. 殿阁大学士 D. 军机处
|
4. 难度:简单 | |
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的改革的领导者是 A. 梭伦 B. 克利斯提尼 C. 阿菲埃尔特 D. 伯里克利
|
5. 难度:简单 | |
早期罗马的法律都由祭司们记录在卷,秘密保管,不让平民知道。祭司们偶尔也会改变原文以适合贵族之目的。《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A. 摒弃了习惯法的内容 B. 打破了贵族垄断司法 C. 维护了罗马帝国统治 D. 推动了万民法的形成
|
6. 难度:困难 | |
英国近代史上某法案曾记载:“宜剥夺许多微不足道的选区产生议员之权利,将该项权利授予人口稠密、资源富饶之大城市。”这一规定的出台 A. 是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妥协的结果 B. 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C. 体现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D. 完善了英国的责任制内阁
|
7. 难度:中等 | |
“防止把某些权力逐渐集于同一部门的最可靠的办法,就是给予各部门的主管人抵制其他部门侵犯的必要法定手段和个人的主动。”基于此,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规定 A. 总统享有最大的行政权力 B. 民主党与共和党联合执政 C. 实行三权分立与制衡机制 D. 国会是国家真正权力中心
|
8. 难度:简单 | |
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是 A. 《海国图志》 B. 《天朝田亩制度》 C. 《资政新篇》 D. 《变法通议》
|
9. 难度:简单 | |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目的是 A. 夺取资本输出场所 B. 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C. 变中国为其殖民地 D. 推翻清政府统治
|
10. 难度:中等 | |
《郑孝胥日记》记载:清帝颁布退位诏之夕“闻爆竹声甚繁,于是乎大清二百六十八年至此夕而毕,此日堪称中国历史上至关紧要的一天。”该事件的意义是 A. 促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B. 标志着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 C.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D. 推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
11. 难度:简单 | |
《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是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该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斯诺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斯诺可能报道了 A. 吴起镇会师 B. 红军长征胜利 C. 百团大战 D. 平型关大捷
|
12. 难度:中等 | |
1938年4月9日英国路透社电讯说;“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之战局(山东枣庄一带)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队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在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英国报刊所提到的“中国军队获胜之消息”是指 A. 百团大战 B. 台儿庄战役 C. 平型关大捷 D. 枣宜会战
|
13. 难度:中等 | |
某学者搜集到以下标语“打过长江去,解放全囗囗”、“推翻蒋家王朝的统治”、“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民主新国家”(“囗”指已经磨损无法辨认的字)和标语的照片等史料。这些史料反映了哪一时期的史实
A. 国民革命时期 B. 红军反围剿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
14. 难度:中等 | |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后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其在各国出版撰写了7篇序言。这些序言中他们多次强调“《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可见,他们强调 A.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随时可变 B. 各国工人要以《宣言》指导革命 C. 《宣言》的唯物史观完全正确 D. 《宣言》的原理要与具体国情相结合
|
15. 难度:简单 | |
20世纪50年代,尼泊尔代表团团长评价某次国际会议时说:“最重要的事实是到处洋溢着团结感。这种团结感是这样强烈,连那些反对公理并且跟着另外一方跑的人最后都不能不同意,因为他们不想违背潮流。”在这次国际会议上新中国 A. 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提出“存同存异”方针 C. 首次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D. 积极奉行不结盟的政策
|
16. 难度:中等 | |
下面是历届联合国大会讨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时支持中国票数增长表。据此,下列选项中分析最科学的是
A. 新兴发展中国家力量增长 B. 西方大国放弃了敌视中国的政策 C. 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上升 D.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主导作用增强
|
17.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题为《第一世界的真相》的漫画,其中握在一起的手上分别写着“缓”“和”;刀身上都写着“优势”两字。该漫画意在反映
A. 苏联妄想称霸世界 B. 美国企图控制西欧 C. 国际环境动荡不安 D. 美苏实行冷战政策
|
18. 难度:中等 | |
1991年9月9日《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中说:“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对这段话的最佳理解是 A. 美苏争锋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并使国际局势紧张 B. 美苏双方势均力敌从而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C. 冷战拖垮了苏联最终成就了美国独霸局面 D. 冷战使美苏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又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
19. 难度:中等 | |
俄罗斯现任总统普京曾说:“谁要是不为苏联解体而感到遗憾,他就是没心肝;谁要是想恢复原来模样的苏联,他就是没有头脑。”这里的“遗憾”主要是指 A. 社会主义制度的结束 B. 高度集中体制被打破 C. 超级大国地位的丧失 D. 人民生活水平的降低
|
20. 难度:简单 | |
作为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中国最早培植的农作物有 ①玉米 ②水稻 ③棉花 ④粟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
21. 难度:简单 | |
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 ①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基本生产模式 ②不承担国家赋税 ③农民富裕祥和的生活情景 ④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
22. 难度:中等 | |
董煟在《救荒活民书》中说:“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该材料所述现象反映了小农经济的 A. 封闭性 B. 分散性 C. 脆弱性 D. 连续性
|
23.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材料中“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A. 自给自足 B. 男耕女织 C. 精耕细作 D. 集约经营
|
24. 难度:简单 | |
中央电视台有一则广告语:“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四川旅游依然美丽。”反映了四川人民在灾后重建家园、发展经济的美好愿望。广告中提到的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修建于 A. 西周时期 B. 战国时期 C. 两汉时期 D. 隋唐时期
|
25.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1957年河北易县燕下都遗址百福村南出土的战国时期器物。两面刻铭:正面为“十八年,漆工朐,丞巨造,工正”,背面为“上郡武库”。该器物
A. 属于民营手工业品 B. 在市场上流通较广 C. 由官营手工业制造 D. 由个体生产者锻造
|
26. 难度:简单 | |
《文献通考》曾记载,宋朝物产类租税中,仅布帛丝绵之品就有10种,分别为罗、绫、绵、纱、丝、纳、杂折、丝线、锦和葛布。据此可知,宋朝 A. 纺织业较为发达 B. 农民赋役负担沉重 C. 丝织品种类齐全 D. 官营手工业水平高
|
27. 难度:简单 | |
“布衣”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曾以“布衣”自称。在诸葛亮生活的时代,“布”的主要材料是 A. 丝 B. 毛 C. 棉 D. 麻
|
28. 难度:简单 | |
“土豪,我们做朋友吧”成为当今一种网络流行语。如果这一土豪生活在唐朝,不可能成为他显摆资本的是 A. 灌钢法制作的钢刀 B. 精美的青铜酒器 C. 胎质细洁的白瓷 D. 艳丽柔和的粉彩瓷
|
29. 难度:中等 | |
宋代文献中,大量出现虚市、亥市、村市、山市、野市、草市、小市、虚、舍、圈、集、场等词语。这反映出当时 A. 农村商业发展 B. 城市类型繁多 C. 农业生产地位下降 D. 市场管理有待规范
|
30.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面两幅图,产生从左图到右图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
A. 纸币便于随身携带 B. 封建政府优化商业环境 C.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D.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
31. 难度:中等 | |
新版《水浒传》在全国各地卫视上热播,由于疏忽,其背景知识出现了一些历史错误。如 A. 东京街头店铺林立,市坊杂处 B. 鲁智深在相国寺庙会上买酒吃肉 C. 宋江与吴用在玉米地里“设计” D. 汴京桑家瓦子(戏场)有大小勾栏50余座
|
32. 难度:中等 | |
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A. 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B. 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 官府鼓励经商 D. 生活习俗改变
|
33. 难度:中等 | |||||||||||
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这里的“某地区”应该是
A. 汉代江南地区 B. 唐代关中地区 C. 宋代太湖地区 D. 明代苏杭地区
|
34. 难度:中等 | |
明清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其根本目的是 A. 维护封建统治 B. 限制商业发展 C. 保护民族工业 D. 防范殖民侵略
|
35. 难度:中等 | |
古代中国有“千年田换八百主”的谚语。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社会动荡无法长期占有土地 B. 古代中国朝代更替频繁 C. 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D. 国家实行土地轮休政策
|
36.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编 材料二 修改后的宪法草案,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0次会议通过,1954年6月14日公布,交全国人民讨论。参加讨论者有1.5亿人,提出118万多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宪法起草委员会再次修改,9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4次会议讨论通过,然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9月20日出席会议的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正式诞生。 ——摘自朱健华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纪事本末》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两部法律颁布的时间及其法律的性质。 (2)指出材料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所体现的原则、统治权力分工规定所体现的思想,以及材料二中宪法体现的两大原则。
|
37.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器
材料二 (明朝时广东地区)一个冶炉场按中等规模十座冶炉计算,其雇工要在二三千人以上……“凡一炉场……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艘。计一铁厂之费,不止万金”。 ——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铁器的使用对当时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2)材料二所描述的明朝矿冶业具有什么特点?这一类工矿业在明清时期发展受阻,请写出阻碍其发展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