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宁夏石嘴山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商周时期,士是贵族的最低阶层,有一定数量的“食田”,能文能武,生话无忧,春秋战国之际,士发生分化,或成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或变为主持仪式的赞礼人,或发展为新兴地主。士阶层的分化:

A. 促进争鸣局面的出现

B. 使得土地逐渐私有化

C. 有利于维系分封体制

D. 是宗法制瓦解的产物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以上先秦时期的主张分别是

A. 儒家、道家、法家

B. 儒家、墨家、道家

C. 法家、儒家、道家

D. 儒家、法家、墨家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黄仁宇曾这样评价汉武帝:“武帝之置五经博士,立学校之官,策贤良,都根据这宗旨着眼,从此中国庞大的文官集团,有了他们施政的正统逻辑。”对此言论解读正确的有

①“五经博士”的设置使经学与利禄之途密切相连

②“着眼的宗旨”是指巩固政治上“大一统”局面;

③“策贤良”由地方行政机构中的中正负责推选;

④黄仁宇对汉武帝的文化政策大体上持肯定态度;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宋明理学家“批判佛教的形式,却把其精髓纳入到儒学内部”,“捍卫的是正统儒学的尊严,却利用了佛教的哲学思辨的智慧”。这表明,在宋明理学的理论建构过程中

A. 佛教曾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 吸收利用了佛教的思想精华

C. 佛教能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D. 出现了三教趋同的文化走向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汉书》记载西汉时每年亩产约一石半,《昌言》上说东汉时农田平均亩产约为三斛,亩产量有了较大增长。你认为当时粮食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口增多

B. 铁犁、牛耕等劳动工具的进步和推广

C. 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D. 更加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朱熹认为:“井田之法要行,需是封建。”而现实却是“封建实是不可行的。”封建井田“虽是圣人法,岂有无弊?”据此可知,朱熹认为

A. 封建经济有利于井田制实施

B. 宋代具备恢复井田制的条件

C. “圣人法”应该与时俱进

D. 理学是对儒家正统学说的否定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 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 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 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明末清初,西方近代技术及天文学、数学、地图学知识不断传人中国,并为部分士大夫所接受,实用之学勃兴。这一时期士大夫接受西学的主要原因是

A. 西学东渐现象不断加强

B. 进步思想成为主流思潮

C. 对理学空谈义理的不满

D. 反清复明势力不断壮大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纵史为鉴,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致力改革社会现实:有求实精神,注重实践和实证,广泛地进行社会调查和历史考察。”下列概念与此说法相匹配的是

A. 是古非今

B. 中西结合

C. 格物致知

D. 经世致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闽海关十年报告(1892~1901年)》载:“福州周围农村生产很多马铃薯,运往香港和新加坡售卖。”这种现象说明

A. 马铃薯在清朝末年传入福州地区

B. 福州的农业生产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

C. 福州成为中国农业的最发达地区

D. 清政府支持福州地区的农业产品出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甲午战前十年清朝国内无大乱,远东的国际环境缓和,为国内自强运动创设了良好的环境。英国有权威人士评论说:“亚洲现在是在三大强国的手中—俄国、英国和中国”国内外普遍认为中国的国势并不比日本弱。这主要反映出这一时期

A. 西方转变侵略手段

B. 日本经济问题凸显

C. 中国政治日益黑暗

D. 洋务运动成效显著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马关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等,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至应享优例豁除。”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A. 外资工业在中国的兴起

B. 民族工业缺乏技术优势

C. 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

D. 外资工业享有税收优惠政策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中兴矿局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完全由中国人自办的民族资本独立经营的大型煤矿。至20世纪三十年代,中兴煤矿发展成为全国第三大煤矿,1936年原煤产量达182万吨,堪称“中兴”极盛时期。这一时期内,中兴矿局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是

A. 政府鼓励与政策推动

B. 科技进步与思想解放

C. 政局稳定与市场统一

D. 爱国热情与实业救国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辫线鞋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1958年中国各地建立人民公社的运动正处在最高潮,但直到1985年底,没有任何权威的苏联领袖谈起过中国的公社,即使新中国9周年纪念活动提供了明显的机会,苏联报刊发表的文章只有3篇提到了公社,其中专门谈公社问题的只有地位比较低的《文学报》发表的一篇文章。这可以反映出当时

A. 苏联不愿中国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B. 中苏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有分歧

C. 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战略奏效

D. 苏联已经清醒的认识到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如图是1950〜1976年我国报刊种类数的统计折线图(单位:种)。此图反映了

 

A. 群众的精神生活不断地丰富

B. 国民的文化素质逐渐得到提高

C. 社会环境影响文化事业发展

D. 我国报刊种类一直持续稳定增长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1990年擅长打桥牌的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十字路口打出了一张“中国王牌”,用实际行动打消了国内外对中国是否继续改革开放的疑虑,也回答了中国将以何种步伐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问题。这张“王牌”是

A. 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B.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 开放海南经济特区

D. 发表“南方谈话”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重视民生、办实事,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满意,真正使群众成为利益的主体。习近平表达的这一治国理念传承了百家争鸣时期

A. 法家“中央集权”的思想

B. 兵家“知已知彼”的思想

C. 儒家“民本、和谐”的思想

D. 道家“祸福相倚”的思想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古希腊悲剧认为所有的苦难都是来源于神的安排。面对这些苦难,古希腊悲剧中人物都用一种高贵的方式去承担和行动,从不陷入消极的无助的悲叹之中。这说明古希腊

A. 戏剧推动了民主进程

B. 重视个体的生命价值

C. 城邦和公民走向堕落

D. 摆脱神对城邦的影响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在古希腊智者学派中,普罗狄柯否认神,认为神是想象出来的,并把对人有用的事物视为神。而克里底亚认为,神不关心人的命运。这些观点

A. 成为了西方民主政治的起源

B. 彻底摆脱古希腊神话影响

C. 使哲学成为研究宗教的学问

D. 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16世纪后,大量欧洲人是通过直接阅读书籍了解某种观念,而不是像从前那样从别人那里听到某种观念。这使他们能够自主比较和对照不同文本表达观点,而不是面对面地被一个雄辩的演说家征服。这种现象

A. 加强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

B. 直接推动自然科学的产生

C. 强化了罗马教皇的宗教地位

D. 有利于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异教徒的德行》中写道:“人们可以说孔子和苏格拉底一样,运用他们在伦理方面的权威,使哲学回到人间。”以下能够充分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 两者都是无神论者

B. 都重视人的道德性

C. 都强调知识对人的重要性

D. 都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1517年10月,马丁.路德将手写的拉丁文《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在威登堡教堂门口,不久后他便收到了从德国南部倒流回来的印刷本《九十五条论纲》。这表明

A. 德国民族意识觉醒

B. 西欧识字率在增长

C. 技术推动社会进步

D. 抨击教会引起共鸣

 

详细信息
24. 难度:困难

如表为三位思想家有关理性主义的叙述。据此可知,三者都认为

 

公元5世纪

苏格拉底

坚持理性的指引,追求知识的确定性

17世纪

笛卡尔

相信只要运用人的理性,就可以正确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不是人、自由、还是上帝。

18世纪

康德

在外延上包括所有高级认识能力及实践能力内涵上指理性的逻辑推理能力。

 

 

A. 人类能完全认识自己

B. 理性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方法

C. 理性能正确认识上帝

D. 人们对理性主义没形成共识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1524年,有西班牙人这样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这里的“改变”是指

A. 西班牙从此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

B. 西班牙成为世界霸主和世界工厂

C. 殖民扩张给西班牙带来巨大财富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对下表内容的解读不正确的是1689—1815年间欧洲各国海军规模统计(服役舰只数)

 

 

1689年

1739年

1756年

1779年

1790年

1815年

英国

100

124

105

90

195

214

法国

120

50

70

63

81

80

西班牙

34

48

72

25

 

 

A.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军事力量的强弱

B. 列强激烈争夺海上霸权

C. 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造船业的发展

D. 英国海军始终占据优势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美国大萧条期间,一直销售平平的口红等低端消费品不仅销量未减,反而有所增加。经济 学家把这种经济低迷时部分行业逆势上扬的特殊经济现象称为“口红经济”。这一现象

A. 表明胡佛政府的对策已经失败    B. 体现女性危机中还能淡定应对

C. 反映人们寻求慰藉的心理需求    D. 说明新政刺激消费已初见成效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面对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美国成功实现了美元贬值,1933年美元与英镑之间的平均汇率为1英镑合4.218美元,远远超过1932年1英镑合3.504美元的平均汇率。美国的做法

A. 有利于稳定世界经济

B. 防止了盲目竞争引发的生产过剩

C. 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

D. 消除了经济危机带来的社会矛盾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法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塞提出,国家对经济调节的最好方式是计划化,所谓“法国式计划化”就是寻求一条中间道路,把人对自由的追求、个人创造性的发挥与发展经济的共同方向统一起来。马塞的“法国式计划化”实际上是

A.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B. 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

C. 自由主义市场经济

D. 新自由主义的现实反思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下边材料说明

A. 自由放任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B. 国家干预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C. 货币政策促使经济不断发展

D. 经济发展促使经济理论创新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当代英国经济学家尼古拉斯·巴尔指出,福利国家有其自身的价值,同时也是反对市场价值的一种手段,因为它能阻止过分不平等造成的社会风险与政治风险。而早在1943年,丘吉尔就宣布“对于任何一个社群来说,没有比让婴儿喝上牛奶更好的投资了”。据此可知

A. 完善的福利制度是英国赢得二战的重要举措

B. 市场经济在二战后遭到西方国家的抛弃

C. 福利制度推动英国政府加大经济上的投资

D. 福利国家制度兼具人本价值和政治意义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点是

A. 低通货膨胀率和高失业率并存

B. 高通货膨胀率和低失业率并存

C. 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较高

D. 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逐年走低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中称:“西方现代化经几百年的发展,其优与弊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下列措施中,旨在“修补资本主义”的是

A. 发行国际货币基金

B. 组建世界银行体系

C. 实施区域合作战略制度

D. 建立“社会福利”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粮食税的实行、私人资本的部分恢复,挽救了苏俄的政治、经济危机,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经验。”材料论述的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斯大林模式

D. 赫鲁晓夫改革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当时苏维埃俄国四面被封锁、被包围,与世界隔绝,以后又与南方产粮区、与西伯利亚、与产煤区隔绝,我们无法恢复工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确实是‘一种功劳’”。列宁意在强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 已成为一种经济体制

B. 促进了工业经济的恢复

C. 符合俄国的具体国情

D. 是苏俄特定时代的产物

 

详细信息
36. 难度:简单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许多优秀的布尔什维克对此不理解,甚至为此痛哭。列宁指出,新经济政策是一种为了继续前进的“有限的退却”。列宁所指的“退却”是

A. 实行余粮收集制缓解饥荒

B. 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C. 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D. 大力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1928年,布哈林认为:必须考虑积累的界限问题,投资的最大界限问题.(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这反映出当时苏联的工业化

A. 存在违背经济规律现象

B. 没有得到人民普遍支持

C. 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精神

D. 受到计划经济体制制约

 

详细信息
38. 难度:中等

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1/3,1932年购买额又上升50%左右。苏联最大的第聂伯河水电站是引进美国技术设备,雇用美国技术专家,于1933年建成的。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A. 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B. 机械化水平低下制约了工业化

C. 注意利用国际市场

D. 社会主义制度解放了生产力

 

详细信息
39. 难度:困难

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索戈林曾十分精辟地总结了苏联某领导人执政时期的特征:“……他选择的改革社会主义的行政命令模式……失败了,采用的民主改革模式引发了更具毁灭性的经济后果,国家的未来发展前景极其不明朗。”索戈林旨在说明。

A. 列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社会的发展

B. 斯大林模式使社会经济的发展失去了活力

C. 赫鲁晓夫改革没有突破原有的旧体制束缚

D.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

 

详细信息
40. 难度:中等

1956—1964年,苏联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为年均10.3%,超过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美国的两倍。20世纪70年代中期,苏联进入历史上综合国力最强盛的时期。这些现象

A. 表明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B. 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典型表现

C. 说明美国深陷经济危机难以自拔

D. 是美苏争霸在政治领域的体现

 

详细信息
41. 难度:中等

有人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自大航海时代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全球化进展。该观点的提出是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A. 提供全球经济技术援助

B. 建立制度化的货币体系

C. 消除了各国的贸易壁垒

D. 确立美国全球霸主地位

 

详细信息
42. 难度:中等

1971年尼克松宣布停止履行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同时增加10%的进口税。于是,各国与美国谈判,最终以美元贬值10%及其他国家货币升值而告终,1973年美元再次贬值10%,至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这表明

A. 国际贸易体系陷入混乱

B. 美元丧失了国际货币地位

C. 美国实行通货紧缩政策

D. 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受冲击

 

详细信息
43. 难度:中等

1977年,美国通过与日本的谈判,规定日本在1980年以前每年对美国出口彩电175万台,比1976年减少40%。并在“有组织的自由贸易”(即管理贸易)的口号下,绕过关贸总协定的原则,搞“灰色区域措施”。以下不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A. 美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B. 美日之间经济竞争激烈

C. 关贸总协定存在着漏洞

D. 法制化贸易体系已建立

 

详细信息
44. 难度:中等

“随着西欧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西欧国家感觉到美苏两国对西欧都有野心,要提高自身的安全系数,提高西欧国家的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由此可知,西欧国家走向联合主要是为了

A. 共同对抗美苏

B. 恢复欧洲的霸权地位

C. 维护世界和平

D. 维护自身安全和利益

 

详细信息
45. 难度:中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学术中关于“国家构成了社会行动的自然的、甚至是最重要的边界”的假定和“依照国家边界所定义的单位来组织社会知识的方法”遭到广泛的质疑。这一学术方向的社会背景是

A. 区域性与国际性合作逐渐加强

B.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C. 世界经济政治多极化加速发展

D. 结盟对抗成为冷战的主流

 

详细信息
46. 难度:简单

1967年,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以求在经济、社会等领域互助合作。到世纪之交,文莱、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以及东帝汶先后加入以后,加快了建立东南亚自由贸易区的步伐。从东盟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

A. 东南亚区域国家合作逐渐深入

B. 经济全球化深入到各个领域

C. 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成立联盟

D. 东盟国家的合作发展到政治领域

 

详细信息
47. 难度:中等

2016年6月24日,英国就是否留在欧盟举行全民公投,支持“脱欧“的票数以微弱优势多于”留欧“票数,英国不再是欧盟成员国。英国在加入欧盟43年以后,或将最终与欧盟“分手”。对于这段历史解读正确的是

A. 英国是欧共体的创始国

B. 欧洲一体化进程由此中断

C. 欧洲联合未能促进欧洲经济的发展

D. 欧盟的发展道路面临挑战

 

详细信息
48. 难度:困难

某经济组织决定“自生效之日起在15年内逐步消除贸易壁垒、实施商品和劳务的自由流通,以形成一个拥有3.6亿消费者,每年国民生产总值超过6万亿美元的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集团。”下列选项中,关于该经济组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南北合作,大国主导

B. 安全先行,互利协作

C. 官方论坛,多重合作

D. 承认多样,灵活开放

 

详细信息
49. 难度:困难

美国好莱坞梦工厂2008年度动画巨制《功夫熊猫》以中国功夫和熊猫为主题核心,在展现“每个人通过奋斗都能成为英雄”的美国梦理念的同时,也倡导了“邪不压正”的中国传统的道德价值观。这一现象说明经济全球化

A. 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越性

B. 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多元发展

C. 推动了影视产业商业化运作

D. 加速了全球文化同质化进程

 

详细信息
50. 难度:中等

2018年3月30日新浪财经报道:《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在美国国内遭受巨大阻力,《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自2013年谈判至今成果甚微。在特朗普打着“美国优先”议题入主白宫后,更是避开多边贸易协议,TTIP协商被冻结,并且宣布退出TPP。由此可见。

A. 区域集团化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B. 世界贸易组织无法调节各国贸易纠纷

C. 贸易自由化发展之路艰难曲折

D. 发达国家成为全球化中最大的受益者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51. 难度:中等

经济体制的不断创新和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历史上的“退却年代”,20世纪30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

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苏联访问之后写下了《莫斯科日记》,书中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

材料二  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罗斯福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出了一些毛病。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

——《大国崛起》解说说词

材料三  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包括: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会议确定,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人民日报》(2008年11月10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研究专家闻一将1921—1927年称之为“退却年代“,当时苏联(俄)是如何退却的?依据材料一,指出罗曼·罗兰所说苏联当时“消极的东西”的含义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时当时市场经济的“毛病”是什么?二战后,美国是如何实践罗斯福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政府在应对本次危机方面与罗斯福新政采取的相似做法。

(4)有人认为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你认为两者在“挽救”社会制度所做的努力方面有何相似之处?

 

 

详细信息
52. 难度:中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具有“仁、礼、孝”等品质,因为他相信拥有这些品质的人才能在社会上具有影响力。孔子认为,只有在道德高尚的人的英明领导下,中国才有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希望。

材料二  在管理中汉武帝仍然依靠法家学派的关于政府原则的学说,但他又通过把儒家思想作为帝国官方的意识形态,确保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的长期存在。

材料三  宋朝新儒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哲学家朱熹(1130—1200)。其最具影响力的作品是《朱子家训》,其中对婚礼、葬礼、敬奉祖先以及其他一些家庭礼仪都做了详尽规定。作为一个优秀的儒家学者,朱熹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个人无论是在家还是在更大的社会里都应当发挥其正当的作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勒格《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反映了怎样的时代背景。据此说明儒家和法家对于建立“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构想有何明显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分析汉武帝时期政治对思想提出的根本要求。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学发展怎样适应了这一要求。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认为人要发挥“正当的作用”,必须遵循什么原则。结合所学分析封建统治者将朱熹学说作为官方哲学的根本原因。

(4)从儒学不断发展并长期占据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地位来看,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历史启示?

 

 

详细信息
53. 难度:中等

16世纪,王阳明对朱子理学进行了改造,同时期马丁·路德掀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中叶以后,社会危机不断加深。王阳明以为当时读书人沉溺于理学,无补于社会安危。他提出“心外无理”的命题,认为事物的“理”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而是存在于人心之中。他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性中的天理,是一种天赋的道德。“性无不善,故知无不良。”王阳明强调“致知必在于格物”,“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求端正人心,去恶存善。

——摘编自侯外庐主编《中国思想通史》等

材料二  中世纪西欧社会处于基督教的绝对统治之下,各种社会弊端丛生。……1517年,路德把《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到了教堂门口,反对罗马教皇在德国发行赎罪券。路德认为,对上帝的信仰是教徒得到拯救的唯一条件,只有内心真正信仰上帝,才能有真正善良的行为。路德指出,只有《圣经》才是信仰的唯一权威,教徒个人有权凭借自己的良心和理性去解释《圣经》,可以用《圣经》里的话或用理性的论据来反驳教皇的教义。路德宣称,国王有权管理和处置教会财产,日耳曼的金钱不能送给罗马教会。他还提出每个国家都有权建立自己的教会,罗马教廷不得干涉。

——摘编自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王阳明和路德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阳明与路德思想的相同之处,并指出两种思想产生的共同因素。

 

 

详细信息
5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对上表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