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又自喻说:“饭疏食饮水,曲肱(弯曲的手臂)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材料主要说明孔子 A. 仇视不义而富 B. 突出精神追求 C. 批判小人当道 D. 主动消极避世
|
2. 难度:中等 | |
《韩非子·主道》主张,君主应该使用各种手段,“散其党”、“夺其辅”。这里的“其”是指 A. 封建官僚 B. 新兴地主阶级 C. 农民阶级 D. 奴隶主阶级
|
3. 难度:中等 | |
董仲舒主张实行礼义,布施仁德的政策,重视“教化”,主张用“仁德”代替“严刑”,以“德治”为主,“法治”为辅。这表明董仲舒的新儒学 A. 基本沿用儒家学说 B. 抛弃法家过激观点 C. 融合道家和谐主张 D. 维护小生产者利益
|
4. 难度:中等 | |
东汉顺帝永建元年(126年),对太学进行了重修和扩建,耗时一年,用工徒十一万二千人,建成两百四十房,一千八百五十室。这一现象 A. 表明太学教育趋向平民化 B. 体现了儒学独尊地位弱化 C. 说明太学受到政府重视 D. 表明东汉皇室奢侈腐化
|
5. 难度:中等 | |
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这一叙述最适合赞美的书法作品是 A.
B.
C.
D.
|
6. 难度:中等 | |
隋唐五代时期是麻纸的全盛时期,来元时期皮纸与竹纸成为主要纸类。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B. 造纸技术的进步 C. 通俗画的广泛流行 D. 对外贸易的发展
|
7. 难度:中等 | |
明朝编撰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清朝时期又编撰出集大成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这些巨书大典 A. 反映了封建制度走向没落 B. 推动了文学艺术的进步 C. 体现了政府文化政策走向 D. 表明了西学的迅速传入
|
8. 难度:中等 | |
1839年,林则徐赴广州主持禁烟后,发现“沿海文武大员并不谙诸夷情,震于英吉利之名,而实不知来历”。为改变这一状况,他 A. 严格禁止官员吸食鸦片 B. 明令“师夷长技以制夷” C. 组织翻译外文报刊书籍 D. 力主改革国家政治体制
|
9. 难度:困难 | |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思想界围绕“中学为体”还是“西学为体”展开了长时间的争论,最终“中体西用"思想被较为普遍地接受。这一争论的主要背景是 A. 与“蕞尔小国”较量的失败 B. 国内民众反抗斗争日益激烈 C. 民族资本主义获得短暂发展 D. 欧美国家侵略行为不断加剧
|
10. 难度:困难 | |
孙中山的思想主张中有带有“社会革命”的纲领,这一纲领希望解决的课题是中国的近代化。这一“近代化”主要是指 A. 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 推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C. 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D. 以西学来解放民众思想
|
11. 难度:中等 | |
1916年初,袁世凯称帝,在此之前,美国人古德诺发表了《共和与君主论》,杨度发表了《君宪救国论》等文章,散布中国宜于实行君主制,没有君主便要灭亡的谬论。对此,陈独秀等人 A. 创办《青年杂志》予以揭露 B. 筹划发动五四运动予以回击 C. 大力宣传俄国十月革命道路 D. 集中力量批判中国传统礼教
|
12. 难度:中等 | |
1928年10月,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由毛泽东起草的《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决议。这个决议进一步总结井冈山斗争和各地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论证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规律。该决议 A.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 B. 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体现 C. 表明红军反围剿斗争获得胜利 D. 是全党思想高度统一的重要表现
|
13. 难度:中等 | |
1979年11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编委会副主席吉布尔等人时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这一论述说明 A. 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制度的关系已厘清 B. 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存在必然关系 C.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由此形成 D.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已确立
|
14.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表
对表格信息解读准确的是 A. 市场经济是科技发展根源 B. 中国在高科技领域全面领先 C. 传统科技在当代焕发生机 D. 我国在部分科技上取得突破
|
15. 难度:中等 | |
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打破了以神学为核心的经院哲学统一的局面,使各种世俗哲学兴起。这种“世俗哲学”表现在 A. 追求功利,忽视道德 B. 肯定理性,要求民主 C. 鼓吹人性,思想自由 D. 批判政府,限制公权
|
16. 难度:困难 | |
文艺复兴时期,杰出思想家N.马基雅维利发表《君主论》,从功利主义的观点出发,把权力作为国家的核心和法律的基础,奠定了近代政治学的基础,使政治学第一次从伦理学和中世纪神学中分离出来。这主要说明文艺复兴运动 A. 存在着世俗王权与教权的斗争 B. 反对宗教神学对人性的束缚 C. 批判宗教神学,主张思想解放 D. 以反对君主专制为主要目标
|
17. 难度:中等 | |
马丁·路德宣布宗教改革后,罗马教皇与他进行谈判。马丁·路德愿意双方退让,和平解决,不再对罗马教堂的事情进行争执,双方保留各自观点。这说明 A.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B. 宗教改革运动的阻力较大 C. 路德放弃了改革的宗旨 D. 响应宗教改革的阶层单一
|
18. 难度:中等 | |
卢梭和伏尔泰是同时代的人,伏尔泰的伟大在于虽然对卢梭的作品深恶痛绝,但是当他知道瑞土政府要烧毁卢梭的作品时,他愤怒地对政府进行谴责。这一现象说明 A. 伏尔泰具有鲜明的民主意识 B. 卢梭与伏尔泰的作品风格相似 C. 法国政府也因卢梭而遭到批评 D. 伏尔泰与卢梭存在着根本分歧
|
19. 难度:中等 | |
康德说:“自由不是让你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自由是让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在这里,康德强调的是 A. 理性的重要性 B. 自由的单一性 C. 人的个体属性 D. 人民主权思想
|
20. 难度:困难 | |
近现代科学和哲学发轫于牛顿经典力学。正是从牛顿经典力学开始,人类在思想观念上才真正走向科学化和现代化。这主要是因为经典力学 A. 标志着天文学革命的开始 B. 为海王星发现奠定了基础 C. 使近代自然科学得以形成 D. 奠定了工业革命理论基础
|
21. 难度:困难 | |
在1915年的一篇论文中,爱因斯坦比较了经典的牛顿引力和他自己的理论,并发现他们如何预测水星轨道运动的差异。虽然两种计算都预测了岁差,但广义相对论与数据一致,而牛顿则没有。这一现象 A. 表明牛顿经典力学存在致命错误 B. 说明相对论只适合于宏观物体的研究 C. 标志爱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诞生 D. 表明相对论修正了经典力学的缺陷
|
22. 难度:中等 | |
1831年,亨斯楼推荐达尔文参加了风帆驱动的“贝格尔号”的环球旅行。联系图中知识,可知这次旅行的主要成果是
A. 证实地圆说并直接出版巨著《物种起源》 B. 体现工业革命和无线通讯技术的先进作用 C. 为生物进化论创立提供生物学的物质基础 D. 推动中国和亚洲救亡图存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
23. 难度:中等 | |
敢于正视现实,批判社会的黑暗,矛头针对封建贵族,反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残存的封建因素,同时对资产阶级本身所造成的种种罪恶现象也有所揭露,因而充满反抗、战斗的激情,寄理想于未来,向往新的美好生活。与这一艺术形式相符合作品是 A. 《唐璜》 B. 《战争与和平》 C. 《人间喜剧》 D. 《日出·印象》
|
24. 难度:中等 | |
1967年,阿瑟·佩恩拍摄的影片《邦尼和克莱德》公映美国电影银幕上首次出现了与传统好莱坞电影人物形象迥然不同的新人物,他们同《四百下》中的安托纳、《筋疲力尽》中的米歇尔一样,是个十足的无政府主义者,是社会秩序的破坏者和颠覆者。以上现象反映了这一时期电影艺术的特征是 A. 理性主义 B. 多元融合 C. 反抗背叛 D. 充满理想
|
25.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黄宗羲的政治理念中,“私”和“欲”是严格限制在一定限度的,它不是无度的奢侈和享受,就像西方近代人提出的自由之“私”一样。这一有限的私欲和儒家政治理想是相互关联的,正是这看起来只是人们最低层次的欲求,才呼唤出了一种理想的政治统治——圣王之治。圣王就成了儒家政治的最高理想。 ——张师伟《民本的极限——黄宗羲政治思想的新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材料二 戊戌维新时期的康有为对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持批判态度,其特点是打着“孔教复原”的旗帜,制造出儒学变质史,进而展开对后儒的批判,自然也涉及儒学的一些基本价值理念。 ——摘编柴文华、冯丽华《对康有为与儒学关系的几点思考》 (1)根据材料一,指出黄宗羲的“圣王之治”最高理想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对儒学改造的主要手段。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黄宗義与康有为政治主张的主要异同。
|
26.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苏格拉底开始,古代希腊哲学从探讨自然界转变为探讨人的道德和思维方式。他将人的理性是万物的尺度,发展为人们对理性的逻辑规范、抽象推理,从而奠定了西方理性主义的原则。因此,他被称为“西方理性主义之父”。而柏拉图进一步发展了苏格拉底的理性主义思想,提出了一个由纯粹概念、思维和精神构筑的“理念”王国,从而形成了他的核心思想 ——“理念论”摘编自汪子嵩《希腊哲学史》(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 材料二 关于启蒙运动,人们的评价不一,有的人认为启蒙运动是“理性时代”下的产物,有的则认为是非理性主义者的思想运动。尽管过去这么多年,启蒙运动对人类的影响还仍然存在着。而启蒙运动远不止我们所知道的那样,它的层次丰富多变,复杂性与多样性成为了这场运动永恒的探讨话题。它既不是纯粹的理性主义,也并非一味的倾向非理性主义,它是理性与感性并存的思想运动。 ——(英国)罗伊·波特《启蒙运动》,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5月出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智者运动到苏格拉底、柏拉图时代古希腊主哲学思想的演变。 (2)根据材料二,提炼作者关于启蒙运动的主要观点,指出启蒙运动“理性主义”对“人文主义”内涵的重要发展。
|
27.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庆历变法时,欧阳修和范仲淹就提出改革考试取士制度,目标与王安石相似。王安石于是在变法时规定: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进士科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整顿太学,亲自编写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太学生成绩优异者不经过科举考试可以直接为官;设立专门学校,培养专业人才;凡是有志于改革的官员,都委以重任。 ——摘编自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 材料二 对此,司马光上疏指出:“……凡取士之道,当以德行为先,文学为后。就文学之中,又当以经术为先,辞采为后……神宗皇帝深鉴其失,于是悉罢诗赋及经学诸科,专以经义、论策试进士。此乃革历代之积弊,复先王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也。 但王安石不当以一家私学,欲掩盖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及科场程试,同(赞同)已者取,异已者黜(罢黜)。使圣人坦明之言,转而陷于奇僻;先王中正之道,流而入于异端……又黜《春秋》而进《孟子》,废六艺而尊百家,加之但考校文学,不勉励德行,此其失也……”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长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改革考试取士制度举措的主要特点。(不得摘抄材料)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司马光对王安石改革考试取土制度的观点。
|
28.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前,封建制度危机四伏,封建营垒急剧分化。顽固势力德川幕府的统治在农民起义的多次打击下,已经摇摇欲坠,分崩离析。其他西南各藩,从藩主大名到下层武士以及一批宫廷贵族都背离了幕府,向资本主义转化。 ——引自张琪《历史的比较与思考: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 材料二 日本的维新派懂得以暴力摧毁旧的封建政权,他们利用下层人民的力量,通过国内战争,推翻了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建立起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政权,然后运用政权的力量,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这实际上是一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维新派控制了日本全境后,立马迎立天皇,立宪法、设内阁,大权均分,有私心者很少,天皇也不伸手要权,所有人考虑的都是如何让日本快速强大起来。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等,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3年版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19世纪中后期推行“明治维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日本“明治维新”运动的主要特点。
|
29.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华盛顿说:“在导致政治繁荣的一切倾向和习惯中,宗教与道德是必不可少的支柱。……纯粹的政治家与虔诚的人相同,应该尊重和珍爱这些支柱列举它们与个人幸福和公众幸福间的关系,一本书也写不完。……因理智和经验都告诉我们不能期望在排除宗教原则的情况下全民道德能普遍提高……品行或道德是民主政府的必要的源泉。” ——《华盛顿选集》,聂崇信、吕德本、熊希龄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材料二 关于1787年宪法的制订,“华盛顿的支持或是反对是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的……说华盛顿的影响,不管这种影响曾经如何加以发挥,对使大会决定接受这些主张是重大的也许是决定性的因素,似乎也不过分。” ——(美国)马克斯·法仑德《美国宪法的制订》,董成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华盛顿认为“导致政治繁荣’社会的主要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马克斯·法仑德的观点进行评价。
|
30.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詹天佑先生领导于前,筑成平绥路,而粤汉、浙赣、湘桂、黔桂诸线亦均由中国人先后自建,并尽量采用国内产品,较诸初期已有极大之进步……自詹天佑躬督京张铁路,始有我国自造之先声,为我国工程界开一新纪元……东三省近年来对于路政,颇多积极进行。奉海铁路之建筑,不假外人分毫之力,所有一切建筑计划与管理,皆用中国人自为之…… ——摘编自金士宣在《铁路运输学》(1927年) 材料之,京张铁路灿烂矞皇之成绩,由于事求实际,款不虚靡,无借债回扣之弊,无包工垄断之虞。总理不居洋楼巨厦,员司不支干修厚俸,自轫办以至竣工,无不异常节省而有实效,是则华人自为工程师之实例也。 ——美国评论家郭尔孟对京张铁路的评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京张铁路成功建成对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詹天佑建成京张铁路的成功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