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公元前6世纪初开始的梭伦改革为雅典开辟了一条民主的道路,其积极影响包括 ①发展工商业经济,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②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得以根本解决,稳定了社会 ③稳定平民阶层,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阶级基础 ④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起到了楷模作用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
2. 难度:简单 | |
梭伦改革“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者等级越高、权利越大,同时,在军事义务方面,一、二等级提供骑兵,自备军械、军装和马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是对从前按照血缘划分等级的肯定 B. 维护利用血缘关系谋取特权的贵族利益 C. 加剧了贵族阶层和社会下层的矛盾与冲突 D. 体现出公民权利与义务相互统一的思想
|
3. 难度:简单 | |
《史记•商君列传》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这一措施 A. 废止了贵族等级爵制 B. 摧毁了宗法分封的制度 C. 健全了官吏选拔制度 D. 推动了政治制度的转型
|
4. 难度:困难 | |
秦简出现的单行法规名称已达三十多种,史载李悝著《法经》六篇,“商鞅受之,入相于秦”。秦律所载的法律条文数量之多、内容之丰,也是前所未见。由此可知秦国立法( ) A. 善于借鉴别国的法规 B. 内容繁杂不利于使用 C. 已经形成了完整体系 D. 以经济为其立法核心
|
5. 难度:中等 | |
《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商鞅变法用金钱换取百姓的支持 B、商鞅变法取信于民,法出必行 C、商鞅变法时资金充足 D、商鞅行事谨慎,办事稳妥有效
|
6. 难度:中等 | |
《魏书·高祖纪》载:(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还以生死为断,劝课农桑,兴富民之本。”从材料判断,孝文帝实施均田制的直接推动力是( ) A. 抑制土地兼并 B. 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C. 巩固北魏统治 D. 促进北方农业生产的恢复
|
7. 难度:简单 | |
《战国策•秦策》:“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商君“正度量、调轻重”的措施客观上有利于 A. 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B.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繁荣 C. 秦国富国强兵,实现统一 D. 促进商品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
8. 难度:简单 | |
史书曾称颂北魏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推行均田制 B. 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 C. 实行三长制 D. 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
|
9. 难度:中等 | |
崔浩是北魏的辅国元老,他出身于当时第一流高门清河崔氏。他想按照汉族世家大族的传统理想,整理和分别规定门第的高下,但遭到鲜卑贵族的不满。这说明当时 A. 鲜卑贵族对汉族文化仍存在歧视态度 B. 鲜卑贵族对汉文化的吸收采取了科学态度 C. 汉族地主与鲜卑贵族之间有深刻矛盾 D. 鲜卑贵族从根本上排斥汉族文化的一切
|
10. 难度:中等 | |
从克利斯提尼时期开始,雅典发展出一种公共礼拜制度,富有的人要为城邦的众多节日提供财政支持,并且要在战争期间提供赞助和统领军队。这反映了雅典 A. 权利与义务的对等 B. 贵族权力受到限制 C. 平民获得平等地位 D. 贫富差距逐步缩小
|
11. 难度:简单 | |
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此外复有杂调。”以下理解与材料相符的是( ) A. 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 B. 国家将土地按人头平均分配 C. 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 D. 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的租税役
|
12. 难度:简单 | |
《魏书》载:“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疏……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材料反映了北魏实行均田制的目的是 A.促进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 B.促进鲜卑民族的封建化过程 C.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D.限制北方豪强地主的土地兼并
|
13. 难度:中等 | |
青苗法实行之后,韩琦从大名府上疏宋神宗,指出青苗法的实行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对此,宋神宗说:“琦真忠臣,虽在外,不忘王室。朕始谓可以利民,不意乃害民如此,出令不可不审。”宋神宗的态度表明他 A. 重视收集地方官员对变法的看法 B. 对推行青苗法的态度发生了动摇 C. 已经对王安石的变法失去了信心 D. 对保守派的反对意见仍置之不理
|
14. 难度:中等 | |
王安石说“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由此可见他 A. 主张儒佛合一 B. 注重经义策论 C. 抨击科举制度 D. 抨击当朝统治
|
15. 难度:简单 | |
《史记·商君列传》载,太史公曰:“商(鞅)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印,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下列对此评价的认识,不正确的 A. 从个人品行的视角评价,有些片面 B. 以主观情感评价,忽视对实效考察 C. 从生平实绩评价,基本上符合史实 D. 立足于道德评价,有明显的主观性
|
16. 难度:中等 | |
西欧宗教改革产生的最深远的历史作用是 A. 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B. 没收了天主教会的土地和财产 C. 民族国家的兴起和思想的解放 D. 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专制制度
|
17. 难度:中等 | |
“熙宁(宋神宗年号),青苗法取息二分,提举使复以多散为功,遂立各州定额,而有抑配(强制分派)之敝。”这段话反映出 A. 新法打击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B. 官吏以青苗法作为聚敛财富的手段 C. 官府不向农民提供所需贷款和种子 D. 政府积极帮助农民解除高利贷负担
|
18. 难度:简单 | |
在议论变法时,宋神宗曾说:“三代圣王之法亦有弊,国家承平百年,安得不小有更张?”这体现了宋神宗 A. 同意废止王安石的新法 B. 对变法没有明确的态度 C. 在很大程度上支持变法 D. 认为要进行彻底的变革
|
19. 难度:困难 | |
据《文献通考》记载:“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治兵得其道也。”下列与材料所反映的情况不符的是 A. 加强中央集权防止武将专权 B. 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 C. 收回地方兵权达到“内外相制” D. 地方贫弱导致对辽、西夏战争失利
|
20. 难度:简单 | |
一位法国思想家说:“《圣经》上声称,妇女触犯上帝遭到惩罚,所以分娩时必遭痛苦。但是,母猪生崽的时候也无一个不痛,不知道它们为何得罪了上帝呢?”对该思想家的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 A. 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B. 上帝意志不可违 C. 反对盲目信仰 D. 妇女应得到解放
|
21. 难度:中等 | |
《宋史》记载“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对该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 北宋朝廷的财政负担逐渐加重 B. 辽、西夏与宋朝的边境贸易增 C. 战争增多使北宋军队数量大增 D. 宋仁宗已下定决心进行财政改革
|
22. 难度:中等 | |
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集中体现了马丁·路德的哪一主张。 A. 教权高于王权 B. 教士是由教徒选举出来的公仆 C. 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 D. 国家权力为神所授
|
23. 难度:困难 | |
16世纪初,英王亨利八世刚刚即位时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曾得到基督教世界的君主所能得到的最高荣誉“金玫瑰”。但时隔不久,他就走上了公开对抗教廷和教皇的道路,英国国教替代了天主教在英国的地位。此举的深远影响是 A. 英国国教成为日后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B. 英国封建专制王权得到巩固 C. 英国民族意识增强及民族国家发展 D. 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
|
24. 难度:中等 | |||||||||||||||
见下表,孝文帝推行该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
A. 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 B. 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过程 C. 改鲜卑人为汉人 D. 消灭了鲜卑陋习
|
25. 难度:简单 | |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把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称为近代“黎明之曙光”,而把宗教改革称为“黎明之曙光以后继起的光照万物的太阳”。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评价宗教改革是因为这场运动 A. 创立了新的宗教派别 B. 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C. 提出了新的宗教观点 D. 使社会各阶层破除了宗教迷信
|
26.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大名商人出身的北方汉族财相卢世荣主持财政期间,向忽必烈提出一条改革意见,其内容是:用官钱购南方棉帛运到北方牧区换取羊、马,然后把这些羊、马交给当地牧民订合同放牧取利。合同规定皮毛、筋角、酥酪等的十分之二给牧民,其余由官府出售。“马以备军兴,羊以充赐予”。忽必烈听罢卢氏建议后说,这是“祖宗时欲行之而未果”的计划。他要求卢世荣尽快推行。卢世荣死后他的其他许多经济管理意见在忽必烈那里并没有因人废言,这条意见也是没废弃的。卢世荣之后的财相藏族人朵哥执政间创建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至元二十四年复忽必烈同意忻都(蒙古贵族)以新钞11.06万锭,银1593锭、金100两付江南各省与民大规模互市;次年九月桑哥请示忽必烈批准营造五个库于禁中贮币韦,当与这个农牧南北大贸易蓝图的实际实施相关。 ——摘编自张岱年等主编《中国全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元代“农牧南北大贸易”得以实施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代“农牧南北大贸易”的影响。
|
27.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梭伦在改革前的辩论 图二商鞅舌战图 材料二 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 材料三 商鞅下令“为田开阡陌封疆”,废止“田里不鬻”的原则,准许民间买卖土地。 材料四 魏亡之祸,成于六镇;轻薄六镇,实自太和。夫变夷从夏,人孰不以为美?至一家门户紧切利害,乃忽弃不顾,可乎?然则自古公亶父陶复陶穴,至于岐有夷之行,彼累积而后成,非文胜其质也。……迁洛之举,群臣不顺,孝文设术以诈之,示威以胁之。不知厌忽累世安乐之余,经始百年荒榛之地,一事不成,旧业尽弃,欲以何为?嗟夫!孝文诚非玩岁月而苟目前者;及其昧先后,失名实,不安于本而眩其末,则好治与念乱同科,可不悲哉! ——《魏书》卷三十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性质。 (2)材料二、三、四分别反映了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的什么内容? (3)你认为材料一、四所揭示的现象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为此作为一名改革者应坚持何种态度?
|
28.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梭伦改革与民主政治(梭伦)说:“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双方(贵族和平民)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梭伦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 ——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一从梭伦到费尔巴哈》 材料二 苏轼在给宋神宗的上书中说:“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踵灭亡。”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梭伦采取的保护平民有限政治权益的措施。作者认为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标的根本原因?梭伦的哪些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 (2)结合所学史实评价材料二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