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贵州省2018-2019学年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唐朝以前,皇帝曾把外戚引入宫廷辅政,尤其是皇帝幼小之时,因而出现外戚专权现象,两汉尤甚。北宋以后则摒弃外戚辅政做法,明中期以后,选后妃、驸马甚至有意选寒微之家。这种做法反映了中国古代

A. 专制君主的权力日益衰微

B. 政治统治日益走向腐朽

C. 官僚政治呈现理性化倾向

D. 君主专制摆脱人治困扰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宋真宗曾作《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表明宋代科举

A. 推动了八股取士的形成

B. 完善了中央集权体制

C. 使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

D. 影响了社会价值取向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北京大学教授张传玺认为,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是由当时的国情和民情决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也反证了我们的先人在两千余年前选择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确的。下列理由中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 维护小农经济的需要

B. 巩固贵族统治的需要

C. 管辖辽阔疆域的需要

D. 巩固统一国家的需要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旧唐书·穆宗纪》:“(唐穆宗想破格提拔)前检校大理少卿、驸马都尉刘士泾为太仆卿。给事中韦弘景、薛存庆封还诏书,上谕之曰:‘士泾父昌有边功,久为少列十余年,又以尚云安公主,朕欲加恩,制官敕下。’制命始行。”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唐代给事中具有封驳权

B. 给事中应隶属于中书省

C. 给事中可否决皇帝诏令

D. 相权可与皇权相互制衡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赫拉克利特呼吁“人民应当为城邦的法律而斗争”;柏拉图认为“没有法律,人们将无法区别于野蛮人”;亚里士多德声称“法律是理智的体现,可以免除一切情欲的影响”古希腊三位哲学家的言论说明

A. 任何人没有资格凌驾于法律之上

B. 古希腊的人文精神具有法治传统

C. 世人必须严守法律方能摆脱野蛮

D. 法律是遏制人性本恶的重要手段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恩格斯曾说:“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最终建立毕竟使法国工人有了一个基础,可以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并且在将来不是为了他人的利益而是为它本身的利益进行战斗。”这表明

A. 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B. 法国已建立了马克思主义政党

C. 法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进行

D. 工人阶级推动共和政体的建立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1787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民众认为,宪法应由人民(通过自己选出的制宪会议)自己来制定,然后把它交给政府,而不应该预先由政府制定它,然后把它“恩赐”给人民。如果一个政府能够制定自己的宪法,那么这个政府也就可以任意改变宪法,从而堕落为暴政。这反映了马萨诸塞州民众认为

A. 反复无常的政府易走向暴政

B. 制定宪法要遵循民主的程序

C. 联邦宪法的内容要体现民主

D. 制宪会议要由地方选举产生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美国全权公使顾盛在《望厦条约》中塞进了12年后修约的条款。后来,当列强提出修约时,清朝君臣无不以“万年和约”为辞,极力反对,谓“均应遵照旧约,断难随意更改”。在当时的清政府看来

A. 条约规定了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

B. 条约一旦缔结双方均应信守

C. 对新的条约关系必须持谨慎态度

D. 与列强修约就是给对方权益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 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丑条约》

B. 《辛丑条约》、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C. 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辛丑条约》

D. 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运动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晚清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政府对军队采取湘军战时临时征用,战完就地解散回家的方法,成本低效率高。但在中日甲午战争中遇到经过德式训练的日本军队却吃了大败仗。这本质上反映了

A. 政治制度的落后是甲午战败的主要原因

B. 湘军的编练方法不能提升清政府军队的战斗力

C. 清政府军队武器装备落后是失败的关键

D. 湘军的发展方向和军事近代化的方向背道而驰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历史学家田玄认为:“辛亥革命没有从南方推进到北方,没有从长江流域推进到全国。……形成革命运动沿海、沿江城市先进,内地和边疆城市落后;南方城市先进,北方城市落后(的状况)。”这种“状况”说明

A. 革命的领导人多是南方人

B. 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 南方人比北方人更有斗争精神

D. 北方社会矛盾比南方缓和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20年代中期……对莫斯科来说统一战线是他们在中国价格不菲的珍珠。诚然,中共是苏联的宝贝,但是苏联人并没有高估这个婴儿的能力。就目前来说,国民党似乎重要得多。”该材料从某个角度说明

A. 陈独秀犯右倾错误的原因

B.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

C.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必然性

D. 苏联反对意识形态革命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抗日战争中,几乎所有国民党战区都有苏联军事顾问,唯独在中共领导的军队里没有苏联顾问,即使是苏联记者也只有征得蒋介石本人的同意才能进入中共区域。这说明当时

A. 苏联对中共的政策发生了转变

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受到冲击

C. 蒋介石极力防范中国共产党

D. 中共独立自主探索革命道路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方面拒绝了台湾国民党当局提出的让美军“协防(金门、马祖、大陈等)外岛”的要求,另一方面建议国民党政府弃守外岛,退守台湾、澎湖。美国这一政策

A. 有助于缓和海峡两岸的紧张局势

B. 企图造成台湾与大陆分裂的事实

C. 表明其无意于插手台湾地区事务

D. 客观上有利于大陆武力解放台湾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1943年,好莱坞拍摄反映苏联的电影,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1948年,拍摄反映苏联的电影,如《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这一变化反映了

A. 美苏“冷战”的开始

B. 好莱坞影片受大众审美观影响

C. 好莱坞拍摄影片需经政府同意

D. 美苏由盟友走向对抗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有史学家说:“(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此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

A. 手工业的发展

B.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D.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后来居上超过了官营手工业,甚至在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其主要原因是

A. 民营手工业的技术精良、经营灵活

B. 民营手工业主要分布于江浙沿海地区

C. 民营手工业与市场的联系更为密切

D. 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腐朽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受京杭大运河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唐朝时扬州是工商业繁荣的大都会。扬州当时可能出现的场景是

A. “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B. “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C. “夜市直至三更才结束,五更又开晓市”

D. “南北水陆商货在此云集,海上商船在此起航停泊”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宋初,开始就“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使社会上形成了一种“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趋势。同时,在官私手工业作坊中也普遍实行了雇值制度。由此可知,这会导致宋代

A. 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

B. 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C. 官营手工业高度发展

D. 商品经济的较快发展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中世纪规章条例。”由此可知,工业革命

A. 带来了严重的贫富分化

B. 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

C. 促进了机器的发明使用

D. 催生了新的经济规则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甲午战前十年清朝国内无大乱,远东的国际环境缓和,为国内自强运动创设了良好的环境。英国有权威人士评论说:“亚洲现在是在三大强国的手中——俄国、英国和中国”,国内外普遍认为中国的国势并不比日本弱。这主要反映出这一时期

A. 西方转变侵略手段

B. 洋务运动成效显著

C. 中国政治日益黑暗

D. 日本经济问题凸显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当代英国经济学家尼古拉斯·巴尔指出,福利国家有其自身的价值,同时也是反对市场价值的一种手段,因为它能阻止过分不平等造成的社会风险与政治风险。而早在1943年,丘吉尔就宣布“对于任何一个社群来说,没有比让婴儿喝上牛奶更好的投资了”。据此可知

A. 完善的福利制度是英国赢得二战的重要举措

B. 市场经济在二战后遭到西方国家的抛弃

C. 福利制度推动英国政府加大经济上的投资

D. 福利国家制度兼具人本价值和政治意义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1947年6月,美国颁布了新的《劳资关系法》,限制工人参加工会,禁止全国性同业工人集体谈判和共产党员担任工会领导职务;规定工会罢工前须先发通知并静候政府调查。罗斯福新政以来工人的权利被剥夺殆尽。这一法案

A. 表明美国已经走出经济危机

B. 意在消除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C. 导致美国工人运动持续低迷

D. 受到了美国国际战略的影响

 

详细信息
24. 难度:困难

西周时期,士处于统治阶级的最下层。春秋战国时期,一个普普通通的布衣之士可以做视王侯,成为当时社会上一个令人注目的群体。这一变化

A. 动摇了诸侯统治

B. 体现了社会转型

C. 根源于各国争霸

D. 形成了重儒传统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苏联学者涅尔谢相茨在其著作中说:“苏格拉底讥笑以自己的决定把无知的人变成统帅等的雅典平民的万能;有一次,他在讲到马匹不足时建议把这个问题提交公民大会,用表决的方式把驴变成马。”材料表明苏格拉底

A. 主张用其他的政治形式代替民主制

B. 认为有钱的人就是最好的统治者

C. 认为民主制必须加强公民政治修养

D. 主张不应该让每一个公民都参与政治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明代后期,士大夫王微和德国传教士邓玉函共同编译了《奇器图说》。王微强调西方机械“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引入力学知识是为了使读者理解器之所以然,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赘述。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科技交流缩小了中外技术差距

B. 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日益普及

C. 中西科技都以服务民生为目标

D. 重实用轻理论的科技理念盛行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唯物史观和关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两个重要发现。十月革命后,李大钊、陈独秀在宣扬马克思主义时往往重点介绍唯物史观,特别是其中的阶级斗争学说。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中国的政治、经济有别于西欧

B. 维护国共两党合作的现实需要

C. 两人对马克思主义认识不全面

D. 十月革命否定了剩余价值学说

 

详细信息
28. 难度:困难

有学者认为《海国图志》为以后的变法思潮的勃兴提供了重要的事实依据和思想材料,但他并没有要中国学习西方制度的意思。此观点表明《海国图志》

A. 缺少近代化色彩

B. 未突破传统政治局限

C. 不够系统和完善

D. 继承了封建专制思想

 

详细信息
29. 难度:困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来,一大批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多元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数以百万计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培养,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支撑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这表明

A. 科技发展大大推动了我国农业的转型

B. 科技发展走向多元化

C. 科技发展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

D. 科技发展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

 

详细信息
30. 难度:困难

21世纪之交,在中亚、东欧、独联体国家发生了一系列以颜色命名的政权变更运动一‘颜色革命”,如乌克兰的“橙色革命”等。下列现象中的颜色被赋予政治意义的是

A. 司汤达的“红与黑”

B. 莫奈的“光与色”

C. 毕加索的“蓝与红”

D. 摇滚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材料一  头巾是宋文人代士大夫的至爱,往往能显其风雅之情趣。尤其是以某一名士所戴头巾命名者,更是风行于世。如程子巾——相传宋代理学创立人程颢曾戴此巾,故名;……宋代士大夫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将浓郁的文化意识带进服饰天地,如林景熙诗曰:“爆竹声残事事新,独怜临镜尚儒巾”。在《历代名臣像》中抗金英雄岳飞就是头束幅巾、身着圆领斓衫的儒将形象。因此所谓“儒将”和“儒帅”,便成为宋人品藻军事将帅的一和审美风范。

——摘自竺小恩《论宋代服饰文化的儒雅化趋向》

材料二  到1912年,民国建立,清帝退位,传统的等级森严的服饰制度被打破,一段时间內,中国人穿什么的都有,以样式论,有穿长衫马褂的,有穿中山装、西装的,也有中西服装混合穿的,颇为滑稽。退位的溥仪也穿西装,梳一头中分,戴金丝边眼镜。其实,在通商口岸的一些商人和市民早已经捷足先登,在服饰上近代化了,一些前卫的女性竞相脱掉保守老式服装,穿起了西式旗袍,配上瓢鞋丝袜,这是当时前卫和时髦的象征。就连有些村民也对洋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洋布、洋伞、洋鞋充斥着农村市场。但那些远离口岸地区的人们,或许是习惯成自然,或许是无资添办,或许是出于对逊清的留恋,仍沿用旧服。

——摘编自张华《民国服饰习俗的变迁》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服饰文化出现儒雅化趋向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民国初服饰变迁的特点,并分析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服饰文化变迁的认识。

 

 

三、论述题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由梁斌创作的《红旗谱》,被誉为反映中国农民革命斗争的史诗式作品。下文摘录的是该书主人公、共产党员严运涛其中的一封家书。

父亲,母亲:

敬禀者,儿自远离膝下,即来南方参加革命军。在军队上过了半年,又到军官学校学习。学校是官费,连紙笔服装都发给,现下,刚从学校毕业,上级叫我当了见习连长,父亲!你们会为我高兴吧!从此以后,我要站在革命最前线,去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政客,铲除土豪劣绅!南方不比北方,到处是欢欣鼓舞,到处看得出群众革命的热情,劳动人们直起腰来了。你们等着吧,革命军到了咱们家乡,一切封建势力,一切土豪恶霸们都可以打倒!离家时,没有告诉老人家们,请原谅!我工作很忙,不多写了,问奶奶,忠大伯好!

此祝阖家均吉,儿运涛谨上。

1926年7月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这封家书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四、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地方,隋初沿袭前代的州、邦、县三级制。但当时南北各地均置侨州、郡、县,“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开皇三年(583年),隋文帝根据杨尚希等的建议,废除郡级机构,并省州县,裁减冗官。对于地方各级官吏,统由尚书省的吏部负责选任,所谓“大小之官,悉由吏部”。在整顿吏治方面,隋文帝擢“仁明著称”的广汗太守柳俭为蓬州刺史,以“奉国尽心”的驾部待郎辛公义为岷州刺史,擢“治术尤异”的临颍令刘旷为莒州刺史,任“达于从政”的房恭懿为新丰令。文帝还经常遣使考察地方官吏,褒良盘能。惩处贪污。治书侍御史柳彧巡省河北五十二州,奏免贪污不称职的长吏二百余人。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指出隋文帝地方治理改革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文帝地方治理改革的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