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清代赵翼有诗曰:“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关于该诗句所涉及历史人物是 A. 周公 B. 赵构 C. 赵匡胤 D. 安禄山
|
2. 难度:简单 | |
北宋建立后,首先集中军权,主要是着眼于 A. 加强军事力量 B. 抵抗辽的进攻 C. 便于保卫皇室 D. 防止军事割据
|
3. 难度:中等 | |
《水浒传》第七十七回写道:枢密院童贯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梁山泊镇压宋江起义军,中了十面埋伏,只身逃回汴京。宋代枢密院的职能是掌管 A. 军政 B. 民政 C. 行政 D. 财政
|
4. 难度:中等 | |
北宋科举制在唐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有防范考试作弊、保证考试公正的措施是 A. 科举考试实行“弥封”“誊录”制度 B. 形成解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制度 C. 北宋中期以策论考试为主选拔人才 D. 殿试形成定制,录取权力由皇帝直接掌握
|
5. 难度:中等 | |
契丹建国后,曾采用“蕃汉分治”制度,主要是因为 A. 契丹与汉族民族矛盾尖锐 B. 境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 皇帝与汉族官僚谋求妥协 D. 中原先进政治制度的吸引
|
6. 难度:简单 | |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面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局面示意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
7. 难度:中等 | |
“朕今用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十之一二也。”“朕”当是 A. 唐太宗 B. 宋太祖 C. 元世祖 D. 康熙帝
|
8. 难度:简单 | |
11到13世纪,中国历史上一度统治今日的宁夏全部、甘肃大部、陕西北部、青海东部以及内蒙古部分地区的少数民族是 A. 契丹 B. 党项 C. 女真 D. 蒙古
|
9. 难度:中等 | |
下列搭配错误的是 A. 女真族——阿骨打——金 B. 契丹族——阿保机——辽 C. 党项族——元昊——西夏 D. 蒙古族——成吉思汗——元
|
10. 难度:简单 | |
岳飞《满江红》词中有“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句中的“胡虏”和“匈奴”是指 A. 匈奴族 B. 契丹族 C. 党项族 D. 女真族
|
11. 难度:中等 | |
“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这一史书记载反映的是下列哪个王朝的兴起? A. 宋 B. 元 C. 明 D. 清
|
12. 难度:中等 | |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下列哪一地区的稻米产量最高 A. 黄河流域 B. 淮河流域 C. 珠江流域 D. 太湖流域
|
13. 难度:中等 | |
当代中外学者把宋代的海上商路称为“海上丝绸之路”或者“香料之路”,其起点是 A. 长安 B. 洛阳 C. 泉州 D. 广州
|
14. 难度:中等 | |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宋朝科技成就的探究性学习,需重点查阅的资料是 A. 《清明上河图》 B. 《同文算指》 C. 《农政全书》 D. 《梦溪笔谈》
|
15. 难度:简单 | |
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发明,下列发明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司南、纸、火药、活字印刷术 B. 纸、火药、活字印刷术、司南 C. 火药、活字印刷术、司南、纸 D. 活字印刷术、司南、纸、火药
|
16. 难度:简单 | |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和火器的国家。据记载,火药使用于战争开始于 A. 唐末 B. 宋末 C. 元末 D. 明末
|
17. 难度:中等 | |
“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于汉唐。”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元代“海漕之富”的是( ) A. 汪大渊随商船出海旅行 B. 置中书省统辖全国政务 C. 马可波罗赞大都繁华 D. 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
18. 难度:中等 | |
元朝时“山东西,河北之地,谓之腹里”。下列属于“腹里”的是 A. 台湾 B. 西藏 C. 泉州 D. 大都
|
19. 难度:中等 | |
元朝行省制度实施所产生的作用不包括 A. 扩大了元朝的疆域 B. 奠定了后代行政区划的基础 C. 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D. 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
20. 难度:简单 | |
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度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是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 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A.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是片面的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
|
21. 难度:中等 | |
“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欲印,则以一铁范为一板”。这段文献记载的是以下哪一种发明 A. 雕版印刷术 B. 转轮排字法 C. 活字印刷术 D. 古腾堡铅活字
|
22. 难度:中等 | |
明代科举制与唐代科举制的最大不同是 A. 考试目的 B. 考试内容 C. 考试方法 D. 考试管理
|
23. 难度:中等 | |
明代中期以后的数朝皇帝多不亲理朝政,审阅、批复奏章,与文武百官沟通等事宜的办理经常交给 A. 宰相 B. 内阁 C. 宦官 D. 大臣
|
24. 难度:简单 | |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康熙帝设置台湾府的相同作用是 A. 驱逐了殖民势力 B. 加强了边疆管理 C. 维护了国家主权 D. 巩固了清朝海防
|
25. 难度:中等 | |
明太祖时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当时,海外贸易唯一的合法途径是由官方控制和垄断的 A. 朝贡贸易 B. 十三行贸易 C. 行会贸易 D. 私人贸易
|
26. 难度:简单 | |
明成祖在奏折中评述“今夷人慕义而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这段材料叙述了明代朝贡贸易的特点之一是 A. 薄来厚往 B. 有限制的贸易 C. 政治意义大于商业意义 D. 官方控制的垄断贸易
|
27. 难度:中等 | |
清初,朝廷颁布“迁海令”,实行较明朝更为严格的海禁政策,其主要原因是 A. 沿海“倭患”严重 B. 西方殖民入侵 C. 东南沿海反清武装 D. 西南地区割据
|
28. 难度:中等 | |
欧洲耶稣会士远涉重洋,相继来华,一种新颖的异质文化由此导入中国传统的文化系统,此种现象开始于 A. 15世纪中叶 B. 16世纪中叶 C. 17世纪中叶 D. 18世纪中叶
|
29. 难度:中等 | |
入华之初,利玛窦在中国传教的策略是 A. 强迫接受的政策 B. 顺其自然的政策 C. 无为而治的政策 D. 入乡随俗的调和
|
30. 难度:简单 | |
清代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描述了军机处是 A. 专为应对西北战事的军事机构 B. 处理日常朝政事务的行政机构 C. 完全秉承皇帝旨意的附庸机构 D. 制约中央集权专制的监督机构
|
31. 难度:简单 | |
“徐、利相识再相知,中西合璧成伟业,译文句句见真功,千古名著映神州。”此诗评价的是 A. 《梦溪笔谈》 B. 《几何原本》 C. 《四库全书》 D. 《海国图志》
|
32. 难度:中等 | |
从“苏常熟,天下足”到“湖广熟,天下足”,此段谚语的变化表明: A. 宋到明江南地区农业生产停滞不前 B. 到明朝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 湖北、湖南取代苏常成为全国商品粮的基地 D. 明清江南地区不再是全国赋税的重要地区
|
33. 难度:中等 | |
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为解决这一矛盾,各个朝代都采取了许多措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汉武帝频繁任免丞相,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 B. 汉武帝破格选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参与军国大事 C. 隋唐时期设立三省,分散丞相权力 D. 宋代设立参知政事,废除丞相
|
34. 难度:困难 | |
(题文)元代《中庵集》卷十五中记载:“天子理万物,不能独为,责之中书。中书,所以行天子之令,而制裁天下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这反映了元朝 A. 皇权被削弱 B. 相权得到加强 C. 中书省独揽大权 D. 中书省职能专一
|
35. 难度:中等 | |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一丈犹披被。”朱元璋如此辛苦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废丞相,六部直接听命于皇帝 B. 废行省,设三司,各自直属中央 C. 设立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 D. 设五军都督府,直接受命于皇帝
|
36. 难度:中等 | |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创造了许多处理民族关系的成功经验。下列史实中,发生在清朝的是 A. 与吐蕃和亲、设置羁縻府州 B. 修筑长城,建立完善的防御体系 C. 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及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D. 册封达赖、班禅并设置驻藏大臣
|
37. 难度:中等 | |
乾隆自称有“十全武功”。他的主要“武功”包括 A. 平定回部叛乱、统一天山南北 B. 首派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制 C. 取得雅克萨大捷、签订《尼布楚条约》 D. 收复台湾、设立伊犁将军
|
38. 难度:中等 | |
限制海外贸易并颁布《迁海令》的王朝是 A. 宋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
39. 难度:中等 | |
西洋“自鸣之钟,照远之镜,举重之器,不鼓之乐”传入中国,士人赞叹“精工绝伦,我中土之技巧不如也”,这种情况至少应在 A. 汉通丝绸之路之后 B. 唐朝设市舶司之后 C. 马可波罗来华之后 D. 明末西学东渐之后
|
40. 难度:中等 | |
明末清初,在引进西方文艺复兴以后的科学技术的过程中,充当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主要的媒介是 A. 开明士大夫 B. 新式学堂 C. 留学生 D. 传教士
|
41. 难度:中等 | |
中国两千多年来独一无二、长盛不衰、始终开放的港口城市是 A. 广州 B. 泉州 C. 福州 D. 明州
|
42. 难度:中等 | |
“从14世纪中叶到19世纪欧洲人开始真正侵入中国为止,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的伟大时代之一。”这一时期,属于中国“伟大时代”的代表是 A. 光武中兴 B. 贞观之治 C. 开元盛世 D. 康乾盛世
|
43. 难度:中等 | |
清政府1759年颁布的条例规定:夷商(西洋商人)在贸易期间,必须住在商馆之内,不准携带武器,不准雇佣中国仆妇。这可以说明清政府 A. 准备断绝中西贸易往来 B. 高度关注西洋商人的安全 C. 对西洋商人有防范心理 D. 认识到学习西方的必要性
|
44. 难度:中等 | |
“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是宋代流行的俗语,它反映的当时社会现象的突出特点是 A. 中央集权 B. 强干弱枝 C. 外患频仍 D. 文人政治
|
45. 难度:中等 | |
明朝有一种“专主察听在京大小衙门官吏不公不法及风闻之事”的机构。这种机构直接听命于 A. 内阁 B. 皇帝 C. 刑部 D. 锦衣卫
|
46. 难度:中等 | |
下列清朝前期的海防政策,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 开放——海禁——闭关 B. 海禁——开放——闭关 C. 开放——闭关——海禁 D. 开放——闭关
|
47. 难度:中等 | |
中国历史上结束长期分裂局面的一组封建帝王是 A. 秦始皇、隋文帝、元世祖 B. 秦始皇、唐太宗、元世祖 C. 秦始皇、隋文帝、宋太祖 D. 秦始皇、元世祖、明太祖
|
48. 难度:简单 | |
清前期,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的是 A. 军机处的设置 B. 南书房参与机密 C. 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撤销 D. 大兴“文字狱”
|
49. 难度:中等 | |
清统治者大兴“文字狱”的目的,不包括 A. 压制汉人的民族反抗意识 B. 树立清朝统治的权威 C. 阻碍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 D. 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
|
50. 难度:中等 | |
宋朝统治者靠兵变建立政权,但开国后却有效地防止了此类事件的重复上演,开创了一个稳定时期。这主要是因为 A. 推行文官制度,中央集权加强 B. 民族矛盾尖锐,内部矛盾缓和 C. 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秩序稳定 D. 军事力量强大,军队全归中央
|
51. 难度:中等 | |
1793年,乾隆皇帝在给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反映了 A. 清朝经济高度发达,居世界领先地位 B. 中国幅员辽阔,物产丰饶,外贸无意义 C. 乾隆皇帝为维护国家主权而反对外贸 D. 统治者自诩为天朝上国的闭关心态
|
52. 难度:简单 | |
1500年人类史无前例地进入一个相互影响的关系中,其中受益最大的是 A. 欧洲人 B. 亚洲人 C. 非洲人 D. 美洲人
|
53. 难度:简单 | |
1500年前后,西欧社会结构中有利于制度创新的各种因素通过一系列彼此联结的历史运动而会聚、互动,人类正在走出中世纪这个“死亡之门”。下列各项说明人类正在走出中世纪这个“死亡之门”表现的是: ①新航路的开辟 ②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③各地文明开始汇合交融 ④教会的文化垄断开始被打破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①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
54. 难度:中等 | |
由图1到图2反映了欧洲人对世界认识的变化,导致人们认识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 商品经济发展 B. 文化知识提高 C. 文艺复兴兴起 D. 新航路的开辟
|
55. 难度:困难 | |
中国古代的智慧 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民族,历史上的众多“智慧”成为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1)将下图中“制度创新”与“重要时期”相对应。(填写字母)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2)中国古代在政治、思想、科技等方面都体现了民族智慧,按照这种分类,请将下列重要史实填入下图相应的空格中。 A.“天子观于上古。然后加惠,使得诸侯得推恩分子弟国邑” B.“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C.“方家以磁石摩针锋,则能指南” D.“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E.“格物致知” F.“以巨竹为筒,内安子窼,如燃放,焰绝,然后子窼发出,如炮声”
|
56. 难度:困难 | |
封闭与开放 材料一:(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船,交通外国,因而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有关部门)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 材料二:顺治末年,清政府下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并且将所有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在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无赦。 ——《台湾外记》 材料三: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粤海关志》卷二十三 材料四:汉唐……魄力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毫不介怀。(清代)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到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逃避,退缩。 ——《鲁迅全集》第一卷《看镜有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明清对海外贸易的政策有何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三、四,说明明清政府推行这些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些政策造成的影响。从中你有何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