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20世纪50年代,中国考古学家先后发掘出二里岗文化和二里头文化。几十年来,中国学者大都确信夏代的存在。但1990年美国洛杉矶召开的一次夏文化研讨会上,几乎所有的西方学者都否认夏朝的存在。这说明 A. 考古成果不足以证明历史事实 B. 学术论争影响历史事实的判断 C. 文化认同影响历史证据的运用 D. 文献资料缺失无法还原历史真实
|
2. 难度:中等 | |
春秋初期,秦、楚、燕、吴、越等国被视为夷狄。后来这些国家不仅参加晋国主持的会盟,楚、吴、越还以自身实力主持中原会盟。该变化表明 A. 诸侯国间的夷夏之防逐渐淡化 B. 南部各国经济实力迅速提升 C. 民族融合推动了国家走向统一 D. 各诸侯国实力逐渐趋向均衡
|
3. 难度:中等 | |
明清时期,江南市镇自发形成了各类功能性自治组织,如规范本镇本行业交易活动的行会、维持治安的保甲、负责慈善事业的义庄等,事类不一,互不统属。这表明明清时期 A. 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动 B. 商人自治引起了基层行政体系的改变 C. 商品经济的发展与传统基层治理模式相结合 D. 封建国家放松了对基层社会的管控
|
4. 难度:中等 | |
李贽曾经认为:“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但晚年又说:“我老,又信儒教,复笛须,是宜吃(荤)”。这表明李贽 A. 不认同孔子的主张,但信仰理学 B. 晚年对自己离经叛道的行为幡然悔悟 C. 认为人的信仰应该应时而变 D. 并没有跳出儒家藩篱
|
5. 难度:中等 | |
美国学者杜威曾说:“你无法想象未签署《巴黎和约》对中国有多么重大的意义,这可说是属于公众舆论的胜利,也可说归功于这些男女学生的推动,当中国能独力做到这类的事情时,美国实在应该感到羞愧。”这表明杜威认识到 A. 北洋政府拒签《巴黎和约》是迫于社会舆论 B. 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C. 公理战胜了强权 D. 五四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
|
6.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民国时期的一幅漫画,它反映了民国时期 A. 服饰近代化潮流 B. 人们生活节奏加快 C. 贫富分化严重 D. 青年人生活观念的差异
|
7. 难度:中等 | |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同时期,国民政府也在一些地区实施“地主减租减息”的政策。但1941年以后,国统区的“地主减租减息”的政策基本都停顿下来。其中最可能的原因在于 A. 日军的侵华政策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B. 国统区大片沦陷 C. 汪伪汉奸政权推行“清乡运动” D. 国共关系趋于紧张
|
8. 难度:中等 | |
毛泽东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中指出:要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大概经过五十年即十个五年计划,就差不多了,就象个样子了,就同现在大不一样了。这表明: A. 当时的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B. 毛泽东的讲话符合中共八大的会议精神 C. 当时的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当时的国家工业化建设遭遇了严重挫折
|
9. 难度:中等 | |
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指出:“罗马法研究的对象有两个,公法是有关罗马国家稳定的法,私法是涉及个人利益的法。事实上,它们有的造福于公共利益,有的则造福于私人。”由此可见,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主要的体现在 A. 公法领域 B. 私法领域 C. 诉讼法领域 D. 行政法领域
|
10. 难度:中等 | |
近代英国经济民族主义者认为:“在我们出口的货物里边,不应只注意到自己富余的东西,还必须考虑到我们邻友们的必需品;即使是他们不需要的以及尚未在别的地方加工制成的东西,我们也应尽量加工制造以从中牟利。”这表明 A. 当时的英国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B. 当时的英国追求贸易入超 C. 当时的英国已经放弃了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D. 当时的英国人反对国家干预经济
|
11. 难度:中等 | |
英国史学家彼得在《德国天才》中写道:“德意志帝国尽管已经成为一个工业强国,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工业、科学与思想领域的成功之中,但德国仍然被一小部分传统精英所控制,其中包括土地贵族与军事领袖,而他们的首领正是皇帝本人。”由此可见当时的德国 A. 军事封建色彩浓厚 B. 政治体制严重制约经济发展 C. 统一的国内市场已经形成 D. 存在着经济崛起与政治滞后的错位现象
|
12. 难度:中等 | |
1921年苏俄政府在《关于经济工作问题的指令》中指出,“责成财政人民委员部以最大的努力和最快的速度来减少,然后再完全停止纸币的发行,并在金本位制基础上恢复正常的货币流通。”这表明 A. 苏俄果断停止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实施之初,国家经济管理混乱 C. 苏俄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 D. 苏俄恢复了自由市场经济
|
13.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口过渡理论示意图 材料二 中国人口政策大事记 ①1980年9月,党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②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把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同年12月写入宪法。 ③1991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 ④2011年11月,中国各地全面实施双独二孩政策 ⑤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⑥2015年12月27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全面二孩将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的图示,描述并解释人口过渡理论。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归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政策的特点。评析中国人口政策发展的历史意义。
|
14.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夫人不读经书,则不知自处之道。不读史书,则无从爱其国家。即如吾人今日,欲知中华民国之疆域,东西南北究以何为界,便非读史不可。……至于浅见之人,谓历史比于家谱,《汉书》即刘氏之谱,《唐书》即李氏之谱,不看家谱,亦无大害。此不知国史乃以中国为一家,刘氏、李氏,不过一时之代表而已。当时一国之政,并非刘氏、李氏一家之事也。不看家谱,不认识其同姓,族谊亦何由而敦?不讲历史,昧于往迹,国情将何由而洽?又或谓历史有似账簿,米盐琐屑,阅之无谓,此不知一家有一家之产业,一国有一国之产业,无账簿则产业何从稽考?以此而反对读史,其居心诚不可测矣。信如所言,历史是账簿是家谱,亦岂可不看。身不能看,唯恐人之能看,则沮人以为不足看也。政界之人如此,学界之人亦如此。学生又不便以讲诵,家谱、账簿,束置高阁,四万万人都不知国家之根本何在,失地千万里,亦不甚惜,无怪其然也。 ——章太炎《历史之重要》 以上是国学大师章太炎对读史的看法,结合高中历史学习的经历,谈谈你的观点,并运用史实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立场鲜明,说理充分,论从史出。)
|
15.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83年欧广源提出了工业立县,“五子登科”的战略,下决心要在顺德发展乡镇企业。五子中的“路子”,即找准顺德“工业为主,集体经济为主,外向型经济为主”的经济发展道路;“班子”,是选一批年富力强的人做镇委书记;“才子”即吸引和重用人才,以才求财,以才生财;“票子”,就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点子”,就是用足用活政策,拿出具体措施。从1983年到1988年的5年间,顺德“几乎每天都有企业开张”,一大批乡镇企业兴起。 ——摘编自原广东顺德县委书记欧广源的回忆 材料二李灏掌舵深圳8年,创造了令人瞠目的“深圳速度”,他在国内最早推行产权制度改革,开设证券交易所,率先设立监察局……他说“改革就是需要有壮士断臂、背水一战的勇气和魄力。” ——摘编自原深圳市委书记李灏的回忆 材料三梁广大任广东南海县委书记期间,果断启用过去被打倒的“牛鬼蛇神”。为了招商引资,他破规矩,砸框框,“干了好多人都不敢干的事儿”,使南海成为全国最富县之一。调任珠海后,他打破“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常规,大胆举债投资大项目。他说“坚持改革开放,就要敢于承担责任。”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习仲勋称之为“梁胆大”。 ——摘编自原珠海市委书记梁广大的回忆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谈谈改革开放早期广东改革的特点。 (2)早期广东的改革开放对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16. 难度:中等 |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61年,美国卷入越南战争以后,各大新闻机构组成驻西贡记者团,进行战地采访。1963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播放美军士兵虐待俘虏的镜头,震惊全国。……1965年,《壁垒》月刊连续载文揭露政府对越政策上的侵略性动机.……1967年,美国各大报在报道越南战争问题上的基调从怀疑开始转向肯定地认为美国不能获胜,1968年,美军包围越南南方的美莱村,杀死包括儿童在内的村民567人,被随军摄影帅拍成电影后在美同各大电视台播放,激起了”向华盛顿进军”的反战威运动。1969年5月和11月,《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时代》杂志、《新闻周刊》等报刊的记者、编辑参加战游行示威。1970年5月,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学生总罢课爆发,多所大专院校的师生罢课、罢教参加反战运动,10多万学生涌人华盛顿进行抗议。美闰各大新闻机构再度掀起抨击侵越政策的高潮。1973年美军全部撤出越南。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反越战运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美国反越战运动兴起的原因。 (2)美国反越战运动对二十世纪的美国和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
|
17. 难度:中等 |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927年粟裕由共青团员转为共产党员。在南昌起义后,他跟随毛泽东、朱德打仗,在作战中学习和应用战略决策、中外军事思想,并及时总结经验上升为理论。解放战争即将全面爆发时,他遵循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提出了华中战略区初期作战的战略构想。1949年渡江战役中,他果断下令炮击阻挠我军渡江的来犯英舰,有力地反击了外国武装干涉。粟裕从军队基层指导员到高级指挥官的历炼中,逐渐成长为一个胸怀大局的战略家。 1952年,粟裕仔细研究了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听取补充了各军兵种、各部门汇报的五年建设计划。之后,与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聂荣臻联名上报了《军事建设五年建设计划初稿》,提出五年内达到完成必要的作战准备和全军建设、军兵种建设的重点和要求,并就敌情估计、国防部署等提出了具体意见和建议。经中央军委审定后实施,成为指导建国初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依据。 ——据朱楹、温镜湖《栗裕传》等 (1)根据材料,概括粟裕成饫为战略家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新中国成立初期粟裕的军事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