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四川省成都市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促进小农经济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A. 铁犁牛耕的出现及普及

B.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C. 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

D. 原始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革命最早出现在

A. 西周晚期

B. 春秋战国

C. 秦朝

D. 汉朝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A. 牛耕的推广

B. 手工业的发展

C.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D. 铁器时代的到来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西周井田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它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    B. 春秋时,由于铁农具使用,井田制被废除

C. 受田者只能世代使用,不得转让与买卖    D. 它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黄梅戏《天仙配》里有一段经典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这是古代中国传统经济的写照。这种传统经济被称为

A. 商品经济

B. 小农经济

C. 市场经济

D. 计划经济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图这种工具的名称、出现时间和用途是

A. 耦犁、汉朝、松土工具

B. 耧车、汉朝、播种工具

C. 曲辕犁、唐朝、松土工具

D. 耧车、唐朝、松土工具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某地发现一座古墓,考古人发掘出的随葬文物有以下物品,请判断此古墓的大致年代

①丝织品

②景德年间瓷罐

③唐三彩

④哥窑瓷瓶

⑤珐琅彩

A. 唐朝

B. 北宋

C. 南宋

D. 清朝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这种做法实际上

A. 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 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

C. 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

D. 将所有土地公有化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中央电视台在某地举行的大型专家鉴宝会上,有人拿出其收藏的一件唐代瓷器(如下图)请专家鉴定。专家认定这是一件粉彩瓷,并一口否定了该藏品的真实性,其理由应是

A. 唐代只有白瓷

B. 唐代只有青瓷

C. 古代中国没有彩瓷

D. 唐代以后才有彩瓷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宋代出现了“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A. 财产平均分配

B. 禁止土地买卖

C. 实行土地国有化

D. 土地兼并,所有权转移频繁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如果你是生活在唐朝的商人,你来到长安,能够进行的商贸活动有

 ①可以到西市与波斯、大食商人进行交易   ②为了财产安全,你将大部分金银储存在柜坊  ③你通过设在长安的市舶使进行对外贸易   ④你通过飞钱方法,可以回老家再将钱取出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我国历史上商业发展的各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局面被打破    B. 唐朝政府允许外商在境内自由贸易

C. 明清时期,商帮大量出现    D. 我国对外贸易的商品主要是铁器和纸张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与唐朝前期的都城长安相比,北宋东京城最大的特点是:

A. 商业活动更加频繁

B. 城市布局整齐、环境优美

C. 商业活动不局限在“市”里

D. 依傍河流两岸而建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这段材料反映了明代丝织业中

A. 官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B. 私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C. 产生了雇佣劳动关系

D. 工匠与机户关系紧密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清政府“申饬沿海一带文武各官,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将边海居人尽移内地”。其影响是

A. 杜绝倭寇对沿海的掠夺

B. 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C. 加快了统一台湾的进程

D. 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战国至西汉初农民的桑麻纺织业、家畜饲养和园艺种植等多种经营的收入,可占农家生产总收入的40%以上。这种观点

A. 推翻了对古代抑商政策的固有认识

B. 否定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C. 深化了对古代中国自然经济的理解

D. 肯定了战国至汉初私营纺织业的发达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汉书·食货志》认为,“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东汉王充提出了“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南宋陈旁认为,对待不同土壤要对症下药,可使土地更加精熟肥美,这反映了古代农业

A. 需要大量劳力

B. 适时增加肥力

C. 提倡精耕细作

D. 善于积累经验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南宋时,“安丰之境,主户常若(苦)无客,”“流移至者,争欲得之,借贷种种(子),与夫室庐牛具之属,其费动百千计,例不取息。”这反映了

A. 宋朝因战乱致流民甚多    B. 租佃关系中分成租盛行

C. 佃户的生产积极性提高    D. 农业生产工具得到革新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题文)宋代限制各国朝贡使团的规模,下令“擅载外国入贡者”,否则将处以“徒二年,财物没官”的惩罚;同时鼓励海商招徕蕃商来华贸易,“蕃商有愿随船来宋国者,听从便”。这说明宋代

A. 逐步放弃朝贡贸易的体制

B. 加强了海外贸易的管理和征税

C. 调整重农抑商为官商分利

D. 对海外贸易采取了务实的政策

 

详细信息
20. 难度:困难

下图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变化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省区

嘉靖至万历

顺治至雍正

乾隆至道光

集市数

集市数

集市数

直隶

132

527

537

陕西(关中)

143

238

264

江西

459

545

976

福建(不含台湾)

131

205

511

广东

/

1270

1959

 

 

A. 南方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B. 经济重心完全南移

C. 农产品大规模流入市场

D. 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上海开放为通商口岸,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生丝

B. 清政府废止“重农抑商”政策,工商业发展

C. 中国纺丝业使用机器生产,自然经济瓦解

D. 苏杭地区传统纺丝业衰弱,上海近代纺丝业发展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下表反映出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发展的特征是

 

1895年

1913年

增长

货物性质

中国进口

1.7亿

7.7亿

3.3倍

生活消费品占85%生产资料占15%

中国出口

0.28亿

1.66亿

8倍

农产品、手工业品占96%,工业品占4%

 

 

A. 中国民族工业的两次发展都是外向型的

B. 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C. 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利用了大量资本

D. 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进行压制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张謇说:“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盖不可以卒数,推原其故,则巾创立之始,以至于业务进行,在皆伏有致败之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不举;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据此,他认为民族工业进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

A. 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

B. 受中外反动势力双重压迫

C. 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D. 缺乏充足货币资本的支持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读下图,1872—1894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图下列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 外国人在华开设工厂合法化

B. 民族资本力量相对弱小

C. 民族工业的发展得到政府支持

D. 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阅读以下材料:

       图1

         图2

图3《清明上河图》(局部)

有人说,欣赏《清明上河图》“恍然如入汴京(东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石渠宝笈三篇》

     图4苏州丝织业手工工场

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高中历史教材》

请回答:

(1)说明图1所示城市的名称及其所处朝代。

 

(2)从图2、3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北宋东京与图1所示城市相比,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反映了商业发展的什么特点?

 

(3)从图4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在城市的经济领域又出现了什么新的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个历史时期?导致这一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近代中国伴随着苦难,一步步走向蜕变。民族工业是第一个迈向蜕变的,然而在蜕变的整个过程中,它却如同幼虫破茧成蝶一般艰难。细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材料二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情况统计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注:商办企业注册资金1万元,外商企业注册资金10万元,10万元以下未做统计)

 

 

年代

商办

官办和官商合办

外商企业

设厂数

资本

(千元)

设厂数

资本

(千元)

设厂数

资本

(千元)

1872~1894年

53

4697

19

16196

103

28000

1895~1913年

463

90801

86

28469

136

103153

 

 

材料三  仅1937年8月一1938年3月,上海被日军摧毁的工厂就超过两千家,损失超过八亿元。在华北,日本采取“军管理”办法,将中国民族企业整个吞并…1937年,宋子文乘人之危,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强行买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当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

(1)请结合当时中国政治、经济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所说的“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2)依据材料二,说明1895-1913年中国近代工业中的三类企业发展情况并指出这三类企业各自情况及其出现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回答:这一时期,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13年9月7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重要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图2)这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尽管“丝绸之路经济带”目前来看还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构想,但这一构想思维开阔,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深远意义,不断引来各方广泛关注和热议。

                        图1

                        图2

请你结合与图1、图2相关的历史知识,从不同角度阐述“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构想的意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