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福建省建瓯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据史料记载,商朝时期,王位“兄终弟及”的现象非常普遍;西周时期,王位“父死子继”则成为定制,并逐步确立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这反映了

A.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历程

B. “家国”观念随社会发展而变化

C. 保障了国家制度和政策的可持续发展

D. 体现了王位继承者“优胜劣汰”原则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图所示内容为南朝梁元帝所作的《职贡图》(局部),记录了前来南梁朝贡的各国有关人物状态,有金发碧眼的波斯胡人,也有浑身只披一块白布的黑人。该图

 

A. 将西方的写实与中国传统写意有机结合

B. 说明南朝时期的绘画以写实人物画为主

C. 可作为中原王朝与非洲国家交往的史证

D. 是研究中国古代外交史的重要图文史料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朱熹在《尧典》注中讨论了天文学的岁差、置闰法等概念,在《舜典》注中讨论了早期的浑天说、浑天仪的结构。朱熹对地质、天文、生物与人类起源、中医、农业等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据此可知

A. 朱熹坚持践行“格物致知”理论

B. 儒家思想渊源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C. 科技发展为儒学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D. 理学思想极大地促进古代科技发展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据史料记载,郑和七下西洋耗费巨大,带回价值无法估量的异国珍宝大多归入皇室宝库,或用于赏赐王公大臣;而达·迦马等西方航海家从东方带回的珍宝则进入市场,获取巨额利润。这说明

A.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影响航海结果

B. 社会制度不同决定对外政策差异

C. 西方的远航比郑和下西洋获利多

D. 社会环境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1861年设立的总理衙门“一切仿照军机处办理”,职掌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各国之约章公法律例税则在所必谙”,而且“一切海防矿务铁路电报邮政制造商务诸事,莫不由该衙门悉心筹画”,部分取代了六部的职权,成为了一个总揽洋务、外交的中枢机构。这反映了总理衙门

A. 改变了清政府传统官制

B. 是具有近代管理职能的机构

C. 取代军机处的外交职能

D. 适应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需要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1920年后,中国的棉花进口量猛增,开始由出超转为人超。1931年棉花进口量高达465万担,人超值达1.52亿关两。从1922年开始,粮食贸易由出超转为人超,1923-1927年间粮食人超量年均3842万担。这一变化反映了

A. 中国民族工业有一定的发展

B. -战后列强加紧了资本输出

C. 中国的外贸由出超转为入超

D. 中国关税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皖南事变后,美国宣布对国共“内争”表示关怀。作为某种惩戒,美国政府还暂停了计划中的对华贷款的实施。1941年2月,美国总统特使居里来华会见周恩来时表示,美国的政策是赞成中国统一,不主张扩大内战,并希望国民政府实行改革。这说明

A. 美国力图维护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B. 中国抗战利于美军太平洋战场作战

C. 国共合作符合当时美国国家利益

D. 美国对国共两党采取平等对待政策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尚书·牧誓》记载:“时甲子昧爽(黎明),王朝(清晨)至于商郊牧野,乃誓。”1976年在陕西出土了西周早期青铜器的利簋,上有铭文记载“武王征商,唯甲子朝。”由此可知

A. 《尚书》是纪事真实可信的史籍

B. 《尚书》与青铜利簋产生于同一时期

C. 出土文物与文献记载需互补互证

D. 利簋铭文提升《尚书》此载的可信度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魏晋时期,州刺史一般均兼任军职,或由都督兼领刺史,或由刺史兼任将军。不领军职的刺史称为“单车刺史”,不仅权责有限,而且为时俗所轻,到南北朝时被取消。这反映出

A. 战争体制的需求

B. 中央集权的加强

C. 门阀势力的形成

D. 监察制度的异化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据下表可推知两宋时期

A. 儒学正统地位开始动摇

B. 地理差异孕育不同文化

C. 文化的重心向南方转移

D. 教育发达培养大批人才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明朝在中央各部均设六科给事中,除对六部进行科抄、科参(均指稽察各部事务)外,还具有侍从、规谏、封驳(皇帝诏令如有失可封还)等职能。据此可知

A. 内阁学士形同虚设

B. 皇权受到一定制约

C. 皇帝直接掌管六部

D. 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一书考证了在鸦片战争中负有重大责任的清朝顶级人物的战后反应:琦善等6人几乎没有反应;耆英、黄恩彤主张柔夷顺夷;刘韵珂主张“阳示德意,阴加钳制”;林则徐主张对抗;道光帝在后三者间游移。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

A. 推卸战败责任

B. 谋求制敌之道

C. 缺乏理性反思

D. 改进外交策略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自19世纪末开始,“内地会”成为近代中国境内基督教的最大势力。下图是“内地会”

 

 

中各国传教士比例变化图。由下图推知

A. 国力消长影响列强在华势力

B. 传教士成为列强侵华的先锋

C. 英美两国争夺中国矛盾尖锐

D. 基督教在华传播呈下降趋势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下表所示变化

A. 保障了正面战场的后勤补给

B. 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C. 消灭了农村的封建剥削制度

D. 调动了中下层民众抗日积极性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有学者指出,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变革围绕“国君通过对官员的任免和监督以加强权力的统一和集中”“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来加强中央集权”“国君掌握兵权和军权以保障国君的权力和地位”等方面进行。这说明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

A. 使君主专制集权制度在全国建立起来

B. 以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体制

C. 为建立专制集权体制进行了多方准备

D. 导致贵族分封体制开始走向崩溃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孟子提出,人的内心存在仁、义、礼、智的思想胚芽,天也具有仁、义、礼、智的特质,因此心性可与天命相通。连接二者的途径是“反身而诚”,即存心养性以扩张四端,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其思想的进步之处在于

A. 形成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体系

B. 突出了人利用和改造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C. 削弱了天的神秘色彩而将其义理化

D. 用外在比照方式寻求天与人的内在联系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汉朝的土地所有制与秦朝相同,土地私有,并可自由买卖。土地所有者须向国家缴耕地税,耕地税率为亩产的十五分之一或三十分之一,在文帝时,曾全部免收田租,前后历十一年之久。这将会导致

A. 大量自耕农出现

B. 土地兼并加剧

C. 有效保护非耕地

D. 田庄经济产生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律学是中国古代对法律注释讲解的学问。唐朝律学的学习内容是律令格式和儒家经典,宋代的学习内容除当朝律令、断案外还有儒家经术。这表明唐宋律学

A. 体现了三教合流的特点

B. 延续了以礼入法的传统

C. 凸显律学哲理化的趋势

D. 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史记》载:“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周,公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髃(yú)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以微子开代殷后,国于宋。”材料旨在说明

A. 周代分封先代贵族以维护统治秩序

B. 周初统治尚不稳固分封制受到冲击

C. 西周初期中央集权雏形已开始出现

D. 宗法秩序受到冲击周天子权威衰落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宋初,“艺祖有天下,首置诸州通判,以朝官以上充,实使督察方镇”。北宋真宗以后,通判因“太平既久,其任稍削矣”。南宋时期,更是每况愈下,通判对知州“知享平分之乐,而不能为关决之助”。这说明宋朝通判

A. 行政地位在逐渐降低

B. 监察职能在逐渐减弱

C. 兼具监察和行政功能

D. 加强了宋朝中央集权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在中国古代,儒学只是把道德作为一种现成的、肯定的价值与行为,缺乏对伦理道德是“天经地义的终极真理”的论述。所以,一旦时代变动,其可靠性就会遭到质疑。能弥补这一缺陷的是

A. 荀子以法律强化道德的约束力

B. 董仲舒将德治与大一统相结合

C. 理学使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

D. 明清之际强调道德的实用价值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据史书记载,明朝时成都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但“千里无一桑株”;四川的阆中“家种桑而人饲养”,却不搞丝织业。这些现象反映了

A. 经济重心的南移

B.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城市规模的扩大

D. 长途运输的便利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1927年11月,中共领导人瞿秋白指出:“革命潮流的低落与消沉,在现时的中国必须有三个条件:一、反革命的统治能相当解决中国社会关系中的严重问题(如土地问题、劳资问题等);二、反革命的统治能够逐渐稳定;三、革命的群众溃散而消沉。如今事实上中国绝对没有这些条件。”这一认识的提出

A. 结束了右倾错误思想的影响

B. 加速了国共武装对峙阶段的到来

C. 对革命形势的估计过于乐观

D. 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提供了依据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以下是1861-1884年总理衙门总署大臣、军机处军机大臣、其中总署大臣兼任军机大臣情况统计表。这种安排

 

时间

总署大臣人数

军机大臣人数

其中总署大人兼任军机大臣人数

1861—1868年

7

5

3

1869—1875年

10

5

4

1876—1881年

12

5

5

1882—1884年

12

6

4

 

 

A. 加深了清政府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B. 推动了政治近代化进程

C. 有效抑制了地方官僚势力的崛起

D. 有利于洋务政策的推行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1906年,康有为在《法国革命史论》中认为,法国“欲以美国之政,施之法国,而不审国势地形之迥异”,终致大乱。美国式政治体制虽为“至公至平之理”,但须循序渐进,若“未至其时”即赋予民权,便会导致民众“剽悍持权,动辄屠诛,人皆不保”。康有为此论意在

A. 否定法美政治制度

B. 抵制国内民主革命

C. 推进维新变法运动

D. 深入学习西方文明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宋初,三司(户部、盐铁、度支)独立掌握全国财政,王安石变法时期将三司重新组织起来并统一到一个新的机构里。这一措施的主要意图是

A. 消除宋初加强皇权的弊端

B. 提高处理经济事务的效率

C. 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D. 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科举后备队伍的积累使不少生员对科举感到绝望,以至明中期以后发生了科举以来首次颇具规模的“反科举”运动。大批的生员、监生纷纷“弃举业”、“裂秀才冠”,往往自称“山人”,以自身学识与才华充当各衙门官员幕僚从而参与政治。这反映了当时

A. 知识分子对八股文的痛恨

B. 科举制已失去选拔公正性

C. 在野派幕后操纵国家政权

D. 明代政治体制已相当僵化

 

详细信息
28. 难度:困难

长城通常被视为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分界线。与秦长城相比,明长城整体位置向南移动二百至四百公里不等,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明长城以北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B. 长城沿线居民不断向中原地区迁移

C. 中原王朝对边疆的统治力不断削弱

D. 全国经济重心逐渐向江南地区转移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据测算,清顺治十八年,全国耕地总面积为733万顷,乾隆十八年已增至993万顷,嘉庆十六年又增至1051万项从乾隆至道光年间,种植玉米的地区已扩展至20354府州县。这些现象反映了

A. 清朝政府大力扶持垦荒

B. 中西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C. 传统农业转型动力不足

D. 种植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明中叶以后,王守仁标榜“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这引发了士大夫对君主圣贤偶像的怀疑,此后有些士大夫们一反陈规旧说,指责《论语》、直斥六经,张扬个性。这

A. 强调了人的自我价值

B. 是西学东渐的产物

C. 表达了民主政治诉求

D. 是理学思想的创新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某绘画体系大体经历了以诗入画、以书入画、以金石入画三个阶段,成为一个自足的绘画体系。这一绘画体系的作品

A. 体现了寄情山水的避世思想

B. 反映了文化世俗化的倾向

C. 拘泥于客观景物的逼真摹写

D. 具有特有的强烈主观意识

 

详细信息
32. 难度:困难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中国被迫开放五口通商,中外交涉剧增。“五口”成为外国人从事各种活动的法定地点,也成为中外交涉的法定地点。列强不同意与理藩院或礼部打交道,于是清政府于1844年设置了五口通商大臣。这表明清政府

A. 仍坚持天朝上国传统体制

B. 谋求与列强进行长期交涉

C. 接受了西方现代外交的观念

D. 建立了统一的常设外交机构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从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到1901年,全国20余所新式教育机构的分布为:广州5所,天津4所,上海3所,福州、南京、北京、武昌、台北各2所,珲春、烟台、旅顺、乌鲁木齐各1所。影响新式教育机构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近代化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B. 洋务运动人才需求突出

C. 清政府对外政策发生变化

D. 西方列强进行文化侵略

 

详细信息
34. 难度:简单

1885年.清政府改台湾府为台湾省,任命刘铭传为首任巡抚。此举提高了台湾的战略地位,加强了东南海防。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A. 历史叙述和史料实证

B. 历史解释和历史观点

C. 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

D. 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

 

详细信息
35. 难度:简单

(题文)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

A. 立法服从于政治

B. 行政服从于司法

C. 从人治走向法治

D. 民主政体臻于完善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1927年11月,宋庆龄、邓演达等发表《对中国及世界革命民众宣言》称,“农民必能于最近与城市之革命势力重心联合”,“(将来)政权主要的掌握在工农为中心的平民群众手上,其经济建设必超越资本主义之毒害向社会主义前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三民主义开始与工农运动相结合

B. 更多的革命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C. 以农村为中心的革命新形势出现

D. 部分国民党人继续弘扬新三民主义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下图是1933年和1938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主要成份比例的情况,这一变化说明了

 

A.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 中国革命性质的重大改变

C. 中共得到农民的热烈拥护

D. 建立新型民主政权的尝试

 

详细信息
38. 难度:中等

抗战前期,国民政府不遗余力地宣扬世界和平不可分割、日本侵略将危及整个人类的思想。国民政府的主要目的在于

A. 促使各国关注中日战争

B. 警示世界大战可能爆发

C. 宣传日本威胁世界和平

D. 争取各国对华进行帮助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39.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外商聚集之处,主要在广州、扬州及长安、洛阳。唐政府在广州设管理外贸的官员——市舶使,要求外国商船缴纳“舶脚”(关税),税率为输入货物之十分之三,宋代降为十分之一。宋初在广州、杭州、明州设外贸管理机构——市舶司,并修定管理对外贸易的“市舶条(法)”。南宋中期,有广、杭、明、泉、秀、温等州及江阴军七所市舶司。南宋政府还对有能力大幅增加关税收入的外商授予官职。

 

——摘编自候家:《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1850年代以后,受内部变化与外力冲击的影响,重商的呼声开始一浪高过一浪。郑观应等早期改良派宣扬通商的重要性,把对外贸易看作振兴商务、发展国民经济的中心环节,重视金银货币外溢问题,因此要求政府实行关税保护政策,帮助国内出口商对外竞争。到戊成前后,政府已认识到商务为富强要图,自由贸易思想占了上风。严复主张废除对外贸易中的垄断与限制,放弃国家干预,任其自由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国内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据肖绣文:《中国晚清重商思想与西方重商主义比较研究》等摘编

材料三  图12为《中美关税(加权平均)税率变化趋势和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对外贸易的特点,并说明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改良派关于对外贸易主张的变化,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美关税税率变化的特点。

 

详细信息
40.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代为儒、佛、道大融合时期,书籍需求激增,但雕版印刷尚未大行,众多书籍全凭手抄。书法首次被纳入科举“明字”一科,掀起“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热潮。最高学府国子监也将书学列为专科,制定书学学制:先掌握标准经文的标准字体,然后熟悉造字原理、字的本义、引中义等,最后进一步扩大文字学方面的知识。书法家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冯承素都曾在弘文馆为官任教书法,极具权威,“十数年间,海内风从矣。”唐代科举中的书以“楷法道美”为评判标准,造就了唐代空前绝后的楷书大观,宋人对此评价:“唐以身言书判设科,故一时之士无不习书,犹有晋宋余风。今间有唐人遗迹,虽非知名人,亦往往可观。”

——摘编自刘亚梅《试论唐代的书法教育及其影响》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书学教育的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书学教育的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