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黑龙江省海林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中英文里的姓名书写是不一样的,英语中西方姓氏的特点是名在前姓在后,而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中国人的姓名特点反映的实质是

A. 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 专制王权强大

C. 个人观念淡薄

D. 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关陇军事贵族集团以“出则为将、入则为相”的文武兼备的人才集团建立隋期、唐朝而成名,最早源自西魏宇文泰设置八柱国(管名),分掌军权。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曾评论说:“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下列选项中,对材料的分析最准确的是

A. 关陇集闭依靠海商积累强大力量    B. 关陇集闭实力削弱依靠联姻统治

C. 隋唐兴盛曾得益于这一历史变局    D. 魏晋南北朝时士族势力已经衰落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元史》载:“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材料中的“都省”指的机构是

A. 中书省

B. 门下省

C. 尚书省

D. 中书门下省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更=饱满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A. 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 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 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 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2017年7月25日美国众议院以419票赞成3票反对的绝对多数通过新法案,以俄罗斯涉嫌干涉美国2016年总统选举和乌克兰危机等为由,追加对俄相关个人和实体的经济制裁。尽管特朗普总统认为该法案存在缺陷,但他并未否决。据此可知

A. 国会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B. 总统与国会间既有分歧也有合作

C. 总统无权否决国会的法案

D. 总统与国会立场始终一致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学者魏婓德在《中华帝国的衰落》一书中评价太平天国构建的新社会:“与其说新社会同化了旧社会,不如说它其实是被后者同化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最主要在于

A. 未能联合手工业者和产业工人

B. 未能实行近代化改革

C. 在旧社会中试图去构建新社会

D. 属旧式农民战争范畴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有文章评论道:巴黎公社的独立革命的失败,与当时的国际背景是紧密相关的,其中强势地位的资产阶级的疯狂反攻,撕碎了一切建立花园式伊甸园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幻梦。这里用“空想”和“幻想”等词语,是想说明

A. 当时无产阶级的力量还很薄弱

B. 无产阶级专政的设想只能是一种空想和幻想

C. 巴黎公社领导人未能很好地利用国际形势

D. 巴黎公社是空想社会主义者们做的实验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1898年)新政始基》中说,此战实际上是分界线,“未之战也,千人醉而一人醒”,但是“一战而人皆醒矣,一战而人皆明矣”。材料中的“战”( )

A. 是西方联合侵华的开端    B. 拓展了列强的侵华途径

C. 使清廷沦为洋人的傀儡    D. 民主共和意识成为主流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皖系军阀徐树铮访问法国期间,在巴黎宴请宾客,席间徐树铮致辞:“今晚所备菜肴皆菲薄粗鄙,不堪招待。”酒店经理听后认为徐树铮是对酒店的侮辱,蓄意损害其名誉,于是提起诉讼。这一事件从本质上反映了(  )

A. 近代中国国际地位低下

B. 中西方在饮食方面的区别明显

C. 中西方社会文化的差异

D. 守旧势力对外部世界茫然无知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孙中山在《北上宣言》中指出:“辛亥之役,吾人虽能推倒满洲政府,曾不须臾,帝国主义者已勾结军阀,以与国民革命为敌。十三年来,军阀本身有新陈代谢,而其性质作用,则白袁世凯以至于曹锟、吴佩孚,如出一辙。故北伐之目的,尤在曹吴覆灭之后,永无同样继起之人。”该宣言的发表

A. 说明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进展

B. 表明孙中山认清民主革命的任务

C.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

D. 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全球通史》写道:“没有人料到会发生这第一次俄国革命……腐朽的沙皇专制政权因战争的压力和灾难而逐渐遭到削弱,直到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下来。为了避免街上的激进分子取而代之,必须立刻建立一种新的机构。”这里所说的“新机构”是

A.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 沙皇政府

C. 工农苏维埃政府

D. 军事革命委员会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王桧林在《抗日战争》一书中指出:“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存在两个战场。这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具有中国特色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增加了中国历史的复杂性。”这两个战场

A. 是1937年以来中国政治军事发展的结果

B. 极大地影响了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政局

C. 在抗击日军时所处的战略地位相同

D. 在抗击日军时实施的战略战术相同的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1948年丘吉尔提出“三环外交”:第一环英联邦,包括英国及其自治领、殖民地;第二环是英语世界,包括英、美、加拿大等讲英语的国家;第三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环环相扣,以英国为核心”。此项政策的提出主要基于

A. 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B. 二战后英国和欧洲的国际地位被削弱

C. 欧共体的政治联合步伐落后于经济联合

D. 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扩张的需要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在参加某次国际会议时形象地说:“尽管我们过去在国内谈判有经验,跟美国吵架也有过经验,但是那是野台子戏;这次是一个正式的国际会议了,我们登上国际舞台了,又是一个大国,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又是第一次唱,所以要本着学习的精神去做。”这次会议中国政府

A. 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倡导建立不结盟组织

C. 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D. 致力解决朝鲜、印度支那问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新的华盛顿“上层集团”在与莫斯科的相互关系中无疑将更好说话,但美国在关键地缘战略问题上的理念不会发生根本改变。……特朗普对中国怀有“深刻的敌意”。由此预料

A. 第三次科技革命早已打响

B. 亚太局势将出现新一轮升温

C. 美国开启国际霸主争霸赛

D. 世界贸易保护将会愈演愈烈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隋唐时期,皇帝常常要携宫廷到洛阳“就食”。682年关中地区饥荒,唐高宗让太子留守长安,自己率宫廷到洛阳“就食”,因为情况紧急,出行仓促,随从人员竟有半途饿死者。这种现象

A. 导致唐朝开始由盛转衰

B. 反映出土地兼并的严重

C. 推动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D. 推动政治中心逐渐东移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题文)有学者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下列符合“第二次商业革命”的是

A. 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

B. 出现最早的纸币

C.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D. 近代工业出现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他把这些现象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世界市场的形成

B. 工业革命的开展

C. 商业革命的影响

D. 亚洲人口的膨胀

 

详细信息
19. 难度:困难

“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中世纪规章条例”。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的这一观点重在

A. 肯定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合理性

B. 强调蒸汽机对工业革命的重要意义

C. 分析重商主义思想对中世纪规则的突破

D. 强调工业革命对自由主义的促进作用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下面为1873-1903年中国出口货物分类统计表(单位%)。该表反映出晚清

 

 

A. 传统手工业急剧衰败

B. 经济正处于转型期

C. 已形成合理经济布局

D. 经济受到列强掠夺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杰里·本特里在《新全球史》说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了,……已经夺去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这表明

A. 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B. “一战”是导致疾病传染的主要原因

C.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加速疾病传播

D. 高效率的交通运输使得人口流动频繁

 

详细信息
22. 难度:困难

据俄罗斯的老人们回忆(苏联),20世纪初的农村,市场、集市、店铺、磨坊、各种副业等保障农户日常生活需求的体系相当完备,一些大的村庄每逢星期天都要举办传统的集市活动。就此折射出当时苏联

A. 经济结构逐渐趋于平衡

B. 集体农庄改善了农民生活

C. 经济政策调整效果显著

D. 已建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题文)1933年12月31日,凯恩斯在信中敦促罗斯福将NRA(全国工业复兴署)束之高阁,称NRA为一个“戴着复兴假面具而实质上也许会阻碍复兴”的机构,而应该致力于促进公众消费和开放市场操作。对此,凯恩斯解释说:“只有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情况下,人们才会指望政府支出会不断起到主导作用。”凯恩斯旨在

A. 反对政府行政职能过大

B. 避免国家出现财政赤字

C. 强调国家加强干预经济

D. 防止盲目竞争引发过剩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一时之间,‘计划’成为政界最时髦的名词。英国政府最受尊重的元老此时也出书鼓吹计划一事的重要性,书名为《复苏》,他在书中主张,社会必须经过妥善筹划,方能避开大萧条性质的恶性循环。”材料表明

A. 苏联计划经济模式被广泛接受

B. 西方大萧条反衬了经济计划的优点

C. 实行计划经济才能摆脱经济危机

D. 英国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以下是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不包括手工业),导致其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社会主义改造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1978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习仲勋提出,要解决广东长期存在的“偷渡外逃”难题,需中央给政策,让广东“先行一步”。这个建议得到了中央同意。当时“先行一步”的政策是

A. 实行市场经济

B. 试点家庭联产承包

C. 设立经济特区

D. 扩大企业经营权限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亚投行的成立,是由于美国拒绝改革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国经济不断增长,但是其在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没有与之俱进。”亚投行的建立表明

A. 中国致力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B. 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被其取代

C. 政治多极化推动经济格局改变

D. 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发展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1965年,德、意等国提议把欧共体内部决策机制从“一致通过”改变为“多数赞成”,法国总统戴高乐实施“缺席政策”坚决抵制。“空椅危机”迫使欧共体通过“卢森堡协议”,同意法国提出的决策机制的全体一致原则。上述历史现象反映了

A. 超国家倾向和维护国家利益间分歧严重

B. 西欧各国联合起来摆脱美国的控制

C. 民族国家利益阻碍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D. 德意与法国激烈争夺欧共体领导权

 

详细信息
29. 难度:困难

“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这段话主要是在说明全球化:

A. 对各国的损益在不同时期有差异

B. 给现代中国带来巨大利益

C. 是大英帝国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D. 对当今美国来说是弊大于利

 

详细信息
30. 难度:困难

德国学者贡德弗兰克的《白银资本》指出:“西方最初在亚洲经济列车上买了一个三等厢座位,然后包租了整整一个车厢,只是到了19世纪才设法取代了亚洲火车头的位置。名副其实贫穷可怜的欧洲人怎么能买得起亚洲经济列车上哪怕是三等车厢的车票呢?欧洲人想法找到了钱,或者是偷窃,或者是勒索,或者是挣到了钱。”下列解读不准确的是

A. 19世纪以前亚洲曾一度是世界经济中心

B. 西方买三等厢座位的钱来自于早期殖民扩张

C. 否定了近代西方学者所持的“欧洲文明优越论”

D. 从全球史观的角度解释了世界经济中心的变迁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孔子曾评价管仲为人器量狭小、不节俭,但当子贡以“管仲非仁者与”求教时,孔子却极力赞扬管仲帮扶齐桓公成就霸业,并感叹“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这表明

A. 孔子十分重视礼俗教化

B. 儒家学派已经出现思想分化

C. 儒学积极借鉴其他学说

D. 管仲所为合乎儒家政治理想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王阳明说:“你来看花树,它才存在;你不去看,山中的花树就不存在。”王夫之却说:“浙江有座山,我没有去过那山,就说那山不存在吗?”二者观点的本质区别是

A. 唯心思想与唯物思想的交锋

B. 心学与经世致用思想的交锋

C. 不同阶级学术思想的交锋

D. 以什么样的方式维护统治的交锋

 

详细信息
33. 难度:困难

在筑城技术方面,宋以前的城市,城墙主要为夯土或版筑,城门多有木柱支撑而成。宋代一些重要城市开始包砖,明代城门包铁皮,筑砖拱门等。这种变化反映了

A. 民族矛盾推动中原防御体系的升级

B. 火药用于军事导致筑城技术的改变

C. 封建社会晚期中国社会的浮华之风

D. 工商业发展刺激重农抑商政策强化

 

详细信息
34. 难度:困难

历史上曹操的形象多变。西晋陈寿著《三国志》,称赞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而南朝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对曹操父子则多有贬损,曹操假谲、毒杀曹彰等皆源于此。这说明

A. 正史比文学作品更接近历史真相

B. 人物形象随着时间推移而模糊

C. 儒学地位的变化混淆了评价标准

D. 记述者的立场影响了历史评价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古希腊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曾说道:“看过《七将攻忒拜》的人,个个都想当兵打仗。”“为国牺牲公民的子女被请上舞台,城邦事务发言人会当众宣布他们可以在成年前得到城邦抚恤金,然后这些遗孤又被请到剧场里的荣誉坐席。”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 政府发挥戏剧的教化作用

B. 戏剧源于民主政治的需要

C. 文学作品鼓励希腊公民踊跃参军

D. 公民通过观剧参与城邦政治生活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海涅把马丁·路德称为“一个由天意选中出来粉碎罗马霸权的贫苦修道士”,其主要理由是马丁·路德推行的宗教改革

A. 抵御了罗马帝国的侵略扩张

B. 破除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C. 突出了人的主体意识和精神

D. 建立了不同以往的现代宗教

 

详细信息
37. 难度:困难

魏源做史书《圣武记》,该书以记载清朝盛世武功为主要内容,但并非歌功颂德之作,而是明确表达出希望清统治者效法祖先以实现“五官强,五兵昌,四夷来王”局面的思想。这体现了

A. 经世致用、以史为鉴的思想    B.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C. 统治者传统的华夷观念    D. 清王朝面临严重的危机

 

详细信息
38. 难度:中等

民国时期有人撰文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些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文中“洒水清道”的人应该是

A. 魏源

B. 康有为

C. 梁启超

D. 陈独秀

 

详细信息
39. 难度:中等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民权主义》中把人类社会的进化分为“洪荒时代”、“神权时代”、“君权时代”和“民权时代”。他认为无论是宇宙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史,都处于进化之中。这表明孙中山

A. 倡导通过革命推动社会进步

B. 力主宣传达尔文进化论

C. 通过西学寻求社会发展进步

D. 深刻剖析社会演进规律

 

详细信息
40. 难度:中等

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中,时空的界限被打破,现实与非现实的东西交织在一起,神奇的描写与现实的反映达到一种奇妙的结合;在许多超现实主义的小说中,我们还能见到时间的分割、时间的变形等。这反映出

A. 现代科学技术影响文学创作题材

B. 现代文学风格在不断的推陈出新

C. 超现实主义已成为当代文学主流

D. 西方社会精神危机促进文学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41. 难度:简单

儒家思想所蕴含的家国同构(情怀)既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又具有强烈的现实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董伸舒)利用“天”的观念和“家国同构”理论,对忠、孝的合理性做出了新的解释,使儒家所提倡的忠、孝伦理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同时也为汉代以后的中国社会提供了一种全民的伦理信仰。

——李佳哲《董仲舒的忠孝理论与汉代忠孝伦理制度》

材料二  理学家继承传统儒家入世思想,从责任感和使命感出发,形成了理学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使士大夫阶层普遍参与讨论个人、家庭、家族、国家和政治,从而建立了统治者认定和推行的道德伦理规范,使阶级矛盾在某种意义上有了一定的弱化,更使得士子的心灵得到充实。

——徐公喜、万红《宋明理学的层次模式》

材料三  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

——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为后世提供的“伦理信仰”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为提升儒学地位而采取的主要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理学家构建“理学思想体系”的出发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明理学家完善个人“道德伦理规范”的两种主要途径。

(3)据材料三,指出“家国同构”的新内涵。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新时代强调家国情怀的现实意义。

 

 

详细信息
42. 难度:中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末书院的改革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整顿、改良旧书院:主张裁减旧的诗文词章之学,在保证传统的经史之学的基础上,“兼习算学,凡天文、地舆、农务、兵事,与夫一切有用之学,统归格致之中,分门探索,务臻其奥”。(二)另建新型书院:如上海格致书院,聘请西方学者教授格致之学(即自然科学技术),后分为矿务、电务、测绘、工程、汽机、制造六学,学生可任取某学,逐次讲习。(三)将旧书院改造为新式学堂:始于1896年刑部侍郎李端菜在《请推广学校折》中建议:“令每省每县各改其一院,推广功课,变通章程,以为学堂。”然后再逐渐推广。于1901年8月下令将各地所有书院一律改为学堂。至此,延续千年之久的中国古代书院即告结束,以后虽仍有以书院命名的,但已是属于新教育范畴了。

——摘编自《中国教育史》网络课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书院教育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书院教育的影响。

 

 

详细信息
43. 难度:困难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蓝姆迦训练中心设置的最初目的是为1942年5月从缅甸撤退过来的中国残余部队解决住房、部队的恢复、服装、医药和治疗而准备的。1942年7月17日,第一批来到蓝姆迦的中国部队是遭到严重损失的缅甸战役的残余,他们在疟疾、营养不良、缺医少药中倍受煎熬。在蓝姆迦训练中心,纪律和行政管理由中国军官负责,但是技术和训练及军事装备的提供主要由美国负责。数百名中国学生翻译和美国教官配对来教授中国士兵所有的事情,训练科目涉及医学课程和急救示范、指南针、地图的使用、巡逻队的构成、荫蔽地的出击、声响测试、野外的火力配置等。蓝姆迦所有工作的目标就是一个,创造一支可以和日军面对面较量,并最终可以获得胜利的现代战斗部队。1942年9月中旬,中国军队从缅甸撤退到印度。这个时候大约有总数9000人来到印度,其中5000人是新38师的,2500人来自新22师,还有1200人是第五军和其他单位的人。蓝姆迦训练中心是最高机密,它的存在直到二战后才透露出来。

——摘编自戈叔亚《蓝姆迦训练中心——二战中缅印战区》

(1)根据材料,概括蓝姆迦训练中心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蓝姆迦训练中心的历史贡献。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