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说:“这个过渡的特点是: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另一方面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据此分析,当时的俄国 A. 存在和平夺权的可能 B. 沙皇统治日益腐朽 C. 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D. 十月革命业已胜利
|
2. 难度:中等 | |
在近代,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但后来又提出“物质文明不高,不足阻社会主义进行。”导致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B. 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 C. 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D.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
3. 难度:简单 | |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一声炮响,拉开了总攻冬宫的序幕。这是世界历史上哪一次革命的情景 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 俄国二月革命 C. 俄国十月革命 D. 法国巴黎公社革命
|
4. 难度:中等 | |
“北欧平衡”是指冷战时期的北欧地区以执行武装中立的瑞典为中轴,分别存在受苏联影响和支配的芬兰,及加入北约的挪威、丹麦和冰岛。北欧平衡局面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对“北欧平衡”理解正确的是 A. 有利于维护地区的和平 B. 是美苏冷战政策的恶果 C. 是苏联国力衰弱的表现 D. 客观上推动了冷战升级
|
5. 难度:中等 | |
1971年12月,英国首相希斯在同美国总统尼克松会谈时明确表示,英美之间的特殊关系已经消亡。在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中,也第一次以“自然关系”代替了“特殊关系”。这一变化 A. 说明英国开始推行独立外交 B. 反映出英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C. 表明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D. 反映出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
6. 难度:中等 | |||||||||
1964年中法正式建交前美国的反应
分析以上信息,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冷战思维影响了美国外交 B. 美国排斥法国分享中美建交成果 C. 中法建交加强了多极化趋势 D. 中法建交严重威胁到美国亚太利益
|
7. 难度:中等 | |
一位年轻旅行者在讲述自己的生活经验时说:“小时候,每天走过一个广场上学,可以看到马克思与斯大林的铜像,后来铜像拆了,国歌换了,就连使用的钱也改了。原本哪里都不可以去,现在可以在世界各地旅行。倒是最近又换了一种钱,还不太适应。”根据你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这位年轻旅行者的原国籍可能是 A. 联邦德国 B. 俄罗斯 C. 南斯拉夫 D. 民主德国
|
8. 难度:中等 | |
两极格局瓦解后,据美国民意调查显示,只有13%的美国人赞成“美国作为剩下的唯一超级大国在解决国际问题方面继续担任一个举足轻重的世界领袖”,而占74%的美国人赞同“美国在与其他国家一道解决国际问题的努力中做自己公平的一份。”这说明了 A. 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 B. 世界多极化格局趋势增强 C. 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设想遭遇阻力 D. 美国民众对政府外交能力产生质疑
|
9. 难度:简单 | |
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作家吉迪恩•拉赫曼指出:在布什任内,美国已发觉自己无法通过使用蛮力来领导世界。而奥巴马的任务则是考察美国现在是否可以通过劝说来领导世界。这一论断反映出 A. 美国军事大国优势已经逐步丧失 B. 世界多极力量共同反抗美国强权 C. 多极化发展削弱了美国霸权地位 D. 金融危机强化了世界各国的合作
|
10. 难度:中等 | |
据记载,西周时期,在春耕前,周天子会率领诸侯亲自耕田,举行“籍田”的耕作仪式,寓意“敬天保民”。这一礼仪在《国语》、《汉书》、《唐书》中均有记载。后来,这一礼仪逐步成为一种国家礼仪被历代王朝延续。这反映了 A. 周天子拥有绝对权威 B. 中国古代重农思想盛行 C. 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D. 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
11. 难度:中等 | |
明清时期。关中地区平民地主中数百亩者已极罕见,上千亩者则尚无所闻,出现了“饶裕之家,劝令买地,多以为累,万金之子,身无寸土”的现象。对其解读合理的是,当时关中地区 A. 重农政策未得到落实 B.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C. 农民起义冲击严重 D. 土地负担相对较重
|
12. 难度:简单 | |
宋代农学家陈敷说:“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元代农学家王祯说:“凡人家营田,皆当量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明代农学家沈氏说:“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壅,少种多收。”该材料主要表明从宋代到明朝的农业生产中 A. 精耕细作的传承 B. 人地矛盾的显现 C. 稻麦种植的减少 D. 技术交流的增加
|
13. 难度:简单 | |
《周礼・地官》记载,“大司徒”和“草人”一类农官研究“土宜之法”,即辨别土壤的不同类型及性质,因地制宜确定农作物品种的基础上,指导受田农民“稼穡、树艺”。这一记载说明 A. 农业生产技术普遍提高 B. 发展农业是官吏职责 C. 国家重视生产经验推广 D. 保证了小农经济发展
|
14. 难度:中等 | |
周王灭商以后,在授土授民的同时,还把殷商遗民中从事手工业的一些族氏封赐给诸侯。如将条氏(编织工)等六族赐给鲁公,将陶氏(陶工)等七族赐给康叔。这一举措 A. 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B. 保证了官府手工业技术力量 C. 笼络了门阀贵族阶层 D. 巩固了士农工商的社会体系
|
15. 难度:简单 | |
《周礼·考工记》是我国最早的系统记录手工业生产技术的专著。书中共总结了: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这段记载描述的是 A. 官营手工业产品丰富,技艺精美 B. 民营手工业水平超过官营手工业 C. 民营手工业技艺庞杂,规模扩大 D. 官营手工业分工细致,专业化强
|
16. 难度:中等 | |
晚明文学家冯梦龙在其小说《醒世恒言》写道:“(苏州盛泽)镇上居民稠广,士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男勤女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这段描述 A. 可作为明代江南丝织业发展的佐证 B. 是研究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始材料 C. 是市民阶层崛起在文学领域的反映 D. 是明代重农抑商政策破产的有力证据
|
17. 难度:中等 | |
东汉豪强地主经营的(田庄,组织大规模的多样化生产,既种植谷物、蔬菜、经济作物,又从事纺织、酿造、制药等生产。此类田庄的增多 A. 顺应了豪强地主垄断农业的要求 B. 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经济的发展 C. 可能导致了商品交换范围的缩小 D. 提供了商品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
18. 难度:困难 | |
明成祖永乐年间,曾派郑和六下西洋。仁宗朱高炽即位后,果断停止营建工程及西洋宝船,施行“恤民之政”。这种变化 A. 反映当时政府财政负担沉重 B. 阻断了民间海外贸易的发展 C. 表明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D. 主要为了防止沿海倭寇骚扰.
|
19. 难度:中等 | |
据考古发现,南宋国都临安的城市规划异于前代。临安的城市中心为资本和商业集中地,皇宫反倒偏居一隅。这反映出当时 A. 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 B. 专制皇权受到削弱 C. 工商业发展影响城市布局 D. 政府鼓励发展商业
|
20. 难度:中等 | |
“湖广地区以种粮为主,而山东、河南许多农民则以种棉为业;苏州、福州发达的丝织业所用的生丝,要从湖南运来;而松江的棉布业,又要靠山东、河南出产的棉花。”这主要说明明中期以后 A. 涌现出一批新兴工商业市镇 B. 生产部门间地域分工趋势日渐明显 C. 出现了资财雄厚的豪商大贾 D. 男耕女织的传统社会分工开始打破
|
21. 难度:困难 | |
我国古代漕运方向不断变化。秦汉时期,漕运为东西方向,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漕运逐渐转变为东南、西北方向,由东南而西北;宋元明清时期,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漕运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A. 关中自然环境的恶化 B. 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 C. 经济政治格局的变迁 D. 国家疆域的不断扩大
|
22. 难度:中等 | |
北魏至唐朝中叶,政府按性别、年龄把土地分配给农民,这些土地的大部分只能使用,不准买卖。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纳租税,服徭役、兵役。这一措施 A. 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 B. 动摇了封建土地制度 C. 加重农民的赋役负担 D. 消除了土地买卖现象
|
23. 难度:中等 | |
按照宋朝的户籍制度,客户直接编入户籍,成为国家的正式编户,并承担某些国家赋役,而不再是地主的“私属”。地主与客户的关系主要是土地租佃关系,还有部分雇佣关系。在土地租佃关系下,佃户(即客户)只需按契约向地主交纳地租,而不必承担其它方面的义务,地主也无权再向佃户提供任何形式的荫庇。由此可知当时 A. 土地租佃关系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B. 户籍制度把客户进一步固着在土地上 C. 客户的人身自由得到了法律上的确认 D.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农村已经产生
|
24. 难度:中等 | |
1882年商人何昆山在广州开办自来水公司,地方绅士以“有伤风水”为由极力阻挠,何昆山只好做罢,这反映了 A. 开办企业必须符合民间风俗 B. 民族工业产生的条件还不成熟 C. 洋务企业惧怕民族工业与之争利 D. 封建束缚是民族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
25. 难度:中等 | |
1845年,清朝福建官员奏称: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棉者,十室而九”。然而,19世纪50年代初期,物美价廉、颇为畅销的洋布却开始滞销。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A. 官员倡导对洋布进行抵制 B. 爱国人士对洋货抵制 C. 清政府建织布局展开竞争 D. 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
|
26. 难度:中等 | |
《姑苏志》中说:“民居所聚谓之村,商贾所聚谓之镇。”下图显示了明清时期太湖地区市镇数量增加情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万历年间中国市镇开始兴起 B. 乾嘉年间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 同光年间市镇发展得益于世界市场 D. 明清时期中国市镇模式与西方相同
|
27. 难度:中等 | |||||||||||
观察下列“外国在华产业资本控制中国主要产品比重(1936年统计)”表,材料表明
A. 清朝政府完全放弃了中国工业化的主导权 B. 民族资本企业沦为西方殖民主义的附庸 C. 外国资本控制了近代中国重工业的主导权 D. 西方列强完全控制了中国的重工业资源
|
28. 难度:简单 | |
晚清时期“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股为幸。”这一现象说明 A.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 部分手工工场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C. 洋务运动推动近代民族工业发展 D. 现代企业制度在中国已经建立起来
|
29. 难度:简单 | |
广告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历史:“大国耻,用人民的血来洗,小国耻,用五洲固本皂来洗。”“国货运动”在当时号称“文明排外”,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 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B. 盲目排外,影响了学习外国 C. 引起了外国武力干涉 D. 强化了民众的极端民族主义
|
30. 难度:中等 | |
据统计,国民党统治区的3758家工厂中,有590家在1937年就存在,有3168家是1938~1942年创办的,这些工厂大多数设在四川、湖南、陕西。这表明
A. 日本侵华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B. 我国工业不合理布局得到了根本改变 C. 中部和西部地区成为当时中国经济重心 D. 抗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工业布局的调整
|
31. 难度:中等 | |
下表是近代中国民用工矿企业的家数和资本额(1912—1918)统计表,当时民营工矿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 南京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C.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
32. 难度:简单 | |
中国关税税中长期维持在值百抽五的水平,直到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实施差等税率,1933年改为抽5%到抽80%的14级。这差等税率的实施 A. 杜绝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B. 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C. 表明列强无力控制中国 D. 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
|
33. 难度:中等 | |
1928年1月,历时64天的中华国货展览会在上海开幕。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亲临会场,参加者5万余众。随后还举办了武汉国货展览会、河北展览会以及1929年的杭州西湖博览会等。这些博览会的举办 A. 表明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 B. 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改善 C. 利于国人更新对国货的认知 D. 利于改善中国传统的工业布局
|
34. 难度:中等 | |
194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规定:双方领土一律向对方开放,双方的商船有驶往对方国家所有开放口岸,地方和领水的自由,双方商品在对方国家行销,税收与当地商品相同。国民政府签署这一条约 A. 实现中美经济上的互惠互利 B. 严重冲击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C. 使美国承认了中国大国地位 D. 为中国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
35. 难度:中等 | |
从1941年起,国民政府规定田赋一律改征谷麦等实物,后又将征购改为征借,不付现金。到1945年6月,全国征收的谷麦折合法币约为1700亿元。评价上述举措,主要应看它是否有利于 A. 减轻农民的负担 B. 发展民族工商业 C. 稳定持久抗战大局 D. 遏制日寇经济掠夺
|
36. 难度:简单 | |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一书中指出:“从1953—1956年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中国实现了对全社会各种行业的国有化或称作集体化运动,公有制经济得以确立。”这里的“国有化”或“集体化运动”是指 A.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 “大跃进”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文化大革命”
|
37. 难度:中等 | |
据如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民生问题成为国家财政支出关注的重点 B. 对外开放政策推动了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C. 民营企业成为社会投资主体的趋势加强 D. 经济建设支出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
38. 难度:简单 | |
票证是鲜活的历史。下图能反映出当时中国 A. 社会上崇尚勤俭节约 B. 食品结构合理调整 C. 生活必需品供给充分 D.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
39. 难度:困难 | |
1961年6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改进商业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和《关于城乡手工业若干政策问题的规定(试行草案)》两份文件,要求把过去撤销或合并的农村供销合作社恢复起来,允许个体手工业者自产自销,自由支配个人的收入。这些做法 A. 是对三大改造的继续深化 B. 宣告了人民公社体制的结束 C. 意在缓解严重的经济困难 D. 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
40.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指出:“把(中国)大跃进描述成一个仅由极左政策造成的灾难实在过于简单,以致歪曲了历史经过。这一说法无视水利、乡村工业和资本化副业三方面的巨大进步,而这些正是后来乡村发展的关键。”该学者意在说明 A. 应理性审视“大跃进”运动 B. 中国农村经济得到持续繁荣 C. “大跃进”运动的成绩巨大 D. 中国城乡经济的联系增强
|
41.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朝中后期,政府对书坊刊印书籍的管理相对宽松。出版物的消费也从士大夫向社会各阶层扩散,出版人积极回应,开创了近代以前出版业的黄金时代。明代出版物一改传统风气,改用更易推广的匠体字,即今天的宋体字,并以方册式来进行装订,更便于印刷装帧。明代的书坊以营利为目的,非常看重畅销书。书坊主雇佣了一批文人,如冯梦龙等佼佼者加入民营出版业。由于贴近市场,书坊主导的坊刻逐渐超过官府经营的官刻和文化精英主持的私刻,成为最有生机的一个。为了更好的销售,书商们在销售中使用了广告宣传的手段,版权意识也逐渐形成,不少书坊主在书上印明自己的商标,并申明翻刻千里必究。正是如此,明后期的出版业效率极高,印制了数万种的书籍。 ——摘編自李伯重《挑战与应对:明代出版业的发展》 材料二:尽管传统出版还有相当的市场,但是随着机器方式出版的流行,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出版机构的相继出现,近代中国出版最终完成了向民营新出版方向的演进。一时间民间商办出版机构如雨后春笋出现,新出版日益占据主流地位,以出版内容为例,从1902年到1904年,出版的译书多达533种。 ——摘编自王建辉《中国出版的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代出版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出版业出现的新变化并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
42. 难度:简单 | |||||||||||||||||||||||||||||||
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前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早期主要民族企业一览表(部分)
——摘编自林丙义《中国通史》 材料二 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从制度选择的层面去考察,在世界范围内,无非有两条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从方法或具体路径选择的层面去考察,按照陈云的说法:“工业化不外三条路:重轻并进,先重后轻,先轻后重。 ——沙健孙《毛泽东思想通论》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早期民族企业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初期工业化建设的规划。 (3)材料三的粮食产量变化得益于哪一改革措施?该措施对我国农村经济有何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