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大考(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面是建国以来考古发掘的两汉时期铁质犁具、起土农具范出土情况(部分)。据此可以得出的史实是,两汉时期

 

出土地点

犁具

其他起土农具

陕西韩城

 

铲范6件,锄范6件

山东莱芜

铧冠范4件

大铲范6件,锄范2件

山东藤县

犁范

锄范(数未详)

河南南阳

铧冠范模50多件

锤范(数未详)

河北满城

 

锄范8件

 

 

A. 已使用铁器进行农业生产

B. 精耕细作农业模式确立

C. 南方农业经济较为落后

D. 冶铁业以农具生产为主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三国志》载:“旧时冶作马排,每一熟石用马百匹;更作人排,又费功力;暨(人名)乃因长流为水排,计其利益,三倍于前。在职七年,器用充实。”材料中所述发明

A. 代表古代冶金技术的新发展

B. 是古代灌溉工具的重大创新

C. 表明古代冶金材料的新创造

D. 是古代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唐代《独异志》(卷下)载:“李衡,江陵种桔千树,赚钱收其利,谓其子曰:‘吾有木奴千头,可为汝业,当终身衣食也。’”这反映出当时

A. 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

B. 粮食产量已满足需求

C. 江淮地区经济最发达

D. 农产品的商品化现象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图是“湖州等地农业、手工业分工演化图谱”,据此图可知宋代

A. 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倾向

B.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 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

D.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重农抑商政策基本上贯穿中国古代封建帝制王朝时期,其中秦朝、汉朝、唐朝、明朝、清朝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更具有典型性。这一观点突出反映了

A. 封建政权加强对社会经济的干预

B. 重农抑商政策多出现在统一王朝

C. 重农抑商的程度与王朝兴衰相关

D. 商业过度发展往往影响社会稳定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古代有“士农工商”四民之说。明代有人提出“二十四民”之说,新添了“蓖头”、“修脚”、“修容”等“不稼不穑”之民。由此可见明代

A. 自然经济趋于崩溃

B. 城市经济显著发展

C. 阶层流动不受限制

D. 社会风气极度奢靡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在整个18世纪,中国一直是世界上白银的“最终归宿”。乾隆年间,关税收入已占清政府财政收入的1/10。特别是粤海关的税收发展极快,自1783年以来,跃居户部税关之首,至嘉庆年间已相当于全国财政收入的1/4。这反映了

A.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B. 清政府的海关关税税率日渐提高

C. 清放弃闭关锁国的政策

D. 中国商品在世界市场有竞争优势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海地曾经被称为“安的列斯群岛珍珠”。岛上有48万名奴隶在甘蔗园里劳动,把亚洲植物、欧洲资本、非洲劳力和美洲土壤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世界上多数的糖,而财富却流入法国。到1804年海地独立时,找不到取代糖的产品,本国经济几乎停滞。反映出

A. 西方殖民过程中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B. 世界市场的拓展促进亚非拉国家区域经济发展

C. 三角贸易造成非洲和拉美地区长期贫困与落后

D. 亚非拉缺少工业革命的技术创新与引进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美国学者R.R.帕尔默的著作《现代世界史》中写道:“如果一个人的曾祖父早年把土地出租,收取固定的货币金额地租,他的收入实际上是下降了的。但是那些从佃户那里接受实物地租(如若干蒲式耳小麦或大麦)的人,或自己经营地产者,就能按现价出售他们的实际农产品,从而增加自己的货币收入。”由此可以推断,新航路开辟后西欧

A. “价格革命”加速了社会分化

B. 封建制度已经完全解体

C. 商业革命推动资本原始积累

D. 地主和佃户矛盾不断激化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18世纪英国的商业,一些历史学家使用了诸如“商业革命”“一场真正的商业爆炸”等字眼。国内商业以较大的幅度增长,而海外商业活动增幅更大,国际贸易在英国当时的商业发展领域里遥遥领先。导致英国商业爆炸的主要因素是

A. 工业革命完成的推动

B. 殖民扩张和殖民霸主地位确立

C. 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

D. 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提道:“早在数千年的时候,当时如果想要把热能转化成动能的话,唯一的办法就是依靠我们人类和动物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之中把摄入体内的能量转换成肌肉的运动。……工业革命为我们解决的一大问题就是能源转换的问题。”工业革命哪一发明为我们解决能源转换问题

A. 电磁感应现象

B. 火车

C. 珍妮纺纱机

D. 改良蒸汽机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蒸汽机驱动轮船,揭开了蒸汽轮船时代的序幕。1811年,英国人造出了自己的汽船。于是,一次次预定日期和远洋航线的航行迅速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并促进各地区之间的贸易。这反映了

A. 交通运输业因专利技术迅速发展

B. 跨越大西洋的海上交通线已开通

C. 英国将成为海上强国和殖民霸主

D. 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拓展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1858-1879年间,在去世的英国百万富翁中,有4/5是地主;1880-1899年间,只有1/3多一点儿。美国富豪通过婚姻让女儿在欧洲购买贵族称号,胜家缝纫机公司老板女儿因此成为波利尼亚克公主。1901-1920年英国创造的159名贵族里有66名商人。反映了资产阶级

A. 经济实力增长但缺乏身份认同

B. 政治力量增强但留恋旧制度的特权

C. 以此区别于中下阶级

D. 信服贵族的价值观念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有学者在论述科技发展时说:“知识边疆的自主扩张不仅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法想象的实际成果,而且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一样。”这种现象的普通出现始于

A. 18世纪中后期

B. 19世纪中后期

C. 19世纪前期

D. 20世纪前期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下图是全球殖民地占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情况表,关于该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①阶段英国人击败西班牙成为海上霸主

B. 在②阶段殖民扩张的主要是西班牙、葡萄牙

C. 在③阶段美国成为新崛起的世界殖民大国

D. 在④阶段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读下表,1870-1890年间美国部分州的农村人口变化,据此可知当时美国(  

州名

宾夕法尼亚

新泽西

纽约

康涅狄格

佛蒙特

减少量

40%

25%

83%

60%

75%

 

 

A. 农村经济出现了严重衰退

B. 农村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

C. 工业化发展的程度不均衡

D. 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恶化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从下表可知,中国民族工业起步阶段1865——1884年商办企业表(资本单位:两)

 

行业

企业数

创业资本总数

企业平均资本

企业地区分布状况

轮船航运

5

700000

140000

上海2,汕头2,芜湖1

缫丝

97

3723990

38392

上海8,广东88

轧花

4

315000

78750

上海3,宁波1

棉纺织

2

480000

240000

上海2

电灯

1

50000

50000

广东1

水泥

1

100000

100000

直隶1

食品

1

6500

6500

上海1

制茶

1

5000

5000

福州1

合计

112

5380400

148825

上海16,广东91,其他4

 

 

A. 棉纺织企业投资最热门

B. 地域分布受开埠通商影响

C. 缫丝企业规模最大

D. 上海经济领先全国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史料记载:“(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印度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民族工业尚未起步

B. 孟买的棉纱质优价廉

C. 手摇纺车效率低下

D. 家庭纺织业逐步解体

 

详细信息
19. 难度:困难

陈启沅于1873年创办一家机器缫丝厂。取名为“继昌隆”,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厂房占地约为1.44公顷,在简村和附近的吉水村一带招收男女工,有1500多工人,95%都是女工。由此可知

A. 中国第一批近代产业工人诞生

B. 当地手工工场规模不断扩大

C. 当地自然经济受到一定的冲击

D. 西方民主思想在华广泛传播

 

详细信息
20. 难度:困难

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火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 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 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很快陷入低谷,它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呈波浪形态

B. 官僚资本的形成严重制约了民族资本发展

C. 民族独立才能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D. 战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基础

 

详细信息
22. 难度:困难

20世纪30年代,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大多数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地区,电工器材厂从原料和产品运销的角度看设在武汉为宜,但厂址却设在湘潭。这些举措反映

A. 有利于强化国民政府统治

B. 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的冲击

C. 为持久抗战奠定基础

D.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前年卖粮用箩挑,去年卖粮用船摇,今年汽车装不了,明年火车还嫌小。这是一首江西民歌。它可能产生于

A. 1950年    B. 1956年    C. 1958年    D. 1979

 

详细信息
24. 难度:困难

1961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农业六十条(修正案)”,缩小社队规模,取消公共食堂制对于供给制问题,规定社员一切收入都“按劳动工分进行分配”。这一修正案

A. 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

B. 调整了农业的生产关系

C. 结束了人民公社体制

D. 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详细信息
25. 难度:困难

197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批转的一个报告中写道:“各地可根据市场需要,在取得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同意后,批准一些有正式户口的闲散劳动力从事修理、服务和手工业者个体劳动。”这一决议

A. 利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B. 标志者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C. 旨在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D. 反映当时劳动力市场的活跃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1990年擅长打桥牌的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十字路口打出了一张“中国王牌”,用实际行动打消了国内外对中国是否继续改革开放的疑虑,也回答了中国将以何种步伐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问题。这张“王牌”是

A. 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B.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 开放海南经济特区

D. 发表“南方谈话”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德国两位经济学家说:“在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里,我们目睹了中国在赶超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进步要归功于中国人的机敏和勤劳,但也应归功于中国再次向外部世界开放了她的经济。中国经济体制中的这些基本变化将使发展新的可依赖的制度变得必要。”这里的“基本变化”不包括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B.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 现代化股份制企业制度的建立

D. 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详细信息
28. 难度:困难

1990年深圳市政府为顺利推销股票完成发行,号召党员带头认购,并以任务的形式进行摊派。1992年,深圳市出现了群众大规模的股权抢购风潮。这种变化说明

A. 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日益深化    B. 群众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更加深刻

C. 深圳市政府经济管理能力的提升    D. 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进一步加大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辛亥革命时期,因女子参军而出现了女子国民军、女子北伐光复军、女好军事团。女子精武练习队等团体。与此同时,还出现了女子参政同盟会、女子参政同志会、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这表明

A. 国民政府重视对女性权利保护

B. 社会转型期女性平等地位逐渐确立

C. 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 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变化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1903年,梁启超曾记载:(此电)由大西洋发,循前此欧洲与东方通行之旧线至马尼刺,复由马尼刺用新海电至旧金山,经美洲大陆复还纽约。发电时间十一点五十五分,接电时间十二点四分三十秒,相距仅九分零三十秒。他所描述的是下列哪一项近代新式发明

A. 电报

B. 有线电话

C. 无线电话

D. 电子邮件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古代城市内部的交通主要是依靠步行、畜力车为主,城市局限在半径约为不到4公里的集中布局平面内。沿交通干线驿站、驿铺非常繁密,而且水路也设驿铺,供给交通工具和食宿,大大便利了商旅……古代的城市内部主要交通干线为过境交通:城市作为地域性的中心具备防御功能,城内重兵把守,城市扼守在交通要道上;在主要交通道路两侧形成一定的商业、市场等交换、消费场所,从而使沿交通干线古代城市形成“串联”型分布。

——摘编自张洪恩、黎克继《浅析中国古代交通方式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明清时期,是江南市镇发展的高峰期,明代嘉靖年间,江南市镇已有三百余个,而到了清代乾隆年间,则达到了五百多个,人口维持在万人上下……江南地区外襟长江带运河而通大海,内部水网纵横。吴江、吴县、长洲,多沿运河及共支流分布,大致间距十二里至三十六里为常见模式,形成较为均匀的城镇分布……舟定、太仓、昆山多分布于冈身地带(江南的一种地形),这与该地区棉花的广泛种植和棉纺织业的发展有了密切联系。

——樊树志《江南市镇的分布、结构与网络》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交通的特点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特点。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棉业的发展始自宋代,元代黄道婆改善弹棉纺纱工具,棉品加工更上楼阶。明政府规定有地5亩以上的至少植棉半亩,“十亩以上倍之”,棉布逐步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18世纪初期起,伴随看葡、荷、英等西洋商人从海路纷至沓来,中国的棉花经济体系,已不单纯是一个局限于中国境内的国内经济体系,而开始受到远离国境的异域影响。输华的棉花和由华输出的棉布成为西商的大宗贸易货物。“南京布”在欧洲成为时髦人的衣料,18世纪英国绅士的流行时装中就有使用中国紫花布裁制的裤子。19世纪20年代后,中国的土布出口逐步下落。

——摘编自郭卫东《丝绸、茶叶、棉花:中国外贸商品的历史性易代》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资本家和统治者通过殖民扩张,逐步支配全球范围内的棉花贸易。19世纪中期,英国、美国和欧洲大陆的工业帝国纷纷建立起棉花纺织工业,并确立了它们在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中的领先地位。英国、美国、埃及、印度以及中国地区进入了由棉花所连接在一起的全球棉花产业中来。美国内战时期,英国国内的原棉供应大量短缺,英国工厂在全球寻找新的原棉进口供应地,加快了棉花的全球化历程,也进一步巩固了英国在全球棉花贸易体系中的中心地位。由此形成了一幅由中心和外围、工业快速发展地区和工业发展停滞地区组成的新的世界版图。

——摘编自魏涛《“全球转向”、商品研究与历史研究的国际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棉纺织业发展的原因。归纳18至19世纪初期中国棉纺织业对西方商业贸易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控制全球棉花贸易体系的有利条件。简析中国在这一体系中地位的变化及所带来的影响。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在一系列“边缘革命”的带动下,中国逐渐步入了现代市场经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真正的改革先锋不是国营企业,而是那些落后的、被边缘化的群体。在这些“边缘革命”中,意义最为重大的变革是在中国经济最为薄弱的环节农业中爆发。中国政府于1979年着手改善农业环境,然而真正意义上的农业改革是自下而上展开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业改革过程中极其重要,从长远角度看,农民重新获得的经济自由对发展农村经济的意义要重大得多。

材料二  在推动中国市场转型的诸多“边缘革命”中,经济特区的开辟和发展,在推进中国向世界经济开放的过程中,起到了尤为关键的作用。经济特区被视为学习资本主义以实现社会主义先进性的实验室。在整个80年代,政府都因担忧经济特区会被资本主义蚕食而不安。选择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作为首批经济特区,实际上是个折中做法。拥有相同的地理优势的城市并不止这四个,但它们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过于重要,试验中的任何闪失都有可能会对社会主义经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经过30年的改革,中国的经济特区得到稳步成长,从中国经济的外围逐渐向核心渗透。

——(英)罗纳德·哈里·科斯、王宁著《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民重新获得“经济自由”的措施和“经济自由”的含义,并简析农业改革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选择首批四个经济特区的原因并说明经济特区设置的作用。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