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战国时期,人工施肥已受到广泛重视。孟子说:“凶年,粪其田而不足”。荀子认为:“掩地表亩,刺草殖谷,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地”。由此可见 A.各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 C.小农经济开始形成 D.农民社会地位低下
|
2. 难度:中等 | |
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墓葬中,河北兴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这些考古资料证明战国中晚期 A. 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B. 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C. 铁器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 D. 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
|
3. 难度:简单 | |
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耧机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收获、桔棉之事,与男子共其劳”。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 A. 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 资本主义的萌芽 C. 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 D. 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
4. 难度:简单 | |
辽阳三道壕西汉古村落遗址发掘出砖窑七座,每窑一次可以烧制一千八百块砖,两窑成一组,轮流生火,可连续生产;三道壕生产的砖瓦,不仅见于本村遗址,也见于辽阳地区同时代其它遗址。据此推断,当时的三道壕 A. 出现专业化的手工业生产 B. 农业生产较为落后 C. 成为辽阳地区的商业中心 D. 家庭手工作坊发达
|
5. 难度:简单 | |
历史学家王家范曾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既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这里的“它”指的是 A. 官营手工业 B. 民营手工业 C. 家庭手工业 D. 田庄手工业
|
6. 难度:困难 | |
宋代租佃制盛行,地主多以签订契约的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以收取地租。宋代的地租形式以产品地租为主,货币地租有所发展,劳役地租逐渐减少。宋代租佃制 A. 促进了自耕农经济的发展 B. 阻碍了精耕细作技术的提高 C. 减轻了农民经济上的负担 D. 削弱了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
|
7.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宋代文物图案,上有文字“济南刘家功夫针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转卖兴贩别有加饶”,对图案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图案具有商标广告性质 B. 宋代坊市制被打破 C. 济南发展成为商业城市 D. 宋代商人地位提高
|
8. 难度:中等 | |
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下列史实不能够印证材料观点的是( ) A.交子的出现 B.坊市界限的突破 C.商帮的形成 D.官营手工业的发达
|
9. 难度:中等 | |||||||||||||||||||||
下表为北宋时期被列入正史列传的人数统计表。该表说明
A. 地域是官员选拔的决定性因素 B. 政治中心转移影响人才培养 C. 经济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D. 正史列传作者偏袒南方士人
|
10. 难度:中等 | |
据南海沉船考古资料显示,14世纪之前,中国在东南亚的陶瓷贸易中几乎处于垄断地位,但明朝前期的沉船中,中国瓷器的数量却急剧减少,出现贸易上的“空白期”。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明朝前期 A. 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B. 政府厉行“海禁”政策 C. 瓷器业已失去技术优势 D. 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革
|
11. 难度:中等 | |
明初沿袭元朝实行匠户制度,强制征调工匠服劳役,世代承袭,不得脱籍改业。1485年,明政府下令轮班匠可折收银两:南匠每名月出银九钱﹐北匠每名月出银六钱。纳银后,可免赴京当班。这一变化 A. 反映了官营手工业的衰落 B. 导致白银成为了主要货币 C. 体现了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D. 促进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
12. 难度:中等 | |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苏州税监向商人和机户加征商税和织机税,导致“吴中之转贩日稀,机户之机张日减”,继而发生了织工暴动,殴杀税务官,捣毁税监署。此次织工暴动反映的时代背景是,当时苏州 A.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 自由手工业者日益增多 C. 地方政府腐败无能 D. 机户对织工的剥削严重
|
13. 难度:简单 | |||||||||||||
下表是雍正、乾隆年间人均土地占有量统计表,据此可知
A. 精耕细作的必要性 B. 耕地面积逐步较少 C. 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D. 重农抑商的重要性
|
14. 难度:中等 | |
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A. 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B. 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 C.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 D. 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
15. 难度:中等 | |
据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可知,汉代粮食亩产已达到一定水平。明和清前期,随着稻田复种指数增加,玉米、甘薯种植推广,亩产又有一定的提高。但从汉代到清中叶的两千年中,粮食亩产只增长了39%。导致明清粮食亩产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 农业生产技术发展长期停滞 B. 残酷的封建剥削严重伤农 C. 商品经济繁荣冲击农业生产 D. 生产方式制约生产力提高
|
16. 难度:简单 | |
关于世界近代史的开端,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二是尼德兰革命说,三是“1500说”。越来越多的人支持第三种观点,支持这一观点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A. 以1500年为界,便于进行历史研究 B. 1500年是西欧大规模殖民扩张的开始 C. 1500年前后打破了隔绝的状态,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D. 1500年前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
17.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北美洲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1493—1570年人口变化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黑奴贸易 B. 殖民屠杀 C. 工业污染 D. 商业战争
|
18. 难度:中等 | |
某欧美剧作家在他的一部电影剧本中描写了19世纪50年代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 A. 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 B. 瓦特给远在美国的朋友打电话,说自己在蒸汽机研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C. 岸边工厂一间接一间,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 D. 伦敦正在举办“世界博览会”,向世界炫耀其财富和技术
|
19. 难度:中等 | |
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 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 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 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 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
20. 难度:中等 | |||||||||||||||||||
下表是1850—1870年主要欧美国家及世界贸易额变化表(单位:亿马克),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B. 美德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迅速 C. 英国率先开展并完成了工业革命 D. 法国由于政局的长期动荡发展缓慢
|
21. 难度:简单 | |
“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幼弱女子,亦无有习之者。”“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大布(粗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该情景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洋布物美价廉,成为国人首选 B.开埠通商,严重冲击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C.追求时尚,享受生活成为主流 D.机器产品竞争力强,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
22. 难度:中等 | |
五口通商后,西方的火柴、煤油等日常生活用品进口量不多,在“华人之心目中,尚以为其为奢侈品,惟少数富有之家及头脑较新之人,始能购置耳。”到了1880年代,进口量大大增加,相当多地区的人们已经使用这些洋货。对此,英籍税务司班思德说“人民习尚渐有变更,概可知矣。”这表明当时 A.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走向解体 B.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状况 C. 列强凭借着低关税倾销商品 D. 中国整个社会习俗发生了根本变化
|
23. 难度:中等 | |
洋务运动期间,官员是否是科举出身仍很受关注,留学归国且己任北洋水师学堂校长并官居从四品的严复,从1885年开始,四次返乡参加科举。此现象说明 A. 科举制根深蒂固,无法破除 B. 洋务运动面临的社会环境恶劣 C. 维新派存在软弱性和妥协性 D. 北洋水师急需科举人才
|
24. 难度:简单 | |
下图为《中国境内两个历史时期的近代工业资本统计示意图》,第二个历史时期商办资本
迅速增长得益于 A. 清政府调整经济政策 B. 列强放松了经济侵略 C. 洋务企业的不断发展 D. 中华民国政府的建立
|
25. 难度:简单 | |
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并颁布《奖励公司章程》、《商标注册试办章程》等一系列商法,还以年利率6%的低息借贷官款支持企业引进先进技术,以“公股”形式援助私人办企业。这些举措( ) A. 开始改变近代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 B. 加重了政府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压榨 C. 阻止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反清的斗争 D. 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26. 难度:中等 | |
20世纪初,顺德生丝出口量占全省80%以上,被誉为“南国丝都”。然而到了20年代末30年代初,大批丝厂倒闭,全县仅剩24家。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洋务企业的压迫 B.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C. 经济危机的冲击 D. 中国民族工业的竞争
|
27. 难度:中等 | |||||||||||
下表为1933—1936年中国轻工业平均指数增长表,这一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列强干预经济刺激消费 B. 美国扶蒋反共政策影响 C. 国民政府经济政策推动 D. 国家统一社会环境稳定
|
28. 难度:中等 | |
近代民族资本家“火柴大王”刘鸿生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等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了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刘鸿生这段话最有可能出现在 A. 1895—1911年 B. 1912—1919年 C. 1927—1936年 D. 1937—1945年
|
29. 难度:中等 | |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 ) A. 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B. 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 C.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 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
30. 难度:中等 | |
有人题打油诗反映清末民初社会上的婚礼仪式:“某市结婚不论谱,大个喇叭小个鼓。半新半旧分不清,好像北京耍老鼠。”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 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婚礼仪式文明新潮 C. 传统文明受到冲击 D. 社会习俗全盘西化
|
31.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时期南京、北京是中国南北的两大城市。除此之外,中国还有30多个大城市。如苏州城南北长12里,东西宽9里,周长34里53步9分。四大名城中的景德镇,明时人口约为10万人。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中国资本主义的某些发展,使中国原来的封建城市无论是规模、类型结构,还是布局以及性质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即开始向近代城市转化,如无锡、内江等城市。还有一些新型城市的兴起,同铁路的修建有着密切的关系。 ——以上两则材料摘编自王辉《近代中英两国城市化及其动因的比较研究》 材料三 田地拒绝他们工作,他们就到工场去找工作……在1760年以前,人们从乡村教区不断向市镇迁移,以及从市镇向都市迁移。大批出生于乡村的人们终于在大小城市选定了住所……大的地区性城市发展迅速,如格拉斯哥、伯明翰、利物浦、曼彻斯特、谢菲尔德、里兹、艾丁堡是当时英国的七大城市。在1801年这七大城市人口均不超过10万人。 ——摘编自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规模》等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城市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国城市发展出现的新变化。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的原因。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城市化进程的认识。
|
32.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事年表
某校高一同学为写历史小论文《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制作了如上的大事年表。请运用表中的相关史实,帮助他编写论文提纲,并简单论述。(要求:分论点简洁清晰;史实对应分论点;列举两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至少选择2个史实;论述过程需史论一致,所选史实与论点存在逻辑关系。注意:答题不得与示例重复。) 示例: 分论点1:新航路开辟文明交流之路;史实:①④ 论述:1493年,哥伦布远航将欧洲的葡萄、柠檬等带入美洲,将玉米等作物带回欧州。美、欧之间的物种交流,推动了两地饮食文化的变革。1522年,麦哲伦船队成功完成穿越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再返回欧洲的环球航行。这一航路的开辟,使美洲与亚洲建立联系,推动了两洲之间的文明交流。
|
33.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国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开始实行平时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从1938年起,国民政府对庞杂的经济行政机构进行大规模调整,把所有经济机构都定位于为战争服务,逐步使经济行政机构集中归行政院管辖。各主要经济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措施。与此同时,政府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迁。截止1938年底,迁到大后方的工厂达304家。这一大规模的内迁被誉为中国实业界的壮举。 ——以上材料摘编自支绍曾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 (1)根据材料,指出国民政府为抗战所采取的经济举措。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采取的经济举措所带来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