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吉林省通化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梭伦改革的哪一项措施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

A. 颁布“解负令”

B.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 废除“六一汉”制度

D. 恢复长老会议制度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梭伦改革之前曾经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满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位,竟至陷入绝境。”梭伦所说的绝境是指

A. 雅典面临外邦入侵

B. 奴隶主贵族与奴隶之间的矛盾

C. 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

D. 自然灾害的威胁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雅典的改革家梭伦曾留下诗作:“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这反映了梭伦改革的特点

A. 折中色彩

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全面维护贵族利益

D. 极力维护平民利益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春秋战国时期,为实现富国强兵,最早提出实行“尽地力之教”推行“平籴法”的是

A. 管仲改革

B. 李悝改革

C. 吴起变法

D. 商鞅变法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商鞅在秦国变法,后人多以 商君虽死,秦法未败加以评论,这主要是因为

A. 秦孝公大力支持    B. 满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

C. 变法措施为各国所沿用    D. “为秦开帝业影响深远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商鞅变法中,最重要的变法法令是  

A、实行连坐法                 B、重农抑商

C、实行县制                   D、确立土地私有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商鞅变法中,哪一项措施确立了新型的生产关系,使土地私有成为合法化

A. 废井田开阡陌

B. 奖励耕战

C. 废除“世卿世禄制”

D. 建立严密的户籍制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列各项描绘的公元前345年生活在关中地区的一个人的发迹故事,其中符合真实历史情形的是这一年,他在一次战争中立功得到100亩土地的赏赐第二年,他辛勤耕作喜获丰收,政府免除了他的徭役第三年他又买了几十亩土地,成了大地主几年后他卖掉土地去经商同样得到了政府的奖励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列现象能反映孝文帝改革中生活习俗改进内容的是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篷,左射右射必叠双。”中原地区广泛流行烧烤洛阳商业发达,成为贸易中心中原地区农田大量得到开发

A.

B.

C.

D.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下列哪一趋势

A. 民族的融合

B. 分裂走向统一

C. 中央集权加强

D. 经济中心南移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北魏孝文帝移风易俗改革措施中,不包括

A. 雅重门族    B. 剃发蓄辫

C. 班赐冠服    D. 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均田制实施的前提是

A. 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B. 北魏孝文帝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

C. 封建政府手中有大量的无主荒地    D. 屯田制无法顺利实行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从可操作性的角度看,王安石变法的下列措施,在当时很难真正实行的是

A. 募役法

B. 农田水利法

C. 方田均税法

D. 保甲法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在王安石变法期间,一些人家纷纷让已成婚的儿子独立门户,分家而过,这是为了

A. 逃避农田水利法的义务

B. 逃避保甲法的义务

C. 逃避免役法的义务

D. 逃避方田均税法的义务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下列变法改革中涉及学校教育、人才选拔方面的是

A.吴起变法      B.孝文帝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商鞅变法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隐匿田亩、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

A. 均输法

B. 市易法

C. 方田均税法

D. 青苗法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王安石在变法中始终坚持的一种思想,对扫除重重障碍起了极大的作用的是

A. 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B. 民贵君轻

C.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D. 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下列集中反映了俄国农奴制危机的主要事件是

A. 农奴起义风起云涌

B. 工业发展步履艰难

C. 克里米亚战争

D. 十二月党人起义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该法令的内容肯定不包括

A. 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B. 地主再不能赠送和抵押农民

C. 农民可通过赎买获得份地

D. 取消农民所负担的一切义务

 

详细信息
20. 难度:困难

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影响时说:“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脸,同时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的觉醒开始了。”觉醒是人们认识到俄国

A. 军备落后

B. 制度落后

C. 经济凋敝

D. 吏治腐败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明治维新中,文明开化政策的最主要内容是  

A、提倡西方文化,发展近代教育

B、打破传统的身份等级制度

C、发展新闻出版事业

D、改变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习惯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是  

A、民族危机的加深                 B、倒幕运动的成功

C、西方思想的传入                D、天皇专制的建立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几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日本对此作出的反应中表述有误的是

A. 对外开放,学习西方

B. 改革幕政,富国强兵

C. 推翻天皇,建立民主政治

D. 激发斗志,维护民族独立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根据1889年日本宪法 

A.议会是唯一的立法机关

B.内阁只对天皇负责

C.枢密院成为咨询机关而非决策机关

D.实行君主立宪,天皇解散议会是违法行为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德川幕府统治时期推行的措施主要有实行封建等级制度实行闭关锁国鼓励派遣留学生支持尊攘运动

A.

B.

C.

D.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 )

A. 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

B. 猛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C. 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转向宣传民主共和

D. 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甲午战争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是指

A. 列强侵略使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B. 列强给中国带来了先进技术

C. 列强的贷款提供了资金

D. 列强的侵略打破了洋务企业的垄断地位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提出的救国图存思想的核心是

A. 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厚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B. 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C. 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D. 用民主取代专制,用科学扫荡迷信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他们

A. 不敢触犯封建制度    B. 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C. 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    D. 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戊戌变法的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 彻底的批判了封建思想

B. 发展社会经济

C. 推动政治改革

D. 促进思想启蒙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材料二  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日渐突出,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王安石在上时政疏中指出:“方今朝廷之位,未可谓能得货才;政事所施,未可谓能合法度,官乱于上,民贫于下,风俗日以薄,对力日以困穷。”

材料三  及神宗朝,荊公(王安石)乘胜…….后人但言其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共移气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其害百姓者,可以一旦为更。而其害于朝廷者,则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返也。

回答

(1)材料一所说的三冗具体指什么?

(2)为了改变积贫积弱局面,王安石各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3)材料二中王安石变法为能得贤才,采取了哪些措施?

(4)材料三对王安石变法持什么态度?你是怎样看待王安石变法的?

 

详细信息
32.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旋,省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材料二  自台事后(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既无强邻之逼,揭杆斩术,已可忧危!

——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三  ;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行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下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

材料四: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以君权雷厉风行。

——摘自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回答

(1)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康有为主张的主要意图是什么?对此应如何评价?

(2)材料三四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其依据是什么?

(3)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发出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感慨,请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