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困难 | |
孔子曾说:“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孟子也说:“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董仲舒也认为:“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据此可知,三人都 A. 代表了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 B. 体现了不同时期儒家思想的治国之道 C. 承认、遵循和信奉仁义之道 D. 提升了儒家思想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
|
2. 难度:困难 | |
《论语》中,孔子门徒在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上多有分歧;孔子死后,“儒分为八”。这反映出当时儒学的特征是 A. 思想内涵的丰富性 B. 核心理念的多样性 C. 治国措施的深刻性 D. 传播阶层的广泛性
|
3. 难度:中等 | |
在我国古代儒家思想中,反对“率兽食人”的暴政、强调“民为贵”的民本主义与“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等级观念和“牧民”思想共存共生。这种共生意味着:儒家思想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是一种思想体系中相互呼应、彼此补充的两种特质。其特定价值内涵同源于 A. 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 B. 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 自然经济为主的经济基础
|
4. 难度:困难 | |
《国语》记载:“故有虞氏褅(dì,祭祀)黄帝而祖顼;……夏后氏黄帝而祖顼。”《穆天子传》卷二也记载:周穆王“升于昆仑之丘(神话中黄帝曾经的居所),以观黄帝之宫,而丰隆之葬,以诏后世”。这反映了中国早期 A. 贵族政治体系的形成 B. 宗法制度逐渐确立 C. 政治制度具有连续性 D. 初具民族认同意识
|
5. 难度:中等 | |
《桃花源记》讲述桃花源阡陌交错,鸡犬相闻,居民甚至“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有人把推崇这种桃花源式的生活看成心理上的“返祖”现象,主要是因为这种生活 A. 就是儒家描绘的大同社会 B. 是自然经济下的和谐相处 C. 在中国历史上长期被推崇 D. 是对社会进步的消极放弃
|
6. 难度:中等 | |
唐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绵延近三个世纪之久,这场运动主张文道合一、文以载道。反对追求形式美的骈文,认为其不便于自由地表达儒家思想,又背离了儒家社会教化的需要。据此可知当时 A. 语言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B. 士人借助文学运动复兴儒学 C. 儒学正统地位受到骈文冲击 D. 文学形式深受程朱理学影响
|
7. 难度:中等 | |
唐宋之前,《孟子》在儒家的地位不高。唐宋儒者出于同佛教斗争的需要而自觉地抬升《孟子》的地位;《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人“四书”,成为儒家的经典。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孟子》 A. 具有较强的思辨性 B. 构建了完整的儒学体系 C. 继承了孔子的思想 D. 与佛教思想相冲突
|
8. 难度:困难 | |
王阳明主张“致知格物”,并将其解释为“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正之谓也”。这表明他旨在 A. 颠覆传统儒学的价值追求 B. 维护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 C. 强化名教伦理的社会功能 D. 倡导发奋读书以明理匡世
|
9. 难度:中等 | |
“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的程颢指出:“佛学只是以生死恐动人”,“佛之学为怕生死,故只管说不休”,并以世界为虚幻是强生事。程颢如此评价佛教的主要原因是 A. 三教合流推动佛教渐趋中国化 B. 佛教的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学地位 C. 与儒家重世间伦理的理念不符 D. 儒家思想代表封建统治阶级利益
|
10. 难度:中等 | |
朱熹说:“天地之间,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人物禽兽,皆形而下之器也;形而下之器,自有形而上之道;就形而下之器,穷形而上之道。”这体现了朱熹理学 A. 修养论中坚持格物致知的实践方法 B. 社会实践理论中坚持道统论的观点 C. 理气对立,存天理灭人欲的义利观 D. 理一气二、理气统一的哲学观点
|
11. 难度:中等 | |
从图1到图2,反映出 图1 图2 A. 程朱理学到陆王心学 B. 儒学道统确立与突破 C. 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D. 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
|
12. 难度:困难 | |
朱之瑜(1600~1682)称:“宋儒辨析毫厘,终不曾做得一事。”颜元(1635~1704)认为:“程朱派头始终与尧舜孔孟无干,分毫无益于社稷生民,分毫无功于疆场天地。”两人的本质意图是 A. 抨击程朱理学的空疏学风 B. 倡导经世致用的社会风气 C. 对先秦儒家思想的扬弃 D. 宣扬儒家以民为本的思想
|
13. 难度:简单 | |
有日本学者指出,朱子学体系的主要构成具有鲜明的古希腊哲学中的自然学性质;李約瑟认为,朱熹的理气二元论像是依照爱因斯坦的理论而架构出的世界观。据此可知,朱子学 A. 正确揭示了宇宙的本原 B. 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C. 蕴含着自然科学的理念 D. 与西方科学具有一致性
|
14. 难度:中等 | |
宋代某理学家说:“治道亦有从本而言,亦有从事而言。从本而言,惟从格君心之非,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由此可知该理学家 A. 强调培养个人社会责任感 B. 主张强化封建等级秩序 C. 认为君主德行是治国根本 D. 吸收了道家的治国思想
|
15. 难度:简单 | |
程朱学派与陆王学派虽然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但他们在理想方面却存在着一致性。其一致性表现在 A. 重建儒家文化的新秩序,以安定社会 B. 融合释、道、儒观念,以达到三教一统 C. 强调经世致用之功.致力于政治改革 D. 将理学向下通俗化,以觉醒庶民大众
|
16. 难度:简单 | |
17世纪的中国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大著名思想家,18世纪的法国则涌现出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举世闻名的启蒙思想家。中法两国思想家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 A. 倡导理性主义,批判愚昧和迷信 B. 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主张人民为主 C. 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
17. 难度:困难 | |
明末清初大儒吕留良(1629—1683)在阐发《春秋》大义时特别强调“华夷之分大于君臣之义”、“人与狄夷无君臣之分”的思想。下面解读合理的是 A. 其主要目的是批判君主专制 B. 其思想是对清朝统治合法性的质疑 C. 其思想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D. “华夷之分”是狭隘民族主义的体现
|
18. 难度:困难 | |
从汉到明清,法家代表人物商鞅等人在道德上名声扫地,但法家思想被后继统治者悄然继承应用。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专制加强对法家思想地位的巩固 B. 专制的加强对儒家思想的冲击 C. 儒家理念与政府专制集权的矛盾 D. 儒家思想与专制集权不可调和
|
19. 难度:中等 | |
中国明代思想家李贽与德意志马丁·路德主张共同之处是 A. 否定神权 B. 崇尚自由 C. 挑战权威 D. 倡导民主
|
20. 难度:困难 | |
(题文)明清之际,“蕺山学派”的刘宗周等从理、欲协调角度。初步反思了理学的理欲观;王夫之更以“理高欲中”,系统地分析道德理想和物质追求之间的关系;而清代戴震则从自然人性论和理欲论,深刻地揭露了理学家“以理杀人”的本质。这反映了当时 A. 理学统治地位已丧失 B. 市民阶层的个性追求 C. 开始向近代社会转型 D. 官方哲学受到了冲击
|
21. 难度:中等 | |
公元前5世纪中叶,由于社会需要,古希腊出现了“教授智慧”的智者。但是到了后期,某些智者为达目的,通过不顾事实地玩弄概念,把哲学蜕化为概念游戏、颠倒是非的方术,因而有些人又把智者称为诡辩者。材料反映出在古希腊 A. 思想学术走向没落 B. 诡辩亦为社会需要 C. 智、诡界限逐渐消失 D. 个人主义有泛滥迹象
|
22. 难度:困难 | |
亚里士多德认为:“使用奴隶与使用家畜的确没有很大的区别。因为两者都是用身体提供生活必需品。……很显然,有些人天生即是自由的,有些人天生就是奴隶,对于后者来说,被奴役不仅有益而且是公正的。(《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九卷《政治学》第11—12页)”。下列哪一观点符合亚里士多德的这一逻辑 A. 对于不平等的人施以不平等才是真平等 B. 对于平等的人施以不平等才是真平等 C. 奴隶和自由人的不平等不是天生的 D. 正义与否在于是否使用和奴役奴隶
|
23. 难度:困难 | |
在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面对着不可抗拒的力量,没有屈服,即使只需说一句表示屈服的话就可以获得自由,他也毫不退让。这类神话构成了古希腊悲剧的主题,并成为市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此可知,古代希腊 A. 公民的思想自由遭到压制 B. 传统文化蕴含着人文精神 C. 民众厌倦平淡的世俗生活 D. 神话观念逐步得到了强化
|
24. 难度:简单 | |
在古希腊的服饰设计中,男女通用的“多利亚”服饰,向外翻折的复式底边与穿着者的肚脐平齐,正好位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点;女式服装“雅典娜”中,腰带的设计使用凸显了上下身的比例关系。这些设计反映了当时希腊 A. 平等自由理念 B. 崇尚理性之美 C. 开放包容精神 D. 注重功利实用
|
25. 难度:简单 | |
路德认为“经商、来往、吃喝、睡觉和其他一切于身体有益的事都是善功(美好的功德)”,甚至吃饭喝酒、衣服洁白和头发擦油也是善功。路徳这些思想 A. 意在淡薄人们的宗教信仰意识 B. 客观上反映了新兴资本主义要求 C. 特别强调了思想信仰的重要性 D. 与新教宣传的思想理念背道而驰
|
26. 难度:困难 | |
新教伦理所表现的现世禁欲精神,合理安排的伦理生活却无意中促进了经济活动的开展,新教伦理赋予了经商逐利行为以合理的世俗目的;印度教、佛教、儒教、道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没有经过宗教改革的各大宗教,其古老宗教伦理精神对于这些民族的资本主义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上述材料体现了 A. 新教伦理精神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 B. 只有奉行现世禁欲精神才能发展资本主义 C. 没有经历宗教改革的地区经济不可能发展 D. 经商逐利的世俗目的能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
27. 难度:困难 | |
19世纪末中国出现的维新思想与起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都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两者在宣传自己思想策略上的相同点是 A. 利用宗教反封建思想 B. 通过文学革新推动思想解放 C. 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 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
|
28. 难度:中等 | |
18世纪的欧洲,法国人在反对教会和国家、争取言论自由和人道的斗争中获取快乐;英国的文人则对本国的社会政治体制比较满意;德国的启蒙学者则几乎完全回避政治。这表明 A. 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的传播 B. 政治环境影响启蒙思想发展 C. 经济发展程度决定文化差异 D. 制度构想与政治实践相背离
|
29. 难度:中等 | |
法国大革命时期,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国民党一大宣言指出“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二者观点的相同之处是 A. 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B. 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 C. 追求民主、平等 D. 确立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
30. 难度:中等 | |
军官说:不许争辩,只许操练。税吏说:不许争辩,只许纳税。神甫说:不许争辩,只许信仰。到处都有对自由的限制,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做出这一论断的思想家是 A. 伏尔泰 B. 洛克 C. 康德 D. 卢梭
|
31. 难度:中等 | |
18世纪欧洲报刊在评论某启蒙思想家时指出:“一个法国人竟然不把品德当作君主政体的原则。这是对政府的侮辱,并且几乎是一种叛逆罪。”这一言论 A. 反对人文主义者对君主宽容 B. 认为权力制衡理论有缺陷 C. 批评启蒙运动对理性的推崇 D. 指责社会契约论排斥君主
|
32. 难度:中等 | |
卡西尔在《启蒙哲学》中指出,“18世纪哲学不满足于把分析仅仅当作获得数理知识的伟大的思想工具,它还把分析看作所有一般思维之必需的、不可或缺的工具。这种观点在18世纪中叶获得了胜利”。这说明 A. 启蒙思想摧毁了封建神学 B. 哲学研究转向对社会的关注 C. 理性成为了主流意识形态 D. 启蒙哲学基于自然科学发展
|
33. 难度:中等 | |
晚年的严复对天演论有所反思:“万物流变、演进,自由、平等、博爱,就像庄子说的‘仁义”“只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处。”对严复上述言论理解准确的是 A. 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B. 运用西方进化论批判传统文化 C. 更加客观评价社会进化学说 D. 进一步宣扬西方社会进化思想
|
34. 难度:简单 | |
《物种起源》的出版使生物学发生了一场革命,这场革命如同马克思主义登上历史舞台一样,使生物学从根本上摆脱了神学和唯物主义的束缚。这说明《物种起源》 A. 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体系形成 B. 首先提出生物进化观点 C. 彻底颠覆了上帝的宗教地位 D. 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
35. 难度:简单 | |
它最初源于西方最古老的文学理论。即古希腊人那种“艺术乃自然的直接复现或对自然的模仿”的朴素的观念。对该艺术思潮判断准确的是 A. 主要源于人们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B. 作品成功与否取决于与对象的酷似程度 C. 荷兰的梵高是该思潮的著名代表之一 D. 它的主要特征是源于传统而又反对传统
|
36.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治国理论的核心。“民本”二宇出自《尚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萌芽于西周,形成于春秋时期,在战国时期臻于成熟。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盂子认为民貴君轻;《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我舟,水则覆舟。”战国之后,民本思想不断得到充实与发展,到明清之际达到巅峰。 ——摘编自丁伟民《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现代借鉴意义》 材料二 “民主”一词源于西方,英语的民主democracy源于希腊文demokratia,意思是人民当家作主,启蒙运动时西方明确提出主权在民思想:“主权是属于全体人民的国家最高权力,政府则只是受主权者的委托去执行公意,他们只是以主权者的名义行使主权者所托付给他们的权力。行政权力的受任者绝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撤换他们。” ——据应克复《西方民主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内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和西方“主权在民思想”的不同。
|
37. 难度:中等 | |
儒家思想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随着时代的演进而发生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文明具有注重现世的性质,所以中国杰出的思想家都倾向于首先当注重实际的政治家,对争取各国统治者接受他们的观点很感兴趣。……这种情形驱使孔子周游于诸朝廷之间,希望寻得一位统治者,能采纳他关于理解政治的见解。……但他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的……但是,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著名的“存天理,灭人欲”之说。……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三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必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孔子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汉代统治者采取什么措施促使了“它们最终流行开来”?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朱熹的政治主张和认识论。南宋以后儒学居于怎样的地位? (3)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发展的影响。
|
38.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白蛇传》故事的演变
——据《略论白蛇传故事的主题流变》等 解读材料中的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