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湖北省2019届高三5月第一次调研文综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周代法律规定士以下的人犯死罪处死刑时,要暴尸于闹市,贵族犯死罪时,则秘密处决。王族犯罪用刑时不得使用使其丧失生殖能力的刑罚。这反映了当时

A. 法律限制贵族特权

B. 法外特权的普遍化

C. 宗法伦理的法律化

D. 量刑定罪随意性大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商鞅指出,让马夫监督马夫,就行不通——他们的利益一致,会互相串通,不会彼此监督。假如马能够说话,那么马夫就无法掩藏其过错了,因为马与马夫的利益是矛盾的。把这种思想付诸监察制度的是

A. 汉武帝设刺史问责郡县“阿附豪强”

B. 汉武帝设置内外朝制加强君权

C. 秦朝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D. 秦朝设御史大夫监察郡县长官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钱穆在《中国经济史》中指出:“汉、唐两代经济政策不同,汉代对大商贾重征商税,不许社会有大富之现象。但唐代每丁给田80亩,每家100亩,给予人民最低限度的生活……如欲富裕,则亦不加限制,听任人民各自……发财。”这一变化说明

A. 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冲击

B. 封建大一统政权强化

C. 商人政治地位显著提高

D. 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明成祖时期,阁臣不得直接管理六部诸司事务,诸司奏事也不得通告阁臣,但阁臣“裨益不在尚书下”“自正统后,始专命内阁条旨”。据此可知,明代内阁

A. 逐步上升为法定行政中枢

B. 发展趋势是逐步控制国家决策大权

C. 阁臣的参政权力不断增大

D. 化解了皇帝集权与内阁分权的矛盾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1840年以后,随着中国手工纺纱衰落的同时发生的是手工织布的勃兴,新式织布机为手织机提供了许多改良的启示,结果手工织布的生产率有了显著的提高。尽管有洋布与国产机织布的强烈竞争,手工织布始终未丧失为最有利的农村副业的资格。据此得出的合理解释是

A. 中国传统手工业与外国竞争中处于优势

B. 传统小农经济解体耕织分离

C. 中国土纱业和土布业的解体程度不同

D. 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在同盟会筹备会上讨论这个组织的名称时,有人建议叫“对满同盟会”,孙中山用“革命宗旨,不专在对满,其最终目的,尤在废除专制,创造共和”的理由否定了这个建议。这说明孙中山主张

A. 辛亥革命不以反满为目标

B. 资产阶级政党的软弱性

C. 辛亥革命以反封建为宗旨

D. 辛亥革命要铲除一切专制因素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题文)1935年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在拟定三年重工业建设计划时,提出了在湘、鄂、赣三省建立后方战略基地的设想:“拟以湖南中部如湘潭、醴陵、衡阳之间,为国防工业之中心区域,并力谋鄂南、赣西以及湖南各处重要资源之开发,以造成一个主要经济中心。”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A. 为围剿红军做军事筹划    B. 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 为抵御日军进攻做准备    D. 力图消灭地方各派军阀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一边倒”外交方针其实质就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它完全是一条政治路线。它既不意味着中国政府绝不同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来往,也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无原则地倒向苏联一边。由此可知“一边倒”

A. 保证了中国外交的独立性

B. 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政治孤立

C. 表明中国对国际局势的态度

D. 强化了意识形态的外交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公元前27年至公元3世纪初,伴随着罗马帝国从建立走向繁荣,法律领域也产生了以规范国家事务的公法和管理私人事务的私法这种新的分类标准。这种划分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家加强对家庭和个人事务的干预

B. 经济发展以及国家事务日益复杂

C. 公民事务独立于国家管理外的要求

D. 帝制取代共和制,专制君主出现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从5世纪到15世纪,英国国会只有在国王需要的时候才召开。"在亨利七世统治的24年中,国会只召开了七次,伊丽莎白一世在位的45年中,国会只召开了10次”。1694年英国制订了一个《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材料表明

A.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 国家权力重心发生转移

C.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 国王统而不治局面形成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率先转向贸易保护主义,并引起各国纷纷效仿,致使新贸易保护主义得以蔓延和扩张。材料表明

A. 美国面临日本和欧共体国家的挑战

B. 资本主义陷入滞胀

C. 美国主导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D. 世界市场面临挑战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20世纪80年代,美国作家艾丽丝沃克的小说《紫颜色》描述了20世纪初到二战前夕,贫困的乡下黑人女孩西丽在孤单无助、悲伤中奋发图强,改变了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地位的故事。该作品

A. 是女性地位上升的产物

B. 反映了黑人政治地位的上升

C. 具有批判现实主义风格

D. 是现代主义流派发展的结果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仁指好的道德。孔子首先把仁作为儒家最高道德规范,提出以仁为核心的一套学说。仁的内涵极其丰富,基本含义是“仁者爱人”。仁字从人从二,也就是人们互尊、互助、互爱的意思,强调对他人的尊重和友爱。“礼之用,和为贵”。儒家讲“和”、讲“礼”,仍以“仁义”为本。守“礼”的实质,乃在于归“仁”。只要人们按照“和”的原则处理人际关系,就能造就人与人之间的仁爱相亲,社会和谐,《中庸》称之为“天下达道也”。

——摘自季明《古代中华思想中的核心价值观》

材料二:近代中国价值观的变革,一方面表现为对传统的批判;另一方面表现为新价值观的建构。不过,此批判与建构经过了一个阶段性的过程。对此过程进行回顾,可以发现一些重要的启示:其一,中国近代价值观的确立是继发性的,而继发性说明“自由”、“平等”、“民权”等观念的普世意义。其二,中国近代价值观的变革与法国大革命前的思想一样,是一种启蒙性质的思潮。其三,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潮是一种“救亡型启蒙”,即它深深打上了“救亡图存”的时代烙印。

——程志华《批判与建构——价值观在近代中国的嬗变》

材料三: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此高度重视。2014年10月、2016年5月,总书记分别主持召开了文艺工作座谈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两次重要讲话都已成经典文献。2018年8月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总书记也对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2019年3月全国两会上,总书记参加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联组会,再次彰显了对相关工作的高度重视。在这次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坚持”的要求——“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可以说是抓住了根本、说出了关键。“四个坚持”反映了当代中国价值观。

——人民日报《“四个坚持”,习近平对文艺创作、学术研究提出新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价值观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价值观的变化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构建当代中国价值观的主要意义。

 

 

三、论述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他(梁启超)看来,眼下的西方文明已经走到了尽头……哪能再给非欧民族提供效法的榜样。……西方文明走到这步田地,表面上是战争所致,实际上是西方文明内在的弱点所造成的。

俄国的道路是靠马克思主义的指引,十月革命的胜利亦是马克思主义的巨大成就。俄国同样是一个专制主义国家……可是,就是在这片既专制又落后的土地上,竟然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个社会主义国家……从而一夜之间把西方的资本主义世界远远抛在后头。

你是否赞成材料观点?请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若赞成,请概括出材料中观点并进行分析说明;若不赞成,请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分析说明。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四、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29年2月,立法院推定吴尚鹰、胡展堂等五人为起草小组,负责起草《土地法》,历时一年半完成。1930年6月30日,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公布了《土地法》。《土地法》条款:第七条“中华民国领域内之土地,属中华民国国民全体,”的规定指出了国民政府上地改革的最高目标,即土地国有。《土地法》对个人或集体所有土地面积最高额的限制、国家随时征收私有土地。《土地法》有减免地租及反对预租、押租等条款。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土地改革被迫停顿下来。

——摘编自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土地法》评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土地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京国民政府土地改革的意义。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法国领导人认识到对军事上不断加强的德奥同盟进行战争是非常危险的,在与英国存在着隐蔽而持续的殖民冲突的情况下,其结果甚至是灾难性的。1899年,法国在法绍达事件中对英国让步。英国与俄国在远东、中亚的冲突,与法国在非洲的冲突,分散了英国的力量,减少了它对德国的“世界政策”的抵抗能力。1904年2月,日俄战争爆发,英国惧怕法国参与俄国方面的作战,因为一旦这种情形出现,英国不得不按照英日同盟的义务而协助日本作战,因此,英国希望加快对法谈判的进程。1904年4月8日,双方签订《英法协定》。其中最重要的是关于埃及和摩洛哥的声明以及所附的秘密条款,这实质上表明法国承认英国对埃及的占领,不妨碍英国在埃及采取的行动,英国承认法国对摩洛哥的特权地位。通过这一协定,“英国人解决了他们同法国的分歧,避免了同俄国的战争”。

——摘编自《世界历史百科全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英法协定》签署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英法协定》的性质及其的签署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东西文明之互争雄长,历史上之遗迹已数见不鲜,将来二种文明果常在冲突轧轹之中,抑有融会调和之日,或一种文明竟为其他所征服,此皆未决之问题。以余言之,宇宙大化之进行,全赖有二种之世界观鼓驭而前,即静的与动的,保守与进步是也。东洋文明与西洋文明,实为世界进步之二大机轴,正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而此二大精神之自身,又必须时时调和,时时融会,以创造新生命而演进于无疆。由今言之,东洋文明既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为救世界之危机非有第三新文明之崛起不足以渡此危崖。俄罗斯之文明诚足以当媒介东西之任,而东西文明真正之调和则终非二种文明本身之觉醒万不为功。所谓本身之觉醒者,即在东洋文明,宜竭力打破其静的世界观,以容纳西洋之动的世界观,在西洋文明宜斟酌抑止其物质的生活,以容纳东洋之精神的生活而已。

——李大钊1918年7月《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大钊选择第三新文明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李大钊“此二大精神之自身,又必须时时调和,时时融会”的观点。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