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上海市嘉定区2019届高三等级考试第二次质量调研(二模)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西周早期青铜器利簋铭文“武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尚书·牧誓》“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牧野”以上材料指向同一事件,两则材料

A. 互为印证

B. 互相矛盾

C. 孤证不立

D. 不足采信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左传》“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此处鼎的主要功能是

A. 生活用品

B. 祭祀礼器

C. 权力象征

D. 生产工具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有学者称,“没有周公就没有儒家的历史渊源”。这里“历史渊源”是指周公制定的

A. 分封制

B. 礼乐制度

C. 宗法制度

D. 井田制度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历史名人出生于公元前4世纪上半期的是

 

①庄子

②荀子

③孟子

④柏拉图

⑤亚里士多德

⑥苏格拉底

公元前369年

公元前313年

公元前371年

公元前427年

公元前384年

公元前469年

 

 

A.

B. ①③⑤

C.

D.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汉初推行“与民休息”政策,与之相对应的思想基础是

A. 法家思想

B. 黄老思想

C. 儒家思想

D. 墨家思想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众多宰相集体议事,分工明确互相牵制”描述的政治制度是

A. 三公九卿制

B. 内外朝制

C. 三省六部制

D. 内阁制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某个朝代“正朝着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此学者所说的朝代最有可能是

A. 西汉

B. 唐朝

C. 宋朝

D. 清朝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中国知识线与外国知识线相接触,晋、唐间的佛学是第一次,明末的历算学便是第二次”。中外知识线第二次接触的世界背景是

A. 明代朝贡贸易

B. 新航路的开辟

C. 启蒙运动开展

D. 工业革命扩展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专制”与“自由”、“特权”与“平等”、“神性”与“理性”体现了17-18世纪社会现实与思想观念的对立。这种对立最典型的国家是

A. 英国

B. 美国

C. 日本

D. 法国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英国外交大臣格雷曾对着伦敦街头辉煌灯火发出“整个欧洲的灯火正在熄灭”预感,其依据是

A. 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B.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 英国工业革命开展

D. 第一次世界大战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1936年12月,对中国无尽内战“提不起兴趣”的美国《纽约时报》突然在头版连续15篇重量发布中国新闻。与此转变相关的事件是

A. 西安事变震惊中外

B. 红军长征胜利会师

C. 七七事变日本侵华

D. 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下表为英国不同年代总就业人口中农业与工商业所占比例,导致这一结构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 海外殖民

B. 工业革命

C. 圈地运动

D. 光荣革命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19世纪末因国家统一和工业化导致社会面貌发生根本变化,工业产值迅速上升的国家是

A. 英国

B. 法国

C. 德国

D. 俄国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自由放任”和“国家调控”是资本主义经济两个不同阶段的重要特征,这一特征转型的典型标志是

A. 第二次工业革命

B. 罗斯福新政

C. 经济大萧条

D. 第二次世界大战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发出此种呼喊的是

A. 魏源

B. 严复

C. 章学诚

D. 梁启超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一书最早阐发到甲午战争结束后渐趋沉寂的近代思潮是

A. 中体西用

B. 进化论

C. 民主共和

D. 实业救国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木制帆船舰队再也无法与蒸汽动力的战船相对抗了”基于此种教训与认识而进行“改变”的国家有

A. 英、法、美

B. 俄、日、清政府

C. 德、俄、美

D. 法、德、日本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清末学堂里,学生们从《民报》上可以看到的是

A.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

B. “变法之本,在于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C. “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

D. “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二战后它曾是大国合作的试验场,也曾是大国博弈的竞技场。它是

A. 德国

B. 法国

C. 美国

D. 苏联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1961年英国首相麦克米伦找到法国总统戴高乐,言语间浸透热心,“请相信我!让咱们把欧洲团结起来吧,亲爱的兄弟!咱们三自己能够一同干:您、我和(西德总理)阿登纳。”英国要表达的是

A. 抵制美苏冷战

B. 参与欧洲联合

C. 控制欧洲市场

D. 实现欧洲自强

 

二、填空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中国走向世界:新中国的外交经历了“一边倒”外交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断拓展外交舞台,致力于全方位的外交关系,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请将图片下字母按表格内逻辑关系填入适当位置。

外交历程

主要表现

“一边倒”外交

 

初登国际舞台

 

外交舞台的拓展

 

全方位的外交

 

 

 

 

 

三、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观察下图,新中国建交三个高峰期分别是什么时段?简要说明第三高峰期出现的国际国内背景。

 

 

四、填空题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概括20世纪不同历史阶段特征,完成下表

 

时间

主要调整形式

调整的主要结果

20世纪上半叶

 

 

 

20世纪下半叶

 

 

 

 

 

 

五、判断题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如果对20世纪50年代中期前两极争霸格局形成进行梳理,正确排序是:

A.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力量的崛起

B.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C.雅尔塔体系的建立

D.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主导地位形成

 

六、简答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你如何看待20世纪国际秩序调整形式的差异?

 

七、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1792年7月,英国马嘎尔尼携带国王乔治三世的国书,率贸易使团从朴次茅斯港启程访华,1793年抵达中国。

材料一  英国马嘎尔尼贸易使团访华铩羽而归

 

英国使团准备

清政府态度

 

祝寿礼品

天文仪器、地球仪、望远镜、秒表;战舰模型、毛瑟枪、连珠枪、利剑;有关城市、教堂、城堡、陆战与海战、船坞、赛马等的写生画等。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被视为“奇巧”之物未被重视。

 

具体要求

 

准英商在舟山、宁波、天津等地贸易;在舟山附近指定一小岛,为英商停泊、居留、存放货物之所;粤海关除正税外悉免其他一切税收,中国应公布关税额例,以便遵行;准在北京常驻外交使节等。

“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画界分疆,各有所属。”

“至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一节,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

 

 

 

 

材料二:法国大革命的夺目烈焰闪耀欧洲大陆

 

 

1793 年处死路易十六

材料三  “如果这两个国家能增加它们间的接触,能互相吸取对方最为成功的经验;如果那个早于别国几个世纪发明了印刷与造纸、指南针与舵、火药与火器的国家,同那个驯服了蒸汽并即将驾驭电力的国家把它们的发现结合起来,那么中国人与欧洲人之间的文化交流必将使双方都取得飞速的进步,那将是一场什么样的文化革命呀!”

——阿兰·佩雷菲特(法国1989.5)著王国卿译《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

问题:

 

(1)根据材料一,马嘎尔尼贸易使团对华具体要求涉及哪些方面?

(2)材料一、二中英法两国1793年代社会诉求存在怎样的差异?简述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一、三,谈谈你对阿兰·佩雷菲特关于中英交往评价的认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