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
A. 播种方式的变革 B.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 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 D. 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
2. 难度:简单 | |
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 都江堰 B. 郑国渠 C. 灵渠 D. 芍陂
|
3. 难度:简单 | |
假如你到博物馆去欣赏后,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某种手工制品代表该时期手工业的最高水平,你认为下面各组分类正确的是 A. 商周——铁器唐宋——陶器明清——瓷器 B. 商周——漆器唐宋——青铜明清——瓷器 C. 商周——青铜器唐宋——瓷器明清——丝织品和瓷器 D. 商周——玉器唐宋——漆器明清——呢绒和棉布
|
4. 难度:简单 | |
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很大的发展变化,其商业活动已不限制在市内。有一本专门介绍这种商业活动变化的书籍,请你从下列各项中选出一个比较合适的书名 A. 《东京城的辉煌》 B. 《西京城的衰落》 C. 《汴河两岸好风光》 D. 《坊墙去除利工商》
|
5. 难度:中等 | |
明朝后期,出现“末富居多,本富居少”,江南农村人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商者,三倍于前”的社会现象,这说明 ( ) A.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 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C.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 商品经济相对发展
|
6. 难度:简单 | |
清朝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其中的“机户”和“机匠”之间的关系应是 A. 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 B. 基本上是纯经济关系,属于雇佣关系 C. 地主与农民的关系 D. 相当完善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
7. 难度:中等 | |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本具有天生的特殊的世界主义性质”,“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挖掉了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建立了同“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新的工业。其中“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挖掉了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在近代中国的表现指( ) A. 家庭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 B.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 C. 中国社会经济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 中国民族工业产生
|
8. 难度:简单 | |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 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 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
9.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中国近代一张火柴的商标。其设计最能反映( ) A.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 B. 中国近代轻工业发展较快 C. 抵制洋货运动的坚强决心 D. “实业救国”的爱国精神
|
10. 难度:简单 | |
“凡通商口岸,内省腹地,其应兴铁路、轮船、开矿、种植、纺织、制造之外,一体唯民间开设,无所禁止,或集股,或自办,悉惟自便。今以商贾之道行之,绝不拘于官场体统。”这一政策有利于( ) A. 洋务派 B. 民族资产阶级 C. 农民 D. 小资产阶级
|
11. 难度:简单 | |
美国的著名中国史学家费正清教授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 A. 工业结构存在不合理 B. 地区分布存在不平衡 C. 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 军阀混战的影响
|
12. 难度:困难 | |
有人把辛亥革命后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两个时段称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两个春天”。“两个春天”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 相对有利的国际市场环境 B. 政府政策的有力推动 C. 列强侵略瓦解了自然经济 D. 倡导国货运动的影响
|
13.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 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B. 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C.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 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
14. 难度:简单 | |
下图中反映的历史事件直接造成了农村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的是 A. 1952年土地改革 B. 1954年农民入社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5. 难度:简单 | |
《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曾这样唱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市,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歌词中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指的是 A. 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B. 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C. 促进深圳与香港经贸关系的发展 D. 设立香港和澳门为特别行政区
|
16. 难度:中等 | |
上海宝山钢铁集团公司是国家投入巨资建设的一个特大型企业,该企业建立了公司体制,发展了一大批子公司和参股公司,从单一的钢铁生产企业转变为以钢铁生产为主,金融、贸易、机械、运输、服务业等产业并举的综合性企业集团。该企业的这一重大发展变化与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相关的是( ) A. 管理体制改革,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 B. 改革所有制形式,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C. 分配方面改革,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D. 产权制度改革,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
17. 难度:中等 | |
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辫线鞋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
18. 难度:简单 | |
黄遵宪(1848—1905)生活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寄托情思的诗作《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州……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所反映的是 A. 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 西方建筑风格的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的样式 C. 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 D. 西方餐饮的传入影响了中国的传统饮食
|
19. 难度:简单 | |
1874—1877年,《申报》连续刊载了“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进展的消息,这是中国新闻史上力度最大、时间最长的冤案报道,引起强烈社会反响,促成该案的平反。这说明 A. 大众传媒开始关注民众生活 B. 《申报》的主要功能是时政评论 C. 大众传媒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D. 《申报》促进晚清司法制度改革
|
20. 难度:简单 | |
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使新旧两个大陆建立了联系。在评价他时,有人认为他是个殖民者,对美洲人民进行了野蛮侵略和屠杀。有人说他使美洲“走出原始的野蛮状态,进入文明时代”,“缩短了美洲社会步入资本主义文明时代的历史进程”。20世纪80年代后,人们用“两个文明汇合”、“两个大陆相遇”看待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对哥伦布评价不同主要是由于评价者 A. 国籍不同 B. 阶级出身不同 C. 史观、立场不同 D. 受教育程度不同
|
21. 难度:困难 | |
新航路的开辟,不仅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也对欧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由此出现了不同的别称,如“黄金的漏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新航路的受害者”等,三者对应的分别是 A. 西班牙、荷兰、意大利 B. 葡萄牙、英国、美国 C. 英国、意大利、德意志 D. 意大利、法国、荷兰
|
22. 难度:简单 | |
(题文)美国新总统奥巴马话一向比较严谨。但他在2009年2月24日国会演讲中却出现一项失误,将世界上最早发明汽车的人国籍说错了。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世界上最早的汽车发明者是 A. 美国人 B. 英国人 C. 德国人 D. 法国人
|
23. 难度:中等 | |
资本主义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在经过了几百年风霜雪雨的洗礼之后,他理想中的经济自由化竟然在现实中会遭遇如此的困境,并出现如此的“异化”。这种“异化”在19世纪晚期表现为 A. 资本主义经济完全自由竞争和贸易 B. 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垄断现象 C. 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实施社会保障 D. 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
24. 难度:简单 | |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成为所有工业生产的组成部分。电力时代,也就是第二次技术革命,其引发力量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A. 兴起于重工业 B. 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C. 首先发生在英国 D. 电力的广泛使用
|
25. 难度:中等 | |
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这样说:“1931年,世界各地的所有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或不在起作用的可能性。”他这句话的背景是 A. 美国资本主义被推翻 B.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 C. 新中国建立 D. 经济危机的严重破坏
|
26.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晋商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材料三 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地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 材料四 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而工商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引自《苏州府风俗考》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该模式具有怎样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 (2)据材料二、三归纳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你是如何看待清朝实施的这些经济政策的?
|
27. 难度:中等 | ||||||||||||||||||||||||||||||||||
经济结构指国民经济的组成和构造。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 ——摘编自《历史学家茶座》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材料三:浙江省温州地区三个重要年份的农业生产发展状况
——摘自《中共浙江省温州历史大事记(1949年5月——1994年12月)》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自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经济结构出现了哪些变动? (2)据材料二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上两个重要年份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背景。
|
28.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托勒密留下的传统地理观念——赤道附近的海水会“沸腾”,南方炎热,生命无法存在。1418年的第一次试航就因为船员对赤道太恐惧而被迫返航。而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恐惧慢慢消失,直到1500年人类历史上的迎来一个重要转折点。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材料三 工业革命不仅提高了生产力,还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恩格斯说:“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工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材料四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航海家们打破恐惧、挑战海洋的“无形之手”有哪些?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描述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过程。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选择了陆地”指的是中国实行了什么政策?导致中国“选择了陆地”的因素有哪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