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新疆乌鲁木齐八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元代王祯《农书》记载:“冶铸者为排以吹炭,令激水以鼓之也……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该记载反映了

A. 冶炼技术的发展

B. 水利工程的兴修

C. 灌溉工具的改进

D. 铁制农具的出现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列宁在俄国这个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国家就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富有创新意义的成功探索。这一举措是指

A. 新经济政策

B. 斯大林模式体制的建立

C.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 混合经济体制的实施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邓小平时代》记载:“1978年,邓小平与美国工商界人士交谈中,鼓励美国商人对华投资,中国商品可供出口,用来购买技术。”“(他)允许市场逐步发育,使人们获得经验,让制度适应更加开放的经济。”材料佐证当时邓小平最具远见的是

A. 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 促成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 将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市场经济结合

D. 全面阐述了“一国两制”伟大的构想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观察下图,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

A. 海南经济特区的建立

B. 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C. 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

D. 沿海经济开发带形成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据《民国鄞县通志》记载:近代以来宁波妇女发髻,初受苏沪之风影响,流行“上海头”,清末又流行日本发式,辛亥革命后则加髻于前额,称为“兴汉头”。这说明

A. 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显著提高

B. 民主共和的观念渐入人心

C. 流行文化代表社会主流方向

D. 民间风尚折射出社会变化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纪录片《复兴之路》在描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化建设时讲道:“共和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等等”。其原因是

A. 一五计划的实施

B. 三大改造的进行

C.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 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行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我国近代著名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生产的“红金龙”香烟烟盒上写着:“今有烟二种,一为国货,其一则否。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少许利权,否则为国家增漏卮矣。”由此可以看出

①为追求利润而不惜欺骗国人

②有利于抵制外来经济侵略

③争尝异味乃人之普遍心理

④反映了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精神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不包括

A. 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B. 西方福利国家在战后得到发展

C.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出现“知识经济”

D. 出现滞胀状态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一书中指出:“从1953—1956年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中国实现了对全社会各种行业的国有化或称作集体化运动,公有制经济得以确立。”这里的“国有化”或“集体化运动”是指

A.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 “大跃进”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文化大革命”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1522年9月6日,某国国王举行嘉奖仪式,特地制作了一个地球仪,赠送给生还的18位勇士,说:“你们第一个拥抱了地球。”该国王嘉奖18位勇士的主要原因是他们

A. 最早到达非洲最南端,开辟了前往东方的航道

B. 横跨三大洋,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C. 作为友谊使者,开通了亚洲与非洲的海上航路

D. 四次横渡大西洋,抵达美洲,开辟了欧美航路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人类工业文明进程中的里程碑,它们都

A. 始于纺织业

B. 从英国开始扩展到各国

C. 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

D. 以电力作为能源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六集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反映了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全片分别以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为主题线索,其中“十一届三中全会”应该在

A. 千年巨变

B. 中国新生

C. 伟大转折

D. 世纪跨越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我国成为当今世界上少有的一个工业体系完备的大国。奠定我国工业化初步基础的是

A. 新中国的成立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一五计划”的实施

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某班同学在一次历史研究性学习中,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列强侵略扩张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下列提出的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A. 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B. 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带来深重的灾难

C. 其目的是传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D. 促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有学者将罗斯福的经济理论概括为:“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运营,并不总是有利于、并不总是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有必要,这种运营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对上述这一概括性评语中的关键词理解错误的是

A. “应当保留”指保持资本主义

B. “经济的运营”指市场经济机制

C. “改进和补充”指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

D. “普遍福利”指建立“福利国家”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1985年5月12日《解放日报》发下表篇题为《乡镇工业看苏南,家庭工业看浙南——温州33万人从事家庭工业》的报道,并提出“温州模式”的概念。“温州模式”能够出现的前提是

A. 国有企业经营困难

B. 城市基本实现工业化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D. 人民公社体制的变革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1904年,上海天足会发行了书目30多种,其中包括《张尚书(之洞)劝戒缠足章程叙》《袁宫保(世凯)劝戒缠足示》《劝戒缠足示谕》等。材料说明

A. 辛亥革命推动了社会习俗变迁

B. 社会精英倡导移风易俗

C. 社会各阶层普遍接受废止缠足

D. 戊戌变法影响习俗变迁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下列民谣能反映辛亥革命引起社会风貌变化的有

①剪发兴,辫子灭

②天足兴,纤足灭

③阳历兴,阴历灭

④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②③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观察以下图片,促使人类的交通工具发生革命性变化的原因是

 

 

A. 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B. 垄断组织的出现

C.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D. 思想观念的转变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信息能将电气传,霎时万里寄华笺。行名推累葛蓝姆,铁线曾从海底穿。”这首近代中国的竹枝词赞叹的是

A. 轮船

B. 电车

C. 电话

D. 有线电报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1939—1955年,英国以燃料、食品等为代表的被管制商品的黑市交易非常活跃,“汽油劵”更一度成为“硬通货”在市场流行,这对英国经济造成了较大影响。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B. 战争造成英国物资短缺

C. 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D. 英国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一组历史图片,该组图片体现的最恰当的主题是

 

A. 经济结构的变动

B. 列强的经济侵略

C. 民族工业的兴起

D. 自强求富的探索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对清朝闭关政策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使中国失去了贸易主动权

②阻碍了中外科技交流

③阻碍了中国经济的进步和发展

④有效抵御了西方的殖民侵略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1956年2月,《人民日报》接连发表《不要轻易改变原有的生产和经营制度》、《慎重地改造城市小商店》、《慎重地从经济上逐步改组公私合营企业》等社论。这些社论旨在

A. 肯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

B. 强调稳步推进工商业改造

C. 重申开展“一五”计划的意义

D. 宣传国民经济恢复的成就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纪录片《大国崛起》中讲道:“(当时苏联)要对农民做让步,要允许农民能够个体地经营自己的经济,允许市场的存在,要利用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来恢复生产、发展经济,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准备条件。”当时苏联的这项政策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社会主义工业化

D. 农业集体化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据如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民生问题成为国家财政支出关注的重点

B. 对外开放政策推动了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C. 民营企业成为社会投资主体的趋势加强

D. 经济建设支出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1949年4月,刘少奇在《天津工作问题》调查提纲中写道:“为在党的总路线之下实现发展生产的目的,必须正确确立与改善一下各方面的关系: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城乡关系、内外关系。”这一思想

A. 有利于推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B. 准确指出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

C. 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方针

D. 为社会主义改造提醒了理论基础

 

详细信息
28. 难度:困难

铁匠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创办的发昌机器厂,专为美国商人经营的船坞加工、打制船坞零件,后来转化为近代企业。对上述史实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发昌机器厂设厂之初的性质仍属于传统手工工场

B. 美国大规模的资本输出为加工业提供了可能

C. 集中体现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实业救国思潮

D. 发昌机器厂的创办获得了地方政府的全力支持

 

详细信息
29. 难度:困难

“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的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是

A. 商品经济的发达

B. 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C. 政府的大力推广

D. 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详细信息
30. 难度:困难

《周礼·考工记》记载:“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剂);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金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乾之齐;金锡半谓之鉴、遂之齐”。该史料说明了

A. 西周青铜器制造水平高超

B. 西周冶炼和淬火工艺发展

C. 青铜器按照礼制要求制作

D. 周代的青铜器大多为礼器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材料二  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逐渐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高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民破”。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靠商税。”

——马端临《文献通考》等

(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商鞅持此主张有何目的?

(2)指出材料二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的商业发展状况。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前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早期主要民族企业一览表(部分)

 

 

企业名称

地点

资本

雇工

所用机器或产量

 

继昌隆缫丝厂

广东南海

1万元

 

700人

 

使用蒸汽动力

贻来牟机器磨房

天津

7万元

10人

机器磨面

 

通久源轧花厂

 

宁波

 

5万两

 

400人

新式轧花机40台

宏远堂机器造纸公司

 

广州

15万两

 

 

每周产纸40吨

燮昌火柴公司

上海

5万两

800人

日产火柴50箱

 

 

——摘编自林丙义《中国通史》

材料二  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从制度选择的层面去考察,在世界范围内,无非有两条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从方法或具体路径选择的层面去考察,按照陈云的说法:“工业化不外三条路:重轻并进,先重后轻,先轻后重。

——沙健孙《毛泽东思想通论》

材料三 

 

 

材料四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早期民族企业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初期工业化建设的规划。

(3)材料三的粮食产量变化得益于哪一改革措施?该措施对我国农村经济有何影响?

(4)材料四中邓小平阐明了什么观点?在此基础上,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什么?

 

 

详细信息
33.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雅典,除了将军和司库官之外,所有官吏均从年满30岁的公民中抽签选出。同时还规定,出十将军外,所有军政官吏,任期都是一年,不得连选连任。如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五百人议事会,即由30岁以上的全体公民抽签选出;有6000名陪审员组成的公众法庭的选举办法也是抽签。

——摘编自陈德正《古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浅析》

材料二  克里米亚战争爆发,由于英国政府管理的混乱、低效率,给军队造成了相当大的伤亡……1870年6月,英国政府颁布枢密院令。规定,凡未经考试并持有文官事务员会资格证书者。一律不得从事任何事务官职。从此以后,一切文官职位的任命,都必须根据文官事务委员会的规定,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

——摘编自杜丽《英国公务员制度形成的历史与贡献》

材料三  在撒切尔执政时期,英国政府开始改革文官队伍,力求使得文官的知识体系更好地与现实需求契合。通过对文官的“通才”选拔中可能存在“专业缺位”的问题进行改革,英国要求文官在具有丰富知识的基础上,更要精通某个专业领域,于是“专业性”逐渐成为了对文官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

——摘编自吴俊桥《关于英国公务员制度的探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雅典官吏任用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公务员制度的作用。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现代英国公务员标准的变化及原因。

 

 

详细信息
34.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1)根据材料一,概括小农经济的特点。

材料二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和企业发展的因素。”

——《中国全史·商贾史》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古代否定或摧毁商业发展的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

材料三  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指朱其昂)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日计焦煤若干,及用机器司务两人外,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然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者迥然不相同。

——1878年12月14日《申报》

(3)根据材料三,概况近代中国经济的特点。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