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安徽省合肥市、合肥六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有人曾提出“领地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削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个概念,对古代中国处于“领地国家”时期叙述正确的是

A. 确立了以土地国有为基础的社会公有制

B. 形成了地方绝对效忠中央的制度

C. 构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文化心理认同

D. 实现了以家天下为核心的集权机制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下图为西汉初年中央和诸侯王国所管辖的行政区和人口统计表。对比统计图表中中央和王国所管辖的郡和人口数,可以得出的推论是西汉初年

 

 

A. 中央辖郡政治地位高于诸侯国

B. 中央政府完全失去对地方的控制

C. 统治者不赞成实行中央集权制

D. 中央辖区经济发展高于王国辖区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子赣(贡)既学于仲尼(孔子),退而仕于卫,废著鬻财于曹、鲁之间,七十子之徒,赐(即子贡)最为饶益。……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这反映出当时

A. 商人地位遭到了一定抑制

B.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盛行

C. 商业发展冲击了等级制度

D. 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朝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

 

出处

记载

《田舍》

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

《全唐诗补逸》

良田收百顷,兄弟犹工商

《唐大诏令集》

寺观广占田地……侵损百姓

《全唐史》

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侵吞,莫惧章程

 

 

A. 土地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护

B. 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

C. 士农工商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D. 政府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宋代科举考试不断完善,竞争日趋激烈,据《哈佛中国史——宋的转型》统计1106年州试录取率为3%,1190年下降为1.3%,到13世纪仅为1%。这一现象说明

A. 考试人数逐年变化

B. 统治基础日益受到削弱

C. 精英教育不断强化

D. 社会矛盾必将日趋尖锐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宋代著名山水画家郭熙、范宽等人在绘画创作时重视对岩石的质地进行研究,同时对水的波纹、树叶的构成甚至季节的变化都加以仔细观察分析,这表明宋代

A. 自然科学取得重大进步

B. 格物精神影响绘画创作

C. 艺术形式的平民化趋势

D. 商品经济获得空前发展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司南发明之初,必须有地盘(刻有干支)配合才能使用。而南宋罗盘不但有子午正针,还有子午丙壬间缝针,两者之间有一夹角,即磁偏角。上述材料反映了

A. 传统科技催生近代科学

B. 自然科学逐渐取代封建迷信

C. 传统科技的自我完善

D. 中国古代海域不断扩大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1898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王安石变法,专务剥民,宋因以致乱,此变而失者也。商、王之失在残酷剥民,非不可变也,法非其法也。”上述言论

A. 体现了以史为鉴的传统论证模式

B. 指出了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C. 反映了对传统与变革冲突的迷惘

D. 表明了反对学习西方的坚定立场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表是1842—1845年清政府奏报毒品犯罪文件情况统计表。

 

年份

贩卖

吸食

种植

其他

总数

1842

11

10

0

4

25

1843

4

14

1

0

19

1844

11

11

0

0

12

1845

2

0

0

0

2

 

 

对上表解读合理的是

A. 禁烟运动取得巨大成果

B. 贩卖鸦片现象基本杜绝

C. 政府禁毒力度逐渐减弱

D. 吸食鸦片人数大幅下降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1853年太平天国正式开科取士,规定:“人人都可考,凡应试者皆及第”,考试内容为拜上帝教的教义,考试还打造出科举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据此判断太平天国的科举考试

A. 实现了男女平等的主张

B. 向民众普及了天主教教义

C. 争取到士人的广泛支持

D. 表达了对封建正统的反叛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表是美国《纽约时报》对卢沟桥事变的部分报道

——(据2018年1月14日北华大学东亚中心副研究员赵文铎文章整理)据该表可推知

 

记述

出处

“日军发言人指出,南京政府将这场局部冲突扩大为全面战争,明显为了恶化局势。既然南京政府采取敌对手段,那么中国中央政府就要(对这场战争)负责任”

1937年7月12日,《纽约时报》“日军谴责南京政府”的报道

日本“政商界领袖支持内在中国的举动,日本官员坚持认为,和平有赖于南京同意在华北地区达成和平协议”

1937年7月13日,《纽约时报》

日本人在广播中说,中日之间的所有麻烦的根本原因是由国民党推行的反日政策和中国人民统一意识下培育出的反日情绪

1937年8月1日,《纽约时报》

 

 

A. 美国政府支持中国抵抗日本侵略

B. 国民政府改变了对日的原有政策

C. 日本侵华是为了保护华北的利益

D. 美国《纽约时报》立场比较客观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下图反映的是近代中国农村棉纺织业用机纱与土纱的占比情况(单位:%)。据图中信息可得出的结论是,这一时期

A. 中国传统经济生命力顽强

B. 西方商品在华倾销遭到了遏制

C. 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受阻

D. 中国政府对民族工业进行压制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中国的现代化开始于内忧外患的国情之下,可以说中国现代化的道路是从洋务运动开始的,即从1860年到1911年辛亥革命的晚清现代化运动,从1911年到1949年的中华民国时期的现代化运动和从1949年至今的现代化运动。纵观三个阶段的中国现代化运动,呈现出的特点是

A. 自始至终都与救亡图存的政治主题相伴随

B. 西方道路和经验一直是学习模仿的对象

C. 学习主题经历器物到文化再到制度的过程

D. 从学习模仿走别人的路到开辟自己的路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对外援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外援助显得更为“低调”,在此期间,援助补贴下降,对外经济联络部被降级,部分臃肿的援助项目遭到审查。对外援助相对于六七十年代也相当克制,相对突出受援的特征。这种变化反映出

A. “左”倾思想严重干扰中国外交的发展

B. 中国物质匮乏无法提供更多的对外援助

C. 对外援助由政治导向为主转向多元需求

D. 不结盟外交政策导致中国援助对象减少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据布里滕统计,1895年我国报刊共有15家;1895-1898年间,数目增加到60家;1913年有487家;五四运动时期数量更为激增,当时《中国年鉴》的估计是840家,《申报》认为有1134家。材料反映出

A. 五四运动广泛传播民主科学

B. 清末政府严格控制报刊创办

C. 辛亥革命后掀起思想解放风

D. 中国人的文化水平大幅提高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1937年国民政府对民营工商业的贷款为14.71亿元,1939年增至25.78亿元。政府还从国外购得五金、化学、电气等器材,以低价供给民营厂矿。国民政府扶持民营工矿业的主要目的是

A. 抑制民族资本急剧膨胀

B. 服务战时形势的需要

C. 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 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1964—1980年,中国中西部地区城镇规模持续扩大,新建城市4个,扩建了70余个新兴工业城市,重工业成为这些城市的特色,这一时期中国的城市化

A. 莫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B. 制约了城市体系的均衡发展

C. 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 一定程度受外交环境的影响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美国经济学家弗农·拉坦等人提出了“诱致性制度变迁”原理。该原理强调,个人或利益集团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为确立能导致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制度安排而自发组织实施的自下而上的制度创新,但诱致性制度变迁必须有强制性制度变迁作为补充。该原理较为适合解释我国

A.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 农村人民公社体制的推广

C. 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置

D.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兴起

 

详细信息
19. 难度:困难

如下,是1949—1987年间大学教授出生地与工作地的统计分布图(按每百万人口占有比例计算)据此推断正确的是

 

 

       教授出生地分布                        教授工作地分布

A. 社会经济水平决定高校布局

B. 教育发展与经济文化成正比

C. 人才流向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D. 东部沿海地区忽视教育发展

 

详细信息
20. 难度:困难

对于同一个历史史实,往往由于视角、史料的差异产生不一样的解释,下列选项中,由于新史料发现而导致不同解释的是

A. 哥伦布到达美洲被称为“新大陆的发现”,也被称为“文明的相遇”

B. 1840年爆发的中英战争被称为“鸦片战争”,也被称为“商业战争”

C. 商朝一度被认为是“传说中的时代”,后来也被认为是“信史时代”

D. 英国女婿赶走丈人的事件被称为“光荣革命”,也被称为“宫廷政变”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雅典人组织上演悲剧时,要求全体公民不论阶层、职业都要参与进来。戏剧节期间,城里的一切事务都要停止,甚至妇女、奴隶、囚犯都可以出来看戏。为了能让穷人也看得上戏,自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开始给看戏的穷人发放看戏津贴。这些做法旨在

A. 提升妇女的社会地位

B. 增强雅典城邦凝聚力

C. 实现全体居民的平等

D. 促进人文思想的传播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下面是《十二铜表法》主买内容的结构示意图,据图中内容可知,《十二铜表法》

 

 

A. 遵循了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

B. 利于调解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

C. 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D. 是奴求主剥削奴隶的主要工具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16世纪欧洲产生了许多新教派,每个新教派都以古代《圣经》原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为信仰的最高权威,并用民族语言翻译圣经,而且坚决脱离腐败的罗马教会。该历史现象

A. 表明罗马教会进行了顺应时代的改革

B. 受到文艺复兴运动直接推动而出现

C. 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D. 顺应了民族国家发展的时代潮流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1741年2月,下院议员桑兹指责政府的失误导致了对西班牙战争的惨败,提议集体请愿,要求国王罢免内阁首相兼财政大臣的沃波尔。他声称:“大不列颠的国王不应雇佣一个不受人民欢迎的大臣。当某个大臣失去民心时,我们有义务告诉国王罢免他,以满足人民的要求。”这直接反映出

A. 君主立宪制度尚不完善

B. 英国首相受到国王制约

C. 责任内阁制已逐渐成形

D. 议员对国王权力的侵犯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马克思曾经说:瓦特没有把自己的蒸汽机说成是一种用于特殊目的的发明,而是把它说成是大工业普遍应用的发动机。这说明瓦特的主要贡献在于

A. 推动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

B. 推动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C. 带动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

D. 开启英国新能源的使用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20世纪70年代初,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据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旨在

A. 缓解国家干预经济带来的弊端

B. 完全放弃凯思斯经济主张

C. 下放一定的权力免地方分裂

D. 恢复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有学者指出,赫鲁晓夫在改革过程中感悟到“冷战"后新时代将会到来,但他又无力自觉地把握住战后时代转换的重要契机,深刻地转变斯大林留下的不能再继续推进社会经济进步的体制。他只能是个过渡性的人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赫鲁晓夫

A. 不能担当领导苏联的重任

B. 无力推动苏联社会的进步

C. 没有尝试突破传统经济体制

D. 在改革上具有表面化特征

 

详细信息
28. 难度:困难

下图反映了1955-2007年1美元兑换日元的数量变化,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A. 二战后初期日美经济发展同步

B. 弱势的日元利于日本经济崛起

C. 20世纪晚期日本经济实力领先于美国

D.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际金融秩序稳定

 

详细信息
29. 难度:困难

二战后,西方学术中关于“国家构成了社会行动的自然的、甚至是最重要的边界”的假定和“依照国家边界所定义的单位来组织社会知识的方法”遭到广泛的质疑。这一学术趋向的背景主要是

A. 结盟对抗成为冷战时代主流

B. 区域性与国际性的合作加强

C. 西方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变化

D. 民族解放运动瓦解了殖民体系

 

详细信息
30. 难度:困难

下图为某时期的漫画,从中可知

 

 

A.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多极化最终形成

B. 欧洲政治局势尚未摆脱冷战的阴影

C. 北约东扩受到了俄罗斯的有效遏制

D. 两极格局下美国在争霸中处于优势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的“礼坏乐崩”是“百家争鸣”的前奏,……中国知识阶层刚刚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时候,孔子并已努力给他贯注一种理想主义的精神求它的每一个分子——土——都能超越他自己个体和群体的利害得失,而发展对整个社会的深厚关怀。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材料二:《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責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

材料三: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

材料四: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故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请回答问题:

(1)相对于西周的“士”而言,春秋战国时期的“士”有何新发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所希望建立的理想社会。

(2)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盂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及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景,

(3)材料四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三、论述题
详细信息
32. 难度:困难

材料《世界历史》是我国世界史研究领域的权威刊物,三十多年来,美国史研究成为世界史学科的重中之重,截止2012年.共刊载526篇美国史论文,约占《世界历史》发表论文数的近八分之一。下表是对美国史论文发表的统计:

 

 

时间

论文数量

研究内容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148篇

外文44篇,政治45篇,对美国史研究方法和路径的19篇,奴隶制度11篇,经济11篇,移民6篇,战争4篇,思想文化、城市发展、妇女、社会、西部和南部的研究论文寥寥无几。

1990年以后

138篇

外交38篇,政治32篇,对美国史研究方法和路径的20篇,移民,

战争,经济的研究软思想想文化,妇女,西部和南部的成果要多。

21世以后

240篇

外文80篇,政治31篇,对美国史研究方法和路径的39篇,城市20篇,经济17篇,移民16篇,社会13篇,思想文化11篇,西部和南部5篇,妇女4篇,环境4篇。

 

 

上表能够反映我国三十多年来美国史研究的变化趋势。指出其中一种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合理充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