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牛骨刻辞,刻有“(王)大令众人曰协田”。由此可见,商代

A. 耕作方式为刀耕火种

B. 农产品大多进入流通领域

C. 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

D. “众人”大多应属自耕农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汉代晁错在《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 男耕女织

B. 自给自足

C. 连续性

D. 脆弱性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汉书·食货志》认为,“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东汉王充提出了“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南宋陈旁认为,对待不同土壤要对症下药,可使土地更加精熟肥美。这反映了古代农业

A. 需要大量劳力

B. 适时增加肥力

C. 善于积累经验

D. 提倡精耕细作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

A. 漕渠

B. 郑国渠

C. 都江堰

D. 白渠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春秋时期,私田出现,井田制逐步瓦解鲁国等进行税制改革,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形成这一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B. 农业生产劳动力的减少

C. 家庭手工业快速发展

D. 犁耕技术已经成熟完善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春秋时期,很多诸侯国都进行了赋税制度改革。如鲁国实行“初税亩”,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即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这些改革

A. 实质是承认土地私有

B. 抑制了土地兼并

C. 使齐鲁先后成为霸主

D. 打击了豪强势力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卦”字下边的“卜”字,表示竖在地上的杆子及其影子。“卦”字左边的“圭”字是尺子,用来测量影子的长度。通过长期测量,劳动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种季节规律。这表明

A.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B. 八卦起源于象形文字

C. 八卦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下的智慧结晶

D. 八卦是我国古代计算季节和时间的唯一方法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金瓶梅》中孟玉楼的丈夫开染坊,染坊中“见一日常招有二三十染工的吃饭,都是这位娘子主张整理”。据此可知,当时

A. 已经出现雇佣关系

B.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 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D. 生产方式发生质变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中国瓷器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下列关于中国制瓷业叙述正确的是(  )

A. 唐宋以来瓷器经“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

B. “唐三彩”是风格独特的美术瓷器

C. 江西景德镇窑首创釉下彩绘技术

D. 制瓷业是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行业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德国学者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记载:1500年到1800年的三百年间中国成了全世界白银的秘窖,欧洲殖民者从拉丁美洲掠夺来的白银,有一半最终都运抵中国。这主要是

A. 中国古代手工业高度发达    B. 中国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C. 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D. 中国新经济因素的资本原始积累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下表是我国明代苏杭地区的居民职业结构表.从中解读出的信息正确的是

 

职业

自耕农和地主

佃农

工场主

商人

占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①自然经济失去主导地位

②经济生活中存在雇佣关系

③土地兼并问题比较严重

④工场手工业占据重要地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某小组在探究“唐代城市商业发展”课题的过程中,搜集到了下列素材,你认为最有说服力的是

A. 史籍《旧唐书》

B. 唐朝传奇作品

C. 电视剧《唐明皇》

D. 唐朝“开元通宝”等实物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身上的打扮是“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床上的装饰是“红罗夏斗帐,四角垂香囊。香帘六七寸,碧绿青丝绳。”这些描述可以反映出

A. 汉代丝织业生产的普及和发达的程度

B. 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思想严重,女子备受压迫,日夜操劳

C. 汉代吏治腐败,焦仲卿为普通小吏,家里竟可以布置得如此富丽堂皇

D. 汉代家庭手工业在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的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是

A. 商品经济的发达

B. 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C. 政府的大力推广

D. 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唐以前的政治家和都城建筑的设计者,为了确保都城内部的安全,都主张采用封闭式的结构。到唐宋之际,都城制度发生重大的变化,就是从封闭式变成了开放式。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中央集权和君权至上思想的弱化

B. 城市人口的缩减

C. 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活跃

D. 理学思想和土地兼并的盛行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南宋前朝的鄂州,因是江防重地,城市建筑规模不大。后因商业发展,城外发展起了南市,“列肆如栉”,鄂州遂成商业重镇。各地州县也有类似鄂州的现象。该现象表明南宋

A. 市场交易不受政府监督

B. 政府推行抑商政策

C. 城市坊市制度逐渐瓦解

D. 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历史解释——汉代“市”的特点)下图为《东汉集市画像砖》拓片。画面左右上角分别刻有“北市门”、“南市门”。下列对图片中集市的解读正确的是

 

 

A. 交易时间不受限制

B. 受到政府严格监管

C. 交易场所遍及城中各处

D. 起源于农村的“草市”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曾经在央视热播的连续剧《乔家大院》,向我们展现了一代晋商乔致庸的传奇一生。这一时期以晋商为代表的商帮出现的历史条件主要有

①政府放弃了歧视商人的政策

②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加强

③商业市镇兴起,城镇经济繁荣

④商品经济繁荣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明清时期《商贾指南》《商贾便览》《生意世事初阶》《士商类要》等一系列商业书籍出现,“弃农从贾”乃至“弃儒从商”“士商渗透”的现象越来越常见。这表明

①商人成为不可忽视的群体

②商人群体自我意识的觉醒

③社会对商业的认可与重视

④政府奖励工商政策的成效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全球通史》记载:“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A. 出现最早纸币交子

B. 工商业市镇兴起

C. 出现最早的商人

D. 白银的广泛外流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周朝实行“工商食官”的政策,但其束缚在后来先后被冲破。打破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和私营手工业超越官营手工业,分别是在

A. 汉朝、唐朝

B. 春秋战国时期、明朝

C. 明朝、清朝

D. 唐朝、宋朝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宋代汴京城内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当铺,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复开张”。这一现象说明

A. 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

B. 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

C. 商品交易种类繁多

D. 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唐、宋两代,南方县级的政区设置越来越多。北方县反而不断合并。反映了当时

A. 经济重心南移

B. 商品经济发达

C. 海外贸易兴盛

D. 政治重心南移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明太祖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这种理财思想体现的经济政策是

A. “海禁”

B. “闭关锁国”

C. “重农抑商”

D. 一条鞭法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 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

B. 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

C. 反清复明活动日益尖锐

D. 民间走私危及国家的财政收入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是(  )

A. 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B. 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C. 避免了西方列强的侵略    D.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北魏至唐朝中叶,政府按性别、年龄把土地分配给农民,这些土地的大部分只能使用,不准买卖。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纳租税,服徭役、兵役。这一措施

A. 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

B. 动摇了封建土地制度

C. 加重农民的赋役负担

D. 消除了土地买卖现象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促使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根本原因是

A. 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 渴望得到贵重金属和货币的贪欲

C. 欧洲“商业危机”的影响

D. 新兴资产阶级扩大市场,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详细信息
29. 难度:困难

据统计,到1600年,全西欧的总价格水平比1500年高出200-300%,其中西班牙上涨幅度最高,平均达到4倍。法国、英国、德国、荷兰则平均上涨两倍到两倍半。这一现象

A. 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B. 使法国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

C. 推动了商业中心的转移

D. 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明代《二如亭群芳谱》一书中写道:“西番葵,茎如竹,高丈余,叶似葵而大。花托圆二三尺,如莲房而扁。花黄色,子如荜(蓖)麻子而扁。”“西番葵”后来成为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得益于

A. 丝绸之路的畅通

B. 欧洲的商业革命

C. 朝贡贸易的形成

D. 工业革命的扩张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说道:“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第一次实现全球联系的是

A. 迪亚士船队

B. 哥伦布船队

C. 达·伽马船队

D. 麦哲伦船队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题文)有人说:“新航路的开辟标志着天主教开始冲出欧洲,走向世界。”这句话说明葡萄牙、西班牙支持开辟新航路的目的之一是

A. 掠夺黄金

B. 掠夺原料

C. 传播天主教

D. 开辟海外市场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新西兰的羊毛、加拿大的小麦、缅甸的稻米、马来西亚的橡胶、孟加拉的黄麻以及西欧和美国东部的热气腾腾的工厂一一所有这些资源都陷人了生气勃勃的、不断扩大的全球性经济网中:全球性经济网的编织始于

A. 文艺复兴

B. 宗教改革

C. 新航路开辟

D. 工业革命

 

详细信息
34. 难度:简单

“虽然远航的目的是寻找黄金,但客观上却取得了地理上的重大发现,它不仅发现了美洲这块‘新大陆’,而且通过实地考察探明了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通的,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这对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宇宙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材料突出反映了新航路的开辟

A. 有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B. 把美洲纳入世界大家庭

C. 导致了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 导致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详细信息
35. 难度:简单

某历史著作中有“人类诸种族的混合”“物种从分离到混合”“资本的世界性流动”“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 全球化中的世界

B.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

C. 资本主义的侵略

D. 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详细信息
36. 难度:简单

在商业资本压倒一切的阶段,它迎来了令人羡幕的“黄金时代”。从世界贸易中汇集了庞大的商业资本,其造船业无论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居世界之首,被誉为“海上马车夫”。文中的“它”是指

A. 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 荷兰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导致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 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廉价的原料产地的拓展 B. 分工的发展使劳动工具进一步专门化

C. 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D. 英国工人和技师的努力探索

 

详细信息
38. 难度:简单

“这一发现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并且使极遥远的水力的利用成为可能。”“这一发现”是指

A. 蒸汽轮船的发明

B. 电的发明

C. 蒸汽机的发明

D. 内燃机的发明

 

详细信息
39. 难度:简单

“一只只银燕把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人们紧密地联系起来。对于现代人来说,早晨还在北京,下午已毫无倦意地出现在千里之外的另一座城市,这已经是十分平常的事了。”材料中的交通工具是

A. 轮船

B. 飞机

C. 汽车

D. 蒸汽机车

 

详细信息
40. 难度:简单

下图反映了1870年和1900年的世界石油产量,影响石油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B. 航空业产生和发展

C. 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

D. 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详细信息
41. 难度:简单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人类工业文明进程中的里程碑,它们都

A. 始于纺织业

B. 从英国开始扩展到各国

C. 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

D. 以电力作为能源

 

详细信息
42.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与工业化一起到来的是人口的大量增长、大规模移民与迅速的城市化,“劳动力在地理上的重新分化,一些地区提供原材料,而另外一些加工或者消费这些原材料,从而增加了世界贸易的总量……大船、巨大的码头、深水运河加速了贸易和运输的发展。这一新体系所带来的利润主要流向欧洲、北美洲和日本。”由此说明

A. 资本开始自由开放地流动

B. 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得到确立

C. 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 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进程迈出关键性一步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43.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由于人口攀升,对于棉布的需求日益增大。北方地区冬季气候寒冷,纺织不易,而南方地区气候温暖,再加上区间贸易优势明显,因而从明代开始,江南苏州、松江等地棉布已经行销全国。明清江南私营纺织业生产各个工序保持独立,形成了纺纱、织布、染布、踹布四道工序。同时在生产和销售之间也存在分离,客商、牙行与当地棉商起到了沟通买卖双方、促进交易的桥梁作用。而生产效率的提高则把江南纺织业发展推向了顶峰。

——摘编自高建刚《明清纺织业中的分工与效率》

材料二  17世纪,面对印度棉纺织品的挑战,英国政府颁布一系列法令,禁止进口销售印度棉布,并鼓励英国商人进入棉纺织行业。英国人将科技作为棉纺织业发展的根本动力,1624年,制定专利法,鼓励不断发明创新。1765年珍妮纺纱机、1779年的骡机,1785年水力纺纱机相继出现。棉纺行业机器化和工业化大大提高了英国棉纺织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使荚国有能力与印度抢夺国际棉纺织品市场。

——摘编自扬松《17-19世纪英国棉纺织业研究综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棉纺织业发展到顶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18世纪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