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内蒙古(西校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商周青铜器的制作中,逐渐形成了规矩,按规矩制作出来的范就是规范,即当今“规范”一词的原型及原意。这种按规矩操作的工艺思想,一直被延续至今,并体现在当今的各行各业之中。这说明

A. 规矩贯通着整个中国历史

B. 标准化生产始于古代中国

C. 商周青铜文化影响极深远

D. 工艺思想渗透着人文精神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秦汉时期,漕运为东西方向,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漕运线路由秦汉时期的东西向呈现出东南、西北向的变动。宋元明清时期,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漕运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A. 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

B. 关中自然环境的恶化

C. 国家疆域的不断扩大

D. 经济政治格局的变迁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汉代的国有土地称为“公田”,除士兵和服役农民耕种外,还假(出租、借贷)给百姓,征收一定的假税,称为“假民公田”。这一制度的宗旨是

A. 冲击地主土地所有制

B. 打破“累世公卿”局面

C. 推动租佃关系的形成

D. 稳固小农经济增加租税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布衣匹夫之人(从事商业活动的普通老百姓),不于政,不妨百姓,取与以时而息财富(据时买卖而使财富增加),智者有采焉”。在《货殖列传》中又说:掌权者应该“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司马迁主张推行工商皆本的经济政策

B. 司马迁的经济主张与当时经济政策有异

C. 司马迁的言论推动了当时商业的发展

D. 司马迁强调儒家思想对百姓的教化作用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有轻讼、贱讼、厌讼的思想,世人多以“重义轻利”的道德说教来反对诉讼。宋代袁采在其家训中则是从买卖借贷契约、诉讼成本等角度规劝减少诉讼,这反映出

A. 家训具有社会教化作用

B. 宋代商品经济比较繁荣

C. 儒学复兴影响世风民风

D. 士大夫义利观明显转变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清朝前期,湖北部分山区的地主参与煤矿开采,但他们不直接参与煤矿的经营,只是凭土地所有权参与分配企业收益,这种收益往往大于地租收入。这表明当地

A. 农业生产走向衰落

B. 生产关系出现变化

C. 雇佣关系逐渐形成

D. 土地兼并有所缓解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学者温铁军认为:在资源匮乏、总体自然条件不适宜农业生产的情况下,若没有农民的辛劳和智慧,任凭什么先进的理念和制度设计,恐怕都无法让中国养活占世界20%的庞大人口。其强调的主旨是

A. 赞誉中国农民的勤劳勇敢

B. 评价中央集权的制度优势

C. 剖析人多地少的生产压力

D. 肯定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农村进行了“谁养活了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从猿到人”的社会发展史教育等。同时,也注意将大张旗鼓地宣传与深入细致的工作相结合。这些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 迅速提高群众参政能力

B. 增强人民当家作主意识

C. 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D. 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有学者认为,由于共产国际和苏共在国际共产主义中的地位,苏联与中共结盟是一种“逻辑的延伸”,是“预先注定”的。更有人断言,毛泽东是斯大林的“忠实信徒”,并且“一成不变依赖莫斯科”。按照这样的推定,中苏结盟

A. 源于毛泽东对斯大林崇拜

B. 提升了苏联的国际地位

C. 主要源于意识形态的考量

D. 维护社会主义阵营团结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1947~1954年,美国制作了几十部电影,用于刻画美国“共产党分子”的形象,这些人往往是衣冠楚楚,实际上却阴险狡诈且冷酷无情,在背后策划各种暴力活动,对表露出不满情绪的同类下毒手,毫不手软。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失灵

B. 经济危机激化了阶级矛盾

C. 美苏冷战的兴起与发展

D.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有学者指出:“尽管好莱坞电影依赖其强势力量正在继续将全世界变成美国电影的超级市场,但近年来欧洲艺术电影的坚守,日本新电影的崛起,伊朗电影的独树一帜,韩国电影的本土追求……都对好莱坞电影帝国提出了挑战。”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源是

A. 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B. 各国对民族电影的高度重视

C. 美国好莱坞电影质量的下降

D. 新的科技对各国电影的促进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德国学者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1918年)中,提出西方文明必然走向没落和灭亡;英国学者汤因比在《历史研究》(1934-1961年)中,指出西方文明仍有一线希望,可以避免解体的命运;美国学者福山在《历史的终结》(1992年)中,认为人类历史以西方文明在全世界的胜利而“终结”。上述对西方文明的看法

A. 揭示了西方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

B. 源于学者对西方社会的悲观情绪

C. 突破了以西方为中心的史学范式

D. 一定程度反映了国际形势的变动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乾隆二十二年十一月初十日(1757年12月20日)谕军机大臣等……粤省地窄人稠,沿海居民大半借洋船谋生,不独洋行之二十六家而已。且虎门、黄埔设有官兵,较之宁波之可以扬帆直至者形势亦异,自以仍令赴粤贸易为正。本年来船虽已照上年则例办理,而明岁赴渐之船,必当严行禁绝。但此等贸易细故,并非十分重大之事。可传谕杨应琚,令以已意晓谕番商。……此于粤民生计并赣、韶等关均有裨益。而浙省海防亦得肃清。看来番船连年至浙,不但番商洪任等利于避重就轻,而宁波地方必有奸牙(奸诈的买卖联系人)串诱,并当留心查察。

——摘编自《清高宗实录》

材料二  德川家康执政之初,西南外样大名(类似中国的封疆大吏)仗侍幕府允许,利用地利之便,加强与海外的联系,并通过对外贸易不断增强自己的经济实力。那些与天主教联系密切的大名,还大量走私铁炮、火药等违禁物品。这种状况严重冲击了日本幕府的对外贸易特权。

德川幕府为获得贸易利润,充实财力,准备消灭丰臣遗族及异己势力的内患,以树立全国统一的专制政权,借禁教、禁止私人出海贸易,同时也完全禁止了各大名私人经营的海外贸易。……通过全面“锁国”,幕府逐步限制并独占了对外贸易,基本上制止了西南大名利用海外贸易增强割据实力的倾向。

——摘编自《中日对外经济政策比较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乾隆时期只准洋船赴粤通商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中日对外贸易政策的不同并分析其影响。

 

 

三、论述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的几大要素:一是社会化大生产;二是技术推动;三是充分的商品化经济;四是本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有自己的土壤。明清时期“中国除了技术不够发达外,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所需的物质条件都已具备。”

据材料并结合明清时期中国的社会状况,论证上述观点。(对材料中的观点赞成、反对或其它观点均可,应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