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2019年是十二生肖传说中的猪年,作为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现象,十二生肖的传说源自 A.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B. 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 C. 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 D. 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
|
2. 难度:中等 | |
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 北方人民容易满足 B. 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C. 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D. 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
3. 难度:困难 | |
下面左图到右图两则史料的变化可以直接用来论证
A. 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B. 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C. 我国古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D. 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革命
|
4. 难度:中等 | |
假设古代最高统治者为表示重视农业生产而示范犁地,下图中扶犁的应是
A. 齐桓公 B. 汉武帝 C. 孝文帝 D. 唐太宗
|
5. 难度:简单 | |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了
A. 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 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C. 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 商品经济的发达
|
6. 难度:简单 | |
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其基本特征是 ①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②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交纳赋税 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己生产 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
7. 难度:简单 | |
下面两幅图画表达着我国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A. 种植业与家畜饲养业同等地位 B. 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 畜牧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D. 农业、牧业、商业呈多元发展
|
8. 难度:中等 | |
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绵,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待也安然。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夜归儿女话灯前,今也有言,古也有言。日上三竿犹在眠,谁是神仙,我是神仙。南山空谷书一卷,疯也痴癫,狂也痴癫。”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 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 B. 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 C. 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 D. 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
9. 难度:中等 | |
下图呈现的是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生产工具,其中涉及动力革新的有
①牛耕 ②花楼机(花机) ③翻车 ④水排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
10. 难度:中等 | |
数千年来,中国传统中非常重视以家庭副业、树艺木果、饲养六畜为内容的庭院经济。如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告诫子孙说,“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以蓄,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能守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可见,“庭院经济” A. 有助于缓解古代农民的贫困 B. 适应了农产品市场化的需要 C. 立足于多种经营和自给自足 D. 是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
|
11. 难度:中等 | |
晋代博玄提出:“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后魏农学家贾思勰进一步提出“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 A. 趋利避害 B. 精耕细作 C. 量力而行 D. 扬长避短
|
12. 难度:简单 | |
《三辅黄图·未央宫》:“织室,在未央宫,又有东西织室,织作文绣郊庙之服。”《汉书•百官公卿表》:“少府属官有东织、西织令丞,河平元年省东织,更名西织为织室。”这两段文献资料中涉及的都是( ) A. 民营手工业 B. 官营手工业 C. 家庭手工业 D. 私营手工业
|
13. 难度:中等 | |
清政府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这反映的实质是 A. 资本主义萌芽危及封建王朝的统治 B. 纺织业内部出现了不正常的兼并现象 C. 清政府严格限制手工工场的生产规模 D. 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
14.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指出:古代中国农业拥有包含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方、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 A. 精耕细作 B. 刀耕火种 C. 男耕女织 D. 自给自足
|
15. 难度:简单 | |
有史书记载:“水以轮济,假一毂(ɡū)汲引之利,为万顷生成之惠……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此农具的发明 A. 体现了农业基本模式 B. 推动了水田农业的发展 C. 改变了农村产业结构 D. 形成了完备的灌溉体系
|
16. 难度:中等 | |
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载桑、纺织,“尽逐绫绸之利”。农民“迁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 封建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B. 国家重商政策的确立 C. 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D. 手工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
|
17. 难度:中等 | |
20世纪90年代末,印尼水域发现一艘唐代千年沉船“黑石号”,数万件古代陶瓷制品及众多精美的金银器、铜镜等由此重见天日。这一考古发现不能说明
A. 这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证据 B. 彩瓷是当时出口的大宗商品 C. 当时的造船和航海技术较为发达 D. 为了解唐代的手工业技术提供了依据
|
18. 难度:中等 | |
我国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画像石分布如下,从中可以得出的最恰当的结论是
A. 汉代陕西是全国经济中心 B. 汉代山东的农耕技术最先进 C. 汉朝使用牛耕技术的范围较广 D. 牛耕技术的使用已经遍及全国
|
19. 难度:中等 | |
汉代冶铁技术取得重大发展。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在汉初很不普及,但汉武帝后却得到迅速推广,工艺也更为成熟。其主要原因在于 A. 杜诗发明和推广水排 B. 铁农具的广泛应用 C. 铁业官营政策的推行 D. 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
20. 难度:中等 | |
1999年在印尼海域“黑石号”唐代沉船上打捞到近7万件中国瓷器,包括数量不等的越窑青瓷、北方白瓷等,其中有近6万件是唐代长沙窑的瓷器,内有3件完好的青花瓷盘尤为引人注目。瓷器种类多样,部分瓷器的形制、图案、色彩有明显的西亚、波斯艺术风格。这一考古发现 ①说明唐代青花瓷技术已经成熟 ②印证了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 ③说明唐代官营瓷窑主要为海外市场而生产 ④为研究我国古代瓷器生产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④
|
21. 难度:简单 | |
以下关于商周冶铸业、唐宋制瓷业、汉唐丝织业发展主要表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商周青铜铸造业的代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 ②唐朝出现五大名窑;宋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③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 ④汉代丝织技术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
22. 难度:困难 | |
秦代规定“子壮则出分”,结果民间多数为父子两代三口家庭;汉代稍改其制,提倡“父母在不分异”,即父母亡后再分家,这样便形成了三代五口之家。上述规定反映出 A. 铁犁牛耕技术支配家庭规模 B. 人头税的废除影响家庭规模 C. 精耕细作影响着政府的政策 D. 土地私有制决定着家庭规模
|
23. 难度:简单 | |
中国古代民谣:“七月流火,过我山陵。女儿耕织,男儿做兵。有功无赏,有田无耕。有荒无救,有年无成。悠悠上天,忘我苍生。”这首民谣反映中国古代( ) A. 小农经济的依赖性 B. 小农经济的封闭性 C.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 小农经济的优越性
|
24. 难度:中等 | |
在中国古代的信仰中,“社”是土神,“稷”是谷神,但“社稷”却被用做国家的代称。这主要是因为 A. 鬼神迷信思想盛行 B. 中国古代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 人们要依靠土地和谷物生存 D. 国家的税收主要是土地上出产的谷物
|
25. 难度:中等 | |
古代劳动人民根据动物的出没时间和生活特征,将十二种动物迮为十二生肖:鼠、牛、虎、兔……等。下面对十二生肖与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关系的分析正确的是 A. 促进了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 B. 畜牧业是农业的基础 C. 有利于安排农事,发展生产 D. 家禽饲养,自成体系
|
26.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汉书·贡禹传》 材料二 通邑大都酤(买卖)一岁千酿……其帛絮细布千钧(《说文》:钧,三十斤也),文采千匹,答布皮革千石。 ——《汉书·货殖列传》 材料三 及汉通西域,中国的丝绸,大量地运到中亚乃至地中海沿岸一带,成为国际市场上最著名的商品。中国的商人,并因此而有“丝绸人”之称。 ——翦伯赞《秦汉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三服官”“三工官”和“东西织室”的手工业类型,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生产经营的特点。 (2)据材料二、三,概括汉代纺织业繁荣与发展的表现。 (3)有观点认为:女性是汉代纺织业的主要劳动力,但“女性的劳动成果却被想当然的排除在经济学家的价值计算之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
27.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材料三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迎往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四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和供求,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2)材料一体现的历史现象与材料二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请指出它们的内在联系。 (3)依据材料,分析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4)依据材料,指出在中国封建社会影响小农经济存在的因素。
|
28.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材料二 明清时期,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并成为手工业生产的主导,手工业产品大量增加,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的生产方式更为普遍。 (1)材料一中的外国学者认为宋代已出现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请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来说明该观点。你对此观点有何看法?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手工业发展的新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