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困难 | |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许多重大的探索与实践,下列与此相关的史实,搭配正确的是 A. “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解放生产力 B. 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C.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D. 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
2. 难度:中等 | |
随着公社化的实现,农村食堂、托儿所等组织日渐普及。这表明人民公社( ) A. 组织军事化 B. 行动战斗化 C. 贸易自由化 D. 生活集体化
|
3. 难度:简单 | |
关于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贸易与生产管理国际化使全球经济一体 B. 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C. 前者是实现后者的具体步骤和途径 D. 后者因前者在发展上有所削弱
|
4. 难度:中等 | |
1994年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流入总量中,流入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占40%,可是到1999年这个比例却仅为25%,这表明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 ) A. 经济独立日益加强 B. 剩余资本大量存在 C. 经济发展处于劣势 D. 投资环境改善
|
5. 难度:困难 | |
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驶往中国的船舶装载的物品通常90%是黄金白银,有时甚至高达98%,只有10%的装载物是各种货物。这种现象说明 A. 中国成为英国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B. 中国是英国主要的对外贸易顺差国 C. 工业革命前中国商品在西方畅销 D. 自然经济基本隔绝了外国商品的输入
|
6. 难度:简单 | ||||||||||||||||
下表是美国钢铁业统计情况表
下列选项中对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解读正确的是 A. 重工业发展速度迟滞 B. 企业的生存环境有所好转 C. 私人垄断时代的到来 D. 工厂制度不适应社会发展
|
7. 难度:困难 | |
1971年,对唐代洛阳的含嘉仓进行考古发掘发现其全面积有42万平方米,其中一个窑穴还存有唐代储藏但已碳化的谷子(据估算,这些谷子在唐储放时约25万公斤)。与此同时,粮价越来越便宜,“斗米十五钱”。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 封建剥削的残酷 B. 滥发货币的影响 C. 垦田面积的扩大 D. 唐代农业的发达
|
8.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波义信先生把南宋时杭州的商品集散和流通划分为三个层次(环)的市场圈。一环市场圈由杭州和它的近郊区组成;二环市场圈是杭州的中距离商业运输圈,它直接供、茶、盐等,其范围涉及明州、衢州、镇江、黄池等地;三环市场圈是杭州的应杭州150万人口的日常需要物资,如米谷、薪炭、油脂、鱼肉、生鲜食品、原料、建筑 材料 远距离商业运输圈,它联络全国,甚至波及海外。其实各个城市都能够划分出大小不等的市场圈。市场圈是通过商品的消费和商品的吐纳构筑的。如果说市镇的兴起是宋代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那么市镇兴起的原因之一就是城市的辐射带动。……这些市镇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城市的周边,依次递进,构成了市场网络的联结支点。它们的兴起与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是分不开的。 ——李晓《宋代城镇综合经济功能的增强与城乡经济一元化》 (1)依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材料二 关于城市化进程的图表(如下图)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世界城市化发展呈现出什么样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该趋势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 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庞大,很难依靠经营小块土地脱贫致富。如果把农民增收看作一个分子式,分母为农民数量,分子为增收渠道,则只有缩小分母,扩大分子,才能提高其绝对值。新的实践正呼唤着新的农业革命和全方位的农村变革,其核心是解放农民,减少农民,投资农民,富裕农民,根本出路是把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产业和城镇,使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城镇的高预期收入客观上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有着巨大的“拉动效应”。农民转移进城能获得较高预期收入,这有助于农民脱贫致富,改善生活水平。更重要的是,城镇化“收入效应”还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进城不仅使农民能够接受现代化的社会文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提高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等素质,而且还能够利用他们熟悉城乡经济而成为城乡经济社会互动的“经纪人”,输送农村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知识和致富的新理念。因此,城镇化是农民求生存、求发展的理想选择,是城镇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的重要传导机制,是农民依靠自身力量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 ——宋元梁、肖卫东《城镇化与“三农”问题淡出研究》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城镇化对“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解决有哪些积极影响?——上述材料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
9. 难度:中等 | ||||||||||||||||
20世纪20年代起的约七十年里,苏联的建设道路影响深远,发人深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动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 苏维埃的国家工业化方法,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方法根本不同。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都是从轻工业开始。——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实行工业化。……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或者我们被人打倒。 ——《斯大林选集》(下卷) 材料三 苏联工业总产量位次变化表
——据《俄国及苏联国民经济建设文件汇编材料》 材料四 目前这种困难的经济和生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今天我们在收割那几十年的苦果,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 ——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 材料五 2000年,俄罗斯社会和民族问题独立研究所做的民意调查结果如下: 14.6%受访者:20世纪俄罗斯的成就超过其他任何世纪; 13.2%受访者:这是俄罗斯最不成功和最困难的一百年;
2/3受访者:既取得了伟大成就,也遭受了空前损失。 ——据吴恩远《“关于苏联解体教训”一些流行观点的检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列宁“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是哪一经济政策?这一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举措及其作用各是什么?与“用冲动的办法相比”,这一政策有什么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斯大林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苏联能“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的原因?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式的经济有哪些弊端? (4)材料五中,哪个观点比较客观?它符合怎样的评价方法?
|
10. 难度:中等 | |
政治民主化、法治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不懈努力和追求的目标。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政治民主化、法治化的道路上进行了长期探索,逐渐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法治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有“民本”而无“民主”的思想元素。“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中国人接受和传播“民主”,最初也是把它说成与“三代法度”相符,与“君主”掺和在一起,视为“君民共主”甚至“为民做主”。 ——摘自马克壵主编《世界文明史》(下) 材料二 从1976年到2013年,美国联邦政府曾关门18次,最短的1天,最长的21天。2013年10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及其民主党同僚控制的参议院与共和党议员占多数的众议院,在医改问题上的分歧难以弥合。参议院多次否决众议院通过的限制奥巴马医改方案的预算案,致使政府因预算“难产”而关门。美国标准普尔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此次关门至少已给美国造成经济损失240亿美元。 ——摘自央视网新闻频道“美国联邦政府关门”专题新闻 材料三 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 材料四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人对民主的认识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联邦政府关门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民族、民权、民生方面概述新中国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如何完成孙中山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事业?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列举改革开放以来为推进依法治国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采取的重大举措
|
11.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1800年前,英国的矿山已经使用“铁路”(铁轨),马拉的货车,将煤运到运河或者海边。1829年,利用蒸汽机做动力的火车在新建成的铁路上行驶,达到令人印象深刻的时速16英里。当时,有铁路公司的董事们指出“用机车牵引比用马力牵引可节省经费百分之三十”。到1835年底,议会相继通过了五十四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倒。到19世纪中期,通车的铁路整整五千英里。此时的欧洲正处于建设铁路的时代。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材料二19世纪下半叶,欧洲的铁路修建达到高潮。人们通过铁路把大量的炭、原材料运往城市,还能把城市的手工制品输送到其他地方。铁路运输首次实現大规模、低成本、高速度的陆上货物配送,深入大陆与国家的偏远内地。19世纪晚期,铁路衔接上以蒸汽为动力的海运路线,跨洲的大宗货走陆路和海路从此一样容易,贸易的流动不再受大自然左右。 ——据(美)诺受・里奇《现代欧洲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分析19世纪以后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欧洲的铁路建设对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意义,
|
12.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材料二 《马可·波罗行纪》描写日本时说:“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拢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 材料三
材料四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的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以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依据材料一、二,简要指出欧洲人在15—16世纪热衷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依据材料三分析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有哪些? (2)依据材料四概括“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所产生的影响。并简要评价殖民扩张活动。
|
13. 难度:中等 | |
2008年9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前往安徽省考察农村改革发展情况。在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胡锦涛说“我要明确告诉乡亲们,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 考察凤阳县小岗村本身是对该地1978年自发改革尝试的肯定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 C. 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要以土地公有为前提 D. 现有土地承包关系永远不会变
|
14. 难度:中等 | |
下表是1952年与1956年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的统计表,它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 三大改造完成 B. 重点发展重工业 C. 国民经济恢复 D. 工农业均衡发展
|
15. 难度:简单 | |
在宋代,词人的创作不是专为抒发主体情志而是去表现其精神产品的消费者的愿望和情绪:市民们在瓦舍中尽情地观赏百戏和娱乐,但这种文化消费是要付费的。这些现象表明宋代 A.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享乐主义观念盛行 B. 市民阶层壮大推动文艺的商品化趋势 C. 社会动荡促使士人阶层审美观念转变 D. 文学体裁变化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
16. 难度:中等 | |
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不许分田单干,不许包产到户”,1980年中央文件允许少数地区包产到户,1982年承认包产到户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到1983年底,94.5%的农户实行了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农村改革在短期内取得全国性突破,主要得益于 A. 20世纪60年代初的试验 B. 农民的自发探索 C. 农村改革使增产效果显著 D. 中央的大力推行
|
17. 难度:中等 | |
《人民日报》某篇社论中指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这种“新的社会组织”所带来的影响是 A. 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B. 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确道路 C.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D. 使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
18. 难度:中等 | |
官营手工业在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有优势,以下不属于它的主要特点的是 A. 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规模手工工场生产 B. 主要生产供官府、贵族消费生活用品和武器 C. 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D. 产品精美商品,主要是冶金、制瓷等行业
|
19. 难度:中等 | |
近代中国,在英美等国提出要在中国铺设电线的要求后,“清朝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都视电报为洪水猛兽,说铜线与中国毫无所益,更有甚者则认为电报等西洋奇器惊民扰众,变乱风俗”。这表明 A. 西方铺设电报线的行为带有侵略性质 B. 农业文明对外来侵略具有顽强的抵抗力 C. 封建士大夫仍然具有浓重的落后意识 D. 清政府把抵制电报作为抵制侵略的手段
|
20. 难度:中等 | |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在1932年出版的《国际事务概览》中指出,“这个伟大、古老、一直是成功的社会的成员们正在自问:西方生命及其成长的长期历程,是不是在他们的时代很可能将到终点?”导致这一认识产生的大环境是 A. 苏联十月革命的成功 B. 第二次世界大战 C. 经济危机的打击 D. 英国殖民地的丧失
|
21. 难度:简单 | |
哥伦布到达美洲时,新旧大陆唯一相同的作物是棉花,唯一共有的家畜是狗。欧洲人给美洲带来了马、牛、羊、猪等牲畜和一些禽类,以及各种麦类、甘蔗、咖啡等农作物。美洲则向世界贡献了玉米、马铃薯、白薯、西红柿、鳄梨、南瓜、菠萝、可可、烟草等农作物和古柯碱、金鸡纳皮等重要药材。材料表明,西欧人早期海外扩张 A. 扩大了洲际贸易的范围 B. 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C. 出现了洲际物种大交流 D. 促进了种族交流和重新分布
|
22. 难度:中等 | |
汉文帝时,算赋(汉代对成年人所征的丁口税)由每个每年120钱减至每人每年40钱,徭役则减至每3年服役一次。景帝时,把秦时17岁傅籍(秦汉时适龄男子必须在专门的名册登记,并开始服徭役、兵役)的制度改为20岁始傅。上述措施 A. 利于农业经济的恢复发展 B. 拓宽了农民的收入来源 C. 抑制了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D. 推动征税标准重大变革
|
23. 难度:简单 | |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二郎神是秦国李冰的次子,因与父亲一起修筑某项重大水利工程造福一方而受到人们的崇拜,该水利工程 A. 都江堰 B. 郑国渠 C. 灵渠 D. 井渠
|
24. 难度:中等 | |
据《册府元龟》记载:唐文宗时,“江淮人什二三以茶为业”;唐武宗时,盐铁司曾上奏说,“伏以江南百姓,营生多以种茶为业”。材料反映了 A. 气候决定南北种植业差异 B. 唐代茶税收入明显增加 C. 农副产品市场流动性增强 D. 南方商品经济发展更快
|
25. 难度:中等 | |
西洋眼镜在明末每副四五两银,清顺治后,每副不过五六钱,苏杭一带低至七八分,几乎人人可得。据研究,瓦楞鬃帽、罗绮绸缎等也有类似情形。这些现象 A. 说明手工业技术发展迅速 B. 反映了人们消费观的变化 C. 促使中外贸易进一步扩大 D. 说明钱贵银贱的趋势明显
|
26. 难度:中等 | |
北魏时洛阳城内有大市、小市、四通市,总称“洛阳三市”,市内有钟鼓,开市、散市都以击鼓为号,并设有专门管理贸易和税收的官吏。根据所学判断正确的是 A. 北魏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 B. 城市管理为唐宋所仿效 C. 有利于城市商业有序发展 D. 推动了商业市镇的兴起
|
27. 难度:困难 | |
下图是民国时期金蝶饭店的广告。该广告反映的社会景象说明 A. 尊孔排外之风抵制西化 B. 社会变革推动移风易俗 C. 西方饮食文化成为主流 D. 国人普遍接受西式生活
|
28. 难度:中等 | |
有资料显示,英国的农场数1880年为553000个,1913年减少为513000个。从1870~1910年,英国小麦的播种面积减少了近一半。19世纪70年代英国农业尚能保持77%人口的粮食需要,到1914年却只能养本国35.6%的人口。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应是当时的英国 A. 推行自由贸易的政策 B. 农业已经全面落后 C. 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 D. 社会经济畸形发展
|
29. 难度:中等 | |||||||||||||||||||||||||||||||
据下表信息可以推断出,抗战胜利后下表法币发行与物价指数表
A. 财政危机主要由国民政府腐败引起 B. 财政金融危机对国民政府的统治有瓦解作用 C. 物价的上涨必然引起恶性通货膨胀 D. 纸币发行增长幅度超过了物价涨幅
|
30. 难度:中等 | |
“它加大了风量,提高了风压,增强了风力在炉中的穿透能力。……这就大大地提高了生产能力。足够大的鼓风能力,足够大的炉子,是炼出生铁的必要条件。”材料中描述的“它”是 A. 翻车 B. 筒车 C. 水排 D. 耧车
|
31. 难度:简单 | |
明代商人王现曾说:“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故利以义制,名以清修,天之鉴也。”(《故王文贤墓志铭》)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 商人致富要遵循道德规范 B. 经商和读书在方法上是一致的 C. 商人要向读书人学习文化 D. 经商成功后可以去研究学问或做官
|
32. 难度:中等 | |
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8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这一变化反映出 A. 洋务运动的历史事实更加多元 B. 历史叙述愈来愈接近历史事实 C. 历史认识受到时代变迁的影响 D. 社会观念对历史认识影响减弱
|
33. 难度:中等 | |
观察并综合分析下面两幅图,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三原县(唐)李寿墓壁画 (汉)牛耕画像石 A. 生产工具获得重大改进 B. 铁犁牛耕时代始于汉朝 C. 南北土地制度差异较大 D. 耕作方式发生巨大转变
|
34. 难度:简单 | |
20世纪40年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成为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三大支柱对战后世界经济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A. 向各国提供贷款促进各国经济恢复 B. 充分利用世界资源促进贸易自由化 C. 为经济全球化发展构建了制度框架 D. 为解决经济危机提供经济援助
|
35. 难度:中等 | |
1953年,苏联农庄交售的产品价格与成本之比为:粮食13.2%,土豆7.5%,牛肉5%;与之对应,人均粮食产益品为432千克,人均肉类产品为3O千克,分别比1913年低近70千克和2千克。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解读正确的是 A. 玉米运动造成农庄损失巨大 B. 斯大林模式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C. 农业生产技术长期停滞不前 D. 英雄母亲政策造成人口增长过于迅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