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周王朝实行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分封制度。通过分封,周王同姓、母弟和异姓功臣于各要冲地区建立了封国。西周的分封制 A. 消除了地方势力对中央的威胁 B. 使贵族政治影响边远民族 C. 加强了对广大地区的有效管理 D. 授土授民强化了王室集权
|
2. 难度:中等 | |
钱穆《秦汉史》认为:“秦皇焚书坑儒,以吏为师,禁天下之以古非今。迄于汉武,不乃百年,乃表章六艺,高慕尧舜,处处以希古法先为务。……盖汉武鄙薄始皇,远慕唐虞。究其所至,仍亦为始皇之所为而止耳”。意指秦皇与汉武在施政上 A. 外儒内法 B. 大相径庭 C. 法古用今 D. 殊途同归
|
3. 难度:中等 | |
尚书最初是皇帝的秘书,东汉时发展成为尚书台,为最高行政机关;中书之名始于汉武帝,初由宦者担任,魏文帝始设中书省,专司诏令;门下诸官历来都是皇帝的待从,西晋时定名为门下省。材料反映了三省 A. 为中央集权不断发展的结果 B. 是皇权不断侵夺相权的产物 C. 有效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D. 在魏晋时期已经成为定制
|
4. 难度:困难 | |
随着内阁制度的形成,诸司在上疏之前,对重大问题的处理一般得与内阁商议,以达成谅解。同时,内阁与拥有执行权的六部相互配合、制衡,提高了行政质量与效率,这反映了明朝 A. 削弱六部加强君权 B. 内阁拥有一定议政权 C. 创设了集体议事制度 D. 分割事权相互牵制
|
5. 难度:简单 | |
古代雅典法律规定:不愿再活下去的人应该向元老院说明理由,并在得到许可后去死。不幸的人应该说出他的不幸,法官应该向他提供补救的办法。只有当法官与元老院也无能为力的时候,才可以选择自杀。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 法律关注社会公平与公正 B. 法律体系达到完备的程度 C. 法官与元老院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 D. 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情怀
|
6. 难度:中等 | |
柏拉图说:“所有这一切总起来使得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会觉得受不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这反映出雅典民主的突出问题是 A. 过度追求自由 B. 法律意识淡薄 C. 公民素养亟待提高 D. 个体观念阻碍决策
|
7. 难度:中等 | |
《十二铜表法》规定,对他人的侵辱,处以25阿斯的罚金。后随着时间的发展,针对罚金由于货币贬值而失去效用的问题,裁判官发布告示,不再采用固定的罚金数额,而是随着侵害事实的差异对价款作出不同的判断。材料表明 A. 商品经济推动罗马法体系完备 B. 法官可以随意解释法律 C. 罗马法有保护人格权的传统 D. 罗马法注重保护平民的利益
|
8. 难度:中等 | |||||||
下表是古罗马不同时期对释奴财产的规定,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罗马法
A. 适应了帝国统治的需要 B. 维护奴隶主的阶级利益 C. 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D. 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
9. 难度:简单 | |
《十二铜表法》的条文中,主要有三点:一是自由民在“私法”范围上平等;二是“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三是“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这说明《十二铜表法》 A. 实现了社会平等 B. 维护了私有财产 C. 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D. 维护了罗马帝国境内平民的利益
|
10. 难度:困难 | |
英国责任制内阁确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胜选党派组阁,政府官职就由该党成员担任。1850年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规定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入党派活动,这种变化说明 A. 责任制内阁不具备分权制衡的特征 B. 议会被政党操控阻碍民主政治发展 C. 文官制度是英国民主制改革的根本 D. 改革目的是保证施政措施的连续性
|
11. 难度:中等 | |
美国总统特朗普颁布的“禁穆令”在公布之后就遭遇了一波三折的命运,先是联邦法官做出了暂停“移民禁令”限制令,随后特朗普政府针对暂停禁令提起上诉。之后该上诉又被驳回,日前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推翻了下级法院的判决,允许总统特朗普提出的新版移民限制令部分生效。这主要体现了 A. 美国司法程序的复杂性 B. 美国宪政民主的制衡性 C. 美国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D. 美国行政命令的随意性
|
12. 难度:困难 | |
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出来以后,本杰明·富兰克林说:“我承认我对这部宪法中的好几个部分并不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我永远都不应该同意让其通过,我认为这个系统已经接近完美,而且我认为它也会让我们的敌人感到震惊。”材料表明 A. 美国制宪主要是为了一致对外 B. 在制宪过程中各州存在着冲突 C. 该宪法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D. 各州对制定宪法存在严重分歧
|
13. 难度:中等 | |
“对共和派而言,虽然宪法未对国家政治体制做出明确规定,但既然宪法承认了‘共和国总统,’这一职衔,那么自然也就意味着承认共和国本身;而对君主派来说,由于宪法赋予总统极大的权力,参议院又由间接选举产生,一但君主派得势,只要将宪法略加修改,总统可以变为国王,参议院可以变为贵族院。”这反映出法国1875年宪法 A. 脱离法国国情 B. 不能维持长久 C. 获得了两派的竭力支持 D. 是两派相互妥协的产物
|
14.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指出,与其说是历史选择了列宁、选择了布尔什维克,不如说在1917年这个关键时刻,是列宁、布尔什维克机敏地选择了历史,将群众自发的、无政府主义的骚乱为自己所用,引导到解决和平、土地和面包问题上来。据此可知,该学者 A. 认为十月革命不符合俄国国情 B. 夸大了一战对俄国革命的影响 C. 否定了列宁革命策略的灵活性 D. 强调十月革命顺应了民心民意
|
15. 难度:中等 | |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载:“他们于1855年4月第三次攻取武汉,并席卷湖北和江西,将曾国藩困在江西境内。……整个长江流域都落入了革命军之手,命运真是太照顾他们了。但就在他们胜利的巔峰,沉重的打击从其内部出现,革命运动被削弱到无可复元的地步”。这场运动 A. 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 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C. 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D. 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
16. 难度:困难 | |
近代西方自由思想传入中国,出现了不同的内涵。1903年,严复说:“祛异族之侵横,求有立于天地之间……乃国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也。”1918年,胡适说:“我所最期望于你的是一种真正纯粹的为我主义。”这些言论 A. 主导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方向 B. 摧毁了传统礼教的文化基础 C. 有利于中国民族民主运动发展 D. 指明了中国人民的救国道路
|
17. 难度:简单 | |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首开总统宣誓之先河:“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这一宣誓的主要价值是 A. 激发革命党人的斗志 B. 彰显神圣感和宣誓者的使命感 C. 号召实行责任内阁制 D. 树立民主信仰,凝聚共和力量
|
18. 难度:中等 | |
清皇室在某道诏书中宣布:“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这表明 A. 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把持了清政府的军政大权 B. 清政府面临的最主要的压力来自南京的革命政权 C. 清王朝以和平退让的方式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帝制 D.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由革命势力和军阀均分
|
19. 难度:中等 | |||||||||||||||||||||||||
下表为近代中国工人罢工(部分)的状况,
下列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A. 中华民族的民族民主意识不断觉醒 B. 列强侵略不断加剧 C. 工人阶级逐渐成熟 D. 马列主义推动了中国工人运动发展
|
20. 难度:简单 | |
1926年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特别会议,认为:“广东国民政府的北伐,便成了第一等重要的问题……不仅是广东作军事的准备,更要在广东以外北伐路线必经之湖南、湖北、河南、直隶等省预备民众奋起的接应,特别是农民的组织……中国的潮流已渐由宣传群众组织群众而近于开始准备武装群众的时期。”根据上述材料,对北伐战争理解最准确的是 A.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 开始了工农武装割据 C. 广东国民政府的军事行动 D. 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
|
21. 难度:中等 | |
某时期中共的宣传口号先后包括:“苗人下山来与汉族共同打倒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军阀”、“保护喇嘛,信教自由”、“抗日反蒋,保护回民”、“苏维埃分田地牛羊粮食房屋财产给回番穷人”等。这些口号 A. 为国民大革命准备了条件 B. 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 C. 有利于红军实施战略转移 D. 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22. 难度:中等 | |
1932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宣布:“不反对与世界各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重新订立完全平等的条约。在苏维埃区域内,这些国家的人民有经营工商业的自由,”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不再将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和日本帝国主义相提并论。这反映出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 中国与各国建立了平等的关系 C. 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华 D. 中共已不存在左倾错误
|
23. 难度:中等 | |
史迪威(时任驻华美军总司令)向马歇尔(时任陆军参谋长)建议说:“我们援华的目的是支持中国抗日,那么凡是中国境内的抗日武装,都有权利得到我们的援助,我只想将我们对华援助的物资,拿出一小部分给中国共产党,支持他们抗日。”马歇尔答道:“你说服我并不难,因为你和我都是军人。但是,你要用这些话去说服总统,那就不行了,因为政治家思考的方法与我们不同。”这段对话反映出 A. 在援华物资分配上美国军方与美国政界存在根本分歧 B. 美国在二战时期的国家利益及战后的战略意图 C. 美国援华的根本目的是支持中国抗击日本侵略 D. 美国政界没有正确认识中共在抗战中的作用和地位
|
24. 难度:中等 | |||||||||||||||||||||
宪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下表中关于三部宪法的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A. 制定机构 B. 特点 C. 评价 D. 颁布时间
|
25. 难度:困难 | |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跃迁是从铲除专制政治到奠基现代民主政治;第二个巨大跃迁是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在两个跃迁的过程中,“第一次跃迁起点”、“为现代民主奠基”、和“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分别指什么事件 A. 辛亥革命、五四宪法、改革开放 B. 辛亥革命、《共同纲领》、“依法治国”被中共十五大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C. 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依法治国”被载入宪法 D.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五四宪法》的制定、改革开放
|
26. 难度:困难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于1953年制定,当时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各省(选民主要是农村人口)按每80万人选代表1人,直辖市和人口在50万以上的省辖市按每10万人选代表1人。这一规定 A. 为进行三大改造和工业化提供了法制保障 B. 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管理制度 C. 突出了工人阶级在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 D. 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
|
27. 难度:简单 | |
“会议期间周恩来与之打交道的几乎包括了当时世界上各类国家的代表人物。他坚决反对美国的干涉政策,也不赞成苏联的僵硬态度,并说服越南放弃不切实际的要求。力争在周边保持和平环境,绝不再被同一阵营国家拖入与美国的战争。”新中国在该会议上 A. 倡导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B. 实行全方位的多边外交 C. 应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争端 D. 以“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亚非友好
|
28. 难度:困难 | |
下图是某著作中关于新中国的部分内容,据此可知,该著作探讨的主题是中国
A. 国家实力的发展 B. 国家形象的变化 C. 意识形态的转变 D. 国际地位的提高
|
29. 难度:简单 | |
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阐述道:“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看来,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冷战和它会变成真正的战争的经常严重性危险,已经成为国际关系中存在的局势的一部分。”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 客观地指出了当时的世界局势 B. 世界两极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C. 世界区域集团化趋势日益明显 D. 不结盟运动是军事政治组织
|
30. 难度:简单 | |
据统计,在马歇尔计划实行初期,欧洲国家将援助大多用于进口急需的生活必需品。截至1951年中期,在提供的共130亿美元援助资金中,有34亿美元用于输入原料和半制成品,32亿美元用于购买粮食、饲料以及肥料等,19亿美元用于进口机器、车辆和重型设备等重工业品,还有16亿美元用于输入燃料,这表明欧洲国家旨在 A. 融入美国的全球经济体系中 B. 遏制共产主义 C. 改善民生稳定社会秩序 D. 控制战后欧洲市场
|
31. 难度:中等 | |
1984年尼克松在《真正的和平》中鼓动美国政府:“对于苏联来说,最大的危险之就是他们的思想、人民、社会同我们相接触。……如果我们不这样做,而是孤立东方,减少它同我们的联系,我们就丢掉了我们对付克里姆林宫领导人的一件最有效的武器。”材料表明 A. 其实质与杜鲁门主义相一致 B. 美国开始推行冷战政策 C. 两极格局出现解体趋势 D. 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攻势
|
32. 难度:困难 | |
以下是四个国家的历史教科书对朝鲜战争的表述,对此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中国: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 ②韩国:1950年6月25日凌晨,朝鲜越过三八线,开始南侵 ③俄罗斯:1950年6月,北朝鲜军队侵入南方,并正式宜布他们是为了反击李承晚军队的攻击 ④朝鲜:1950年6月25日凌晨,美帝和其傀儡们对朝鲜悍然发动袭击。这表明 A. 相关历史史实需要进一步澄清 B. 各方对相关史料的解读出现差异 C. 不同立场观点导致不同史实表述 D. 事件第三方的表述往往较客观
|
33. 难度:简单 | |
1962年年中,戴高乐到法国中部视察期间,在利莫日发表讲话强调说,法国在履行其对北约义务的同时,不会让任何别的国家牵着鼻子走,它将在联盟内部实行自己的“意愿”、“行动”和“政策”;法国的目标是“建设我们的欧洲”,而不再是“两个大国”的欧洲。这表明法国 A. 企图称霸欧洲大陆 B. 主张欧洲独立自主 C. 宣称要与美苏决裂 D. 倡议建立欧洲联盟
|
34. 难度:简单 | |
2001年,美国高盛公司首次提出“金砖四国”这一概念,特指新兴市场投资代表。2000年—2009年,相关国家举行系列会谈和建立峰会机制,拓展为国际政治实体。“展望五国”(VISTA)是由越南( Viet Nam)、印尼( Indonesia)、南非( South Africa)、土耳其( Turkey)、阿根廷( Argentina)的英文首字母组成谐音英文单词Vista,意为展望、眺望的意思,被日本《经济学人》认为是将继“金砖四国”之后,成为最有潜力的新兴国家。原“灵猫六国”(CIVETS),正是由哥伦比亚、印尼、越南、埃及、土耳其和南非等6国国名首字母组成,其共同特点是“有庞大的年轻人口,经济多元、有活力”,被看作是未来新兴的市场及投资焦点所在。材料可以说明 A. 新兴国家成为世界发展的主导力量 B. 金融危机的原因 C. 多个力量中心日益崛起 D. 苏联解体的原因
|
35. 难度:中等 | |
2009年7月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俄罗斯新经济学院毕业典礼的演讲中说:“对于以往相互抗衡的对手而言,相互建立持久的伙伴关系有很大的困难,改变我们的政府和官僚机构数十年来形成的根深蒂固的习惯势力,任务也十分艰巨。”这说明 A. 美俄关系走向缓和 B. 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 冷战思维依然存在 D.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
|
36. 难度:中等 | |
《汜胜之书》提出“种禾无期,因地为时”。《齐民要术》则提出播种施肥要讲“时宜”,南宋《农书·六种之宜》说“种莳之事,各有攸叙。能知时宜,不违先后之叙,则相继以生成,相资以利用,种无虚日,收无虚月,一岁所资,绵绵相继。”材料本质反映了 A. 中国农业重视“因时制宜” B. 中国古代农业是精耕细作农业 C.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季节性强 D.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
|
37. 难度:简单 | |
《四民月令》一书中记述了东汉后期地主田庄一年十二个月的家庭事务安排。包括种植农作物(瓜、瓠、葵、葱、蒜、大豆、胡麻、黍、苜蓿、大麦、小麦、芥等等)及进行各类粮食、农副产品买卖的情况。据此可以推测 A. 田庄的生活资料基本可以自给自足 B. 地主田庄经济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 C. 田庄经济导致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D. 田庄经济有利于生产技术的提高
|
38. 难度:简单 | |
公元8年,西汉外戚王莽夺权建立新朝。他宣布,“更名天下田曰王田”,私人不得买卖,企图用恢复井田制的办法解决严重土地兼并问题。但在公元12年,他又下令“诸名食王田,皆得卖之,勿拘以法”,宣告王田制中止。王莽改革土地制度的失败,说明 A. 井田制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 B. 土地私有制的不断发展 C. 国家无意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D. 国家与地主的矛盾不可调和
|
39. 难度:困难 | |
宋《梦粱录》载“杭都旧俗,自初一日至端午日,家家买桃、柳、葵、蒲叶、伏道,又并市茭、粽、五色米团、时果、五色瘟纸,当门供养。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这主要反映了宋朝 A. 迷信色彩的风俗沿革 B. 城市职能的发展完善 C. 坊市制下的商业发展 D. 商业环境的相对宽松
|
40.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在研究十六世纪中叶“嘉靖大倭寇”问题时认为:一是倭寇的主体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中小商人阶层;二是倭寇的最高领导是王直,是徽商出身;两者追求的是海上贸易的合法化。材料表明 A. 民间贸易损害政府利益 B. 商帮力图扩展海外贸易 C. 官方贸易失去垄断地位 D. 海禁政策加剧倭寇之患
|
41.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对外商战”和“对内振商”的内外夹击下,商人主导了1904—1911年间的“收回利权运动”和1905年的抵制美货运动。1910年,日本和美国实业团主动向中国商会提出访华要求,并经中国商会的邀请来华访问。1915年,中国实业团开始了近代中国第一次以实业界人士为主、有组织的走出国门的民间经济外交活动。北洋政府认为中国实业团访美“虽系国家交际上应有之酬昨,亦国民外交上难得之遭逢。”在抵制“二十一条”活动中,商人团体上书北京政府,宣布“举国商民誓不承认”。巴黎和会期间,民间经济外文迫使中国政府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基于主动参与外交的价值认同,上海成立了“中华民国全国各界联合会”。 ——摘编自于文浩《近代中国民间经济外交观念的发展演变及特征研究》 材料二 包容可以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早在中国古代就有思想家明确地提出“和而不同”、“和为贵”的理念。……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主张国家间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平共处,坚持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倡导通过和平方式和外交渠道解决分歧与争端,反对诉诸武力和干涉别国内政。 ——李克强在英国智库的演讲《共建包容发展的美好世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至民国初年民间经济外交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949年以来中国是如何以包容姿态融入世界的。这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
42.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代史大事记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围绕“中国近代历史的必由之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
43. 难度:中等 | |
附加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晚清驻外使节有关近代世界政体大略的综述: 地球万国内治之法,不外三端:有君主之国,有民主之国,有君民共主之国。今日之德、日皆君主之国也,与中国无异。美、法,皆民主之国也,其政权全在议院,而(总统)无权焉。英国,君民共主之国也,大约民权十之七八,君权十之二三。民主之国,其法合于盂子“民为贵”之说;然其弊在朋党角立,互为争胜,甚且各校私见而不问国事之损益,则权不一而志不齐矣。君主之国,主权甚重,操纵伸缩,择利而行;然其弊在上重下轻,或役民如牛马,伴无安乐自得之趣,如俄国政俗是也。惟君民共主,无君主、民主偏重之并,最为斟酌得中。 ——摘编自《薛福成(1838年一1894年)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晚清驻外使节对近代西方民主政体的认识找出其中的不当之处,并运用相关史实选择一处予以简要说明。(要求史实正确,史论结合,语言简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