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春、夏、秋、冬”四字。“春”字像植物生长的形状;“夏”字像草木繁茂之状;“秋”字像果实累累,谷物成熟;“冬”字则形如把谷物藏于仓廪之中。整体寓意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由此可以得出 A. 甲骨文以记载农业为主要内容 B. 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 C. 古人特别注重记录农业活动 D. 商朝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
|
2. 难度:中等 | |
战国时期,人工施肥已受到广泛重视。孟子说:“凶年,粪其田而不足”。荀子认为:“掩地表亩,刺草殖谷,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地”。由此可见 A. 农民社会地位低下 B. 各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 小农经济开始形成 D. 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
|
3.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1957年河北易县燕下都遗址百福村南出土的战国时期器物。两面刻铭:正面为“十八年,漆工朐,丞巨造,工正”,背面为“上郡武库”。该器物
A. 属于民营手工业品 B. 在市场上流通较广 C. 由官营手工业制造 D. 由个体生产者锻造
|
4. 难度:中等 | |
管仲改革之前,齐国允许私人从事盐铁生产,由国家征收部分税收,盐铁业利润大部分由私人业主所得,政府所得并不多。管仲改革推行“官山海”政策,煮盐业和冶铁业由国家垄断性经营。此举 A. 成为齐国财政的主要来源 B. 发挥了政府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C. 扼杀了传统的民间手工业 D. 与民争利激化当时的社会矛盾
|
5. 难度:中等 | |||||||||
下表是《后汉书》中关于东汉时期田庄主的行为记述(部分)。据此可推知,当时
A. 土地兼并现象比较严重 B. 重农抑商政策得到了落实 C. 田庄经济形成完整体系 D. 田庄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
6. 难度:中等 | |
《续封泥考略》所收汉朝齐鲁封泥(古代用泥团制作的印章)中,有“左市”“右市”“南市”“西市”等封泥。由此可知,汉朝 A. 城市建设有明确的设计规划 B. 各地城市的布局规格完全一致 C. 对商业活动进行区域化管理 D. 政府限制商业活动的发展空间
|
7. 难度:困难 | |||||||||||
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代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
A. 租佃经营基本取代自耕农经营 B. 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C. 土地的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障 D. 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
|
8. 难度:中等 | |||||||||
下表是中国古代前期冶金业发展的重要史实。据此可知
A. 铁器的出现不应早于东周时期 B. 秦汉时期大规模制造兵器成为可能 C. 军事战争导致冶金技术的突破 D. 官营制度推动冶金业服务社会生产
|
9. 难度:困难 | |
唐朝时期,定州需岁贡细绫1270匹、瑞绫250匹,特种花纹的两窠细绫、大独窠绫、独窠绫各50匹,岁贡数量远比一般的州要高出许多。这说明当时定州 A. 经济地位较高 B. 产业结构完整 C. 丝织规模较大 D. 经济较为繁荣
|
10. 难度:困难 | |
1074年,宋神宗规定:外国商人的货物到达港口后,先到税务部门领取允许贩卖的凭证,才允许前往别处进行贩卖,如果没有相关的政府凭证,则允许他人告发,按照偷税的有关规定进行依法处罚。这表明当时 A. 政府规范外商贸易行为 B. 政府厉行抑商政策 C. 外国商人偷税现象严重 D. 商税成为主要收入
|
11. 难度:中等 | |
清代陶煦在《租核·推原》中说道:“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该史料所反映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A. 重农抑商思想根深蒂固 B. 当时国家管理混乱,火灾频发 C. 田租是当时的主要收入 D.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
12. 难度:困难 | |
潮州曾出现过这样的现象:“嘉靖朝海禁最紧,时潮州进士登科也很出色。……海禁宽松,靠海生存的人民生计解决,社会矛盾较为和缓,故万历朝潮州之进士登科……为潮州整个明代最差一朝。万历后期重申海禁,故崇祯朝潮州进士登科好转。”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 海禁政策客观上有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B. 沿海民众及士绅热衷于通过科举实现价值 C. 海禁政策的松紧影响了明朝科举取士的人数 D. 海禁政策影响沿海民众的经济生活和价值取向
|
13. 难度:简单 | |||||||||||||
下面是1840-1894年中国棉纱量消费情况统计表。
据表可推知,在中国近代经济发展过程中 A. 洋布丧失了竞争力 B. 土布生产仍占主导 C. 传统经济解体缓慢 D. 自然经济优势明显
|
14. 难度:中等 | |
下面是近代中国某时期茶叶出口数量变化图(单位:万担)。由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
A. 自然经济已经丧失统治地位 B. 扭转了对外贸易逆差的局面 C. 经济作物在国内种植较普遍 D. 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
|
15. 难度:困难 | |
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 A. 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 规范了开平煤矿的科学管理 C. 推动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 D. 打破了列强对煤矿的垄断
|
16. 难度:困难 | |
1910年,著名实业家张謇提出了“棉铁主义”,认为中国应提倡发展自己的棉铁工业,实行进口替代,并在“棉尤宜先”的思想下创办了大生纱厂。这一主张 A. 推动清政府放弃了抑商攻策 B. 体现了维护国家利权的要求 C. 激发了民族企业家设厂热情 D. 开启了与西方“商战”思想
|
17. 难度:简单 | |
某同学整理某主题材料,里面包含“中兴煤矿”、“保兴面粉厂”、“汉阳兵工厂”、“江南制造总局”、“永利制碱公司”等,这个主题可能是____。 A. 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B. 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C. 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D. 近代中国的工业化历程
|
18. 难度:中等 | |
始创于1921年的国产灯泡亚浦耳原名为神州,后借鉴德国“亚司令”的“亚”、荷兰“飞利浦”的“浦”,创造了“亚浦耳”品牌,才在市场上一炮打响。这一现象体现了 A. 品牌成长需关注民众的消费心理 B. 国货质量欠佳难以获得国人支持 C. 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受到冲击 D. 亚浦耳市场拓展取决于广告宣传
|
19. 难度:困难 | |
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筹建的重工业企业主要有10家;1937年度又陆续增设了11家重工业企业或筹备机构,而这些企业均远离沿海,大部分设在湖南、湖北、江西、云南、四川、陕西等内地省份。这一做法旨在 A. 平衡全国工业布局 B. 为持久抗战做准备 C. 带动民营经济发展 D. 建立国家工业体系
|
20. 难度:困难 | |
下下图条曲线反映了1840—1956年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情况,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经济形态⑤在抗战时期因战时体制迅速膨胀 B. 经济形态④的发展为民主革命的转化奠定了基础 C. 经济形态②③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D. 经济形态①在中国近代逐渐解体地位较低
|
21. 难度:中等 | |
1953年10月起,我国实行“统购统销”制度,即国家把农民生产的大部分粮食收购(统购),城市居民所需要的粮食全由国家统一供应(统销),严格禁止粮食自由买卖。后来,统购统销的范围又继续扩大到棉花、纱布和食油。这一政策的实施 A. 保证了工业发展的基本需求 B. 加强了农业的基础地位 C. 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D. 建立起人民公社的体制
|
22. 难度:困难 | |
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 A. 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B. 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C. 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 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
23.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指出:“把(中国)大跃进描述成一个仅由极左政策造成的灾难实在过于简单,以致歪曲了历史经过。这一说法无视水利、乡村工业和资本化副业三方面的巨大进步,而这些正是后来乡村发展的关键。”该学者意在说明 A. 应理性审视“大跃进”运动 B. 中国农村经济得到持续繁荣 C. “大跃进”运动的成绩巨大 D. 中国城乡经济的联系增强
|
24. 难度:简单 | |
1962年到1965年,我国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些措拖 A. 有利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 建立城镇商品经济体系 C. 重蹈“左”倾错误的覆辙 D.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调整
|
25.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 ——摘自王兆成等《历史学家茶座》 材料三 1952~1956年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动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及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建国后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促使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
|
26.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 “现代经济”是指运用现代科技于生产活动的经济社会,在现代经济展开以前的经济称为“传统经济”。 中国之采用现代科技从事生产活动,始自19世纪中叶之鸦片战争。中国的战败及与各国签订不平等条约,诚属不幸;但就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开放较多的口岸与外国贸易也使中国日益卷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借此与西方接触的增加,也使西方的现代科技得以传入,而用之于中国工矿交通各方面的发展,清末七十年的经济也因而得以较快速地转型。尽管此一时期的一切活动距“现代经济”的目标仍然甚远,但毕竟跨出了一步。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经济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
27.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代的民间手工业比前代有所发展。……宋代取消了束缚商业发展的政策,使商人地位有所提高。宋代大部分行业的手工业者都是亦工亦商,手工业的经营者就是商人,手工作坊和工场就是商店,以印书手工业为例,书店兼有编辑、印刷、书店的性质,以卖书为主要任务,……同时,官营手工业在整个社会手工业中的比例不断下降,为民间手工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摘编自《宋代民间手工业高度发展原因探析》等 材料二 1899年,这本书(《美国十大富豪传》)荣德生读好久,他从中知道实业使他们致富,实业使国家强大。……两兄弟一合计,决定把钱庄资金转移到实业上面来。 由于交战国国内实行战时经济,面粉萎缩,需求量增大,……两兄弟于是抓紧时机,不断拓展企业规模,连年增设新厂。1913、1914、1915年福新二厂、三厂、四厂、五厂先后筹建。 ——摘自中华网 材料三 到1954年底,主要的大型私营工业企业多数已经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转为公私合营企业……1955年下半年,不少大中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趋势。……在1956年的第一季度末,全国全行业公私合营的私营工业已达到99%,私营商业达到85%,基本上完成了对资本主义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摘自《195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促进宋代民间手工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荣氏企业壮大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特点及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