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表所示为西周贵族使用乐器及观赏乐舞规模的相关规定。这种规定主要是强调
A. 西周乐器发达 B. 等级制度森严 C. 皇权至高无上 D. 贫富差距明显
|
2. 难度:简单 | |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说:这种制度给布衣(平民)提供了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材料中的制度是 A. 察举制 B. 九品中正制 C. 科举制 D. 世袭制
|
3. 难度:简单 | |
虽然唐代“三省”并立,但当李世民为尚书令时,尚书省的地位就不是中书省、门下省所能制约的;虽然元代“三府”并立,但有太子兼中书令的中书省也非枢密院、御史台所敢抗衡的。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特权阶层的存在 B. 君权的至高无上 C. 相权不断被削弱 D. 法治让位于人治
|
4. 难度:中等 | |
《张居正传》写道:“张居正通识时变,勇于任事。神宗初政,起衰振隳,不可谓非干济才。而威柄之操,几于震主,卒致祸发身后……”张居正作为大学士之所以能发展到“威柄之操,几于震主”,是因为 A. 内阁是最高决策机构 B. 六部权力的扩大 C. 内阁大臣有票拟权 D. 内阁大学士成为宰相
|
5. 难度:简单 | |
按照希腊人的观念,即使城邦参加了某个“帝国”,它还是有自己的法律,有自己的议事会、执政官和法庭,它仍是一个独立的城邦。由此可见,古希腊的城邦 A. 常常依附于一个强大的“帝国” B. 容易丧失独立地位而沦为附庸 C. 具有面积狭小、人口较少的特点 D. 在政治上具有比较强的独立性
|
6. 难度:简单 | |
伯利克里首先向担任民众(公民陪审)法庭陪审员的公民发放每日生活补贴,后加以推广,使五百人议事会成员和包括执政官在内的政府官员在执行公务时皆由国家提供膳费;最后发展到公民参加公民大会也可领取津贴。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 在财产上实现了公民平等 B. 从制度上维护城邦公民平等 C. 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程度 D. 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
7.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指出:罗马法从重形式主义的市民法(共和国时期的适用于本国公民的法律)发展到不重形式主义的万民法(适用于帝国统治下的各族人),最后发展到用万民法统一了市民法,并最终摆脱了形式主义的羁绊。这表明罗马法 A. 经历了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转变 B. 根据现实的需要而不断改变 C. 实质上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D. 忽视了诉讼程序和审判形式
|
8. 难度:中等 | |
英国法学家梅因指出:“在曾经促进现代人的智力欲的各种主题中,除物理学外,没有一门科学是没有经过罗马法律学滤过的。”此观点主要说明了罗马法 A. 奠定了现代法律的基础 B. 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法律 C. 体现了自由平等的精神 D. 影响了现代人的思维方式
|
9. 难度:中等 | |
英国内阁由议会的多数党组织。下面漫画中最上方的人物为英国自民党的党魁克莱格,其下方的人物为保守党的党魁卡梅伦,二人共驾一马,暗喻2010年英国新大选是建立联合政府。这种暗喻的依据应是
A. 英国议会掌握国家主权 B. 自民党和保守党联合参选 C. 在英国都是两党联合执政 D. 保守党在国会中席位未过半
|
10. 难度:简单 | |
至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前,美国已有35州,其中……相当一部分新州是在1787年后取得的领土上建立的。对此,下列相关历史解释合理的是 A. 美国已在全球建立了众多殖民地 B. 与联邦政府的成立有关 C. 与两党制的形成有关 D. 与独立战争取得胜利有关
|
11. 难度:简单 | |
议会与总统及政府、立法权与行政权之间存在着互相制衡的关系,就权力的重要性与政治作用而言,议会相对地超过了总统和政府。这说明在法国 A. 总统和政府变得无关紧要 B. 逐渐确立“议会至上”原则 C. 议会制和分权制衡原则得到肯定 D. 总统制共和制开始发生变化
|
12. 难度:简单 | |
根据1871年宪法,德意志帝国宰相同时主持联邦议会工作。他必须在皇帝批准的一切法案上副署,但宰相的任职取决于皇帝的意志,宰相只对皇帝负责。这表明 A. 宰相位高权重 B. 德意志不实行分权 C. 皇帝受制于宰相 D. 皇帝控制着国家实权
|
13. 难度:简单 | |
1860年,咸丰皇帝曾降旨山东、山西、河南、陕甘等地及东北三省的督抚、将军督师勤王。这主要是因为 A. 咸丰对《北京条约》不满 B. 北京被英法联军攻占 C. 义和团运动迅速发展 D. 北京地区兵力空虚
|
14. 难度:简单 | |
下面是名为《列强军官切分香肠》的漫画。画中躺在木案上的巨大香肠,被标注为“CHINA”,而日、美、法、德、英、俄等军官正持刀切分。明信片上的德文意为“你们把猪肉店打垮了,兄弟们可以分这根香肠了”。该漫画形象地勾勒了
A. 列强瓜分中国的贪婪场景 B. 英国谋划侵略中国的企图 C. 列强实施军事打击中国的阴谋 D. 列强进行文化侵华的情景
|
15.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傅斯年对五四运动的评价。其得出这样的评价主要是因为
A. 五四运动促进了民众思想解放 B. 五四运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C. 五四运动以广大的学生为主力 D. 五四运动参加者比以往运动多
|
16. 难度:简单 | |
历史学家王维礼说:“空前的民族危机使一切阶级、阶层的目的、愿望和要求都在保卫中华民族生存的总目标下统一起来。革命高潮本身就采取了民族运动的形式。”作者是要表达 A. 九一八事变加深了民族危机 B. 华北事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 C. 反侵略战争增强了民族意识 D. 《辛丑条约》加深了民族危机
|
17. 难度:简单 | |
有人说:“《共产党宣言》不是一般的书。它不是冰,而是碳,放在锅里能使水沸腾起来。我们为什么不使历史重新沸腾起来呢?”该观点认为《共产党宣言》 A. 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B. 非常容易导致过激行为 C. 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D. 是当今世界的最佳选择
|
18. 难度:简单 | |
公社禁止利用各种名义克扣工人工资和收取各种罚款;没收资本家和官吏的房屋,分配给一般居民居住;取消由警察把持的职业介绍所,设立由公社管理的职业介绍所。这些措施 A. 激化了阶级对立和矛盾 B. 降低了工人的积极性 C. 目的在于巩固无产阶级政权 D. 保证了巴黎公社的胜利
|
19.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面两幅图片。其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
A. 都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发生的 B. 共同印证了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重要性 C. 分别建立了性质不同的政权机关 D. 共同体现了“战争引起革命和革命制止战争”
|
20. 难度:简单 | |
1954年9月20日,新中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总目标和步骤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这些规定 A. 标志着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初建 B. 表明它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 体现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成果 D. 开始明确新中国的各项基本方针和政策
|
21. 难度:简单 | |
毛泽东认为,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他强调培养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为了 A. 更好地落实民族区域自治 B. 消除各个民族之间的区别 C. 推行相同的地方管理体制 D. 让汉族退出少数民族地区
|
22. 难度:简单 | |
改革开放后的一份文献称:“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台湾海峡目前仍然存在着双方的军事对峙,这只能制造人为的紧张。”这一主张 A. 意味着中国将采用和平的方式统一祖国 B. 首次明确了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分裂的立场 C. 表示中共放弃了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 D. 标志着邓小平的“一国两制”理论正式形成
|
23. 难度:简单 | |
彻底划清了新中国外交与旧中国外交的界限,从根本上维护了一个中国原则,使新中国走上了真正独立自主外交道路的外交方针是 A. “和平共处”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 “另起炉灶” D. “求同存异”
|
24. 难度:中等 | |
新中国成立初期,不可能在两个超级大国中间奉行中立、不结盟的独立自主外交战略,使自己超脱于冷战之外。这表明选择“一边倒”战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A. 政府的态度 B. 国内外客观形势 C. 人民的意愿 D. 中国的外交政策
|
25. 难度:简单 | |
1973年,毛泽东会见基辛格时说:“中国实际上已经把日本视为反霸斗争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我说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的联合)。”这体现了中方与日建交的目的是团结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共同应对 A. 美国 B. 印度 C. 苏联 D. 英国
|
26. 难度:简单 | |
外交“大智慧”是对高超的战略、策略思想的形象说法,也是对上乘外交斗争艺术的比喻。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他们都不乏“大智慧”。其中影响他们的外交决策的最根本因素是 A. 时势变化 B. 斗争艺术 C. 国家制度 D. 国家利益
|
27. 难度:简单 | |
1945~1952年,美国对日本占领政策明显表现为前期和后期之间的“逆转”——由前期积极推行日本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方针转变到后期对日本的包庇、扶植和复兴。美国政策出现“逆转”的主要原因是 A. 帮助日本恢复经济 B. 冷战局势的加剧 C. 孤立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D. 稳定日本资本主义制度
|
28. 难度:简单 | |
美国虽然没有达成韩国统一的目标,但是达成了捍卫日本和促成北约合作的目标。战争鼓励美国采取冷战围堵政策,为美国进一步扩大亚洲防卫圈铺路。战争也使“改进美国和中国的关系变得复杂”。材料中的“战争”是指 A. 越南战争 B. 中国的抗日战争 C. 北约轰炸南联盟 D. 朝鲜战争
|
29. 难度:简单 | |
1959年3月,戴高乐宣布法国的地中海舰队不受北约指挥。6月,美国要求在法国设置核武器,遭到拒绝。法国还迫使美国撤出它在法国的核弹及携带核武器的轰炸机。这表明 A. 欧共体的成立提高了法国的政治地位 B. 欧洲政治一体化进程加快 C. 核弹危机导致美法关系全面恶化 D. 美国世界霸主地位受到挑战
|
30. 难度:中等 | |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2014年9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努力组建一个打击“伊斯兰国”(注:一个活跃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极端恐怖组织)的联盟,并请求中国予以支持。中方对美方提议组建打击“伊斯兰国”的联盟一事做出了较积极的回应。由此可以看出 A. 恐怖主义是中美关系的主要障碍 B. 联合国在反恐斗争中作用不大 C. 反恐斗争有赖于国际社会的合作 D. 美中两国根本利益趋同化
|
31.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沦入半殖民地社会的深渊,民族的深重灾难,国家的积弱不振,社会的贫弱穷困,正是不平等条约造成的。李文海先生曾形象地指出:“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像蚊子吮血似的将坚船利炮的尖刺刺入近代中国的孱弱肌体,造成近代中国的大出血。” ——摘编自李育民《中外条约与近代中国研究丛书》总序 材料二 只有蒋廷蔽在其著作《中国近代史》中谈到《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这两个不平等条约时明确说:“条款虽很多,主要是北京驻使和长江通商,历史上的意义不外从此中国与西洋的关系更要密切了。这种关系固可以为祸,亦可以为福,看我们振作与否。”他认为开放通商,密切与西洋的关系是必要的,关键是要自己振作。在看到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这点上,他是先驱者。 ——袁南生《近代不平等条约另一面》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不平等条约给中国造成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 (3)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的认识。
|
32. 难度:简单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任何国家的民主政治制度只有适合本国国情,不断完善和发展,才是有效的、富有生机的。照搬照抄别国的民主模式,从来不能成功。 ——《人民当家做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论自觉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 材料二 发展民主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所承担的历史责任。民主与法治不可分离,正像没有民主不可能有真正的法治一样,没有法治,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中国的民主有自身的特色,立足中国国情,学习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一切合理成果,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途径。民主发展的程度,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程度密切相关,民主政治建设既不能滞后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也不能脱离现实的社会经济文化条件。 ——俞可平《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与经验》 材料三 “一国两制”、高度自治和“港人治港”的具体实施,为港人制度性民主参政奠定了基础。与以往港督完全由英国政府任命不同,港人通过法定形式参加了特区行政长官的产生过程……港人不仅有权利民主参与香港事务,而且可以通过参选全国人大代表的方式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民主权利的扩大促使港人提出更高的民主目标,早日实现《香港基本法》的规定,实现港人普选行政长官和立法会议员就成为多数港人的政治愿望。 ——摘编自孟庆顺《“一国两制”与港人民主观念的发展》 (1)以中国近代史为限,举例说明材料一中“照搬照抄别国的民主模式,从来不能成功”的正确性。 (2)根据上述材料,归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
33.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由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制定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根本大法,1912年3月8日由临时参议院通过,3月11日公布实施,取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临时约法》分总纲、人民、参议院、总统、国务员、法院、附则等7章56条。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在南京正式公布了这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根本大法。 ——互动百科 材料二 《共同纲领》除序言外,分为总纲、政权机关、军事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共7章60条。它肯定了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宣告了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统治的结束和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建立,规定了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它确认“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它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宣布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没收官僚资本,进行土地改革;并且规定了新中国的各项基本政策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临时约法》和《共同纲领》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两部法律的共同点。
|
34. 难度:简单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类社会有许多共同的目标与理想,其中之一就是政治生活的和谐稳定。政治妥协作为化解冲突、解决矛盾的有效机制越来越被人们普遍接受,成为政治生活追求的价值目标。……作为一种理性选择,政治妥协是一种政治智慧,是妥协、让步、宽容与和解的艺术,政治的奥秘之一就是妥协。 ——摘编自田睿《“妥协是政治的灵魂”——政治妥协的理论解读》 材料二 国家的对外行动,归根到底都是以本国的政治、经济利益为转移的。不同国家的利益有一致的地方,也必然有不一致的地方。周恩来认为,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既珍视自己的利益,也尊重对方的利益。为此,可以求同存异,并争取化异为同,达成妥协。当然这种妥协必须建立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通过平等的协商和互谅互让才能实现。 ——刘土尧、程瑞山《试论周恩来的求同存异外交思想》 (1)结合所学知识,用具体实例说明材料一的观点。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根据上述材料,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