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2019年高考一模试卷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妻妾

一般称谓

妻(正室)

A三哥(20岁),B四哥(14岁)

妾一(侧室)

C大哥(25岁)

妾二(侧室)

D二哥(22岁)

 

 

A. A

B. B

C. C

D. D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该状况反映出

A. 天子权力开始削弱

B. 贵族政治彻底瓦解

C. 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D. 分封制度受到冲击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春秋晚期,晋国铸邢鼎,孔子认为晋国“失其度矣”;鲁国贵族季氏用了周天子的乐舞,孔子认为这是“僭越”;季氏推行“田赋”(征收土地税),孔子认为这违反了“周公之典”。孔子一再表示:“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以下与材料中孔子思想不符的是

A. 反对违反周礼的行为

B. 捍卫西周的礼乐文明

C. 怀旧的保守主义倾向

D. 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文化元典是一个民族在社会生活中留存的独特的并产生深远影响的文化典籍。下列文化元典能反映中国春秋时代前黄河流域民众生产和生活情况的是

A. 《道德经》

B. 《诗经》

C. 《离骚》

D. 《孟子》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A. 青铜工具与铁农具的并用

B. 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C. 施肥与灌溉技术的进步

D. 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这一时期

A.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B. 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C. 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D. 儒学思想趋向新启蒙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有学者认为,汉代儒学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其试图努力去把儒家从讲起来很好听的比较迂阔的理论变为可以运作的东西。这说明汉代儒学(     )

A. 继承了先秦儒学的神学思想    B. 吸收佛道思想而阐释儒学

C. 充满了主观唯心主义的色彩    D. 契合时代要求而重新整合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汉代丝绸之路起自长安,经河西走廊与西域地区进行经贸往来;唐安史之乱后,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时断时续;南宋时期,广州、泉州、明州(今宁波)杭州等地的海上对外贸易走向兴盛。变化趋势反映

A. 东南沿海文化影响力上升

B. 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C. 统治者对外政策渐趋开放

D. 造船航海技术的不断提高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2008年北京奥运会图标设计体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下图为其中的一组图标,它的设计构思取材于中国古代书法的哪一种书体

 

 

A. 草书

B. 篆书

C. 隶书

D. 行书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A. 征辟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A. 西周

B. 秦朝

C. 西汉

D. 宋代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两宋时期,四千多犹太人渡海而来,驻留繁华的东京汴梁(开封)。宋朝皇帝给其头领赐姓为赵。其随从亦渐改中国姓:“列维”演化为“李”姓;“亚当”演化为“艾”姓等。最后形成了七姓八家(“张”分出“章”)。他们世代与汉人通婚。据此推知

A. 两宋时期三教合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B. 新航路开辟的时间应据新史料提前

C. 犹太移民逐渐认同中国的宗法观念

D. 两宋内部经济和对外贸易并驾齐驱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朱元璋在平定天下的第三年,吸取历代治国的经验教训,采取藩封的办法,“惩宋元孤立,失古封建意,于是择名城大都,豫王诸子,待其壮而遣就藩服”。明太祖此举

A. 对宋元的灭亡拥有准确的认识

B. 带有浓厚血缘政治色彩

C. 为明中后期地方割据留下隐患

D. 是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明末清初,经历三十多年战乱,四川全省残余人口约为六十万人,成都全城只剩下七万人,一些州县原有人口只剩下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康熙年间,清政府开始实施移民政策,在近一百年的时间内,从湖南湖北两广江西等地移民四川达六百多万人,史称“湖广填四川”。据此可知

A. 清初移民多为经济谋生    B. 鼓励移民旨在加强控制四川

C. 政府行为影响人口迁移    D. 战乱是人口迁移最主要原因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东汉尚书台、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本质上反映了

A. 宰相权力不断削弱

B.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 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D. 文臣地位不断提高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清代乾隆八年,唐英所著的20幅《陶冶图说》描绘了制瓷业的20道工序;景德镇的《浮梁县志》又记载了22种制瓷业工种。这些记载可用于解释当时中国制造业

A. 专业化程度大大提高

B. 实现流水作业

C.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 瓷器质量提高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在对外交往中,“天朝“和“中国”的使用频率:道光最初10年,“天朝”50余次,“中国”不满10次;道光十六年四月至十七年四月“天朝”6次,“中国”5次;道光十八年一月至五月,“天朝”6次,“中国”14次,“中国”首次超过了“天朝”。这表明

A. 中国国际地持续下降

B. 洋务思想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C. 中华民族主权意识增强

D. 清政府逐渐形成对等外交的理念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鸦片战争中,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乘船从伦敦出发,途中还在孟买逗留了10天,到达澳门用了67天。而清政府派官员琦善与奕山从北京紧急南下,到达广州分别用时56天、57天。这说明

①中国在战争中实际上丧失了应有地利

②英国官员在战争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③交通技术在近代战争中作用渐居首位

④工业文明在近代战争中取得了优势地位

A. ①②③ B. ①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19. 难度:困难

如图为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中、日舰队的隶属关系表。材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之一是

 

 

A. 军队指挥体系落后

B. 洋务派任人唯亲

C. 军队贪污腐败盛行

D. 舰队数量的过多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题文)孙中山在最初开展革命活动时,主要赢得了秘密会社、下层阶级和海外华侨的支持,却没有得到士大夫阶层的拥护,他们普遍支持康有为和梁启超。1900年后,越来越多的士人加入了孙中山的事业,孙的形象由原先“犯上作乱者”一变而成为爱国志士。促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因素是

A. 列强加剧侵略扩张

B. 革命思想的不断传播

C. 清廷日益腐朽反动

D. 孙中山个人声望提高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清末民初,在上海出现了“海派京剧”:即用京剧形式表现当时的生活,如《潘烈士投海》、《新茶花》等,在唱腔、表演、舞台布景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这说明

A. 京剧从形式到内容发生根本变化

B. 在西方文化影响下京剧重获新生

C. 海派京剧是传统戏剧的发展方向

D. 海派京剧革新适应现代生活需要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蔡元培时代的北大“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同样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谈。蔡元培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 推动体育、智育、美育、德育均衡发展

B. 提倡学科之间的综合

C. 打破地域界限聘任人才

D. 鼓励各种学术观点的自由发展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甲午战后“公车上书”痛陈利害,力主变法的主要是士大夫阶层;五四运动时期疾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既有学生、市民又有工人阶级;而至抗战时期,全民抗战的理念深人人心。这种变化体现了近代中国

A. 无产阶级革命力量的日益壮大    B. 精英教育与文化普及同步发展

C. 民族觉醒与国家认同不断深入    D. 民众理念与官方思想渐趋一致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1928年4月,国民政府宣告“为发扬精神起见”,规定职员“一律着中山装”。1929年,张学良发文指出“统一已成,政治及应划一”,东北各级机关人员一律着中山装。这表明

A. 服饰具有政治认同意义    B. 服饰是民族身份的标识

C. 生活呈现全盘西化倾向    D. 国家对社会风尚的控制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在1939年至1940年的两年间,正面战场先后进行南昌会战、长沙会战、枣宜会战等7次大规模战役,每次战役日军投入的兵力均在8至10万人,中国军队投入的兵力至少在20万人以上。在枣宜会战中国民党军队先后调集40万人,抗击日军10万余人的进攻,这接近战略防御阶段4次大会战的规模。材料表明

A. 抗战相持阶段国民党仍然继续抗日

B. 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C. 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

D. 集中优势兵力是正面战场战胜日军的法宝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在很多历史问题上,国家之间,甚至国家内部阶层之间因为立场和角度的缘故,很难取得一致的意见,单就名称就会有不同的说法。比如1937—1945年中国与日本的那场战争,名称有:中国称“抗日战争”、日本称其为“日中战争”、“支那事变”,西方国家称其为“第二次中日战争”。其中强调了历史认识中的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A. 抗日战争    B. 日中战争

C. 支那事变    D. 第二次中日战争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1943年1月,美英两国分别与中国签订新约,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同年ll月,蒋介石与罗斯福、丘吉尔共同参加开罗会议。上述史实说明

①抗日战争为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②美英认识到应该平等对待中国

③中国已经成为与美英平起平坐的大国

④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8. 难度:困难

中共中央机关由西柏坡迁往北平的途中,毛泽东再次提到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纪念1644年李自成义军推翻明朝进入北京接着败亡的文章),说:“这仅仅是读了个开头,这篇文章是要永远读下去的!”毛泽东重提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的背景是

A.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即

B. 北平政协召开,筹建新中国

C.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D. 中共七大召开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两弹一星,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迸发。在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攻关会战中,先后有26个部、委,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加,为原子弹的制造和试验研制出10万多种专用仪器、设备和原材料。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A两弹一星同时带动了各类学科的研究和发展

B.两弹一星的开发成功是国家综合科技能力提高的体现

C.开发两弹一星,最主要是为了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D.两弹一星的研究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国奉献、自强不息、协同合作的精神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1972年起毛泽东、周恩来批准“四三方案”,动用几十亿美元和200亿人民币,从西方和日本引进26个大型先进成套技术设备,建立了几十个冶金、化肥、纺织大型企业。这表明

A. 中国现代化工业体系初步建成

B. 外交突破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

C. 毛泽东执政时开始启动对外开放

D. 拉开了中国与西方经济往来的序幕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如表是1980年部分报刊杂志发表的文章。它们反映出

 

报刊

文章

《农村工作通讯》

《分田单干必须纠正》

《湖南日报》

《包产到户是社会主义新时期阶级斗争的新动向》

《湖北日报》

《紧紧扎起社会主义篱笆,决不让安徽资本主义毒液蔓延》

《大众日报》

《不容开历史倒车》

 

 

A. 媒体对改革具有双重作用

B. 改革必须坚持阶级斗争

C. 媒体对改革缺乏责任意识

D. 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1993年,作为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二货币”——粮票,在完成自己38年的神圣使命后“光荣退休”。这不仅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更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A.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 人民公社化时代

C. 计划经济时代

D. 市场经济时代

 

详细信息
33. 难度:困难

雄辩术在希腊教育中享有比较高的地位。在雅典民主城邦,熟练的公共演讲是从政的必要条件,即使在公共演讲丧失了政治功能后,雄辩术仍然受人崇敬,端庄优雅的演讲本身最终变成了一种崇敬的目标,无论演讲者说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与否,这种情景客观上

A. 推动了自由观念的形成    B. 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素养

C. 促进了教育体制的完善    D. 增强了公民的参政意识

 

详细信息
34. 难度:困难

苏格拉底在描述雅典民主政治时曾指出:“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没有人愿意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雇佣一个舵手或建筑师或吹笛子的人……而在这些事上,如果做错了的话其危害要比在管理国家方面发生错误要轻得多。”这反映了

A. 真正掌握真理的人都成为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牺牲品

B. 雅典民主仅局限于男性公民的民主

C. 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成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石

D. 雅典民主政治存在很多弊端

 

详细信息
35. 难度:简单

恩格斯指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第一个世界性法律”。下列哪项表述符合材料表达的含义

A. 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

B. 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

C. 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D. 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

 

详细信息
36. 难度:简单

从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两者的关系看,它们

①罗马文明完全继承了希腊文明

②两者同属“海洋文明”的范畴

③罗马文明继承和发展了希腊文明

④它们的文明成果都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37. 难度:困难

15世纪早期,一公斤胡椒在印度原产地值12克白银,在埃及亚历山大港的价格达10-14克,在威尼斯达14-18克,在欧洲各消费国则达20-30克。据此推断

A. 欧洲人的消费水平远高于亚洲

B. 印度成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

C. 欧洲的商贸中心已经发生转移

D. 西欧具有开辟新航路的经济动力

 

详细信息
38. 难度:中等

“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它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它”指的是

A. 牛顿的力学理论体系

B. 哥白尼的“日心说”

C. 达尔文的进化论

D. 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

 

详细信息
39. 难度:简单

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其中第二条规定:今后王位一律由信奉新教者继承,坚持同罗马教会交往者,均无资格按前举法令宣誓加冕。凡可以继承王位者,若同罗马教廷或者教会和好,或者保持交往,或者信奉罗马天主教或者与罗马天主教徒结婚,都应丧失继承的资格。这反映了

A. 议会立法限制国王宗教信仰自由

B. 权力中心开始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 英国以法律手段完善王位继承制

D. 英国立法巩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详细信息
40. 难度:简单

卢梭认为:“法律应该由全体公民集合讨论并通过,英国人自以为是自由的,他们是大错特错了,他们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这表明卢梭

A. 认可精英政治

B. 推崇代议制

C. 崇尚直接民主

D. 反对三权分立

 

详细信息
41. 难度:简单

19世纪初,英国兴起抵制教会的“新大学运动”,出现了以自由、民主精神办学的伦敦大学等一大批高等院校。进入20世纪,甚至教会大学也大量增加了面向现实的世俗课程。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

B. 近代科技和工业化的扩展

C. 教育世俗化的不断发展

D. 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

 

详细信息
42. 难度:中等

美国1883年颁布的《文官制度条例》规定,对文官录用实行公开竞争的考试办法,择优录取;定期考核,按能力和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文官常任,不与执政党共进退。这些改革

A. 有利于管理的科学化

B. 削弱了执政党的领导能力

C. 有违民主选举的精神

D. 为科举制的发展提供借鉴

 

详细信息
43. 难度:简单

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的意图是(   )

A. 肯定新经济政策在工业化方面的作用

B. 揭示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C. 指出斯大林模式在工业化方面具有一定贡献

D. 客观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详细信息
44. 难度:中等

1946年5月,法国政府正式颁布了大规模国有化的法令,对煤炭、电力和运输等基础工业实行国有。到了1946年底,国家占股份50%以上的公司达130家,政府掌握

了国民经济命脉。这表明法国

A. 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B. 维护了公有制主体地位

C. 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详细信息
45. 难度:中等

1976年,IMF在牙买加召开会议,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牙买加体系。该体系下实行浮动汇率制,打破美元作为唯一外汇储备的情形。西德马克、日元随两国经济的恢复发展脱颖而出,成为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这一体系

A. 导致了德日两国取代美国金融霸主地位

B. 完善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管理运作机制

C. 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的新变化

D. 说明了固定汇率制阻碍了战后经济恢复

 

详细信息
46. 难度:中等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说:“美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在等待,即使美国存在的问题日益恶化。与此同时,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济改革。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我无法接受美国成为二等国家。”这表明

A. 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

B. 美国已沦为二等国家

C. 新的国际格局已经确立

D. “一超多强”的格局被打破

 

详细信息
47. 难度:困难

针对国际上有人将“一带一路”与历史上的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人民日报》2015年3月18日发表文章指出,把“一带一路”类比于马歇尔计划,称之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或“新马歇尔计划”,不仅不科学、有违事实,而且会对“一带一路”的价值认同及实施效果带来消极影响。这主要是因为马歇尔计划

A. 具有军事结盟的真实意图    B. 以援助达到控制别国的目的

C. 对外经济援助具有虚假性    D. 以稳定西欧盟友国家为目标

 

详细信息
48. 难度:中等

下面两幅东西方绘画作品的共同点是

 

 

A. 准确客观地描绘物像

B. 注重表达画家的主观感受

C. 运用抽象夸张的手法

D. 注重光与色的明度差别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49. 难度:中等

    材料  1904年,清政府正式公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癸卯学制设立了包括纵、横两个方面的学校系统。纵向系统的学校制度包括三段七级。即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段,每段包括数量不等的级次。如初等教育段包括蒙养院、初等小学堂和高等小学堂三级……中等教育段只包括中学堂一级;高等教育段包括高等学堂或大学预科、分科大学和通儒院三级……横向系统的学校制度包括普通学校、师范学校和实业学校三个板块。……前述三段七级主要针对普通学校而言。至于师范学校,也分为初级师范学堂和优级师范学堂两级……实业教育初等教育段包括实业补习学堂、初等农工商实业学堂和艺徒学堂;中等教育段包括中等农工商实业学堂;高等教育段包括实业教员讲习所和高等农工商实业学堂。除三大板块以外,还为在职官员培训设立了仕学馆和为新进士学习现代知识设立了进士馆。

——摘编自陈向阳《现代中国的兴起——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

(1)根据材料,概括癸卯学制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颁布“癸卯学制”的背景。

 

详细信息
50.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本宪法所授予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众议院以各州人民每二年所选举之议员组成之……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之任期为四年,同任副总统之任期亦然,大总统与副总统,应依照下列手续选举之……”

材料二:宪法规定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总统任期7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议会采取两院制,参议院通过间接选举产生,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

材料三:“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四: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请回答:

(1)上述四段材料分别出自欧美国家的什么政治文献?

(2)以上材料反映了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的哪两种基本类型?

(3)对君主和议会的关系,材料3和材料4的规定有什么不同?

(4)根据上述材料归纳,就大多数国家而言,资产阶级代议制具有哪些特征?

 

 

详细信息
51. 难度:中等

新航路开辟后,经济全球化不断向纵深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市场、货币、人员、商品、物种和科技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要素,有学者认为,由于这些要素的推动,经济全球化起源于16世纪。

(1)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出市场、货币、人员中的两个要素,论证经济全球化起源于16世纪的观点。

材料二  二战使美国的力量空前强大,为美国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政治经济利益的要求建立美国主导下的资本主义世界秩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这一秩序的基础就是能够带来世界经济繁荣的所谓“全球自由经济体制”,其核心内容是各国按照比较优势原则从事国际贸易,输出或接受跨国投资,以此形成相互依存的世界体系,这种经济体系又必须由新的国际权力结构加以保障。

——岳建勇《全球时代的美国与中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为构建“全球自由经济体制”采取的措施及积极作用。

材料三  自近代中国人被西方国家强行纳入全球化过程后,曾经坐失了一次又一次改变自己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边缘地位的机会。┅┅1978年以后,中国新的现代化领导人面对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其为中国所提供的有利外部环境和宝贵发展时机,结束了与世隔绝状态,转变了经济发展模式,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主动加入到了全球化过程中。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78年以后,中国是如何主动加入到全球化过程的?

 

 

三、论述题
详细信息
52.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国的封建社会是漫长的。封建社会的起点,目前至少有三种不同的算法。一种,从春秋战国之交即公元前476年算起;另一种,从商鞅辅助秦孝公变法即公元前365年算起;还有一种,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即公元前221年算起。应当说,三者都是言之成理各有依据的。分别以这三个年份为起点,算到1840年,各自都在2000年以上,比西方多了一倍。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并不意味着中国社会停滞,社会总还是在变化的。这种变化,因为微小,仅以前后相接的两个朝代而论可能不太明显,但隔开几个朝代加以比较,是能够看得出来的。可以说:代代相承,变化微渐。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