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湖南省2019年5月百万大联考高三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表为中国古代部分思想家对汤武革命的历史评价。据表可以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A. 汤武革命成为反抗暴君的珍贵先例

B. 各家学派对汤武革命的争论从未停息

C. 汤武革命获得古代学者的基本肯定

D. 主流思想影响世人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世家大族皆聚族而居,形成以血缘为纽带的坞堡地主经济;南方的庄园经济则跨州越县,“荫庇人口”,获得迅速扩张和发展。这反映出当时

A. 宗法制度的复兴

B. 小农经济的破产

C. 门阀世族的出现

D. 中央集权的削弱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据研究,秦汉时期,地方以乡为主体编造账务(简牍)并将目录副本交呈县里,县庭更多以指导、监督考课为主;唐宋时,基础账簿由乡级行政机构转由县庭编制并以纸质形式保存。这一变化反映出

A. 基层治理权力的下移

B. 技术进步推动集权发展

C. 地方财政由中央掌控

D. 中枢行政程序日益完善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如下图简图可以用来描述中国古代

 

A. 儒释道三教地位的演变

B. 儒法道三种治国模式的兴衰

C. 手工业生产格局的变化

D. 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与异化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考虑到短期难以弥合的权力真空将会导致中国出现山崩地裂的危险,康有为主张保留清王朝的社会政治影响,先建立“立法、行政、司法并峙,各有专属,相辅而行”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再缓慢进入共和政体。据此可知,康有为

A. 希望以改良途径使君主成为虚君

B. 反对触动封建专制统治根基

C. 力图实现向近代社会的平稳过渡

D. 不遗余力地为清廷摇旗呐喊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20世纪30年代,中国只有上海工业可完全按国际劳工局的16大类分类法进行分类。在所统计的180余个三级行业分类中,只有上海一地拥有该行业的工厂,占全部工业行业三级细类的近40%,特别是电器等新兴工业行业。这折射出

A. 中国工业重视与世界先进国家的交流

B. 中国的社会性质不利于近代工业的发展

C. 上海工业发展根源于通商口岸的优势

D. 中国外贸中心开始从广州转移到上海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1938年1月11日在汉口创刊发行的中国共产党机关报《新华日报》在发刊词中宣称“本报愿将自己变成一切愿意抗日的党派、团体、个人的喉舌”,“力求成为全国民众的共同的呼声”。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 要成为全国抗战的领导者

B. 呼吁建立民族统一战线

C. 重视政治工作的舆论宣传

D. 已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如下图为沈今声创作于1954年的宣传画,此作品

 

A. 旨在引导农民投身于农业生产

B. 意在宣传共同富裕的美好前景

C. 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 体现了变革年代中的社会动员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柏拉图认为正义的城邦是智慧谋划的结果,勇敢是能够为了维护正义的利益而毫不犹豫地做出牺牲,勇敢保持的前提就是承认、维护和服从特定的秩序。材料表明柏拉图

A. 注重道德培养

B. 强调整体利益

C. 维护城邦民主

D. 弘扬个人利益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1664年,英国每季度进口的棉布总量达到100万件,占进口总额的73%,20年后这一比例达到83%。为此,英国议会不得不在1700~1721年间多次颁布禁止进口和销售印度棉布的法令,甚至通过法律要求丧葬时使用羊毛裹尸布。这一举措

A. 阻碍了英国的出口贸易

B. 加剧了海外的殖民掠夺

C. 使英国成为世界工业中心

D. 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871年10月,俾斯麦通过帝国立法确立的“文化斗争”,禁止神职人员参政,认定结婚、离婚等民事行为不再受教会的控制,废除了与政府政策相悖的教会制度。这些措施

A. 清除了基督教在德国的影响

B. 体现了强烈的军国主义色彩

C. 客观上维护了德意志的统一

D. 否定了德国教会的积极作用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1973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对外政策报告中指责西欧各国“一直奉行经济上的地区主义”。时任美国国家安全顾问的基辛格指出:马歇尔计划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这反映出

A. 冷战下政治力量的变化

B. 美国一直反对欧洲一体化

C. 马歇尔计划已完成任务

D. 美国霸主地位开始受挑战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福建另辟了两条经由闽北的出省通道,使得闽南的陆上通道完善,此外该地区面向大海,有着为数众多的优良港湾,此时对外交通范围更广,往来国家更多,对外联系频繁,贸易规模更大……港口走私贸易给闽南地区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疫病得以传入。当地政府重治而不重防,防治疫情的认识不足,为防止引起恐慌,对疫情信息严格保密,温热的气候和民间停丧不葬的习俗使得细菌病毒大量殖。鸦片战争后,海关税务司拟定了口岸检疫章程,实施港口检疫,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海外疫病的蔓延,在与疫病进行长期斗争的过程中,中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西医也逐渐流入内陆,并起到了一定的防治疾病作用。但闽南地区的鼠疫流行时间仍然长达300余年,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摘编自林南、曾毅凌(明清间南疫病流行与海外交往之影响》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许多蛰伏的传染性疾病一度肆虐,鼠疫波及全国20多个省区,血吸虫病遍及长江以南所有省份,1949年10月,中央召开紧急防疫会议,确定了预除为主、防治结合的措施,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建立快捷的信息沟通体制,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卫生运动。1950~1959年连续召开三次全国卫生会议,将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强调群防群治,通过传媒界的政治动员和教育界、文艺界的防疫宣传,卫生防疫工作上升为全民政治运动,流行的各种疫病很快得到了有效防控。

——摘编自李向东、刘念《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疫情与疫病防控的政治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造成闽南地区疫病流行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明清相比,新中国成立初期疫病防治的特点及作用。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疫病防治的认识。

 

 

三、论述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约翰。R.麦克尼尔认为,人类从简单社会向复杂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一个同质性和多样性循环转换的过程。远古时期,人类分成一个个小群体,掌握着几种语言,生存策略也极为简单,人类呈现简单同质性。后来随着人类散布各地,文化多样性形成,从而发展出诸多复杂社会,如部落、城市国家、帝国等,宗教差异也越来越大。但公元1000年左右,多样化趋势逆转。多种文明的长期互动使复杂性成为一种原则,共尊一种原则的结果是文明趋同,语言和宗教的种类以及政治组织的数量都趋于减少,从而形成新的统一性。当这种统一性达到极限,新的复杂多样性又将出现。

——摘编自刘新成《文明互动:从文明史到全球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四、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材料:旧学制规定小学的修业年限为6年,且“四二”分段,90%的小学生只能读完初小四年。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通过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对儿童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为小学,应给儿童提供全面的基础教育。小学的修业年限为5年,实行一贯制。1952年,教育部根据北师大附小等6所学校进行的试验情况发出指示,规定“除了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游牧区及个别经济文化特别落后的地区可以推迟实施外,其他地区,不分城乡,争取到1957年秋季,小学全部改为五年一贯制”。

1954年通过的《政务院关于改进和发展中学教育的指示》规定:中学教育的目的,是以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学生,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成员。中学教育不仅要供应足够合格的新生,并且还要供应对国家生产建设具有一定政治觉悟、文化教养和健康体质的新生力量。因此中学毕业生,除部分根据国家需要升学外,大部分应该积极从事工农业生产劳动或其他建设工作。

——摘编自刘桂玲《建国至改革开放前义务教育学制改革的历史研究(1949~1976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小学教育改革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小学教育改革的意义。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材料:1948年7月,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来自美国、巴西、法国、加拿大、英国以及东欧、匈牙利的8名社会科学家,就引起战争的原因,在巴黎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和平问题谈话会,讨论出成果后集结成书出版了《战争为何发生?》。讨论会结束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8名社会科学家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呼吁书。呼吁书中写道:“据我们所知,没有任何证据显示战争是人性的必然结果……所谓和平问题,就是如何把集团间乃至国家间的紧张、侵略限制在可控范围内,如何进一步将其指向对个人、对社会都具有建设性的目标。如此,也许就成了消灭人和压榨人的问题。这一目标仅靠表面改革以及孤立的努力不可能达成,最重要的是社会组织和我们思维本身要有根本的变化……如果我们试图避免导致武装抗争的侵略,为了实现最大限度的社会正义,那就应该有必要计划、调整现代生产力以及对资源的利用。”

——摘编自舒方鸿《战后日本和平主义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和平问题谈话会召开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和平问题谈话会召开的积极作用。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材料:童第周,是我国实验胚胎学的创始人之一。出身于书香门第的他具有坚实的文化基础,有感于近代中国的科技现状,1927年,童第周正式到南京中央大学教书,进入了教育和科研领域。在亲友的支持下,1930年9月,他远赴比利时留学,用自己的智慧、才能,赢得了达克教授的信任。1934年,童第周回到了祖国,战乱期间仍坚持执教。童第周很早就认识到海洋科学研究的重要性,鉴于当时中国科教体系的混乱,1948年,他又聘请在美国的物理海洋学家赫崇本担任山东大学海洋系教授,童第周在大学任教期间,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1979年,科学巨匠童第周逝世,享年77岁。

——摘编自王岩《我国卓越的实验胚胎学家童第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童第周为我国近代科教事业做出的贡献及其个人品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童第周致力于近代科学教育事业的时代背景。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