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观察下列图片,下图的变化反映出的最准确的信息是
A. 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大 B. 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C. 工具改良是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 D. 生产工具的改进经历了三个阶段
|
2. 难度:简单 | |
西周统治者举行的“籍田礼”是西周时代最重要的政治活动之一。周天子以亲耕为表率,宣扬“民之大事在农”、“王室唯农是务”。“籍田礼” A. 是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表现 B. 反映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理念 C. 是统治集团重农意识的政治实践 D. 体现出最高统治者对各诸侯国的重视
|
3. 难度:中等 | |
《战国策》记载:“夫存韩安魏而利天下,此亦王之大时已。通韩之上党于共、莫,使道已通,因而关之,出入者赋之……共有其赋,足以富国。”这体现了当时 A. 商业税收是国家的主要财政来源 B. 关税收入对于诸侯国的重要性 C. 交通便利使韩魏间商业活动频繁 D. 长途贩运促使了商业获利丰厚
|
4. 难度:中等 | |
(题文)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A. 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 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 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 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
5.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总结了汉初的经济政策,如下表所示。这些政策
A. 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确立 B. 有利于自耕农经济发展 C. 促进了盐铁官营的实施 D. 协调了农工商业的关系
|
6. 难度:简单 | |
据《唐语林·贤媛》载,唐玄宗时宫廷女官柳婕妤的妹妹,“性巧慧,因使工镂板为杂花象之,而为夹结(一种印花染色)……后渐出,遍于天下”。由此可知,唐代 A. 棉纺织生产技术不断创新 B. 手工业出现新的技术工艺 C. 官营手工业实行技术垄断 D. 外来纺织技术得到了应用
|
7. 难度:困难 | |
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A. 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 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 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 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
|
8. 难度:中等 | |
唐宋时期,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引泉水灌溉,形如阶梯,被称为山田,也叫梯田。这种做法 A. 推动了美洲农作物的传播 B. 加剧了土地兼并 C. 适应了南方深入开发需要 D. 刺激了人口南迁
|
9. 难度:中等 | |
据记载,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鱼羹店味道独特,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干。这表明当时 A. 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 B. 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 C. 政府强化了市场管理 D. 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
10. 难度:中等 | |
一个英国人曾记载:“远在1844年,我曾把这种土布的各种质地的样品,标明每一种的价格送回英国。和我通信的人都说,按照所标的价格,他们在曼彻斯特也做不出来。”这反映了当时 A. 自然经济抵制使英国商品滞销 B. 中国的棉纺织技术优于英国 C. 机器生产优于传统的手工生产 D. 中国土布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
11. 难度:中等 | |
19世纪70年代,在美国减轻茶税后,安徽一个普通农家从国际茶叶贸易中获得了丰厚的现金收入。但这个农家并没有趁机对家庭经济结构做全面调整,而是把经营的重心投向了就近的土地开发和粮食生产,以缓解口粮不足问题。这一个案 A. 丰富了“晚清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复杂性"的历史认识 B. 印证了“世界市场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历史结论 C. 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民已主动因应世界市场”的历史现象 D. 支撑了“国际市场利好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解释
|
12. 难度:困难 | |
《中华实业界》评价:“民国政府厉行保护奖励之策,公布商业注册条例、公司注册条例,凡公司、商店、工厂之注册者,均妥为保护,许各专利,一时工商界踊跃欢忭,咸谓振兴实业在此一举,不几年大公司、大工厂接踵而起。”这表明,民国2年工商业发展的主因是 A. 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统治 B. 列强一战期间放松了经济侵略 C. 北洋政府实行的经济政策正确 D. 工商界实业救国运动广泛推动
|
13.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1913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出品的“新爱国”香烟的烟盒封面,烟盒下面文字为:“中国人,中国金钱,中国实业,中国利权,爱国诸君请吸香醇精美之爱国香烟”。从中可以推断出当时 A. 南洋公司注重营销策略 B. 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侵略 C. 外国烟草在华销售锐减 D. 民族工业发展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
14. 难度:中等 | |||||||||||||||||||||||||||||
1933年中国手工业生产占净加值的百分比(注:净加值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
——《1912—1949年中国的工业生产》 依据上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当时政府不支持民族工业,致使近代化水平较低 B. 当时中国工业以手工生产为主,近代化水平较低 C. 当时中国重化工业的近代化程度普遍较低 D. 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举步维艰
|
15. 难度:中等 | |
1936年3月,南京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拟发展汽油、钢铁、发电机、铝、电器等行业。之后按计划逐步在湖南、江西、四川、云南等地等办相关企业、这一举措 A. 推动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B. 有效遏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C. 构建起完整的国家工业体系 D. 为持久抗战进行了战略布局
|
16. 难度:中等 | |
194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规定:双方领土一律向对方开放,双方的商船有驶往对方国家所有开放口岸、地方和领水的自由,双方商品在对方国家行销,税收与当地商品相同。国民政府签署这一条约旨在 A. 实现经济上的互惠互利 B. 使中国融入世界市场 C. 获得美国对内战的支持 D. 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
|
17. 难度:中等 | |
图为1956年的一副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杜会主义。”该漫画反映了 A. 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 B. 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 C. 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 D. 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
|
18. 难度:中等 | |||||||||||||||||||||||||
下表为1949—1956年国民收入构成表(单位:%)。据下表可知
A. 中国的工业化拉开序幕 B. 人民物质生活逐步改善 C. 经济部门比重基本平衡 D. 国民经济结构渐趋合理
|
19. 难度:简单 | |
1956年,一汽总装线装配出第-辆卡车,毛泽东给新车起了个名字叫“解放”;1958年,根据中国的民族特色改制成了一辆高级轿车,吉林省委第一书记吴德给轿车命名为“红旗”,毛泽东欣然题字。这反映了 A. 社会建设急于求成倾向 B. 新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 C. 工业化的基础得以巩固 D. 计划经济下的政治色彩
|
20. 难度:中等 | ||||||||||||||||||
20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市向知识分子发放“高脑油”(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关于发放的时间和定量,有以下记述:
据此可知,关于“高脑油”的发放 A. 展览的文字介绍真实可靠 B. 两部经济著作的记述完全一致 C. 馆藏的原始文件更为可信 D. 现有史料无法证明其是否实行
|
21. 难度:中等 | |
1957年,国务院文件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方针,是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础上,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农业人口大量外流,不仅使农业劳动力减少,而且会使城市增加一些无业可就的人口,给城市带来不少困难。”并于次年取消了户口自由迁移制度。这一举措 A. 确保了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B. 推动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顺利起步 C. 保障了新中国经济战略的实施 D. 突出了农业在经济计划中的中心地位
|
22. 难度:中等 | |
1980年,中共中央的一份会议文件指出:“在生产队的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的,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没有什么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这一论断 A. 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所有制结构 B. 有利于农业体制改革的进行 C. 彻底地消除了“左”倾错误思想 D. 活跃了城乡间农业商品市场
|
23. 难度:中等 | |
下图反映了新中国
A. 城镇人口所占比重的变化 B. 农业产值所占比重的变化 C. 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 D. 公有经济所占比重的变化
|
24. 难度:中等 | |
1990年,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资产评估中心成立。第二年,国务院颁布了《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提出在发生资产拍卖、转让,企业的兼并、出售、股份经营,中外合资企业或中外合作项目,企业租赁等情形时必须对国有资产进行评估。这表明我国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 企业管理体制改革走向深入发展 C. 加人世界贸易组织步伐加快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
|
25. 难度:困难 | |
1990年我国出口总额达到了621亿美元,对外贸易实现了顺差,改善了自1984年以来连续逆差的状况。到1991年6月底,国家外汇储备已上升到330亿美元。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 A. 经济结构渐趋于合理 B. 已形成典型的外向型经济 C. 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 D. 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
26. 难度:困难 | |
20世纪50~90年代,中国城镇居民须与国营粮店建立供给和消费关系,由粮店按规定标准定期供应粮油。城镇间人口迁移和农业人口进城都要办理“粮油关系”。2001年国家正式取消这一做法,其目的是 A. 消除城乡区域差别 B.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C. 开启农产品商品化 D.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
27. 难度:中等 | |
1903年,上海一些新式学堂学生剪发辫,江浙许多城市青年加以效仿,他们在发辫四围留短发,覆于额头,与道教人物刘海蟾的发式相似,故得名“前刘海”。“前刘海”并没有剪掉发辫,官府仍视为大害,严令禁止。这表明当时江浙地区 A. 道教的地位被否认 B. 扫除封建陋习成为潮流 C. 官府反对政治革新 D. 革命思潮影响社会习俗
|
28. 难度:中等 | |
19世纪,西方的星期作息制传入中国。参照传统的二十八宿值日法的推算,汉语新添了“星期”和“星期日”等新名词,1907年清廷明确规定在正式用语中使用“星期”而不用“礼拜”。对上述现象,正确的解读是 A. “中体西用”思想盛行 B. 中西文化在碰撞中融合 C. 清廷固守传统意识形态 D. 社会生活习俗完全欧化
|
29. 难度:中等 | |
鸦片战争后,我国沿海地区陆续出现西洋建筑。甲午战争后,西洋建筑向内地扩展,但发展主要限于城市,在广大农村基本上仍沿袭原有的建筑模式。此现象说明西方建筑 A. 在中国发展不平衡 B. 取代传统建筑的必然性 C. 与现代生活相适应 D. 与传统建筑已逐渐融合
|
30. 难度:困难 | |
1922年上海的公共汽车公司在报纸上打出这样的营业广告:“要求事业速成,必须交通便利,要求事业速成,必须时间经济,请看欧美列强由人力车而马车,由马车而脚踏车而汽车、电车,愈来愈省时间,有利于农工商学各界。”由此可见,新式公共交通的兴起 A. 适应了城市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要求 B. 大大加快了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 C. 推动了报纸、广告等大众传媒的变迁 D. 宣告旧式交通工具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
31. 难度:中等 | |
16世纪,葡萄牙人将经过广州转运到澳门的中国货物运回欧洲,如丝、绢、瓷器等,又由欧洲运来毛织品、玻璃制品等。由此可见 A.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 商业革命促进贸易发展 C. 工业革命的迅速推进 D. 价格革命加速社会分化
|
32. 难度:简单 | |
《贸易打造的世界》一书中说:“17、18世纪时,英国的纺织业靠着差不多100%关税的保护,避免了廉价的印度纺织品的进口冲击。直到成为全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英国才拆掉这些壁垒。即使在19世纪末自由贸易的鼎盛期,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仍然是自由贸易的禁区,多种工业品的市场基本上只准英国人插足。”材料旨在说明 A. 英国的贸易政策取决于国家利益 B. 工业革命瓦解了英国的贸易壁垒 C. 英国始终固守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D. 英国与印度之间的不平等贸易关系
|
33. 难度:中等 | |
1816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将棉花、羊毛、生铁等进口税率平均提高到7.5%至30%;到1828年,美国进口物品的平均关税水平接近50%。这给美国带来的影响主要是 A. 促进了早期工业化 B. 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 C. 海外商品市场扩大 D. 使国家干预经济常态化
|
34. 难度:中等 | |
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反映出当时欧美 A. 城市化进展显著 B. 贫富差距逐渐消除 C. 工业化开始启动 D. 工人福利得到保障
|
35. 难度:中等 | |
以下是1870年至1900年间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简表。据此可知
A. 西方列强已把世界瓜分完毕 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 技术进步助推世界贸易增长 D. 垄断资产阶级推行扩张政策
|
36. 难度:中等 | |
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回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 ——《管子治国》 材料二 宋朝商品货币经济非常发达,与这一时期商贸政策的多元化是密切相关的。伦理范畴内的“贱商”观念虽仍然存在,但经济领域的“重商”也不得不行,故这一时期的商人即使身穿布衣,在大多数时间内仍能积极经营。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三 在明清时,……封建官府的政治垄断性,也影响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封建官府推行各种商业经济制度,并强迫商人遵循。他们为了垄断食盐、茶叶等专卖商品的市场交易,经常发布各种行政命令,强制推行专卖制度,禁止民间商人的自由经商活动;为了控制垄断市场,他们建立牙行制度,强迫规定民间商人的交易活动必须通过牙行这一中介进行;为了征收关税,稽查商货建立了榷关,强制规定商品的贩运路线。封建官府的政治垄断性严重损害了商人的利益,打击了他们的商业积极性。 ——赵广举《浅论明清重农抑商政策对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管子对农商关系的基本认识及其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朝时期“商品货币经济非常发达”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繁荣的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归纳明清时期政府“政治垄断性”的具体表现。
|
37.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他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下面是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发展情况表。
材料三: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 ——摘编自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突出变化,分析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形成这一特点的具体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