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9年陕西省西安市高考历史三模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面是关于秦朝法律的历史记述

历史记述

出处

(陈涉等人)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服役)失期,法(指秦律)皆斩

《史记陈涉世家》

御中发征(役)乏弗行费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谇(斥责六日到旬,费一盾;过旬,费一甲,水雨(不能动工),除兴(免除本次征发)

1975年出土的云梦秦简中的《徭律》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 秦律的规定只是故作仁慈,并不执行

B. 有关《秦律》的表述属实与否需补充史证

C. 《史记》中陈涉故意曲解《秦律》

D. 《史记》和《徭律》的相关记载完全错误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学者余英时在评价唐初三省制时认为,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以初唐时三省制下的政事堂制度最为接近儒家“圣君贤相”互相制衡的政治理想。这一论点的主要依据是唐初的三省制实行时

A. 三省分工明确,相互制约

B. 对三省和君主的权力划定

C. 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高

D. 解决了君权和相权的矛盾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宋元时期,政府规定买卖田地皆须经所部官司申请“文牒”,作为转让产权的依据,经有司批准后方可买卖。这一规定

A. 表明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B. 推动租佃关系日益规范

C. 反映了土地转让制度化

D. 限制了土地买卖的进行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黄宗羲在《原臣》中说:“君臣之名,从天下而有之者也。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出而任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材料中的主张

A. 有利于缓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 是对君主强化统治弊端的反思

C. 为规范君臣关系提供思想基础

D. 深受西方民主启蒙思想的影响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金田起义前后,太平天国对儒学的政策变得极为严厉。太平军四处捣毁孔子牌位,焚烧古书。孔子在当时中国人心中的崇高地位和儒学不可动摇的权威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太平天国的这一做法旨在

A. 打击儒家思想

B. 巩固新生的天国政权

C. 推进反清斗争

D. 推行平均主义思想的需要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晚清名士林琴南对一刊物(文章)的攻击集中于两点:一是“覆孔孟,铲伦常”;二是“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学”。你认为他攻击的最有可能是

A. 《民报》

B. 《新青年》

C. 《焚书》

D. 《庶民的胜利》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第四卷记载,8年抗战,……我军则由战争开始时的5万余人发展到120余万人,民兵达260余万人”。中共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力量的壮大对中国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突出表现在

A. 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心

B. 边区政府得到了世界各国认可

C. 大大加快了民主革命胜利进程

D. 国共两党建立起民主联合政府-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据统计,在1959年,我国农业总产值比上年下降13.6%,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1960年,农业继续大幅度减产,总产值比大幅度下降的上年又下降12.6%。针对这一现象,我国政府

A. 引导农民建立生产合作社来恢复经济

B. 反思“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调整

C. 大力鼓励农民开展包产到户自救措施

D. 逐步抛弃了集体农业的生产组织模式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公元前2世纪,在罗马国的诉讼过程中,当事人既须严格遵守使用一定的法律术语,又要严格履行一定的诉讼方式。术语用错了,理由最充足也会败诉。这主要说明罗马法

A. 非常重视司法程序

B. 诉讼过程简单高效

C. 保留了习惯法痕迹

D. 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产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用竞争取代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规则。”下列选项对材料中“产业革命的实质”的认识最准确的是

A. 确立重商主义原则

B. 否认传统的商业规则

C. 确立自由主义原则

D. 重视技术的决定作用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在自然界中,任何一种颜色都不是独立存在的。物体的颜色是纯粹的幻想,颜色的唯一来源是日光,日光笼罩万物,使它们时刻呈现出新的颜色。”下列作品表现的风格与材料描述一致的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它实质上是(列宁)以社会主义体制(共产党执政)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一种‘混合经济’的创造性实验。”材料中的“实验”

A. 引发了苏俄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B. 促进了苏俄社会经济恢复

C. 开创了工业化建设新道路

D. 壮大了公有制经济的力量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都察院为清代中央最高监察机关,其所属执行监察任务的机构有六科给事中、十五道监察御史等,科道官可“纠劾百司,辨明冤枉及一应不公不法事”。弹劾的对象有“皇子、诸王及内外大臣官员”。

——摘编自刘战、谢茉莉《试论清代的监察制度》

材料二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一周年大会上指出,“纠察权,专管监察弹劾的事。这个机关定要独立……监察院仅对国民大会负责,总统无权干预监察院行使职权。”……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决议,率先建立党的监察机构及中央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从而在党内组成了条块结合的党员监察网。1925年8月,在广州国民政府成立不久,即宣告监察院成立。

——摘编自余信红《民国时期的监察制度评析》

材料三  中国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在1950年工作任务中提出要“收集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监察工作的理论与法规……以作监察人员学习的资料”,决定在中央一些部门内聘请工作人员担任该委监察通讯员。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通过了《各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设置人民监察通讯员通则》,其中规定“人民监察通讯员应每3个月至半年向其原推选单位的群众报告工作一次”。监察通讯员监察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贪污腐化等行为。1955年,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决定成立中央和地方的各级监察委员会,领导行政监察机构开展工作。

——摘编自邬思源、崔丽莹《论新中国初期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及其实践》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从清朝到民国前期监察制度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从清朝到民国前期监察制度出现这些变化的社会背景。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监察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意义。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茅盾的小说《春蚕》是一篇反映春蚕丰收成灾的农村主题小说,发表于1932年11月,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近代史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六十岁的老通宝年轻时,他家就因为养蚕年年都好而“发”起来,“十年间挣得了二十亩稻田和十多亩桑田,还有三开间两进的一座平屋”。老通宝自从看到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但是,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老通宝家败下来了,“已经没有自己的田地,反欠出三百多块钱的债”。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齐国进攻燕国,燕王哙被杀。燕昭王(前335年——前279年)即位,决心报仇雪耻,积极进行政治革新。他的首要步骤是发扬重贤传统,“卑身厚币以招贤者”。他在易水之滨筑一高台,储存黄金,以为延揽人才的经费。名之曰“黄金台”。他又给贤士尊贵的政治地位,为郭隗改筑宫殿,尊之为师,邹行从齐国来投,“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码石宮,身亲往师之。”由于昭王尊贤重才,各地有志之士纷纷前往投奔,有赵国来的剧辛,卫国来的屈庸,特别是著名军事家乐毅也从魏国来到燕国。昭王又革新政治,“察能而提官”、“不以禄私亲”,也破除宗法制传统,实行封建官僚制度,同时“修法令,慎庶孽,施及乎萌隶”,“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致力于安定发展,终至国家“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以乐毅为上将军,大举攻齐,“下齐七十余城,皆为郡县以属燕”。燕国也终于完成封建化改革而强盛,得以复仇雪耻。

——摘编自願奎相《中国古代改革史论》

(1)根据材料,概括燕昭王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燕昭王改革的作用。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5年日本战败后,美国确立了对日本的单独占领,按自己的价值体系对日本实行改造和制定扶植日本的政策。1951年日美签署的《旧金山和约》规定:缔约国可在日本驻军,日本可以自愿加入集体安全协定等。这就为美日结盟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日本与美国还签订了《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并根据这一条约,于1952年2月缔结了《日美行政协定》。根据这些条约和协定,承认美军驻扎日本国内及其周围地区,规定日本向美军提供基地,并分担驻扎费用。这些“美主日从”的规定为确立美日事实上的同盟关系莫定了法律基础,并构成了美日同盟的基本框架。美日两国于1960年1月又签署了《美日相互合作及安全保障条约》等相关协定,写明了美国对日本负有防卫义务,规定了要加强相互防卫的力量和促进美日经济合作等内容。随着冷战的加剧,1978年11月,美日又制定了《美日防务合作指导方针》,赋予了美日在东亚防卫行动原则,使日本成为美国在亚洲反苏反共的生力军。1981年5月,铃木善幸首相访美时与里根总统发表联合声明,双方首次共同使用了“美日同盟”的表述,这一表述使美日同盟关系得到进一步确认。

——摘编自吕耀东《美日同盟的发展轨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日同盟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日同盟的影响。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冯梦龙,苏州府吴县人,生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出身名门世家,崇祯三年(1630)考中贡生。冯梦龙用大部分精力搜集民间文学作品,整理和创作了大量著作,其中《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最为著名。作品涉及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的叙述男女情爱,有的颂扬义侠行为,有的揭露官场劣迹,不少篇章发出为妇女争取人权的呼声,以社会底层妇女的不幸遭遇,来鞭挞封建专制的腐朽,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幢憬。冯梦龙十分重视通俗文学的社会功能,以为它能使“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较之《孝经》、《论语》刻板正经地宣讲封建伦理,更易于被民间接受。“三言”问世后,文坛仿其形式而拟写话本之作,形成晚明通俗文学发展的高潮。《三言》传到日本,对扶桑的通俗文学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冯梦龙的文学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冯梦龙生活的时代背景。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